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升我們的伺服器
❶ 如何提升伺服器的數據安全
四個提升伺服器數據安全的方法
方法一:定期備份數據
數據備份的意義就在於,當受到網路攻擊、病毒入侵、電源故障或者操作失誤等事故的發生後,可以完整、快速、簡捷、可靠地恢復原有系統,在一定的范圍內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一些對備份數據重視程度較低的企業,一旦伺服器數據出現突然丟失或者損壞,往往會後悔莫及。在數據備份方面,企業應該定期進行磁帶備份、資料庫備份、網路數據備份和更新、遠程鏡像操作等,也可進行多重數據備份,一份出現了問題還有多餘的備份。
方法二:建立容災中心
有了備份不等於萬事大吉,面對區域性、毀滅性災難如地震和火災等,僅僅只是數據備份是無法恢復的,這時需要有一個容災中心,做數據的遠程備份,確保原有的數據不會丟失或者遭到破壞。數據容災的恢復時間比較長,但費用較低而且構建實施也相對簡單,方法主要有實時復制、定時復制和存儲轉發復制。當然,數據備份還是最基礎的,沒有數據備份,任何容災都沒有現實意義。
方法三:採用raid磁碟陣列存儲數據
raid,中文簡稱為獨立冗餘磁碟陣列。簡單的說,就是把多塊獨立的硬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從而大大增強數據的安全性。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稱為raid級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採用這種的方式存儲數據,只要不是所有的硬碟同時損壞,我們就能比較容易地恢復受損的數據。
方法四:不盲目操作或者修改數據
人為的誤操作是數據丟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有時不小心將文件刪除,或者誤格式化、誤分區、誤克隆分區、分區表信息(MBR)丟失等,一個處理不好都可能會讓整個伺服器甚至整個系統陷入癱瘓乃至宕機的下場。除了不要順便修改或者盲目操作伺服器,還可以進行合理許可權的設置非常有必要,比如:給負責日常更新的用戶賦予「編輯」的用戶許可權。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非專業人員的誤操作,大大提高伺服器的數據安全。
❷ 怎樣提高伺服器的響應速度
提高服務復器響應速度是多方面的制:
一\伺服器網路資源帶寬.帶寬越高越好.
二\就是從網站優化方面入手.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1\優化HTML代碼.盡量不要用TALBE布局.而採用div+CSS方式.這樣可以把網頁體積縮小至少50%.減少網站傳輸量和帶寬點用量
2\網頁中盡量不要用或少用大體積圖片
3\如果用動態程序.要去優化程序,盡量減少伺服器回傳(postback),即減少伺服器資料庫查詢次數,降低伺服器負載
4\如果網站訪問量大.盡量後台生成靜態頁面(目前新浪,搜狐等大型網站都是採用這種方法).但程序寫起來比較麻煩.
❸ 如何提高伺服器的安全性
推薦使用伺服器數據保護鎖--MCK,是通過安全容器接管操作系統,讓應用在容器內專運行,數據保屬存在容器內,容器內通過鏡像技術,實行工作場景白名單機制,並對核心數據進行加密保護,實現伺服器的最後一米安全。即使攻進來,什麼也做不了。
對外可防止木馬病毒入侵,防止核心數據被盜取
對內可以對運維人員進行運維行為審計。
❹ 怎樣提高伺服器的利用率
提高伺服器的利用率,安徽伺服器恢復根據AMD和Intel的增長預測2005年到2008年間處理器的能力增長了6倍。專伺服器變得越來越強屬大,而我們使用的部分卻越來越少。我們希望最終用戶了解他們只是為了達到滿足自身商業目標需求, 像Exchange或者大負載的程序也許不能很好的工作在低端的虛擬主機空間,但是作為虛擬化目標我們並不完全排除Exchange負載。我們監視著當前系統的性能趨勢,用以判斷這個候選的應用程序是否可以滿足對虛擬機的性能需求。我們希望使用RightSizing和虛擬化技術來作為一種能夠使得用戶重新考慮他們預算的方法。
❺ 如何提高伺服器利用率
其實,根據調查只有約25%的虛擬伺服器處理性能能夠被部署虛擬化項目的企業所充分利用。幾乎有超過半數的客戶面臨此類狀況。事實上,利用率數字應該更高,也就是說應達到55%至60%的水平,這樣才能使虛擬化應用的運行真正帶來經濟效益。 這種實際效率與預期效率間的差距,主要來自於企業的虛擬化管理思路。他們往往更樂於添置新的虛擬伺服器,而非在現有的虛擬伺服器上配置更多工作負荷。而這種做法,Cappuccio說,會造成經濟層面上的巨大浪費。 原因何在?因為一套物理伺服器即使只有25%的處理能力在發揮作用,其能源消耗率仍然會達到其額定運轉功率的80%。如果我們將其處理能力的利用率提高一倍,達到前面所說的55%至60%,其所帶來的能源消耗提升相對而言卻微不足道——大約達到額定運轉功率的85%。這意味0.10.N著企業在處理能力方面收獲頗豐,付出的能源消耗成本則只有一小部分。而且提升執行效率的做法,正是當初我們熱衷於引入虛擬化技術的重要原因之一。 別執著於你的伺服器到底有多少資源被用於虛擬化,相反,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資源的利用率方面。許多企業樂於宣稱其數據中心內部的伺服器資源虛擬化比例已達到70%或80%,但當談及其伺服器的實際平均運轉水平時,得到的結論仍然可謂慘不忍睹——只有約25%至30%。這意味著,系統整體的虛擬化縱然做得再好,事實上多數企業仍然在浪費資源。要讓你的每千瓦能源都物有所值,將自己設備的計算利用率提高到55%至60%才是正道。 上述情況作為常見而典型的反面教材,廣泛存在於各大沉醉於自身虛擬化方案的企業當中。也可以充分調動更多的伺服器性能,與此同時,通過在少的物理伺服器上運行更多的應用程序實體,我們可以節約自己數據中心的佔地面積,這也是縮減開支的好辦法。 IT行業的歷史頑疾正是原因之一。在過去,由於分布式計算是由規模相對較小的計算機實現的,而大多數數據中心管理員們往往不願意使用這些性能較差的0.10.N設備而更偏好將真正的業務計算需求通過大型機實現。所以,當有客戶要求將某個應用程序加入分布式系統當中時,管理員們的建議往往是添加額外的對應設備用於0.10.N專門處理。這就是一台計算機對應一個應用程序的不良風氣成為主流模式的原因所在 不過硬體利用率配置過高也會引發新的問題,在未引入虛擬化技術的企業中,管理員們往往會發現其物理伺服器的實際利用率只有7%到0.10.N12%,Cappuccio根據調查結果提到。「這正是鞏固資源管理體系的起點,因為顯然我們必須找出能讓這些計算機設備的運轉更加高效的方法。0.10.N「如今的問題是我們發現處於虛擬環境下的計算機,其運行效率依然只有可憐的25%。這比起過去的確有些進步,但距離我們的目標還差得很遠。 通過切實發掘現有伺服器的全部潛在性能,企業能夠從長遠角度節約大量投入,對於大多數情況來說,提高利用率可以避免無謂的數據中心擴張方案,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各個角度幫助用戶節省資金。 在過去,企業總是讓自己租下的大型機以90%的性能負荷不停運轉,因為這類設備的使用成本實在不低,企業希望能盡量充分發揮它的能力。 這種情況下,你會做何決斷呢?1、如果還沒做過相關工作,馬上對自己的虛擬伺服器進行整編並列出清單。 3、如果實際利用率很低,大家可以立即著手進行調查,例如有針對性地做出變更、將一部分虛擬化應用程序轉移到另一台伺服器上以迅速提高運行效率等等。 效率低下問題的症結所在,正是由於IT管理者們將多年來固有的使用習慣帶入數據中心、硬體及應用程序的現代化管理之中。而這種落後的模式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消除。但隨著企業IT的演變及發展,我們能夠探索新的途徑並獲取新的見解,進而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產生出乎預料之外的重大革新。只要時刻立足於IT行業的前沿、關注來自各方面的經驗教訓,這種變革之美就會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經濟回報。 這個夏天,不要虛度——認真思考提高虛擬化利用率所能帶來的好處吧: 為企業節約資金、提高生產率、減少員工的工作量,並能夠從自己的IT體系中發現更多有助於提高效率的真知灼見。
❻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伺服器的處理速度
建議你可以考慮霆智硬體的加速陣,我們公司用的是U810.1,因為公司的業務量很大,隨著時間的增長,之前出現過這個情況,最快的時侯查詢一張全年的收發存匯總表需要快20分鍾時間,我們一直認為是軟體的問題,那段時間用友的人也經常來,也經常做調試,效果也不明顯,後來用友的人帶了一個硬體廠商過來公司,聽他們介紹是他們採用硬體和軟體的方案加速,硬體採用他們的加速卡,提高數據吞吐能力,再加上資料庫,網路等優化,來提升整體的運行效率,最後他們還給我們申請了一台樣機,從測試的結果來看,效果還是挺好的,查詢全年的收發存匯總表在他們的平台上只跑了4分鍾多的時間。
❼ 伺服器第一 80級怎麼練的 我們伺服器已經有人80了~~~ 蛋疼啊~ 請問這廝是怎麼練的這么快
FS是吧? 刷破碎到77級 然後去aoe某處亡靈怪,我估計是寒冰皇冠地圖上的,據說他A怪的時候有人幫忙引怪
❽ 如何提高Linux伺服器磁碟io性能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在現有文件系統下進行優化:
linux內核和各個文件系統採用了幾個優化方案來提升磁碟訪問速度。但這些優化方案需要在我們的伺服器設計中進行配合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文件系統緩存
linux內核會將大部分空閑內存交給虛擬文件系統,來作為文件緩存,叫做page cache。在內存不足時,這部分內存會採用lru演算法進行淘汰。通過free命令查看內存,顯示為cached的部分就是文件緩存了。
如何針對性優化:
lru並不是一個優秀淘汰演算法,lru最大的優勢是普適性好,在各種使用場景下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能找到當前使用場景下,文件被訪問的統計特徵,針 對性的寫一個淘汰演算法,可以大幅提升文件緩存的命中率。對於http正向代理來說,一個好的淘汰演算法可以用1GB內存達到lru演算法100GB內存的緩存 效果。如果不打算寫一個新的淘汰演算法,一般不需要在應用層再搭一個文件cache程序來做緩存。
最小分配:
當文件擴大,需要分配磁碟空間時,大部分文件系統不會僅僅只分配當前需要的磁碟空間,而是會多分配一些磁碟空間。這樣下次文件擴大時就可以使用已經分配好的空間,而不會頻繁的去分配新空間。
例如ext3下,每次分配磁碟空間時,最小是分配8KB。
最小分配的副作用是會浪費一些磁碟空間(分配了但是又沒有使用)
如何針對性優化:
我們在reiserfs下將最小分配空間從8KB改大到128K後提升了30%的磁碟io性能。如果當前使用場景下小文件很多,把預分配改大就會浪費很多 磁碟空間,所以這個數值要根據當前使用場景來設定。似乎要直接改源代碼才能生效,不太記得了,09年的時候改的,有興趣的同學自己google吧。
io訪問調度:
在同時有多個io訪問時,linux內核可以對這些io訪問按LBA進行合並和排序,這樣磁頭在移動時,可以「順便」讀出移動過程中的數據。
SATA等磁碟甚至在磁碟中內置了io排序來進一步提升性能,一般需要在主板中進行配置才能啟動磁碟內置io排序。linux的io排序是根據LBA進行的,但LBA是一個一維線性地址,無法完全反應出二維的圓形磁碟,所以磁碟的內置io排序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針對性優化:
io訪問調度能大幅提升io性能,前提是應用層同時發起了足夠的io訪問供linux去調度。
怎樣才能從應用層同時向內核發起多個io訪問呢?
方案一是用aio_read非同步發起多個文件讀寫請求。
方案二是使用磁碟線程池同時發起多個文件讀寫請求。
對我們的http正向代理來說,採用16個線程讀寫磁碟可以將性能提升到2.5倍左右。具體開多少個線程/進程,可以根據具體使用場景來決定。
小提示:
將文件句柄設置為非阻塞時,進程還是會睡眠等待磁碟io,非阻塞對於文件讀寫是不生效的。在正常情況下,讀文件只會引入十幾毫秒睡眠,所以不太明顯;而在磁碟io極大時,讀文件會引起十秒以上的進程睡眠。
預讀取:
linux內核可以預測我們「將來的讀請求」並提前將數據讀取出來。通過預讀取可以減少讀io的次數,並且減小讀請求的延時。
如何針對性優化:
預讀取的預測准確率是有限的,與其依賴預讀取,不如我們直接開一個較大的緩沖區,一次性將文件讀出來再慢慢處理;盡量不要開一個較小的緩沖區,循環讀文件/處理文件。
雖然說「預讀取」和「延遲分配」能起到類似的作用,但是我們自己擴大讀寫緩沖區效果要更好。
延遲分配:
當文件擴大,需要分配磁碟空間時,可以不立即進行分配,而是暫存在內存中,將多次分配磁碟空間的請求聚合在一起後,再進行一次性分配。
延遲分配的目的也是減少分配次數,從而減少文件不連續。
延遲分配的副作用有幾個:
1、如果應用程序每次寫數據後都通過fsync等介面進行強制刷新,延遲分配將不起作用
2、延遲分配有可能間歇性引入一個較大的磁碟IO延時(因為要一次性向磁碟寫入較多數據)
只有少數新文件系統支持這個特性
如何針對性優化:
如果不是對安全性(是否允許丟失)要求極高的數據,可以直接在應用程序里緩存起來,積累到一定大小再寫入,效果比文件系統的延遲分配更好。如果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建議經常用fsync強制刷新。
在線磁碟碎片整理:
Ext4提供了一款碎片整理工具,叫e4defrag,主要包含三個功能:
1、讓每個文件連續存儲
2、盡量讓每個目錄下的文件連續存儲
3、通過整理空閑磁碟空間,讓接下來的分配更不容易產生碎片
如何針對性優化:
「讓每個目錄下的文件連續存儲」是一個極有價值的功能。
傳統的做法是通過拼接圖片來將這10張圖片合並到一張大圖中,再由前端將大圖切成10張小圖。
有了e4defrag後,可以將需連續訪問的文件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再定期使用e4defrag進行磁碟整理。
實現自己的文件系統:
在大部分伺服器上,不需要支持「修改文件」這個功能。一旦文件創建好,就不能再做修改操作,只支持讀取和刪除。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消滅所有文件碎片,把磁碟io效率提升到理論極限。
有一個公式可以衡量磁碟io的效率:
磁碟利用率 = 傳輸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傳輸時間)
如若滿意,請點擊回答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 O(∩_∩)O~
❾ 如何提高伺服器利用率才是硬道理
好吧,讓我們准備好分析一份龐大、陰暗且荒謬的虛擬化項目實施狀況統計。根據Gartner公司分析師David Cappuccio的說法,只有約25%的虛擬伺服器處理性能能夠被部署虛擬化項目的企業所充分利用。「在我們的受訪群體中,幾乎有超過半數的客戶面臨此類狀況,」他說。事實上,利用率數字應該更高,也就是說應達到55%至60%的水平,這樣才能使虛擬化應用的運行真正帶來經濟效益。Cappuccio如是說。這種實際效率與預期效率間的差距,主要來自於企業的虛擬化管理思路。他們往往更樂於添置新的虛擬伺服器,而非在現有的虛擬伺服器上配置更多工作負荷。而這種做法,Cappuccio說,會造成經濟層面上的巨大浪費。原因何在?因為一套物理伺服器即使只有25%的處理能力在發揮作用,其能源消耗率仍然會達到其額定運轉功率的80%,Cappuccio說道。如果我們將其處理能力的利用率提高一倍,達到前面所說的55%至60%,其所帶來的能源消耗提升相對而言卻微不足道——大約達到額定運轉功率的85%。這意味著企業在處理能力方面收獲頗豐,付出的能源消耗成本則只有一小部分。而且提升執行效率的做法,正是當初我們熱衷於引入虛擬化技術的重要原因之一。「別執著於你的伺服器到底有多少資源被用於虛擬化,」他說道。「相反,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資源的利用率方面。許多企業樂於宣稱其數據中心內部的伺服器資源虛擬化比例已達到70%或80%,但當談及其伺服器的實際平均運轉水平時,得到的結論仍然可謂慘不忍睹——只有約25%至30%。這意味著,系統整體的虛擬化縱然做得再好,事實上多數企業仍然在浪費資源。要讓你的每千瓦能源都物有所值,將自己設備的計算利用率提高到55%至60%才是正道。」上述情況作為常見而典型的反面教材,廣泛存在於各大沉醉於自身虛擬化方案的企業當中。「你也可以充分調動更多的伺服器性能,」Cappuccio說道。與此同時,通過在少的物理伺服器上運行更多的應用程序實體,我們可以節約自己數據中心的佔地面積,這也是縮減開支的好辦法。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不將硬體利用率調得更高,而只是局限於55%至60%呢?原因在於,Cappuccio說道,我們需要一些性能空間以應對每天的資源應用峰值,這種緩沖壓力的硬性需求即使在我們將工作負載上限強制定義為60%利用率時仍然存在,他說。利用率低下的情況為什麼至今仍未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有效重視呢?IT行業的歷史頑疾正是原因之一。在過去,由於分布式計算是由規模相對較小的計算機實現的,而大多數數據中心管理員們往往不願意使用這些性能較差的設備而更偏好將真正的業務計算需求通過大型機實現。所以,當有客戶要求將某個應用程序加入分布式系統當中時,管理員們的建議往往是添加額外的對應設備用於專門處理。這就是一台計算機對應一個應用程序的不良風氣成為主流模式的原因所在,Cappuccio如是說。不過硬體利用率配置過高也會引發新的問題,他補充道。在未引入虛擬化技術的企業中,管理員們往往會發現其物理伺服器的實際利用率只有7%到12%,Cappuccio根據調查結果提到。「這正是鞏固資源管理體系的起點,因為顯然我們必須找出能讓這些計算機設備的運轉更加高效的方法,」他說。「如今的問題是我們發現處於虛擬環境下的計算機,其運行效率依然只有可憐的25%。這比起過去的確有些進步,但距離我們的目標還差得很遠。」通過切實發掘現有伺服器的全部潛在性能,企業能夠從長遠角度節約大量投入,Cappuccio做出如上判斷。「對於大多數情況來說,提高利用率可以避免無謂的數據中心擴張方案,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各個角度幫助用戶節省資金。」這類分析師們習以為常的結論正是諸多企業一直沒有真正加以重視的盲點。「在過去,企業總是讓自己租下的大型機以90%的性能負荷不停運轉,因為這類設備的使用成本實在不低,」他說。「企業希望能盡量充分發揮它的能力。」當與Cappuccio談起這些趨勢及具體數字時,我著實吃了一驚。我敢打賭,讀者中的大部分在閱讀這些統計數據時也會有與我一樣的反應,並急切想了解自己的虛擬環境運行狀況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事實上,我建議大家盡快將想法付諸行動。有沒有打算立即參與進來,搞清楚自己的數據中心在伺服器利用率領域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如果大家的虛擬伺服器資源並未得到充分利用,那就意味著在揮金如土而缺乏回報的同時,你的數據中心還帶給維護人員毫無意義的大量工作。當然,電力浪費及佔地空間也是需要思量的因素。這種情況下,你會做何決斷呢?如果還沒做過相關工作,馬上對自己的虛擬伺服器進行整編並列出清單。收集必要的分析報告,核查各伺服器上都運行著哪些內容,並對內存及處理能力的利用率做出詳盡的評測。這樣一來,數據中心的運轉狀況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如果實際利用率很低,大家可以立即著手進行調查,例如有針對性地做出變更、將一部分虛擬化應用程序轉移到另一台伺服器上以迅速提高運行效率等等。根據Cappuccio的說法,效率低下問題的症結所在,正是由於IT管理者們將多年來固有的使用習慣帶入數據中心、硬體及應用程序的現代化管理之中。而這種落後的模式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消除。但隨著企業IT的演變及發展,我們能夠探索新的途徑並獲取新的見解,進而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產生出乎預料之外的重大革新。
❿ 如何加快伺服器下載速度
先用軟來件源測試一下帶寬質量 鏈接是:http://benchmark.avl.com.cn/cab/avltool.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