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污水處理率
公式錯了。污水處理量=污水處理率÷污水排放量的話,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量*污水專排屬放量。應該是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量÷污水排放量
(1)設2008年污水排放量為X,2009年為Y,
A:Y=1.5X
B:10/X*100%+40%=33/Y*100%
解之得,X=30,Y=45
(2)2010年每天污水排放量增加20%,就是54萬噸了。
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那麼54*70%=37.8萬噸。
那麼37.8-33=4.8萬噸。
還要增加每天4.8萬噸處理能力。
Ⅱ 城市污水處理率
根據《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在監測的全國200條河流的409個斷面中,基本喪失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達20.8%,該比例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5。我國全海域海水同樣面臨污染程度擴大的趨勢,清潔區域越來越少,污染面積增加。在全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萬邦達 128.01+2.331.85%長江證券11.18+0.050.45%碧水源 113.25+0.030.03%重慶水務9.12-0.11-1.19%國污染程度加深的同時,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情況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污水處理率仍處於低水平
從污水處理的發展情況看,2000年後國家開始對污水處理進行投入,經歷了「蟄伏」發展的5-6年時間。至2006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提出後,國家正式把污水處理提上了工作日程,2006-2009年迎來了污水發展的黃金期。對照美國的發展趨勢,我國目前的污水處理發展水平僅僅處在美國70年代水平上。目前剛經過市場初步發展階段,污水處理率有一定的提高,從2003年的42.4%提高到73%。短短六年時間提高了30.6%。
從2009年數據看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達到279.52億噸,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一般為70%-75%水平,可以看出我國污水處理廠並非滿負荷運行。按照2009年產能1.056億噸日處理能力運行330天計算,每年能處理污水達到348.48億噸,該處理量遠遠低於每年排放的污水量,可以看出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產能還是不足的。2009年我國污水處理率為73%,只達到美國1985年的水平,而造成我國污水處理率一直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負荷率不足,污水處理產能不足,二級處理廠情況不理想。
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負荷率不足和產能不足都直接制約了我國污水處理率的提升。居民和工業污水處理費都偏低,直接制約了企業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積極性。在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同時,整體污水處理行業的處理費仍處於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各地居民污水處理費平均水平在0.7元/噸左右,一般的污水處理廠日常運營費為0.5元/噸不等,那麼單純的污水處理費可以滿足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作。
由於污水處理行業為高投入性行業,後期運作的折舊費用使得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都處於虧損狀態。以10萬噸採用傳統技術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每噸投入1000元(最保守估計),則總投資為1億元,按照20年時間計算折舊,每年運作330天,污水處理設備利用率為60%計算,那麼噸水折舊成本攤銷至少達到0.25元。從2008年數據看來,污水處理的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7.6億元和8.8億元,每噸污水處理攤銷的財務和管理費用為0.3元/噸。同時在計算管網建設費的情況下,我們取比較有代表性的重慶水務為例,每噸污水處理的管網建設費攤銷為0.464元/噸。
在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運作同時,仍將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費,預計至少要提高到1.6元/噸,也就是增長1.2倍,才能保證整個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任何企業的經營都是逐利的,只有保證污水處理廠能夠盈利的情況下,企業才會擴大對污水處理行業的投資,提高原有設備的利用率。
比較發達國家,如美國工業用水水費有55%以上是污水處理費,英國佔41%,丹麥、德國污水處理費分別為供水價格的1.6倍和1.2倍。可見,各國水價雖有不同,但污水處理費一般都高於供水價格。我國除少數省份工業污水處理費要高於工業用水價格,平均水平為45%,大部分地區都是要遠低於40%的標準的,因此我國的污水處理費仍處於較低水平,部分省份污水處理廠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費僅僅只有工業供水價格的0.45倍,如果擬照國外情況類推,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費應該與供水價格提升至1:1比例比較合適,那麼平均至少還有1.53元/噸的上調空間。考慮到未來工業污水處理費還將大大的提升,整個行業中參與企業的盈利能力還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
2008年以來,目前已經有部分省會城市已經提高了污水處理費,平均提高幅度51%,部分城市提高幅度達到120%,目前污水處理費在整個水費上的佔比,居民平均佔比43.8%,工業平均佔比為44.4%,相比原來30%左右有很大的提高。雖然污水處理費有大幅提升,但是按照整個行業能盈利整體上是不足夠的。
污水處理率有望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國家環保投入預計達到1.4萬億,據初步預測,「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為3.1萬億元,其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環保投入的CAGR為17.23%。
2008年,我國GDP為30.3萬億元,同期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49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佔GDP比重約4.92%,按照CAGR17.23%計算,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可達4.53萬億元左右,到2015年環保產業要佔到GDP產值7%左右。
2009年以來,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
工業廢水回用水的標准不斷提高,使得國家這幾年的工業治理投入也會不斷加大,同時從2009年以來,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我們認為國家在工業回用水上標准提高,投資力度加大,就完全有可能刺激工業廢水的處理率提高。
污水處理率提升帶來投資機會
我國污水處理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進入2005年之後,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人均GDP摺合美元為3677.86元,經過十多年發展之後,污水處理率達到73%,而美國從70年代發展十多年之後,到1985年人均GDP為17682.25美元,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74%。2000年後國家開始對污水處理進行投入,經歷了「蟄伏」發展的5-6年時間。從2006年開始國家正式把污水處理提上了工作日程,之後迎來了污水發展的黃金發展期。
我國人均GDP低於美國1985年人均GDP,主要是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污水處理率卻低於美國當時情況。但我國經濟仍處高速發展期,每年GDP增幅保持在8%以上,在經濟發展同時必然伴隨大量污水的排放,對環境污染程度更甚,在污水處理上的投入也會加大,目前污水處理率為73%,我們認為我國污水處理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國將水污染防治作為七個突出環境問題的首要問題,提出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到2010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到2020年經濟發展快,人均GDP較高的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
作為政策主導型行業,政策導向重點區域決定了行業的興起,從目前政策的導向來看,我們認為國家對污染最嚴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將會實施重點治理。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城市污水處理率2010年將達到75%,在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前提下,國家要求污水處理率同時要提高,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投資機會。污水處理產能增加,產能擴張,對污水處理設備生產企業將形成利好,以及發展小城鎮污水處理對小規模污水處理設備需求增大,推薦碧水源。特種污水是污水處理行業最難處理的,能否處理好對提高污水處理率有重要意義,從事專業污水處理的企業將被關注,推薦萬邦達。污水處理廠內部的整合兼並,主要是由一些大的知名企業對小污水處理廠進行整合,通過整合兼並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推薦水務龍頭公司。
圖3 我國污水處理率快速提升
圖1 廢水排放量逐年提升
圖2 2008年河流水質劣V類水河長依然佔比20%以上
圖4 環保投入逐年加大且佔GDP比重逐年提高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參考地址: http://stock.sohu.com/20101117/n277684145.shtml
Ⅲ 城市污水處理率與城鎮污水處理率的區別
污水處理的水質不太一樣。
拓展閱讀: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回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答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Ⅳ 什麼是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率
收集率=廢水站收集的廢水量/車間進水量
污水處理率=污水排放量/廢水站收集的廢水量
後面加上百分號就是率了
Ⅳ 我市污水處理量為10萬噸一天,2019s
(34/1.05x-10/x)*100%
59/1.05=x
代入上面的式子就算出來了
Ⅵ 廣州有多少家污水廠最好能告訴我哪個區有多少個
廣州市大坦沙污水處理廠
廣州西朗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廣州市回瀝滘污水答處理廠
廣州市獵德污水處理廠
廣州市竹料污水處理廠
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公司
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
東華工業區污水處理站
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
廣州市番禺區東涌工業污水處理站
廣州市深水大通水務有限公司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清潔衛生服務有限公司
廣州中業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廣州中科成污水凈化有限公司
聯合環境水處理(廣州南沙)有限公司
廣州開發區水質凈化管理中心(永和水質凈化廠)
廣州開發區水質凈化管理中心(九龍水質凈化一廠)
廣州開發區水質凈化管理中心(東區水質凈化廠)
廣州開發區水質凈化管理中心(西區水質凈化廠)
廣州發展新塘水務有限公司(曾用名:旺隆污水處理廠)
廣州新滔水質凈化有限公司
廣州科美環保實業有限公司(增城市荔城污水處理廠)
廣州市從化水質凈化廠
Ⅶ 全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率
2006年國家城市環境管理和綜合整治年度報告》顯示,全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版問題突出。全國城市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平均為42.55%,200 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0,占「城考」城市總數的33.61%,全國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升反降(比上年下降7.24%),城市水環境污染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平均為59.48%,187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0,占「城考」城市總數31.42%;155個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為0,占「城考」城市總數26.05%......
參見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11/164013203669.shtml
Ⅷ 城市污水處理率 是怎麼計算的
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占總排放廢水的比例
Ⅸ 城市污水處理率計算中「城市污水產生總量」從哪裡得到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部分合流制的雨水量
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
3.1.1城鎮旱流污水設計流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Qdr=Qd+Qm (3.1.1)
式中:Qdr-截留井以前的旱流污水設計流量(L/s);
Qd -設計綜合生活污水量(L/s);
Qm -設計工業廢水量(L/s);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應考慮入滲地下水量,其量宜根據測定資料確定。
3.1.2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應根據當地採用的用水定額,結合建築內部給排水設施水平和排水系統普及程度等因素確定。可按當地相關用水定額的80%~90%採用。
3.1.3綜合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可按當地實際綜合生活污水量變化資料採用,沒有測定資料時,可按本規范表3.1.3的規定取值。
表3.1.3 綜合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
平均日流量(L/s)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總變化系數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註:當污水平均日流量為中間數值時,總變化系數可用內插法求得。
3.1.4工業區內生活污水量、沐浴污水量的確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有關規定。
3.1.5工業區內工業廢水量和變化系數的確定,應根據工藝特點,並與國家現行的工業用水量有關規定協調。
Ⅹ 《廣州珠江河段近年來水質調查報告》
一: 珠江2008年前河段水質
珠江廣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後航道和黃埔水道,整個河段水環境已受到嚴重污染。近些年,廣州市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水污染,主要工業廢水排放實行了「一控雙達標」,2000年工業廢水排放量比1996年大幅減少7727.85萬噸;但生活污水排放呈迅猛增加之勢,由於生活污水收集困難,目前處理率只達到約26%,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珠江,成為珠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環境污染使廣州面臨水質性缺水 自「九五」以來,珠江廣州河段水質基本為V類(重度污染)。珠江廣州河段特別是西航道是廣州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之一,以此為水源的西村、石門兩水廠佔全市區供水量的48%,但兩水廠的水源水質只能達到IV類,主要是大腸菌群超標。前航道的車陂、員村水廠,黃埔水道的黃埔水廠,後航道的河南水廠都因水源水質嚴重污染而關閉。隨著南洲水廠的投產,後航道的石溪、鶴洞水廠即將因水源水質問題被關閉。水源地水質問題已成為目前和將來廣州市供水的主要制約因素,水質性缺水正威脅著廣州。
二: 水質受污染原因
原因一
人口和經濟增長帶來環保壓力
1, 雖然 廣州工業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2000年廣州市區生活污水排放量達 125萬噸/日, 成為影響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的主導因素。 加上舊城區人口高度密集,污水系統沒有實現雨污分流,市區19條主要河涌充當排污渠,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珠江。
2, 城市污水治理滯後,目前廣州市總污水處理能力62萬噸/日。 與生活污水排增長速度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相對遲緩。「九五」前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7.6%, 到2008年才增長到26.3%。生活污水對珠江的影響遠遠超過工業廢水,致使珠江廣州河段有機污染突出,並掩蓋了工業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原因二上游經濟快速發展造成污染轉移
雲南、貴州礦藏資源豐富,工業布局為重型結構,主要是耗能大的化工、冶金和采礦工業,糖煙酒次之;廣西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礦藏資源優勢,以有色冶金工業為主,製糖次之;廣東珠江三角洲是全國三大經濟圈之一,人口和產業高度聚集,在佔全國0.3%的國土上,聚集了全國2.8%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9%的GDP,進出口外貿總額約佔全國的1/3。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廢污水大量集中排放,《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所排廢污水量約佔全國廢污水量的1/8,使得珠江三角洲城市附近水體受到較嚴重污染,這是珠江三角洲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流域經濟將從下游向中上游發展,化工、造紙、電力、食品、印染、建材等污染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上游污染負荷增加、范圍擴大,水污染防治任務將更加艱巨。
原因三投入不足污染控制設施建設滯後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之配套的管網建設、運行都是巨額費用,目前, 基本上是由政府投入,投資渠道單一, 環境保護投資明顯不足。
另外 珠江上游許多城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的生活污水基本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而且區域建設程度不平衡,流域中上游地區不少地市的城鎮污水處理率為零。 生活污水已成為局部水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環境意識薄弱執法力度不夠
目前流域內各省各市對一時的經濟利益與長遠的環境利益的認識還很不足,不能自覺地考慮生產生活行為的環境後果。 環境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尚未形成,常常出現犧牲環境和資源去追求眼前的經濟發展,為獲得短暫利益而損害長遠利益的現象。雖然國家已建立了較完善的環保法律 體系,但環保執法力量薄弱, 監督管理機構不健全,個別地方和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存在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現象, 使環境管理效力不高; 由於環境執法監督管理能力不足,加之部分企業受利益驅動, 廣東省超標排放廢水或偷排廢水的情況仍較突出,加劇了水環境惡化。
原因五排污收費標准遠低於環境危害成本
工業排污收費標准遠低於內部污染治理成本,更低於導致的環境危害的社會成本,客觀上使超標排污合法化,未能對積極控制污染起到刺激作用。此外,鼓勵和刺激全社會預防污染、治理污染、改善環境的綜合經濟政策體系遠未形成; 廢水處理等產業沒有走上有利可圖、環境成本內部化的良性循環; 環保行業吸納社會等各方面的資金很少,還處於主要靠政府投資的局面;對超標排污、偷排等處罰過輕。這一切都使高水耗、低效率、高污染、低產出的模式長久在廣東保持了下來。
三: 受污染水對居民的影響
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隨著飲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種元素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各個部分。當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種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元素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有些地區水中缺碘,長期飲用這種水,就會導致「大脖子病」,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地方性甲狀腺腫 」。
當水中含有有害物質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糧食、蔬菜、魚肉等),帶入人體,還可以通過飲水進入人體。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出61.5%左右。
當污水中含有汞、鎘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時,水生植物就把汞、鎘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來,魚吃水生植物後,又在其體內進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魚後,汞、鎘等元素在人體內富集,使人體患病而死亡。
這樣,從水生植物→ 水生小動物→ 小魚→ 大魚→ 人體,形成了一條食物鏈。人體最後成了汞、鎘等元素的「落腳點」。
四: 水污染解決方法
多管齊下管好珠江水污染
改善珠江廣州河段水質,顯然應從污染源治理著手,採取污染源控制—削減—穩定—管理的途徑,實現水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主要對策有:
加強生活污水攔截處理是關鍵。在進一步鞏固工業污染源治理的同時,加大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力度,老城區沿河涌布設截污管(渠)攔截污水,新城區完全實行雨污分流,污水俱進污水處理廠。盡快實施完善廣州市污水處理工程,使污水處理能力在2020年前加大到377萬噸/日。並建議考慮建設大坦沙、獵德、西朗等深度污水處理系統。
調整產業結構,限制污染項目上馬,推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用水,減少廢水產生量。
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銜接,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逐步向東南搬遷對水源有污染的企業,關閉不符合「一控雙達標」要求的企業。與廣州流溪河、西航道、沙灣水道、東江北幹流及順德水道等重點水源區保護相結合,建設聯片的水污染控制區、優質水源和生態保護區。
根據有關規劃,盡快實施在石井河源頭約兩萬平方米的沼澤濕地上興建一個集觀賞功能與治污功能於一體的石井源頭濕地公園。利用濕地植物對污水的天然自凈能力,幫助處理石井河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保護源頭水源。並在沿岸種植喬灌、草皮護岸;
在邊灘引種清水型的苦草、金魚藻、輪葉、黑藻類等水生植物,充分吸引水中氮、磷元素。並且在水中投放鰱魚、鱅魚、鯉魚等濾食性的浮游動植物及底棲動物的魚類,多管齊下,凈化水體。整治後的石井河將直接改善石門、西村水廠的取水質量。
加快實施上游流溪河、白坭河增加來水的措施。
西航道枯、豐水期的水質相差較大,主要是上游枯季來水較小。據研究,流溪河挖潛可增加枯水流量至33 /s,對改善西航道水質有較大的作用。近期應加快流溪河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統一調度水庫的運作,增加流溪河上游枯季來水量。
建議加快三座水閘的重建和西南涌、蘆苞涌的清淤整治進程。目前,北江位於三水市的劉寨水閘、西南水閘正准備拆除重建,而蘆苞水閘則進一步加固。三座水閘下游的蘆苞涌、西南涌等進行全面清淤整治,以使河道暢通,為自然引流北江水至西航道創造了條件。引入上游的北江水和流溪河水量挖潛,可以顯著提高廣州市西村、西村及石門三大骨幹水廠的水量、水質。
加強市區河涌整治。改變現有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統,逐步改為分流制;在河涌兩岸鋪設截污管道,把河涌截污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並盡可能將處理廠尾水引至河湧上游排放;加強河涌保潔和管理;日常打撈水中漂浮物,不定期進行河涌清淤,防止和制止向河涌傾倒垃圾及工業廢渣;利用潮水漲落自然凈化河涌污水,研究改建現有河涌的擋潮閘,充分運用自動化控制技術,根據潮水漲落特點,靈活調度,納潮沖污。
加強與佛山、南海等周邊城市的共同治理跨境的水污染問題。根據對上、遊河流污染問題調查研究結果制定《廣州、佛山市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方案確定後將由廣東省政府頒布,廣州、佛山兩市共同聯手實施。
制定和實施分階段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系。加強水環境治理法規體系建設,依法治理、保護環境。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遵循「控制源頭、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分擔」的原則。
五:整治後珠江河段水質景觀變化
摘自羊城晚報2008年3月25日報:國家環保部昨日公布了今年2月《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其中珠江幹流水質為良好,支流水質為優,珠江廣州河段保持了4類水標准。報告認為,與去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全國七大水系總體水質無明顯變化。
根據報告顯示,2月珠江幹流與上月及去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15個斷面中,I~III類水質佔80%,IV、V類佔20%,無劣V類水質。
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石油類、溶解氧(DO)。珠江支流水質則為優,12條支流的14個斷面水質類別為:I~III類水質佔92%,劣V類佔8%。主要是流經深圳市的深圳河為重度污染,水質屬於劣V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