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浦污水處理廠總投資
1.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有有幾個村
截至2017年底,兩英鎮下轄30個村(居)70個自然村,其中居委會13個、村委會17個。
13個居委會名單:兩英居委會,古溪村居委會,牆新居委會,美林居委會,陳庫居委會,古厝居委會,永豐居委會,新圩居委會,新厝居委會,河浦居委會,牆老居委會,西隴居委會,高堂居委會。
17個村委會名單:崎溝村,後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畝村,高美村,新寮門村,秋風村,圓山村,西新村,東北村,鶴豐村,鶴聯村,鳳華村,仙斗村與仙新村。
(1)司馬浦污水處理廠總投資擴展閱讀:
兩英鎮歷史:
1、名字由來
兩英於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東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風吹竹搖,聲如鴉啼,故名烏鴉圩,後雅稱鷹圩,因先在溪北設老圩,後在溪南設新圩,合稱兩鷹圩 ,又「鷹」與「英」同音,後俗成今名。
2、歷史建制
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陽縣,兩英鎮屬潮陽縣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謫刺潮州,其時潮陽縣轄新興、興仁、豐恩、豐歡等四鄉。兩英鎮在興仁鄉境內。
其後置圩於烏鴉地,故原稱烏鴉圩,後改名鷹圩,鷹與英同音,故又稱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兩英圩」(圩日為農歷一、四、七)。
爾後,政府行轅設此,便以「兩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陽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兩英鎮圓山村召開。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從潮、普、惠三縣各劃出一部分地區,改名「南山管理局」(相當三級縣政府機構),管理局(現兩英醫院舊址)就設在兩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陽縣政府從棉城遷往本鎮鶴豐村,縣政府設於鶴豐村太乙里。解放後,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兩英又重歸潮陽縣管轄,定為第10區。
1952年稱第12區, 1956年稱兩英鄉,1958年與司馬浦合並成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稱兩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為兩英區,1986年改為兩英鎮至今。
2. 兩英鎮的地形 地貌 氣候 資源 地理位置
低山丘陵,沙質土壤,季風氣候,花綱岩礦,東經116°22′,北緯23°13′。
3. 有誰知道兩英鎮是哪個城市的
汕頭啊
兩英鎮是潮南區經濟重鎮、汕頭市中心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針織專業鎮、中國針織名鎮。
總人口近2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2萬人。下轄30個村(居)70個自然村,其中居委13個、村委17個。
兩英,山明水秀,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是一處投資置業的熱土。
[歷史沿革]。晉隆安元年(公元339年)置潮陽縣後,兩英屬潮陽縣域。兩英置圩於烏鴉地,
故原稱烏鴉圩,後改名鷹圩,鷹與英同音,故又稱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兩英圩,
爾後,政府行轅設此,便以兩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陽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兩英鎮圓山村召開。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從潮、普、惠三縣各劃出一部分地區,改名「南山管理局」
(相當三級縣政府機構),管理局就設在兩英。1941年至1945年,潮陽縣政府從棉城遷往本鎮鶴豐村,
縣政府設於鶴豐村太乙里。解放後,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兩英又重歸潮陽縣管轄,定為第10區,
1952年稱第12區,1956年稱兩英鄉,1958年與司馬浦合並成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稱兩英人民公社,
1983年又改為兩英區,1986年改為兩英鎮至今。
[地理位置]。兩英鎮地理位置優越,位於粵東大南山北麓,汕頭市的西南部,東經116O22',北緯23O13',
總面積72.4平方公里(127074畝)。
[自然環境]地處南亞熱帶,在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夏長冬短,日照長,
雨量足,年均降雨量1820毫米。年平均氣溫21.4OC。全年平均日照為1891.7小時,日照率為48%,
全年日照最多在7月份的261.7小時,日照率達635,最少為2月份的101小時,日照率為31%。
[村鎮建設]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鎮、大戰略」的方針,立足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
扎扎實實做好各項村鎮建設。
——交通。全鎮交通主幹有「五縱八橫」。五縱即司神公路、新司神公路、新興路、環市東路和河赤路;
八橫即峽英路、華英路、中興路、興英東路、英深路、美鶴路、金甌路、陳沙公路,其中,
新建路段有新興路陳庫至高堂路段,計劃上馬建設的水泥路面有兩英大溪北路和陳沙公路,
鎮村主幹道基本實現水泥硬底化,外通內聯,同時還安裝路燈1000多盞。
——供水。秋風自來水廠日供水7萬噸。全鎮有17個村居已安裝自來水管道,能供水到戶
,但有13個村(居)未能食用自來水,加上已安裝村內供水主管道的村居仍有部分、
甚至是大部分的農戶未安裝進家庭的供水管道,仍飲不上自來水,據統計,目前全鎮僅有30%農戶用上自來水,
還有70%農戶未能飲用自來水。
——供電。全鎮現220KV變電站1個。20多個村(居)完成了電網改造。我鎮月均用電量1100萬度。
——綠化。全鎮主幹道兩旁種植風景樹5000株。在陳庫橋頭新開辟一個1.4萬平方米的綠化長廊。東北、
牆新、西隴、河浦、古溪、下小等(村)居委興建綠化休閑場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
——環境。鎮成立環衛專業隊伍,共21人,做好鎮區「全天候」衛生保潔工作,
2002年被評為「省衛生先進鎮」。東北村和西隴居委積極創造條件,先後被評為「省生態示範村」。
為改善生活生產環境,鎮正著手建設污水處理廠。
[對外交通]兩英鎮素為潮普惠三(市)縣交通要沖。交通便利,南通深汕高速公路,北接324國道,
省道司神公路、陳沙公路貫穿全境。兩英大溪蜿蜒向北奔流兩英,東折中洪匯練江出海,使兩英形成縱橫交錯、
四通八達、水陸營運的交通樞紐。現有零擔貨運站15家,同全國各主要城市發生運輸聯網,
擁有長短途客車隊5家客車58輛,其中忠誠車隊擁有中巴32輛;還有3條公交車線路經過兩英鎮,
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經濟發展]兩英鎮素來農業、工副業、手工業較為發達。原先有橫溝「豬仔」、古厝「木仔」、
古溪「織布仔」、永豐、新圩「鼎仔」、牆圍「雞仔」、高堂「篩仔」、崎溝、後洋「竹笠仔」、
上小「銼仔」之美稱。2005年,全鎮完成GDP13.74億元,比增7.3%;完成工農業總產值52.63億元,
比增12.1%;其中,農業產值1.04億元,比增8.02%;工業產值51.6億元,比增16.2%;工商各稅4039萬元,
其中國稅2460萬元,地稅1579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736元。
4. 司馬浦鎮的基礎設施
交通條件優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道324線穿境而過,省道司神公路與324國道交匯於鎮區中心,成為帶動全鎮經濟蓬勃發展的2條主要交通大動脈。汕湛、揭惠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設有司馬浦互通立交,1小時內可抵達廈深鐵路潮陽站和揭陽潮汕機場。 近年來,該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聘請專業機構重新繪制鎮、村二級的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提高城鎮交通建設,鋪築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華里西大道、三聯路等近10多條主幹村道;鎮村主幹道路已實現水泥路化和通貨車的目標,村村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司馬浦鎮已開通2.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改善投資環境,建成11萬伏變電站一座和日產2萬噸的自來水廠,能滿足全鎮居民和工商業的用水、用電的需求;新建技術設備較先進的鎮級醫院,大大改善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條件;投資2600多萬元建成司馬浦圍治澇電排,根治內澇問題;美化司馬浦城鎮環境,規劃建設10多處綠化景點,在鎮區中港溪東堤開闢建設1000多米長的綠色長廊。
5. 汕頭市歌麗歐服飾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汕頭市歌麗歐服飾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08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生產、銷售:服裝,針織品,紡織品,乳罩,刺綉工藝品等。
法定代表人:周林波
成立時間:2006-08-15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58100002213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汕頭市潮南區司馬浦司上四方埔(司馬浦工業園)
6. 大家好,我是在廣東汕頭市潮南司馬浦華里西這里上班,我和朋友兩個人3月份進來一家牙刷廠上班,我們每天
很簡單,到勞動局仲裁科告這個工廠,它現在都已經是違規的了,沒有跟你們簽勞動合同還超時工作,這個要賠你們很多錢的,
7. 司馬浦鎮歷史
司馬浦鎮位於潮南區西部,練江中游南側,大南山北麓,距汕頭市中心城區40公里,東距潮南新城區5公里,西距普寧市區20公里。全鎮面積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16萬畝;管轄19個村(居)委,41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1.51萬人。是廣東省重點工業衛星鎮,系著名僑鄉,旅居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在8萬人以上。
2003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2.94億元,比增14.9%,其中工業總產值22億元,比增14.6%;完成工商各稅21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1元。是潮南區經濟增長較快的城鎮之一。
【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優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道324線穿境而過,省道司神公路、司英公路與廣汕路交匯於鎮區中心,成為帶動全鎮經濟蓬勃發展的3條主要交通大動脈。近年來,該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聘請專業機構重新繪制鎮、村二級的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提高城鎮交通建設,鋪築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華里西大道等近10多條主幹村道;鎮村主幹道路已實現水泥路化和通貨車的目標,村村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司馬浦鎮已開通2.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改善投資環境,建成11萬伏變電站一座和日產2萬噸的自來水廠,能滿足全鎮居民和工商業的用水、用電的需求;新建技術設備較先進的鎮級醫院,大大改善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條件;投資2600多萬元建成司馬浦圍治澇電排,根治內澇問題;美化司馬浦城鎮環境,規劃建設10多處綠化景點,在鎮區中港溪東堤開闢建設1000多米長的綠色長廊。
【三高農業】積極推進科技興農步伐,推廣良種良法,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鞏固傳統農業發展的基礎上,致力發展有地方特色的「三高」農業,已經確立港洲、司上「三鳥」飼養,下店蔬菜規模種植,仙港泰國楊桃、華西甜玉米等一批「三高」農業項目,初步形成「六個一」的特色農業種養格局(一萬畝高產水稻、一千畝無公害蔬菜、一千畝果園、一千畝牧草,十萬只「三鳥」和一千頭生豬)。
【工業發展】司馬浦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走正道、辦實業、創品牌、樹支柱、強服務」的發展指導思想,一手狠抓經濟總量的壯大,一手狠抓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強化引導扶持力度,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得到增強。全鎮現有工業企業344家,其中三資、三來一補企業12家,私營企業82家,有限責任公司83家,個體企業167家;產值上億元的企業2家,產值上500萬元的企業20家;廣東省著名商標企業2家,汕頭市重點保護商標企業4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企業12家。司馬浦鎮現擁有廣東省曼妮芬服裝公司、廣東航洋絲花實業公司、廣東太格爾科技電源公司、汕頭新萬年布業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已逐步形成紡織服裝、人造絲花、旅遊用品、印染業、五金電器、印刷包裝、塑料製品、食品、文具等九大行業的產業結構,形成華里西絲花、溪美朱小電器、美西睡衣、仙港旅遊用品四個頗具特色的規模專業村,地工產品行銷美國、拉美、歐盟、中東、香港等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司馬浦鎮在2003年提出新的發展戰略,即以建設經濟強鎮為目標,發揮毗鄰潮南新區的區位優勢、圍繞「信用立鎮,實業富鎮,品牌興鎮」的一個經濟思路,開創工業化、城鎮化二個新格局,增創園區、商貿、僑資民資三大優勢,建設四大經濟產業帶(即新型特色輕工業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帶、優勢農業產業帶、「三鳥」飼養產業帶),並高起點規劃建設鎮區800畝工業集聚基地和華里西、溪美朱、仙港、美西塭美4個特色工業基地。目前,正按規劃高標准地搞好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業集聚基地基本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信等,有力地改善投資環境,基地已吸聚企業落戶30多家,正申請落戶50多家。
【第三產業】司馬浦鎮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賓館餐飲服務業充分利用優越的交通地理條件而蓬勃發展,全鎮擁有龍騰賓館(正在申報四星級)、天馬大酒店(三星級)等賓館、酒店7家,既改善商貿環境和生活服務環境,又提高了司馬浦的知名度,增強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為海內外客商洽談投資、休閑娛樂提供一個理想場所。同時,司馬浦鎮加大各類地工產品市場建設的步伐,改造開發金馬商場、東市場、西市場、美西睡衣批發市場和農貿綜合市場、下店蔬菜批發市場等商貿基礎設施,方便國內外客商前來定購地工產品,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