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泥量

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泥量

發布時間: 2021-03-19 21:47:41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如何計算 最好詳細一些。

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

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個城市統計;1萬噸污水處理廠年平均值1噸/日絕干污泥,摺合含含水率80%,產污泥5噸。10萬噸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產污泥50噸/日。一般夏季多一點,冬季略少一點。

(1)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泥量擴展閱讀

分類

根據污泥從污水中分離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如下幾類:懸浮物濃度一般在1%~10%,低於此濃度常常稱為泥漿。由於污泥的來源及水處理方法不同,產生的污泥性質不一,污泥的種類很多,分類比較復雜。

1、按來源分

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

2、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

污泥可分為以下幾類: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二沉池產生的沉澱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部分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次沉澱池產生的沉澱物。

化學污泥: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後產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產生階段分

沉澱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澱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澱污泥,混凝沉澱污泥,化學沉澱污泥。

生物處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由污水中懸浮狀、膠體狀或溶解狀的有機污染物組成的某種活性物質,稱為生物處理污泥。生污泥(freshsludge):指從沉澱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沉澱物或懸浮物的總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泥產生量

⑵ 污水處理中如何減少污泥量

如果處理水量小,並且可以設計工藝的話,使用生物膜法是減少污泥量的最好方法~~

⑶ 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泥的產生量大概有多少

一般來說大約抄1萬噸襲日處理量產生大約10噸不到的含水率80%的污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個城市統計;1萬噸污水處理廠年平均值1噸/日絕干污泥,摺合含含水率80%,產污泥5噸。10萬噸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產污泥50噸/日。一般夏季多一點,冬季略少一點。干基大概是廢水處理量的萬分之五到十五,假如是十萬方水廠,那一天產干泥量5~15噸,通常污泥脫水到80%含水率,所以濕泥餅的量大概在25~75t/d。影響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的原因有許多方面,其中污水處理工藝,以及水質的影響比較大。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

⑷ 各個污水處理工藝生化池裡的污泥濃度是多少

單位體積污泥含有的干固體重量,或干固體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用重量法測定,以內g / L 或mg / L 表示。該指標也稱容為懸浮物濃度(MLSS)。
它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進水BOD負荷還有內迴流的量,像我這邊的話一般都在5000mg-9000mg/L左右.

⑸ 污水處理污泥投加量如何計算

要說到降低污泥,我想需要先跟你說明什麼叫做污水處理。所謂的污水處理就回是利用生物的,化學的,物答理的方法,將水中的雜質降解/分解;改變化學性質;沉澱/過濾/吸附;離子交換後從水中分離。至於將雜質回收;水回用等是在處理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高級應用。即,污水處理的根本在於將水中的雜質從水中分離(這種分離含化學轉化),而分離後的雜質去向有四個:1:徹底分解成為水,二氧化碳,氮氣等無污染物質排出水體。2:轉變成為無污染物質殘留水中,如酸鹼廢水中和處理後的鹽殘留。3:被吸附或離子交換後附著在過濾介質中。4:沉澱過濾等以污泥形式排出。貴公司的應該屬於以第四種凈化分離形式為主的處理工藝,即你們污水處理設施原水雜質有多少就會產生多少排泥,不改變工藝的基礎上降低污泥產量,不太現實。運行管理略做調整,工藝運行更嚴格一些或略有效果,但收效不會很大。污泥含水高主要四種辦法:蒸發減容;污泥沉積濃縮;污泥發酵;污泥壓濾減容,每天4噸的處理量建議購買一台壓濾機。你們的污泥應該屬於物化污泥,建議購買板筐壓濾機。

⑹ 污水處理技術指南中 污泥量 總固體指的是什麼

總固體指的是什麼
是指總溶解固體量(TDS)和總懸浮固體量(TSS)之和。是在一定溫度下,將水樣烘乾後殘留在器皿中的物質。

⑺ 如何降低污水處理污泥產生量

要說到抄降低污泥,襲我想需要先跟你說明什麼叫做污水處理。所謂的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生物的,化學的,物理的方法,將水中的雜質降解/分解;改變化學性質;沉澱/過濾/吸附;離子交換後從水中分離。至於將雜質回收;水回用等是在處理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高級應用。即,污水處理的根本在於將水中的雜質從水中分離(這種分離含化學轉化),而分離後的雜質去向有四個:1:徹底分解成為水,二氧化碳,氮氣等無污染物質排出水體。2:轉變成為無污染物質殘留水中,如酸鹼廢水中和處理後的鹽殘留。3:被吸附或離子交換後附著在過濾介質中。4:沉澱過濾等以污泥形式排出。貴公司的應該屬於以第四種凈化分離形式為主的處理工藝,即你們污水處理設施原水雜質有多少就會產生多少排泥,不改變工藝的基礎上降低污泥產量,不太現實。運行管理略做調整,工藝運行更嚴格一些或略有效果,但收效不會很大。污泥含水高主要四種辦法:蒸發減容;污泥沉積濃縮;污泥發酵;污泥壓濾減容,每天4噸的處理量建議購買一台壓濾機。你們的污泥應該屬於物化污泥,建議購買板筐壓濾機。

⑻ 污水處理中(CASS工藝,日處理量為4W),每天大約可以產生多少剩餘污泥謝謝!!

(二)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
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ntermittent Cycle Extended Aeration System,簡稱
圖案2 ICEAS及CASS原理圖
ICEAS)是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亞發展起來的。1976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ICEAS污水處理廠,隨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得到廣泛應用。1986年美國國家環保局正式承認ICEAS工藝屬於革新代用技術(I/A)技術。
ICEAS最大的特點是在SBR池內增加了一個生物選擇器,實現了連續進水(沉澱期、排水期仍連續進水),間歇排水。設置生物選擇器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統選擇出絮凝性細菌, 其容積約占整個池子的10%。生物選擇器的工藝過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質積累——再生理論,使活性污泥在選擇器中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吸附階段(基質積累),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階段,以完成整個基質降解的全過程和污泥再生。
據有關資料介紹,污泥膨脹的直接原因是絲狀菌的過量繁殖。由於絲狀菌比菌膠團的比表面積大,因此,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但一般絲狀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絲狀菌小,在高底物濃度下菌膠團和絲狀菌都以較大速率降解底物與增殖,但由於膠團細菌比增殖速率較大,其增殖量也較大,從而較絲狀菌占優勢,這樣利用基質作為推動力選擇性地培養菌膠團細菌,使其成為曝氣池中的優勢菌。所以,在ICEAS池進水端增加一個設計合理的生物選擇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提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ICEAS工藝對污染物質的降解是一個時間上的推流過程,集反應、沉澱、排水於一體,是一個好氧—缺氧—厭氧交替運行的過程,並具有一定脫氮除磷效果。
綜上所述,ICEAS工藝流程簡單,具有SBR的優點,實現了連續進水,使其在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應用成為現實。該工藝強調延時曝氣,污泥負荷很低(0.04-0.05kgBOD5/kgMLSS.d),因此,使ICEAS工藝投資低(無初沉池、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的優點在實際工程中無法體現,因此影響了這種工藝的推廣應用
(三)周期循環曝氣活性污泥法(CASS)的提出
1.CASS工藝的提出
CASS(Cyclic Activted Sludge System)與ICEAS在工藝流程上差別不大,只是污泥負荷不同。ICEAS屬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污泥負荷通常控制在0.04~0.05 kgBOD5/kgMLSS.d以下。 實踐證明,如果以此負荷進行設計,其工程投資與其它生物處理方法相比無任何優勢,而且還要高,先進技術的工藝失去經濟優勢後,應用自然受到很大限制,這正是ICEAS工藝在我國推廣有一定難度的原因所在。本文所述的CASS工藝是結合我們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實際總結出來的,即在給定的水質條件下達到要求的排放標准,是我們設計參數選擇的依據,實驗研究和應用表明,在負荷為0.1-0.2kgBOD5/kgMLSS.d 或再高一些,CASS的去除效果並不比ICEAS差, 而且有利於形成絮凝性能好的污泥,出水達到排放標准也是可以的(如COD60mg/L, BOD520 mg/L)。當要求更嚴格的排放標准或污水回用時可適當降低負荷。因此,負荷的提高使CASS工藝的工程投資比ICEAS節省。
2.CASS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比較
建設費用底,省去了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及污泥迴流設備,建設費用可節省20%-30%。工藝流程簡潔,污水廠主要構築物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氣池、污泥池,布局緊湊,佔地面積可減少35%。
運轉費用省,由於曝氣是周期性的,池內溶解氧的濃度也是變化的,沉澱階段和排水階段溶解氧降低,重新開始曝氣時,氧濃度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運轉費用可節省10—25%。
有機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好,不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機碳源污染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功能。
管理簡單,運行可靠,不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水處理廠設備種類和數量較少,控制系統簡單,運行安全可靠。
污泥產量低,性質穩定。
3.CASS與SBR的比較
CASS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預反應區控制在缺氧狀態,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提高;
CASS進水過程連續,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電磁閥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或CAST進水過程是間歇的,應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控制系統復雜程度增加。
CASS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1/2-3/4,CASS抗沖擊能力較好。
CASS比CAST系統簡單,但脫氮除磷效果不如後者。
(四)CASS與SBR曝氣方式的選擇
由於小區大都是居民居住區,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污水廠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噪音擾民問題和污水廠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採用水下曝氣機代替傳統的鼓風機曝氣可有效解決噪音污染。另外,由於CASS工藝獨特的運行方式,採用水下曝氣機可省去復雜的管路及閥門,安裝、維修方便,使用靈活,可根據進出水情況開不同的台數,在保證效果的條件下,達到經濟運行的目的。
(五)CASS與SBR撇水機的選擇
撇水機是CASS工藝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性能是否穩定可靠直接影響到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目前,國內外對撇水機仍在進行研究和開發,按照目前所用的原理撇水機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浮球式、旋轉式和虹吸式。撇水機研製的關鍵是解決潷水過程中,堰口、導水軟管和升降控制裝置與水流之間形成的動態平衡,使之可隨排水量的不同調整浮動水堰浸沒的深度,並隨水位均勻地升降,將排水對底層污泥的干擾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證出水水質穩定。
我院自主研製開發的撇水機屬絲杠旋轉式,自動撇水裝置主要組成部分是:潷水器、可擾動的軟管、水位控制器、可伸縮推動桿和驅動電機等。其中潷水器又叫自動浮動式水堰,上部為堰口和防止浮渣進入出水的浮筒,下部出水管兼起支撐作用,部分浸沒在水中,通過可伸縮推動桿使方形堰口達到連續均勻地排出反應池中的上清液。實際應用表明,所研製的撇水裝置達到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具有升降平穩、排水均勻、自動控制、價格低廉等優點,該項研究不僅滿足了工程的需要,而且具有創新,屬專項保密技術之一。
五、處理小區污水主要設計參數
SBR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15kgBOD5/kgMLSS.d, 污泥齡20~30天
工作周期12小時, 其中, 進水2.5小時(曝氣或不曝氣),反應6小時, 沉澱0.75~1小時, 排水2小時,閑置0.5~0.75小時。出水指標:COD〈50mg/L, BOD5〈20mg/L, SS〈10mg/L
CASS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2kgBOD5/kgMLSS.d, 污泥齡15~30天
水力停留時間12小時,工作周期4小時,其中曝氣2.5小時, 沉澱0.75小時,排水0.5~0.75小時,出水指標與SBR相近。
六 、污泥處理
污水處理量上千噸時,一般採用濃縮後脫水處理,小規模時一般濃縮後定期用大糞車運至填埋或作農肥。

⑼ 1噸污水處理完能產生多少污泥

因為污水濃度是多少來不知道,還有處理效自率如何不知道。
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污泥量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