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式提升泵檢修規程
㈠ 水泵維修操作規程是怎樣的
水泵維修操作規程抄:
水泵類型不同襲,檢修工藝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在檢修前必須做到水泵必須與系統徹底隔離。
1、拉開水泵電機電源。
2、關閉水泵的進出口閥門,開啟泵體放水門進行放水。
3、帶有強制潤滑油泵的水泵,必須停止油泵運行並拉開油泵電源。
4、確證水泵與系統徹底隔離且泵體內無壓力後方可展開檢修工作。
水泵,一種用以增加液體或氣體的壓力,使之輸送流動的機械,與「蹦」或「流」同音,為英語pump的音譯,是一種用來移動液體、氣體或特殊流體介質的裝置,即是對流體作功的機械。人類及動物的心臟可說是天然的泵,它把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部分。
㈡ dl型立式多級離心泵檢修依據哪個規范
DL、DLR系列立式多級泵(低轉速n=1450r/min)是由大西洋泵業根據高層建築給水市場的實際需要和國家版消防局GB 6245-1998《消權防泵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標准而研製開發是新型新品。供輸送不含堅硬顆粒及物理化學性質類似於水的介質之用。流量范圍為5~360m3/h,揚程范圍為22~300m,配套功率范圍為1.5~220KW,口徑范圍為φ40~φ200m。同一台泵的出口可設1~5個出口。
㈢ 編制立式多級水泵的檢修規程依據什麼規范
立式多級水泵的種類較多,不同的種類其結構就不同,而結構不同維護檢修的方法也就不同,這一點沒有統一的、通用的規范,建議參考該產品的使用說明書,這是最正確的選擇。
㈣ 水泵檢修操作規程
水泵類型不同,檢修工藝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反正在檢修前必須做到水泵必須與系統徹底隔離。
1,拉開水泵電機電源。
2,關閉水泵的進出口閥門,開啟泵體放水門進行放水。
3.帶有強制潤滑油泵的水泵,必須停止油泵運行並拉開油泵電源。
4.確證水泵與系統徹底隔離且泵體內無壓力後方可展開檢修工作。
水泵檢修工藝(以雙吸離心泵為例)
2. 工藝方法、質量標准、注意事項:
2.1 水泵的拆卸:
2.1.1 拆聯軸器罩,聯軸器螺栓,拆冷卻水管,泵體放空氣門。
2.1.2 拆泵蓋螺栓,填料壓蓋螺栓,將填料壓蓋移出,平穩的吊出泵蓋放在枕木上。
2.1.3 拆兩側軸承蓋螺栓及非驅動側端蓋螺栓,取下軸承上蓋,然後吊出轉子。
2.2 轉子拆卸;
2.2.1 用專用工具拆下聯軸器。
2.2.2 拆滾動軸承並帽,將軸承用銅棒輕輕敲出。
2.2.3 松開兩側軸套並帽,拆下軸套取出格蘭,填料座密封環等部件。如葉輪腐蝕嚴重或口環磨損較重,採用加熱的方法,用專用工具將葉輪卸下。
2.2.4 注意事項:拆裝聯軸器時端面不能直接用錘敲出,復裝時內孔要塗潤滑油。
2.3 檢查與修理;
2.3.1 翻泵蓋清理檢查結合面無吹損,毛刺。
2.3.2 清理檢查泵軸,並將軸放在專用「V」型鐵上校彎曲度。
2.3.3 檢查葉輪汽蝕情況不嚴重時進行修補,清理葉輪流道,清除銹蝕。
2.3.4 清理檢查軸套。
2.3.5 清理檢查密封環。
2.3.6 檢查清理滑動軸承有無磨損,轉動是否靈活,有無雜音。
2.3.7 軸承室用煤油清洗干凈,油杯清晰可見油位。
2.3.8 把葉輪、軸套裝入軸上,然後擰緊兩端並帽在專用「V」鐵上或放在軸承上校幌動度。
2.3.9 清理檢查聯軸器,對輪螺栓及彈性圈無損壞。
2.3.10 清理檢查泵體,結合面用砂布打磨干凈。
2.4 質量標准:
2.4.1 軸表面光潔,無磨損,兩端螺紋無亂牙,軸頸無拉毛及變形。
軸彎曲標准如下:
A、軸頸處<0.02mm B、聯軸器處<0.02mm
C、軸套處<0.03mm D、葉輪處<0.04mm
幌動度:
A、軸頸處<0.03mm B、軸套處<0.06mm
C、葉輪處<0.10mm
2.4.2 葉輪無嚴重汽蝕,裂紋及嚴重磨損,否則應更換。
2.4.3 鍵和鍵槽配合不松動。
2.4.4 軸套無嚴重磨損。磨損>0.80mm應更換,表面光滑無毛刺,無砂眼,內孔與軸配合不松動,間隙在0.001-0.04mm。
2.4.5 葉輪與密封環直徑間隙1-1.2mm。
2.4.6 護環與葉輪直徑間隙0.01-0.05mm。
2.4.7 葉輪靜平衡<30克。
2.4.8 轉子軸向串動值2-5mm。
2.4.9 泵殼與卡圈間隙0.05-0.20mm。
2.4.10 盤根接頭嚴密並錯開120-180°,水封環中心孔對准密封水管口中心,格蘭螺栓松緊適宜。
2.4.11 滾動軸承內外彈邊無銹蝕、麻點及嚴重磨損,轉動靈活自由無雜聲,彈夾完整,壓鉛絲測量滾道間隙<0.15mm,瓦蓋緊力為0-0.03mm,軸向間隙0.02-0.08mm。
2.4.12 電機軸瓦:頂部間隙0.32-0.40 mm,兩側間隙0.16-0.20 mm,緊力0.03-0.05 mm
2.4.13 對輪中心:
圓周允差<0.10mm
面距允差<0.30mm
兩對輪間距8mm
2.4.14 聯軸器及螺栓無裂紋損傷,橡皮圈無缺裂,墊圈,彈簧圈完好無缺。
2.4.15 軸承室內加油孔暢通,油位顯示計應明亮,並無滲漏。
2.5 注意事項:
2.5.1 起吊泵蓋時確信螺栓全部拆除。
2.5.2 轉子起吊應注意要水平防止密封環等部件卡住。
2.5.3 新換葉輪應先將流道打磨光潔。
2.5.4 更換密封環時應先放入泵殼密封環槽內轉動自如盤動180度不卡澀。
2.5.5 泵蓋翻起要平穩垂直起吊。
2.5.6 拆裝聯軸器時端面不能直接用錘敲出,裝復時內孔要塗潤滑油。
2.5.7 軸套與並帽、葉輪之間用生料帶或紙板密封好,防止運行濺水。
2.5.8 軸瓦結合面密封到位,內外油檔間隙合格。
㈤ 機泵檢修技術規范
《石油化工設備維護檢修規程》這一系列書中,專有一冊《通用設備》,是講述機泵檢修技術規范的,可以網路搜索一下
㈥ 柱塞泵檢修規程
柱塞泵維護檢修規程
一、設備結構圖及性能原理 1.設備結構圖
1.1結構簡述:柱塞泵主要由液壓缸體、柱塞、十字頭、導軌、曲軸、滑塊、泵架等部件組
成。由電機經聯軸器、減速機及調節機構驅動。
2.設備性能原理
2.1由電動機通過減速機、聯軸器帶動泵的曲軸旋轉、曲軸帶動連桿、十字頭、中間桿、柱塞做往復運動,當柱塞向後運動時進液閥打開,液體進入泵體,直到柱塞運動到最後位置時(曲軸旋轉180°),進液過程結束。柱塞開始向前運動時,泵體箱內的液體受擠壓,壓力升高,進液閥關閉,進液閥打開,液體被排除。
二、檢修
1.適用范圍及編寫依據,採用的標准及參考資料目錄
1.1本規程適用於化工廠常用往復柱塞泵的維護和檢修,特殊用途卧式柱塞泵以及立式柱塞泵的維護和檢修可參考執行。 1.2編寫的標准及參考資料目錄
HGJ 1027-79化工廠柱塞泵維護檢修規程
《化工廠機械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89 SHS 01001—2004 石油化工設備完好設備 2.檢修周期、檢修類別及檢修內容
當本單位狀態監測手段,已經具備開展預知維修的條件後,經請示本單位上一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不受此條的限制。 2.2 檢修內容 2.2.1 小修
2.2.1.1 更換密封填料,消除泄漏點。
2.2.1.2 檢查,清洗泵入口和油系統的過濾器,更換潤滑油。 2.2.1.3 檢查、緊固各部螺栓。
2.2.1.4 檢查、修理進出口閥組零部件。
2.2.1.5 檢查、修理聯軸器零件。
2.2.1.6 檢查、調整或更換易損零、部件。 2.2.2 中修
2.2.2.1 包括小修項目。
2.2.2.2 修理或更換進出口閥組零件。
2.2.2.3 修理或刮研各部軸瓦,檢查或更換軸承。
2.2.2.4 檢查或修理柱塞、十字頭、滑塊,曲軸等主要部件。 2.2.2.5 校驗壓力表、安全閥、計量調節機構等。 2.2.2.6 檢查、清洗減速機。 2.2.3 大修
2.2.3.1 包括中修項目。
2.2.3.2 解體,清洗、檢查測量各零、部件。
2.2.3.3 修理或更換曲軸、連桿、十字頭、柱塞等主要部件。 2.2.3.4 更換軸瓦。
2.2.3.5 機體找平,曲軸缸體重新找正。 2.2.3.6 檢修減速機。
2.2.5.7 修補基礎,機體噴漆。 2.2.5.8 電機檢查、修理、加油。 3.檢修准備、檢驗程序及質量標准 3.1 檢修前准備
3.1.1 掌握運行情況,備齊必要的圖紙資料和相關檢修記錄 3.1.2 備齊檢修工具、量具、配件及材料.
3.1.3 切斷電源及設備與系統聯系,內部介質冷卻、吹掃、置換干凈,符合安全檢修條件. 3.2 檢修程序
3.2.1 拆卸聯軸器,檢查泵的對中情況. 3.2.2 拆卸附件及附屬管線
3.2.3 拆卸十字頭組件,檢查十字頭、十字頭銷、十字頭與滑板的配合及磨損 3.2.4 拆卸曲軸箱,檢查曲軸,連桿及各部軸承 3.2.5 拆卸泵體上得進出口閥,檢查各部件及密封 3.2.6 拆卸工作缸、柱塞,檢查缸與柱塞的磨損情況及缺陷 3.2.7 拆卸減速機蓋,檢查軸承磨損與齒輪嚙合痕跡 3.2.8 拆卸齒輪油泵,檢查齒輪嚙合情況 3.2.9 檢查地腳螺栓 3.3 檢修質量標准
3.3.1 泵架
3.3.1.1 泵架不應有砂眼、裂紋等缺陷。裝滿煤油2-4小時應無滲漏。有缺陷時可補焊修理,焊前應緩慢預熱至600-700℃,焊後隨即加熱到650-700℃,保溫,緩慢冷卻。
3.3.1.2 在泵架加工面上用水平儀測量泵架安裝的水平度,縱、橫向水平度誤差均不大於0.05mm/m。
3.3.1.3 機架與上蓋的結合面應平整光滑,裝配嚴密。對無墊片者,用塗色法檢查,每平方厘米表面上有2-3塊色印,且均勻分布。 3.3.2 缸體
3.3.2.1 缸體內表面應光滑無傷痕,溝槽、裂紋等缺陷。有輕微拉毛和擦傷時,可用半圓型油石沿缸體內圓周方向磨光,傷痕嚴重時應進行捏缸。缸體內徑最大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始尺寸的2%。
3.3.2.2 用內孔千分尺檢測缸體內徑的圓度和圓柱度誤差,不得超過內徑公差之半,超標時應加工處理。
3.3.2.3 缸體中心線直線度為0.08mm/m。
3.3.2.4 缸體大修時應做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25倍,試壓10-15分鍾無滲漏現象。缸體因腐蝕、沖蝕減薄不能承受水壓試驗時,應予以報廢。 3.3.3 曲軸
3.3.3.1 曲軸各表面應光滑無損傷,主軸頸與曲柄頸擦傷凹痕面積大於軸頸面積的2%,軸頸上的溝槽深度達0.30mm以上時,可用磨光或噴鍍法修理。
3.3.3.2 在機床上用千分表檢測曲軸頸徑向圓跳動和圓柱度均為直徑公差之半;主軸頸徑向圓跳動為0.03mm。超過規定極限時應更換。
3.3.3.3 曲軸中心線與缸體中心線垂直度為0.15mm/m,可用儀器及缸體拉鋼絲等方法測量。
3.3.3.4 曲軸安裝水平度誤差小於0.10mnl/m。 3.3.3.5 曲軸直線度為0.05mm/m。
3.3.3.6 主軸頸與曲軸頸直徑減小1%時,應予更新。 3.3.4 連桿
3.3.4.1 連桿應做無損探傷,不得有裂紋等缺陷。。
3.3.4.2 連扦兩孔中心線平行度為0.30mm/m,超過規定值應更換。 3.3.5 十字頭、滑板和導軌
3.3.5.1 十字頭銷軸的圓度和圓柱度為宜徑公差之半。
3.3.5.2 十字頭、滑板和導軌的表面應光滑,無毛刺、傷痕等缺陷。滑板與導軌的接觸面有輕微的擦傷、溝痕深度不超過0.10mm時,可用半圓油石修磨並拋光。
3.3.5.3 十字頭銷軸與軸套的間隙為0.03-0.06mm;最大極限間隙不大於0.12mm。
3.3.5.4 十字頭滑板與導軌的間隙允許為十字頭直徑的千分之二;磨損間隙不大於0.35mm。
3.3.5.5 滑板與導軌應接觸均勻。 3.3.6 柱塞
3.3.6.1 柱塞表面應無裂紋、凹痕、斑點、毛刺等缺陷。有輕微擦傷,溝槽深度不超過0.10mm時,應修磨並拋光。
3.3.6.2 柱塞的磨損不得超過表4規定。
3.3.7 進、出口閥組
3.3.7.1 進、出口閥組的閥座與閥芯鎔封面不允許有擦傷、劃痕、腐蝕、麻點等缺陷。 3.3.7.2 閥座與閥芯應成對濕磨,研磨後應保持原來密封面曲寬度。 3.3.7.3 閥座與閥芯研磨後用煤油試驗,五分鍾內不允許有滲漏現象。
3.3.7.4 檢查彈簧,若有折斷或彈力降低時,應更換。 3.3.7.5 閥座與閥體接觸面應緊密貼合。
3.3.7.9 閥體裝在缸體上必須牢固,緊密,不得有松動泄漏現象。 3.3.8 滑動軸承
3.3.8.1 滑動軸承檢修時,應檢查軸承內的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磨損的溝痕是否嚴重;溝痕深度超過0.30mm時,可用刮刀修刮、研合、重新調整墊片和間隙。 3.3.8.2 檢查油道、油孔是否暢通,潤滑情況是否良好。
3.3.8.3 軸承合金不應有裂紋、氣孔和脫殼等缺陷,可用煤油浸透法和敲擊聽音鑒別法來判斷軸承合金與軸承體結合是否良好。
o
3.3.8.4 軸頸與軸承在軸頸正下方60-90o范圍內,連桿瓦在受力方向的上方60-75范圍內,應均勻接觸,用塗色法檢查每平方厘米不少於2-3塊色印。
3.3.8.5 軸承體與軸承座,連桿瓦與瓦座都應均勻貼合,用塗色法檢查接觸面積不少於總面積的70%。
3.3.8.6 主軸頸與主軸瓦、曲柄頸與連桿瓦安裝間隙應符合表5規定,磨損間隙不大於軸徑千分之二。
3.3.9 滾動軸承
3.3.9.1 滾動軸承的滾動體與內外滾道無坑疤、麻點、銹蝕等缺陷,保持架完好,接觸平滑轉動靈活無雜音。
3.3.9.2 滾動軸承拆裝應使用專用工具或壓力機。軸承加熱裝配時,機油溫度不超過120℃,在油中浸浴10-15分鍾後進行組裝。嚴禁用火焰直接加熱和用錘直接敲擊軸承。
3.3.9.3 按滾動軸承的游隙要求,用塞尺或千分表或其它方法檢查磨損情況,當游隙大於規定值時則更換滾動軸承。
3.3.9.4 用千分表檢查軸向串量是否符合要求,超過規定時應調整和更換。
3.3.9.5 軸與軸承內圈配合一般為H7/K6,軸承與軸承座孔的配合一般為K7/h6。 3.3.10 聯軸器
3.3.10.1 聯軸器的對中應符合表6規定。
3.3.10.2 兩半聯軸器間端面間隙沿圓周各個方向應相等,允差為O.30mm。
4 試車與驗收
4.1 試車前的准備
4.1.1 檢查機座地腳螺栓及機座與泵、電動機之間的連接螺栓是否緊固。 4.1.2 檢查聯軸器連接情況。
4.1.3 檢查軸承箱內潤滑油量是否適宜。 4.1.4 檢查軸向密封是否壓得過緊或過松。
4.1.5 檢查壓力表、安全閥、溫度計及其他儀表是否靈敏好用。
4.1.6 液壓缸有保溫時,應檢查輸送介質,是否為液體狀態,否則不允許開車。 4.1.7 檢查吸入管道的過濾器,溢流閥是否處於完好狀態。 4.1.8 進、出口閥門開關位置正確。 4.1.9 盤車2-3周,應無卡澀。 4.2 試車
4.2.1 空負荷試車
4.2.1.1 再次確認具備試車條件後,接通電源,先點動一次,若無異常,則進行空負荷試車。
4.2.1.2 空負荷試車時應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a.聲響和振動; b.軸承狀況; c.填料密封狀況; d.電流值。 4.2.2負荷試車
4.2.2.1 在額定負荷下運轉,應無異常振動和噪音,泵體全振幅為0.10-0.20mm。 4.2.2.2 電流不超過額定值。
4.2.2.3 流量、壓力平穩,達到銘牌出力或滿足生產需要。
4.2.2.4 密封填料泄漏量不大於10滴/分。對計量泵,泄漏量不大於3滴/分。各連接處的密封點不應有滲漏現象。
4.2.2.5 負荷試車時壓力應逐漸提高,如遇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車處理後,重新試車。 4.3 驗收
檢修質量達到本規程標准,檢修記錄齊全、被確。設備經負荷試車,運行情況良好,各主要操作指標達到銘牌出力或設計要求,即可按規定程序辦理交接手續,交付生產使用。 三、維護與故障處理 1 日常維護
1.1 嚴格執行崗位操作法,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1.2 定時檢查各部運行狀況(滾動軸承溫度不超過75℃),並按時記錄。 1.3 每班檢查潤滑油位、油壓等是否符合要求。 1.4 每道檢查各密封部位有無泄漏。 」
1.5 在冰凍季節停車後,應排凈泵內積水和物料,以免結冰損壞零件。 2 定期檢查內容
2.1 每三個月對潤滑油質作一次分析,檢查油的粘度、水份、雜質等的變化情況。 2.2 每月檢查一次安全閥、單向閥、壓力表和其它儀表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2.3 每月檢查泵體振動情況,泵體金振幅為0.10—0.20I四It 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㈦ 潛水推流器驗收規范國家標准
最新泵站安裝及驗收規范與泵站安全鑒定規程標准應用手冊
【目錄瀏覽】:
最新泵站安裝及驗收規范與泵站安全鑒定規程標准應用手冊
第一篇最新裝姑安裝驗收規范與泵站安裝安全鑒定規程
泵站安裝及驗收規范(SL317-2004)
泵站安全鑒定軌程(SL216-2θ04)
第二篇泵站基礎知識
第一瑩水泵的基礎知識
第二章水泵的運行與調節
第三章泵房
第四章泵站進出水建築物
第五章各種水泵規格性能參照系數
第三篇泵站的選型、配套與安裝
第一章水泵的選型與配套
第二章葉片泵的汽蝕及安裝高程的確定
第三章水泵安裝母
第四章水泵機組的安裝
第四篇常見水泵工作原理與安裝、鑒定驗收參數
第一章葉片式水泵
第二章給水泵站
第三章樹仁水泵站罩
第五篇泵站安全鑒定與水泵維護檢修
第一章泵站測試
第一節揚程的測定
第二節流量的測定
第二節電動機輸入功率的測定
第四節轉速的測定
第二章水泵的維護
第一節離心泵的運行維護
第二節軸流泵的運行維護
第三節潛水電泵的運行維護
第三瑩水泵主要零部件的檢修
第一節泵軸的檢修
第二節口環的檢修
第三節壓水室的檢修
第四節軸一承的檢修和更換
第四章電泵及泵用電動機繞組的檢查
第一節繞組接地
第二節繞組短路
第二節繞組斷路
第四節繞組連線及引線連接錯誤
第五節電泵繞組重繞工藝
第五章泵站技術管理與改造規程
第一節泵站技術管理規程
第二節泵站技術改造規程
第六篇泵站安裝、安全鑒定與驗收測試
第一章泵站工程規劃
第一節規劃的任務和原則
第二節灌溉泵站工程規劃
第三節料仁水泵站工程規劃
第二章泵站綜合管理
第一節泵站技術管理
第二節泵站工程管理
第三節泵站經營管理
第三章供電泵站的優化設計
第一節數學模型的建立及有關費用的確定
第二節年耗電費的確定
第三節水泵及動力設備選型
第四節年生產費的確定
第五節計算方法及其步驟
第六節算例
第四章泵站工程技術改造標淮與改造泵站驗收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泵站灌區改造標准
第五章泵站水錘計算分析及防護
第一節事故停泵水錘分析
第二節事故停泵水錘計算
第三節水錘防護措施及裝置
第六章葉片泵模型試驗
第一節模型試驗的內容及意義
第二節模型試驗的相似准則
第三節模型泵與實型泵特性參數的換算
第四節模型設計及製造精度要求
第五節試驗裝置及測量設備
第六節模型試驗觀測精度分析
第七節原模型效率的換算
第七章泵站現場試驗資料計算分析的電算方法
第一節泵站現場試驗資料的分析計算過程
第二節計算機程序設計
第三節程序清單及計算結果
第七篇泵站設計與施工規范
第一章泵站設計規范
第二章泵站施工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