萬山特區污水處理
㈠ 陋室銘這首此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唐·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詩人,哲學家,洛陽人
㈡ 礦山歷史原因導致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西南地區礦產開發歷史悠久。貴州萬山汞礦開采時間始於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雲南東川銅礦據史料記載,開采時間最晚可追溯到東漢時代,已有近2000a的歷史;會澤鉛鋅礦在2000a前的西漢時代就開采提銀;蘭坪金頂鉛鋅礦,明清年代已采礦提銀。古代采礦規模小,技術手段落後,多為手工土法開采,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采礦歷史悠久的地區往往也是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地區。如雲南東川小江流域,歷史上曾經是山清水秀、五穀豐登的富庶之地,由於采銅大量伐薪燒炭,進行土法煉銅,森林植被慘遭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泥石流災害頻繁暴發。
1950年至1980年,我國因經濟建設需要資源,礦產開發曾一度興旺。西南地區興建了許多大中型國有礦山,如四川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瀘沽鐵礦、雲南易門銅礦、蘭坪金頂鉛鋅礦、貴州六盤水地區煤礦、重慶地區煤礦、西藏羅布莎鉻鐵礦等。由於受歷史時代的局限,當時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政府和企業環保投入嚴重不足。有的大中型礦山沒有建尾礦庫、攔渣壩、污水處理廠等基本的環保設施,直接向自然環境排放采礦廢石、尾礦漿和廢水,有的大中型礦山如個舊雲錫公司火谷都、牛壩荒、老廠及會澤鉛鋅礦和昆鋼上廠鐵礦等,直接利用岩溶窪地、漏斗、落水洞排放尾礦漿,造成了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到90年代中期,受「有水快流」政策的誤導,群采群挖風潮一度泛濫,加之管理與監督措施嚴重滯後,采礦無章可循,采富棄貧、采厚棄薄、采易棄難,亂采濫挖,造成了礦產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誘發了許多礦山地質災害。如雲南省元陽老金山金礦,群采區接連發生兩次滑坡,37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4億元。
進入21世紀,在西部大開發的浪潮推動下,以能源礦山為主的礦業開發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加劇了礦山地質環境的惡化,相當一部分礦床未經嚴格勘探,大部分礦山沒有進行科學設計就開采,特別是鄉鎮及個體礦業主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急功近利,「重開發、輕保護」,只顧大肆開挖資源,急於取得高額經濟效益,根本不管環境保護。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門也片面理解「發展才是硬道理」,存在「先發展起來,再改善生態和保護環境」的觀念,監管不力,造成生態環境被破壞,形成了大量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隨著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國家和西南地區各省相繼出台了礦山環境保護的法律和法規,如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1999]36號文《關於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各省出台了省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等,對采礦秩序、礦山環境進行了治理整頓,對新建礦山完善審批程序和制度,礦山地質環境持續惡化的局面得到了初步緩解。但是,由於礦山環境問題由來已久,欠賬太多,歷史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新的問題還在一些地方繼續出現,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還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整治仍然任重道遠。
㈢ 廣州亞運會吉祥物的設計者中有四人是什麼學院的在校學生
相關的主題文章:
(5)別樣「情人節」
止園醫話 民國 ? 羅止園
熱點新聞(12) - 視頻豆單合集 - 土豆網
2007年05月31日09 44
概況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城市的環境問題亦日趨嚴重,並且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世界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佔有16個。近兩年,美國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也有譯為鐵匠研究所)對發展中國家城市的污染水平進行了連續評估,並分別於2006年9月和2007年9月發布了《世界十大污染重災區》(The World』s Worst Polluted Places: The Top Ten)報告(以下簡稱報告)。10個上榜城市是由世界各地300多個非政府機構、地方團體及國際環境權威評定組織整理得出。其中的數據標准包括受影響人口數量、所涉及污染物的嚴重性以及環境問題對健康影響程度的可靠數據。報告發布後受到各國政治家、企業家和相關市民的廣泛關注。在報告中列舉的某些區域,政府和污染企業都做出了積極的響應,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治理出現的某些污染問題,同時對受影響的區域加以保護。中國是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關注的重點區域。在2006年的報告中,中國山西臨汾市被列為十大污染重災區之一。在2007年的報告中,除了臨汾市外,中國著名的再生鉛生產基地安徽省田營鎮也被列入其中(見表1)。報告還評出了污染最嚴重的30個地區(包括十大重災區),其中,中國有6個城市上榜(除了臨汾市和田營鎮外,還包括貴州省萬山特區、浙江省畫溪鎮、甘肅省蘭州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主要的城市環境問題
一、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問題是中國大多數工業城市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環境問題。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一份關於全球272個低空氣質量城市的報告中,烏魯木齊市被列入前十位,臨汾和蘭州被列為中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2006年,全國共有39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超過三級。臨汾市被國家環保局列為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世界十大污染重災區》報告中,上榜的6個中國城市都存在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兩類,一類是顆粒物,另一類是化學氣體。顆粒物是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2006年,全國有5.3%的城市顆粒物濃度超過三級標准。其中,臨汾、田營、烏魯木齊的顆粒物濃度較高。蘭州市可吸入顆粒物全年每個季節都比較嚴重,年均值超過國家三級標准,尤其是2006年冬季空氣污染有所反彈,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長達10天的連續中重度污染天氣。空氣中的化學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鉛及其化合物以及汞。二氧化硫是空氣中主要存在的污染物。2006年,全國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超過國家三級標準的城市達到4.4%,臨汾市二氧化硫的濃度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高出很多倍,陽泉、遵義和金昌的二氧化硫濃度也嚴重超標。二氧化氮是另一種常見的大氣污染物,2006年,烏魯木齊和蘭州等城市的二氧化氮濃度相對較高。除上述兩種化學物質污染源外,吉林省高空建築防腐,一些城市還受到其他化學物質的污染,如田營地區鉛污染嚴重,其空氣中的鉛含量是國家健康標準的8.5倍;貴州萬山特區受嚴重的汞污染影響;畫溪鎮受到氟化氫等工業氣體的污染。
二、水環境污染
水環境污染問題是當代城市所面臨的另一大主要環境問題,其中水源地環境問題最為突出。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06年6月發布的《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月報》,有16個城市水質全部不達標,占重點城市的14%;有74個飲用水源地不達標,占重點城市飲用水源地的70.1%。
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水中致病微生物、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不斷增加,新的有機污染物層出不窮,使城市飲用水水質下降。例如,貴州省萬山特區是全國著名的汞污染區,汞礦采冶和汞化工產生的廢渣、廢水不斷排入、滲出,進入河床,不斷遷移,不僅嚴重影響當地飲用水水質,還對長江、三峽庫區水質帶來一定的影響。在蘭州市,黃河流經蘭州後,水質大大下降,主要受蘭州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2006年,蘭州全市廢水排放量超過1.6億t,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到46%。
三、土壤污染
我國城市的土壤污染問題也很嚴重,主要以重金屬污染為主,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hm2,約佔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5。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並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我國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往往集中於礦山、工業密集地區和城鎮,特別是礦山和城市周圍問題更加突出。例如,在田營鎮,土壤中的鉛含量是國家健康標準的10倍;在萬山特區,土壤中的汞含量為24.3~348mg/kg,是國家規定的汞排放最高標準的16~232倍。
表1 世界十大污染重災區 地名和位置主要的污染物和來源問題的范圍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治理情況亞塞拜然蘇姆加以特市(Sumgayit)有機化學物質和汞,來源於石油化工和工業的合成物
陳舊的技術、缺乏對污染物的控制及對工業廢棄物的不當處理使城市處於嚴重的污染中。癌症和先天缺陷的發病率很高。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日本政府和其他國際組織已投入數百萬元開始進行治理。
中國臨汾市工業和交通產生的顆粒物和氣體
依靠當地的煤炭和其他資源,擴大工業及缺乏規范性導致其空氣質量屬於中國最差。呼吸道疾病、皮膚病及肺癌的發病率很高,油池防腐。
當地政府計劃到2007年末關閉200家工廠,並且為工廠提供清潔和更加規范的設施。
中國田營鎮工業重金屬和顆粒物
空氣和土壤中鉛的平均含量比國家標准高10倍。兒童患有先天缺陷並面臨發展的挑戰。
國家環保局下令所有鉛加工企業停頓治理,直到它們解決對環境影響的問題。
印度蘇金達(Sukinda)六價鉻,來源於鉻鐵礦礦山的開采
礦山開采產生的廢石和未經處理的廢水影響了當地飲用水的供給。空氣和土壤也受到嚴重影響。居民易患上消化道出血、肺結核和哮喘等疾病。不孕症和出生缺陷也很常見。
礦業公司已採取了一些零碎的行動,但是對其環境問題的解決已經超越了州的能力范圍。
印度瓦皮(Vapi)來源於工業區的各種工業廢水
共有50多個工業區在排放重金屬、殺蟲劑和化學廢棄物。地下水中汞的含量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高96倍。其導致的癌症和出生並發症的發病率非常高。
盡管在環保部門和非政府組織的壓力下,一些廢物處理設施已建成,但仍然存在嚴重的問題。未提出該區域綜合的規劃。
秘魯拉奧羅亞(La Oroya)采礦和金屬加工中的鉛和其他重金屬
80多年來金屬的開采和冶煉已造成了嚴重的鉛污染。兒童血液中鉛的含量平均為33.6μg /dl,是世界衛生組織限定值的3倍。
其所有者多倫(Doe Run)公司已在其運營的電廠中投入了一些資金,但是遺留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俄羅斯捷爾任斯克(Dzernsk)化學武器和工業製造
它是冷戰時期蘇聯生產化學武器的主要地點。它們將化學物品直接排入當地的供水系統中。居民的壽命較短,死亡率大大高於俄羅斯的平均水平。
個別村莊已做了一些努力,大量的治理行動還未開展。
俄羅斯諾利爾斯克(Norilsk)采礦和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顆粒物
采礦和冶煉工作產生的顆粒物和重金屬污染摧毀了該地區。諾利爾斯克是俄羅斯最大的空氣污染工業企業。
諾利爾斯克鎳業公司已開始實施計劃,控制排放。但成效甚微。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核反應堆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
這個核災難導致的後續效應揮之不去,並已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癌症。呼吸道、耳、鼻、喉等疾病是常見病。
大部分居民已搬遷,並且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但對健康仍然存在潛在的影響。
尚比亞卡布韋(Kabwe)采礦和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鉛
不規范的鉛開采和冶煉工作導致大部分地區被鉛層覆蓋。兒童血液中鉛的平均含量介於50~100μg /dl,已超標10倍。
世界銀行已與甘比亞政府共同實施一項耗資4000萬美元的補救計劃。該計劃是在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的參與之下發起的。
引自:Blacksmith Institute. The World』s Worst Polluted Places: The Top Ten (of The Dirty Thirty)原因分析
上述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均為早期的工業區,其中大部分污染源於早期未受控制的鉛污染、煤礦污染及核加工污染。就報告中列舉的6個中國城市而言,修建煙囪,基本都屬於工礦型城市:臨汾市是中國的煤業生產中心之一;田營鎮是中國最大的鉛生產基地;畫溪鎮擁有大量的化工廠;萬山特區是全國著名的汞礦采冶和汞化工基地;蘭州市是黃河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烏魯木齊市的化工和冶金行業發展迅猛。同時也應看到,同樣伴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其他的一些城市並未出現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結合報告的分析,可將工業發展造成嚴重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納為以下三點:
(1)資源過度開采
一些資源型城市,如臨汾、萬山等城市,其經濟的增長是依靠採掘業來支撐的,加之經濟結構單一,加劇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采,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加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工業技術水平不高,污染防治綜合能力不足
一方面,工業技術水平低下使得生產效率和資源能源的利用率不高,單位產品物耗水平高,從而使大量有用資源成為廢物,流失於環境;另一方面,目前治理環境污染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相當有限。環保產業剛剛起步,品種少、質量低,遠遠不能適應環境治理的需要。
(3)企業環境保護意識較弱,政府環境監管力度不強
在中國,尿素造粒塔防腐,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磚煙囪新建,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無視環保法律法規,損害群眾利益,造成環境污染;加之,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環境保護,常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使得環境問題異常突出,如畫溪鎮。
環境問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環境問題不僅影響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對人類健康構成直接威脅。報告列舉出各城市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已造成的影響。環境污染不僅影響當代人的健康,更對後代人的健康造成威脅,從而危及城市文明與人類自身的長遠生存與發展。本文以報告中列舉的城市為例進行說明。
臨汾市:以支氣管炎、肺炎和肺癌為主。該地區還常發生飲水型慢性砷中毒。長期接觸砷這種化學物質會導致皮膚損壞、末梢血管疾病、高血壓、烏腳病和高癌症發病率。一項刊登在《毒物學和應用葯理學》雜志上關於山西井水的研究發現,全省不安全井水的比例高達52%。
田營鎮:有報道稱,當地居民尤其是兒童遭遇過鉛中毒及其相關影響??鉛中毒性腦病、低智商、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障礙、多動症、身體發育受損、聽力與視力問題、胃痛、腸炎、腎功能障礙、貧血和大腦受損。還出現有孕婦早產、嬰兒發育不全等問題。
畫溪鎮:有報道稱,出現了死胎和胎兒畸形的問題。距離畫溪工業園區僅400米的畫溪初中和畫溪小學的學生稱眼睛不適,可能與工廠排放的廢氣有關。
蘭州市:呼吸道疾病。一項對中國3個污染城市的比較研究發現,蘭州市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病)的發病率最高。
烏魯木齊市:嚴重的呼吸道疾病。
萬山特區:壽命降低,氣管、支氣管、肺、胃和肝臟方面的癌症發病率上升,肺結核、硅肺病、胸膜疾病以及昆蟲傳播的疾病如瘧疾和登革熱,雜訊性聽力損傷,細菌與病毒性疾病,以及血液、皮膚和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盡管礦山已關閉,但村民們仍暴露於汞環境中,這些汞來源於遺留的廢物。村民經常出現消化問題、戰栗和體重減輕等狀況。當地居民由於吸入空氣中的汞和食用受汞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大米和魚類)與水而受到汞的影響。這些居民血清中汞的濃度是對照組的40倍,平均尿液濃度約是對照組的75倍。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
㈣ 我是黑龍江省巴彥縣龍廟鎮劉萬山18年安裝的自來水有2戶沒有水是地下管道堵了現在沒有吃上水沒有人管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這平時的這個水費 誰來收的
你就可以去找他們 有可能
他們會安排時間處理的吧
㈤ 貴陽市目前的水污染狀況以及造成的危害
位於貴州省東部銅仁地區萬山特區萬山鎮的土坪村,一排筒子樓頂層的一個小房間里,76歲的吳陽春靠窗而坐。對面的牆上,掛著丈夫已經發黃的黑白遺照。
「他比我好,只熬了三個月,就走了。」吳陽春喃喃自語。說話間,她的眼瞼、嘴角、左手和左腿,經常會同時出現無法控制的震顫。
與居住在這個家屬院中其他人一樣,吳陽春和丈夫都曾將青春奉獻給了不遠處的貴州汞礦。多年後的1997年,在汞礦一線從事冶煉工作的丈夫,在短短三個月內死於急性鼻咽癌。罪魁禍首,正是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汞蒸氣。
七年後,吳陽春開始步丈夫的後塵。由於過去乾的是選礦,吳陽春的呼吸器官並未受到汞蒸氣的直接刺激。但很難說這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因為這意味著她受到汞殘害的過程會拖得更加漫長。
吳陽春給《財經》記者看了兩張由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貴州省疾控中心)開具的鑒定診斷書,上面赫然寫著「職業性慢性汞中毒」。
2007年9月10日的鑒定診斷書上寫著:「1958年-1983年從事選礦工作,現頭疼,失眠,多夢,易激動,無力,牙齒松動,牙齦出血,手抖,運動欠佳,上肢粗大,震顫。」
一年之後,吳陽春的病情加重,汞毒素開始侵蝕肺部,她出現咳嗽、咳痰、胸悶、胸痛以及氣短等症狀。經貴州省疾控中心診斷,將2007年鑒定的「八級傷殘」上調至「六級傷殘」。
現在,不斷震顫的四肢已令吳陽春的行動十分遲緩。短短十級樓梯,她足足花了好幾分鍾才走完。由於嚴重的牙齦出血,吳陽春每天將米飯煮好後,要再加水熬得稀爛,才能下肚。
「有時候吃到一半,嘴巴里都是血。」她對《財經》記者訴說。
在這里,吳陽春家並不是惟一被毀滅的家庭。據她透露,光是她住的這棟樓,近兩三年內就因為汞中毒死了15個人。
據當地衛生部門估算,在這個中國最古老、曾經規模最大的汞礦產地萬山特區,6萬總人口中,至少有200餘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症狀。這還不包括已經去世以及未顯現出症狀的潛在患者。
「汞都」光環背後
把萬山特區稱為中國曾經的「汞都」,一點都不誇張。
早在唐宋時期,這里就以盛產硃砂(一種含汞的礦物)、水銀(汞的俗稱)而聞名。其汞資源儲量約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高峰時年產量更是一度佔到全國的七成。
上世紀50年代初,國家開始在此建立中央直屬大型礦山企業貴州汞礦。其後30年中,貴州汞礦共生產金屬汞約3萬噸,上繳稅利15億元,工業產值摺合現值達124億元。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貴州的汞礦資源開始呈枯竭之勢。到2000年底,貴州汞礦已累計虧損近億元,負債高達1.57億元,處於嚴重資不抵債的境地。
2002年5月,開采了近600年的貴州汞礦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一夜之間,礦區近萬名礦工以及特區6萬余居民突然意識到,在曾經的光環背後,留下的卻是沉重的環境「負債」。
萬山特區前環境保護局局長劉水平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直言,「萬山的汞污染和環境破壞,實際上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持續多年的開采,無論是對森林、地下水還是整個地質,都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據萬山特區環境保護局辦公室主任田洪昌介紹,礦區底層下100米至150米內已基本被挖空,地下坑道呈上下五層蜘蛛網狀交錯,摺合標准坑道長達970公里,「最嚴重的地方被挖了七層,最薄的地方僅有7米到8米,僅靠幾根大的礦柱支撐。」
「可以說,萬山鎮更像一座建立在巨大采空區上搖搖欲墜的危城。」田洪昌補充說。
當然,更令他擔憂的,還是萬山地區嚴重的汞污染。
萬山汞礦在從輝煌到衰落的短短45年間,共排放含汞廢氣202億立方米,工業廢渣426萬立方米,廢水5192萬噸。其中廢氣超標高達5449倍,廢水和廢渣也分別超標236倍和214.5倍。
由於排放均未經過處理,直接導致環境中的金屬汞總量居高不下。據劉水平估算,其總量至少達到350噸,幾乎相當於全球目前每年汞排放量的十分之一。
貴州省遵義醫學院、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貴州省勞動衛生研究所等機構在貴州汞礦破產那一年做的一項監測調查發現,礦區空氣中的汞含量為0.0053mg/立方米,超標1.67倍;而生活飲用水最高含汞量,則超標36倍。
由於汞在常溫下以液態出現,且熔點較低,極易蒸發,沉降到地表後便污染土壤。因此,當時礦區內的主要農作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汞污染,其中,小白菜含汞量超標將近100倍;主要檢測農作物中含汞量最少的玉米,也超標10倍。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程金平告訴《財經》記者,雖然汞礦排放出來的大多數是無機汞,人體的吸收率並不高。但由於在有水的條件下,對人體並無太多影響的無機汞極易酸化而轉化為劇毒的甲基汞(Methyl mercury),因此,產汞區的稻米和蔬菜中,才會出現甲基汞富集的現象。
而甲基汞,正是當年導致「水俁病」(Minamata Disease)暴發的直接罪魁禍首。這種物質不僅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可以通過食物鏈累積而將濃度逐級放大,從而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隱患。
2004年,貴州省職業病防治所做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汞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十分驚人。由於當年政府並未對食用受污染的水以及蔬菜、水稻進行限制,因此,沒有直接參與汞作業的城鄉居民汞中毒患病率也達4.18%,各種結石病的發病率位居國內最高水平,各種癌症的發病率也高企不下。
直到今天,《財經》記者在走訪萬山鎮的農貿市場時發現,市面在售的農貿產品,除了極少量蔬菜產自本地,幾乎90%的農產品全部依賴外省輸入。「不喝本地水,不吃本地菜」,在當地已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㈥ 黃河謠 答案
1 答:突出了作者和黃河相依相伴 為下文寫黃河做鋪墊 2 答寫出了黃河的美麗的景色 寫出了作者對黃河的熱愛河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