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發布時間: 2021-04-21 03:58:24

1. 《三國演義》中的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從鄱陽湖回柴桑議事。
孔明以獻二喬可退曹兵智激周瑜,周瑜決計抗操。
孫權聽周瑜言,以劍賜周瑜,使其兵抗曹。
周瑜向諸葛亮問破曹之策,諸葛亮言孫權懼曹操兵多,猶豫不決;周瑜入見孫權,孫權果懼曹操兵多,周瑜為之開解。周瑜於是嫉妒諸葛亮。
周瑜叫諸葛謹以兄弟之情說諸葛亮事吳。反被諸葛亮以骨肉之情說其事劉備。

2. 三國演義第44回概括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回來後,魯肅帶諸葛亮來見周瑜,周瑜說是來勸孫權降曹,諸葛亮便用計激他,借詩說出曹操想要江東的大小喬,只要給了曹操,曹操就退兵,小喬是周瑜的妻子,周瑜聽後大怒,發誓與曹操勢不兩立。

次日周瑜見孫權,說明不能降曹,說出勝曹的把握,孫權聽後決定抗曹,斬桌角,說再有言降曹者,猶如此桌,拜周瑜為都督,准備抗曹。

(2)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人物簡介:

1、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2、周瑜,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3.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白話文)

給你一個網址,這是梗概:
http://www.jhsyzx.com/gm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54
具體一點的: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從鄱陽湖回柴桑議事。
孔明以獻二喬可退操兵激周瑜,瑜決計抗操。
權聽瑜言,以劍賜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問破操之策,亮言權懼操兵多,未決絕;瑜入見權,權果懼操兵多,瑜為之開解。瑜於是嫉妒諸葛。
周瑜叫諸葛謹以兄弟之情說亮事吳。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說其事備。

4. 三國演義44回白話文

周瑜聽說曹操大兵壓境,連夜趕回柴桑。孫權的使者還沒出發,他已回來了。魯肅來到他家,把孫權與文武各執己見的事說了一遍。周瑜說:「我自有主張,你可去請孔明來相見。」張昭、顧雍、張紘、步騭來見周瑜,力主投降。周瑜說:「我也願降。」剛送走四人,程普、黃蓋、韓當來見,力主抵抗。周瑜說:「我頭可斷,誓不降曹。」不一時,諸葛瑾、呂范又來見,也主張投降。接著呂蒙、甘寧等來見,有要戰的,有要降的,爭論不休,周瑜說:「明天見了主公再議。」
晚上,魯肅引孔明來見。周瑜迎出中門,敘罷禮,分賓主而坐。魯肅說:「曹操南侵,主公拿不定主意,將軍是什麼見解?」周瑜指出曹兵強大,又以天子的名義出師,戰則必敗,應該投降。魯肅與周瑜力爭,應該堅決抵抗,不應投降。二人爭論激烈,孔明只是冷笑。魯肅困惑地問:「你冷笑什麼?」孔明說:「我笑你不識時務,公瑾想投降,很有道理。」周瑜說:「還是孔明有見識,和我同心。」魯肅責問:「孔明,你怎麼說這種話?」孔明說:「曹操善於用兵,過去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於對敵,都被他消滅了。只有劉豫州不識時務,落得逃亡江夏,存亡不保。周將軍決心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保富貴,至於國家的興亡,管他呢!」魯肅大怒,指責:「你教我主屈膝受辱於國賊嗎?」孔明說:「我有一計,既不用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用親自渡江。只消派一個使臣,用小船送兩個人過江,曹操的百萬大軍必退。」周瑜說:「用哪兩個人可退曹兵?」孔明說:「我在隆中時,就聽曹操在漳河畔建一銅雀台,極其壯麗。他聽說江東喬公有二女,叫大喬、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揚言:『我一願掃平四海,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他提兵百萬下江南,就是為此二女。將軍何不去尋喬公,用千金買二女獻給曹操。」周瑜問:「你有什麼根據?」孔明說:「曹操的幼子曹植,字子建,曾作《銅雀台賦》,說他家該當天子,誓取二喬。」周瑜問:「你能記下來嗎?」孔明說:「我愛它文字精美,能背下來。」就把賦背誦一遍。其中有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其實,賦中所指為連接玉龍、金鳳三台的兩座飛橋,孔明故意借諧音曲解其意,把「二橋」說成「二喬」,以激怒周瑜。果然,周瑜勃然大怒,指著北方大罵:「老賊欺我太甚!」孔明說:「當年漢天子許公主與匈奴和親,將軍何惜民間二女?」周瑜說:「先生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的夫人,小喬是我妻子。」孔明故作惶恐,連連賠禮:「我實在不知,胡說八道,死罪死罪!」周瑜說:「我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又將他一軍:「此事要三思,以免後悔。」周瑜說:「我受孫伯符臨終重託,哪有屈身降曹的道理?我早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也不會改變主意。請孔明助我一臂之力。」
次日孫權升堂,左邊站三十餘名文官,右邊站三十餘員武將。周瑜入見,孫權慰問後,周瑜先問孫權對曹操南侵的看法。孫權說有勸他降的,有勸他戰的,他還沒拿定主意。周瑜就先讓張昭把降的理由說一遍,然後加以批駁,最後列舉了曹兵的四大忌:第一,曹操親率大軍南征,馬騰、韓遂占據西涼,是後患;第二,北軍不習慣水戰,與擅長水戰的東吳爭衡;第三,時值隆冬,馬匹缺少飼草;第四,中原的士兵不服南方的水土,生病的很多。曹操犯了兵家的四大忌禁,雖多必敗。他願領精兵進駐夏口,大破曹軍。孫權站起身,立誓說:「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周瑜說:「我願為將軍決一死戰,就怕將軍猶豫不決。」孫權拔佩劍砍掉奏案的一角,說:「諸官再有說要投降的,這案子就是榜樣!」說罷,他封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把劍賜給周瑜,不論文臣武將有不聽號令的,可立即用此劍殺死。周瑜收了劍,對眾官說:「我奉主公的命令,率領大家破曹,明天都到江畔我的行營聽令,如遲到者,按七禁令五十四斬處罰!」
周瑜回到住處,請孔明來議事,說:「今天孫將軍已決心抗曹,請先生為我出謀獻策。」孔明說:「孫將軍還有疑慮,不可決策。」周瑜不信,孔明讓他立即見孫權。周瑜見了孫權,孫權果然還有疑慮。周瑜就把曹兵的實力再作分析,以充分的證據證實曹操自稱百萬大軍,其實不過四五十萬人馬,而且久戰疲乏,雖多並不可怕,他只要五萬精兵就足以破曹。孫權才下定決心,讓周瑜盡快進軍,他帶領人馬支援,若不能取勝,他親自與曹操決戰。周瑜退出,暗忖,孔明計謀高我一籌,是江東的大患,我必殺他。就連夜命人請來魯肅,商量如何殺孔明。魯肅勸不下他,就提議讓諸葛瑾去勸孔明投東吳。次日天剛放亮,周瑜坐在中軍帳,聚集文官武將聽令。程普是孫堅的老將,對周瑜官比他大很不高興,就推說生病,讓大兒子程咨代他去。周瑜指揮得當,調度有方。程咨回家跟父親一說,程普才佩服周瑜是真正的將才,忙去行營請罪。諸葛瑾請弟弟到家,還沒來得及勸他投東吳,孔明早看出哥哥的意圖,先勸哥哥投劉備。諸葛瑾無言以對,只好作罷。

5. 三國演義中孔明用智激周瑜的情節

劉備兵敗新野,請孔明去江東聯吳破曹。舌戰群儒後孔明來見周瑜。周瑜假意保全江東和魯肅爭吵,孔明借曹操詞賦欲得周瑜之妻以激公瑾,周瑜大怒表明心跡聯劉抗曹。
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佔取荊州,東吳勢力屢次希望奪回荊州,為此周瑜先後三次用計:襲取南郡,孫權嫁妹,假途伐取荊州,紛紛被諸葛亮識破並將計就計讓周瑜一氣之下金創復發,吐血而亡,也就是三氣周瑜之說。
主要是小說中「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是是作者虛構的,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非常寬宏,與《三國演義》描寫的完全不同。

6. 三國演義四十四回概括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諸葛亮用激將法使孫權堅定抗曹的決心,但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決,只得將周瑜從柴桑取回商議對策。

周瑜回來後,魯肅帶諸葛亮來見周瑜,周瑜說是來勸孫權降曹,諸葛亮便用計激他,借詩說出曹操想要江東的大小喬,只要給了曹操,曹操就退兵,小喬是周瑜的妻子,周瑜聽後大怒,發誓與曹操勢不兩立。

次日周瑜見孫權,說明不能降曹,說出勝曹的把握,孫權聽後決定抗曹,斬桌角,說再有言降曹者,猶如此桌,拜周瑜為都督,准備抗曹。

(6)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2、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7.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白話文簡寫

孔明笑了-周瑜怒了-孫權定了-曹操完了!!!!

8. 孔明用智激周瑜 大概內容

曹操大軍壓來,老將黃蓋力主抗曹,他請孔明以孫、劉聯兵破曹之策,說動孫權。諸葛亮為使孫權打消顧慮,增強抗曹信心,先以言詞激之,後以權衡利害得失動之,使孫權接受破曹之計。

孫權因事關東吳存亡,憂慮不安,吳國太提醒他「外事不決問周瑜」,他急速派人去鄱陽湖將水軍都督周瑜召回議事。

周瑜歸,魯肅引諸葛亮與周相會。魯肅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瑜本意主戰,卻故意說主和,魯肅信以為真與其爭論。諸葛亮早已看出周瑜心思,要智激周瑜,在一旁冷笑不語。

瑜問之,亮也故意說主和,提出只要將江東二喬送與曹操,操必退兵,並曲引曹植《銅雀台賦》中「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二句,證明曹操確想得到二喬。

瑜聽罷,大罵曹操欺人太甚。亮假作不解,瑜說明「大喬乃孫策之妻,小喬則是瑜妻。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操」。諸葛亮見周瑜不甘受欺,乃答應同商破曹之計。

諸葛亮和周瑜的一番話被周瑜愛妻小喬聽到,她對周瑜說:「即使曹賊不是專為我姐妹而發兵,一旦江南淪落,妾身與兒女們必落於曹賊之手。」此語更使周瑜決心抗曹。



(8)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的寫作主體顯然沒有歷史和文學的區分意識,所以,小說文本沒有呈現歷史與文學的差異性理念,所有歷史和文學的故事元素和話語表達都是被混淆界線與糾纏不清的。

正是導源於先天性質的美學觀念的局限,小說被塗抹成為既不是歷史又不符合文學一般規定性的一個混合性文本。

問題的另一方面在於,歷史和文學的同一性關聯在哲學意義上,它們都應該和必然地表現歷史的客觀規律及其偶然性結構,換言之,歷史和文學都必然共同地隱含著歷史理性和辯證邏輯。

9.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的原文是什麼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卻說吳國太見孫權疑惑不決,乃謂之曰:「先姊遺言雲:『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何不請公瑾問之?」權大喜,即遣使往鄱陽請周瑜議事。原來周瑜在鄱陽湖訓練水師,聞曹操大軍至漢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議軍機事。使者未發,周瑜已先到。魯肅與瑜最厚,先來接著,將前項事細述一番。周瑜曰:「子敬休憂,瑜自有主張。今可速請孔明來相見。」魯肅上馬去了。古

周瑜方才歇息,忽報張昭、顧雍、張紘、步騭四人來相探。瑜接入堂中坐定,敘寒溫畢。張昭曰:「都督知江東之利害否?」瑜曰:「未知也。」昭曰:「曹操擁眾百萬,屯於漢上,昨傳檄文至此,欲請主公會獵於江夏。雖有相吞之意,尚未露其形。昭等勸主公且降之,庶免江東之禍。不想魯子敬從江夏帶劉備軍師諸葛亮至此,彼因自欲雪憤,特下說詞以激主公。子敬卻執迷不悟。正欲待都督一決。」瑜曰:「公等之見皆同否?」顧雍等曰:「所議皆同。」瑜曰:「吾亦欲降久矣。公等請回,明早見主公,自有定議。」昭等辭去。知

少頃,又報程普、黃蓋、韓當等一班戰將來見。瑜迎入,各問慰訖。程普曰:「都督知江東早晚屬他人否?」瑜曰:「未知也。」普曰:「吾等自隨孫將軍開基創業,大小數百戰,方才戰得六郡城池。今主公聽謀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恥可惜之事!吾等寧死不辱。望都督勸主公決計興兵,吾等願效死戰。」瑜曰:「將軍等所見皆同否?」黃蓋忿然而起,以手拍額曰:「吾頭可斷,誓不降曹!」眾人皆曰:「吾等都不願降!」瑜曰:「吾正欲與曹操決戰,安肯投降!將軍等請回。瑜見主公,自有定議。」程普等別去。主

又未幾,諸葛瑾、呂范等一班兒文官相候。瑜迎入,講禮方畢,諸葛瑾曰:「舍弟諸葛亮自漢上來,言劉豫州欲結東吳,共伐曹操,文武商議未定。因舍弟為使,瑾不敢多言,專候都督來決此事。」瑜曰:「以公論之若何?」瑾曰:「降者易安,戰者難保。」周瑜笑曰:「瑜自有主張。來日同至府下定議。」瑾等辭退。忽又報呂蒙、甘寧等一班兒來見。瑜請入,亦敘談此事。有要戰者,有要降者,互相爭論。瑜曰:「不必多言,來日都到府下公議。」眾乃辭去。周瑜冷笑不止。齋

至晚,人報魯子敬引孔明來拜。瑜出中門迎入。敘禮畢,分賓主而坐。肅先問瑜曰:「今曹操驅眾南侵,和與戰二策,主公不能決,一聽於將軍。將軍之意若何?」瑜曰:「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且其勢大,未可輕敵。戰則必敗,降則易安。吾意已決。來日見主公,便當遣使納降。」魯肅愕然曰:「君言差矣!江東基業,已歷三世,豈可一旦棄於他人?伯符遺言,外事付託將軍。今正欲仗將軍保全國家,為泰山之靠,奈何從懦夫之議耶?」瑜曰:「江東六郡,生靈無限;若罹兵革之禍,必有歸怨於我,故決計請降耳。」肅曰:「不然。以將軍之英雄,東吳之險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齋

二人互相爭辯,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肅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識時務?」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瑜曰:「孔明乃識時務之士,必與吾有同心。」肅曰:「孔明,你也如何說此?」孔明曰:「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對敵。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國祚遷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魯肅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於國賊乎!」孔明曰:「愚有一計:並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亦不須親自渡江;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兩個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東去此兩人,如大木飄一葉,太倉減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問:「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二女,稱心滿意,必班師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瑜曰:「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瑜曰:「此賦公能記否?」孔明曰:「吾愛其文華美,嘗竊記之。」瑜曰:「試請一誦。」孔明即時誦《銅雀台賦》雲:「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皇。御龍兮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願斯台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主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瑜曰:「吾承伯符寄託,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孔明曰:「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早晚拱聽驅策。」瑜曰:「來日入見主公,便議起兵。」孔明與魯肅辭出,相別而去。次日清晨,孫權升堂。左邊文官張昭、顧雍等三十餘人;右邊武官程普、黃蓋等三十餘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少頃,周瑜入見。禮畢,孫權問慰罷,瑜曰:「近聞曹操引兵屯漢上,馳書至此,主公尊意若何?」權即取檄文與周瑜看。瑜看畢,笑曰:「老賊以我江東無人,敢如此相侮耶!」權曰:「君之意若何?」瑜曰:「主公曾與眾文武商議否?」權曰:「連日議此事:有勸我降者,有勸我戰者。吾意未定,故請公瑾一決。」瑜曰:「誰勸主公降?」權曰:「張子布等皆主其意。」瑜即問張昭曰:「願聞先生所以主降之意。」昭曰:「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動以朝廷為名;近又得荊州,威勢愈大。吾江東可以拒操者,長江耳。今操艨艟戰艦,何止千百?水陸並進,何可當之?不如且降,更圖後計。」瑜曰:「此迂儒之論也!江東自開國以來,今歷三世,安忍一旦廢棄?」權曰:「若此,計將安出?」瑜曰:「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將軍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業,據有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奈何降賊耶?且操今此來,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而操久於南征,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二忌也;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三忌也;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將軍擒操,正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屯夏口,為將軍破之!」權矍然起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所懼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瑜曰:「臣為將軍決一血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權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瑜受了劍,對眾言曰:「吾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來日俱於江畔行營聽令。如遲誤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言罷,辭了孫權,起身出府。眾文武各無言而散。周瑜回到下處,便請孔明議事。孔明至。瑜曰:「今日府下公議已定,願求破曹良策。」孔明曰:「孫將軍心尚未穩,不可以決策也。」瑜曰:「何謂心不穩?」孔明曰:「心怯曹兵之多,懷寡不敵眾之意。將軍能以軍數開解,使其瞭然無疑,然後大事可成。」瑜曰:「先生之論甚善。」乃復入見孫權。權曰:「公瑾夜至,必有事故。」瑜曰:「來日調撥軍馬,主公心有疑否?」權曰「但憂曹操兵多,寡不敵眾耳。他無所疑。」瑜笑曰:「瑜特為此來開解主公。主公因見操檄文,言水陸大軍百萬,故懷疑懼,不復料其虛實。今以實較之:彼將中國之兵,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眾,亦止七八萬耳,尚多懷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眾,其數雖多,不足畏也。瑜得五萬兵,自足破之。願主公勿以為慮。」權撫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釋吾疑。子布無謀,深失孤望;獨卿及子敬,與孤同心耳。卿可與子敬、程普即日選軍前進。孤當續發人馬,多載資糧,為卿後應。卿前軍倘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親與操賊決戰,更無他疑。」周瑜謝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著吳侯之心。其計畫又高我一頭。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乃令人連夜請魯肅入帳,言欲殺孔明之事。肅曰:「不可。今操賊未破,先殺賢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劉備,必為江東之患。」肅曰:「諸葛瑾乃其親兄,可令招此人同事東吳,豈不妙哉?」瑜善其言。主

次日平明,瑜赴行營,升中軍帳高坐。左右立刀斧手,聚集文官武將聽令。原來程普年長於瑜,今瑜爵居其上,心中不樂:是日乃託病不出,令長子程咨自代。瑜令眾將曰:「王法無親,諸君各守乃職。方今曹操弄權,甚於董卓:囚天子於許昌。屯暴兵於境上。吾今奉命討之,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並不徇縱。」令畢,即差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別聽將令;蔣欽、周泰為第二隊;凌統、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呂蒙為第四隊;陸遜、董襲為第五隊;呂范、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水陸並進,剋期取齊。調撥已畢,諸將各自收拾船隻軍器起行。程咨回見父程普,說周瑜調兵,動止有法。普大驚曰:「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為將;今能如此,真將才也!我如何不服!」遂親詣行營謝罪。瑜亦遜謝。次日,瑜請諸葛瑾,謂曰:「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劉備?今幸至江東,欲煩先生不惜齒牙余論,使令弟棄劉備而事東吳,則主公既得良輔,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見,豈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瑾曰:「瑾自至江東,愧無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即時上馬,徑投驛亭來見孔明。孔明接入,哭拜,各訴闊情。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齊乎?」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來說我也。」遂答曰:「夷、齊古之聖賢也。」瑾曰:「夷、齊雖至餓死首陽山下,兄弟二人亦在一處。我今與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視夷、齊之為人,能無愧乎?」孔明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說他,反被他說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回見周瑜,細述孔明之言。瑜曰:「公意若何?」瑾曰:「吾受孫將軍厚恩,安肯相背!」瑜曰:「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吾自有伏孔明之計。」正是:智與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難容。

10. 簡述孔明用智激周瑜共破曹操

「孔明用智激周瑜共破曹操」出自《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曹操大軍壓來,老將黃蓋力主抗曹,他請孔明以孫、劉聯兵破曹之策,說動孫權。諸葛亮為使孫權打消顧慮,增強抗曹信心,先以言詞激之,後以權衡利害得失動之,使孫權接受破曹之計。

孫權因事關東吳存亡,憂慮不安,吳國太提醒他「外事不決問周瑜」,他急速派人去鄱陽湖將水軍都督周瑜召回議事。

周瑜歸,魯肅引諸葛亮與周相會。魯肅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瑜本意主戰,卻故意說主和,魯肅信以為真與其爭論。諸葛亮早已看出周瑜心思,要智激周瑜,在一旁冷笑不語。

瑜問之,亮也故意說主和,提出只要將江東二喬送與曹操,操必退兵,並曲引曹植《銅雀台賦》中「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二句,證明曹操確想得到二喬。

瑜聽罷,大罵曹操欺人太甚。亮假作不解,瑜說明「大喬乃孫策之妻,小喬則是瑜妻。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操」。諸葛亮見周瑜不甘受欺,乃答應同商破曹之計。

諸葛亮和周瑜的一番話被周瑜愛妻小喬聽到,她對周瑜說:「即使曹賊不是專為我姐妹而發兵,一旦江南淪落,妾身與兒女們必落於曹賊之手。」此語更使周瑜決心抗曹。

(10)三國演義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擴展閱讀:

相關人物:

1、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早年避亂荊州,躬耕於南陽。

後來輔佐劉備聯吳破曹,逐漸與吳、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蜀漢建立,亮為丞相。劉備死後,他又輔佐劉禪、出師伐魏,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2、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縣)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儀表英俊,聰穎過人,人稱「周郎」。208年,孫劉兩軍聯合,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軍。

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器量狹小,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而死。

熱點內容
關於姓的電影 發布:2024-05-14 08:21:42 瀏覽:37
鄧超最近拍的電影叫什麼 發布:2024-05-14 07:20:23 瀏覽:657
重口味大尺度的同志電影 發布:2024-05-14 06:37:13 瀏覽:476
韓國賣房中介的電影 發布:2024-05-14 06:28:21 瀏覽:740
國外豆瓣高分愛情片 發布:2024-05-14 06:24:17 瀏覽:650
日本電影網站大全 發布:2024-05-14 06:19:18 瀏覽:948
電影情人大尺度 發布:2024-05-14 06:13:16 瀏覽:217
公交車擠在一起外國電影 發布:2024-05-14 06:13:02 瀏覽:306
要看網站 發布:2024-05-14 05:44:31 瀏覽:588
女主在飛機上掉了一個u盤的電影 發布:2024-05-14 05:43:3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