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處理
❶ 軟化水處理原理
目前通常意義上的軟化指的是用鈉離子型離子交換樹脂將水中的鈣鎂離內子去除。
軟化水容處理的原理是離子交換。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將形成硬度的鈣鎂離子置換為鈉離子,產水就是軟化水。
對水質影響:將原水中的鈣鎂離子取代為鈉離子。
處理後的水當然含有鹽分,軟化是置換而不是去除。處理前後含鹽量沒有明顯變化。
處理後的水鈉離子含量升高。做一般家庭用水可減少結垢情況。
❷ 原水處理,污水處理和工業水處理有什麼區別
原水處理,就是對從地下或地表開採的水進行處理。原水就是地下水或地表水。
污水處理,就回是對已經被污染的水(答無法直接利用的水)進行處理。
工業水處理,就是對工廠內擬使用的水進行處理。工業水可以是原水,也可以是污水經過處理後回用的水。
2015.03.16
❸ 軟水處理設備和原水處理設備有何區別
你這問題問得″太有才了"所謂軟水處理設備就是處理原水中的硬度離子,也就是將版原水(硬水)通過權離子交換原理轉化為適合各種用途的軟水,當然還有其它水的處理設備,比方:除鹽水(純水)工藝製取設備等…不管是軟水製取設備或者純水製取設備,它們都是你所說的″原水處理設備",目的是處理掉原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質,所以你弄錯了水處理設備的慨念,世界上有軟水、純水等製取水處理設備,就是沒有你說的"原水處理設備"…一傑水質
❹ 什麼是原水處理
原水:取自天然水體或蓄水水體,如河流、湖泊、池塘或地下蓄水層等,用作供水水源的水;或者指流入水處理廠的第一個處理單元的水。
原水處理:就是水處理廠對原水進行沉澱、過濾、消毒等處理
❺ 原水經過水處理為什麼ph會升高
你確定你的RO出水是8點多麼?我怎麼記得以前書上看到的是PH是略小於7的,偏酸性。回
主要原因是RO膜的阻擋了答一些離子導致的。
CO2
H2O
-》
HCO3-
H+
這四種組分在水中是有一個平衡的,RO膜可以阻擋HCO3-,所以導致出水的HCO3-偏少,以至於反應向右進行,所以H+比較多,因此偏酸性。
我不太確定為什麼你的出水是8點多。
❻ 原水處理有哪些絮凝設施
(1)水的ph值。水中的h和oh一參與絮凝劑的水解反應,ph值強烈影響高分子絮凝劑的水解速度、水解產物的存在形態和性能。
(2)水溫。水溫影響絮凝劑的水解速度和礬花形成的速度及結構。混凝的水解多是吸熱反應,水溫較低時,水解速度慢且不完全。但低溫對高分子絮凝劑的影響較小。使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時,水溫不能過高,高溫容易使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老化甚至分解生成不溶性物質,降低混凝效果。
(3)水中雜質成分。水中雜質顆粒大小參差不齊對混凝有利,細小而均勻會導致混凝效果很差。雜質顆粒濃度過低往往對混凝不利,此時迴流沉澱物或投加助凝劑可提高混凝效果。水中雜質顆粒含有大量有機物時,混凝效果會變差,需要增加投葯量或投加氧化劑等起助凝作用的葯劑。水中的鈣鎂離子、硫化物、磷化物一般對混凝有利,而某些陰離子、表面活性物質對混凝有不利影響。
(4)水處理絮凝劑種類。絮凝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水中膠體和懸浮物的性質及濃度。如果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膠體狀態,則應首選無機絮凝劑使其脫穩凝聚,如果絮體細小,則需要投加高分子絮凝劑或配合使用活化硅膠等助凝劑。很多情況下,將無機絮凝劑與高分子絮凝劑聯合使用,可明顯提高混凝效果,擴大應用范圍。對於高分子而言,鏈狀分子上所帶電荷量越大,電荷密度越高,鏈越能充分伸展,吸附架橋的作用范圍也就越大,混凝效果會越好。
(5)絮凝劑投加量。使用混凝法處理廢水,其最佳絮凝劑和最佳投葯量通常要通過試驗確定。一般普通鐵鹽、鋁鹽的投加范圍是10~100mg/l,聚合鹽為普通鹽投加量的1/2~1/3,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投加范圍是1~5mg/l。
(6)水處理絮凝劑投加順序。當使用多種絮凝劑時,需要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投加順序。一般來說,當無機絮凝劑與有機絮凝劑並用時,應先投加無機絮凝劑,再投加有機絮凝劑。而處理雜質顆粒尺寸在50μm以上時,常先投加有機絮凝劑吸附架橋,再投加無機絮凝劑壓縮雙電層使膠體脫穩。
(7)水力條件。在混合階段,要求絮凝劑與水迅速均勻地混合,而到了反應階段,既要創造足夠的碰撞機會和良好的吸附條件讓絮體有足夠的成長機會,又要防止已生成的小絮體被打碎,因此攪拌強度要逐步減小,反應時間要足夠長。
❼ 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RO-反滲透預處理工藝主要為活性炭和精濾。滲透是回一種自然現象:水通過答半透膜,從低溶質濃度一側到高溶質濃度一側,直到溶劑化學位達到平衡。平衡時,膜兩側壓力差等於滲透壓。這就是滲透效應(Osmosis)現象。
反滲透是指如果在高濃度的一邊加壓,便能把以上提及的滲透效應停止並反轉,使水份從高濃度迫往低濃度的一邊,把水凈化。這種現象稱為反滲透(逆滲透),這種半透膜稱為逆滲透膜。
(7)原水處理擴展閱讀:
設備特點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能過濾掉水中的細菌、病毒、重金屬、農葯、有機物、礦物質和異色異味等,是一種純水,無需加熱即可飲用。它所過濾出的水量的成本很低。生產的純水品質高、衛生指標理想。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是採用先進的反滲透除鹽技術來制備去離子水,是一種純物理過程的制備技術。反滲透純水機組具有能長期不間斷工作,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出水水質長期穩定,無污染物排放,製取純水成本低廉等優點。反滲透膜技術在國內醫葯、生物、電子、化工、電廠、污水處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❽ 在原水處理中 為什麼要測PH
取自天然水體或蓄水水體,如河流、湖泊、池塘或地下蓄水層等,用作供水水源的水;或者指流入水處理廠的第一個處理單元的水。
這樣我們來分析分析。
首先河流湖泊池塘地下蓄水層的水,首先多少是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些水是要做供水水源。是要個13億同胞飲用的水,要是ph值偏大或偏小的話。萬一水處理的不幹凈,難免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其次是從經濟方面有機污染物,水中藻類,後續消毒之前時大多已去除干凈。若水是強酸性或強鹼性,那麼水在處理過程中難免會損傷到機器可能會使那些之前的處理過程可能就處理的不凈。
因為微量有機污染物對人體危害大,但難於去除。特別是高穩定性的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如鹵代有機物、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等,對人體危害較大。藻類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產物前驅物質,在後續消毒過程中與氯作用生成多種有害副產物,增加水的致突變活性;某些藻類(如藍藻)能產生藻毒素,對人體和動物構成威脅,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經毒素。此外,藻類會粘附在濾料表面,使濾池過濾周期顯著縮短,造成濾池頻繁沖洗(氯化物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含量極低,我們一般的飲用水在煮沸的過程中早已將氯化物給清除了)
這樣會使處理成本會極大地提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原水處理中要測PH
打字不容易。。。望採納:)
❾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
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2、二級處理—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
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
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9)原水處理擴展閱讀:
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
1、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2、溶解氧
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
3、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處理工藝
❿ 原水經過水處理為什麼ph會升高
你確定你的RO出水是8點多麼?我怎麼記得以前書上看到的是PH是略小於專7的,偏酸性。
主要原因是RO膜的屬阻擋了一些離子導致的。
CO2 H2O -》 HCO3- H+ 這四種組分在水中是有一個平衡的,RO膜可以阻擋HCO3-,所以導致出水的HCO3-偏少,以至於反應向右進行,所以H+比較多,因此偏酸性。
我不太確定為什麼你的出水是8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