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水處理
『壹』 請問聚丙烯醯胺能不能用在水產養殖的水處理上
可以的,只要分子量在500-1000就可以。
『貳』 水產養殖水處理設備有哪些
應該有很多吧,我知道很多養殖戶在使用的是叫冠菌龍生物反應器的,效果都很好。
『叄』 幫忙設計個水產養殖車間 資金不限 養殖產品不限
一、節約型海水魚類循環水養殖車間工藝設計原則
1.緊密結合產業實際。我國從事海水魚類工廠化養殖的主體是個體養殖戶,其主要特徵為投資小、設備簡陋、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低。資源浪費嚴重和產品質量無保障等問題,迫使眾多中小企業有著越來越強烈的開展循環水養殖的需求,過高的投入與技術要求將中小企業擋在門外的同時,也阻礙了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普及與推廣進程。
2.低成本建設。單位面積建設成本控制在450元/m²以內,其中土建成本控制在300元/m²以內,水處理系統控制在150元/m²以內。
3.低能耗運行。減少系統內動力配備,一級提水後主要靠梯級自流來實現系統內水循環,系統運行能耗控制在0.014kw/h·m²以內。
4.功能完善,保障水質。具備完善固體顆粒物去除、泡沫分離、生物凈化、脫氣、增氧、殺菌消毒、控溫等功能。
5.操作簡單,運行平穩。經過必要的循環水養殖技術培訓以後的員工就可以正常操作,人均管理面積1000m²,養殖密度30kg/m²以上。
二、車間主體設計
循環水養殖車間主體包括:基礎、地梁、牆體、棚頂、養殖池、水處理區、操作區、管道系統、通風系統、燈光系統等。
1.車間大小
循環水養殖車間大小主要決定於建設場地大小,常見的循環水養殖車間跨度14m-16m、長度65m-90m,車間大體分為操作管理區。
養殖區和水處理區三部分;車間內設1-2套循環水養殖系統,每套系統配置8-12個養殖池;為降低車間建設成本和運行管理成本,常採用多連體設計。
2.基礎、地梁與牆體
車間基礎與地梁大小應根據當地地質、主體重量來考量,並採納專業技術人員的意見。採用結構柱、地梁與圈樑一體的框架結構,以保證車間主體的安全性。在北方地區,車間外牆厚度應大於24cm,車間層高應控制在3.0m以內,以增強車間主體的保溫性能。
3.棚頂
車間棚頂多採用低拱圓弧頂或三角形坡頂,棚頂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風、抗壓、密閉、保溫性能,棚頂保溫是車間總體保溫的重點,也是維持養殖環境溫度穩定的關鍵。常見的保溫方式有:
雙層塑料膜:內層無滴膜+20cm空氣隔熱層+外層黑塑料膜。
內層無滴膜+保溫棉+毛氈+外層防輻射塑料薄膜。
保溫彩鋼板,北方沿海養殖大棚的保溫層厚度要求大於8cm。
外層玻璃鋼波紋板,內層噴塗5cm-8cm厚聚氨酯保溫層。
4.養殖池
循環水養殖通常採用圓形或圓角形養殖池,圓角形養殖池的圓角半徑應大於養殖池半徑的1/2,池底採用中間低四周高的鍋底形,排水口置於池中央最低處,鍋底坡度1:10,以利於池底污物的排出;根據不同養殖品種的要求,養殖池內徑5.5m-7.5m、池深0.8m-1.6m之間;養殖池壁為磚混結構,池壁厚12cm,要求做五層防水處理,池面光滑、不掛臟,有條件的企業建議池面刷養殖池專用塗料。
5.水處理區
水處理區由弧形篩、泵池、提水泵、氣浮池、一級截污生物凈化池、二級生物凈化池、三級生物凈化池、脫氣池、紫外消毒池和增氧池組成,水處理區約占車間總面積的13%;弧形篩、泵池為磚混結構,池壁厚12cm;其他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壁厚20cm。
6.操作區
操作區主要包括消毒間、值班室、監控室、儲藏間等,約占車間總面積的4%。
7.管道系統
循環水養殖車間的管道系統包括進水管道、回水管道及外源水補充管道。進水管道是指由水處理系統進入養殖池的管道系統,由進水主管和入池管組成,進水主管置於車間兩側的池台上,通常選用直徑為200mm-250mm的PVC管,入池管直徑75mm-90mm。回水管道是指從養殖池流向水處理系統的管道,由回水裝置和回水主管組成,回水裝置位於養殖池外側。
我們在養殖生產實際中發明了多功能回水裝置,該裝置具有快速排污、清除養殖池水面雜質、調節養殖池水位和將系統內任意養殖池脫離系統外進行流水養殖等功能;回水主管通常置於中間過道下的地溝兩側,通常選用直徑為250mm-315mm的PVC管。外源水補充管道的功能是向循環水養殖系統添加和補充新水,我們在泵池、一級截污生物凈化池末端及每個養殖池都安置了新水補充管頭。
8.通風系統
常用的通風裝置有換氣扇和排風帽,主要用於夏天交換室內空氣、冬天排出室內水汽,一般安裝在車間兩頭山牆上或車間棚頂中央。
9.燈光系統
本設計採用日常管理燈和操作燈兩套燈光系統,日常管理燈每支15w,每4池設一支,為弱燈光系統,投喂、巡池等日常管理時使用;每2池設一支操作燈,每支40w,為強燈光系統,分苗、倒池等精細操作時使用。
三、水處理系統設計
1.水處理工藝
在「十一五」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對蛋白質泡沫分離器、高效溶氧器與脫氣塔等主要水處理設備的設施化改造,以弧形篩替代微濾機、以氣浮泵替代蛋白質泡沫分離器、以納米增氧板替代了高效溶氧器,優化了生物濾池結構,強化了生物濾池排污,增設了脫氣池,不但大幅降低了循環水養殖系統造價與運行能耗,而且有效提高了水處理能力和系統運行的平穩性、可操作性。
2.弧形篩的安裝
弧形篩的作用是快速分離養殖水中的殘餌、糞便等固體顆粒物。弧形篩的選擇:絲寬1mm、絲間距0.2mm、絲傾角6°、曲率68.8、過水量50~80m3/m²·h,安裝夾角36°-38°。殘餌、糞便等固體顆粒物通過篩面滑向排污槽排出,清水透過篩面進入泵池。
3.氣浮池設計
氣浮池的作用通過潛水式離心氣浮泵的文丘里管射入大量微氣泡,通過微氣泡的表面張力吸附水中的微細懸浮顆粒物和膠狀物質,再以泡沫形式排出系統外,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其氣水比是蛋白質泡沫分離器的3倍,而造價只有蛋白質泡沫分離器的1/5。氣浮池大小10m³左右,氣浮泵功率2.2kw,進氣量35m³/h-40m³/h。
4.生物凈化池設計
生物凈化是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的核心,生物凈化是由附著在生物濾池中生物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完成的,生物膜由多種硝化細菌、有機碎屑和多糖等組成,其主要作用是分解養殖水中的有機質、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及磷酸鹽等有害物質。實踐中,生物凈化池不但能分解氨氮等有害物質,而且其截污沉澱能力,對於顆粒物的去除、維持系統內水質清新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生物凈化池設計是整個循環水養殖系統設計的重點。
生物凈化池大小
生物凈化池大小決定於系統最大生物承載量、養殖品種的攝食與消化能力、填料比表面積和生物膜的凈化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實踐中,生物濾池體積一般設計為有效養殖水體的35%-40%,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養殖品種的攝食能力和糞便的成型情況作適當調整。
生物填料選擇
通過性價比對效,我們採用經過拉毛處理的刷狀彈性填料,絲長20cm,懸垂布置,填料間距略小於絲長,這樣既可保證一定的比表面積,又能保持足夠的通透性,以便於顆粒物的下沉。
流態控制
生物濾池流態主要通過池形、進出水口位置和充氣三種手段調控,生物凈化池以長方形為主,池子的寬度和深度均應控制在3m以內,長寬比應大於黃金分割值;三級生物凈化池之間設計成「上進底出」和「下進上出」的形式,讓養殖水在生物凈化池內成波浪式流動;適量充氣既可以使生物濾池保持充足溶氧,也可以避免養殖水在生物濾池內形成穩流,提高填料的凈化效率,同時,氣泡對生物膜產生的輕微沖刷有利於生物膜的更新。
充氣管的布置
採用微孔管充氣,充氣管固定於生物凈化池池底,直徑2.6cm,管間距30cm,充氣孔直徑0.4-0.6mm,孔間距20cm,外接羅茲鼓風機。
生物凈化池排污
由於弧形篩的過濾精度是70μm,小於70μm的微細顆粒物除一部分通過氣浮池以泡沫形式排出系統外,多數會在生物凈化池通過填料的攔截作用,大量沉積在生物凈化池池底,為此,我們在一級生物濾池和二級生物濾池底部設計了專門的斗狀集污槽,集污槽上口寬1.5m,底部寬20cm,槽深40cm,槽底埋設多孔排污管,排污管直徑110mm,排污孔直徑1.6cm,孔間距10cm。
5.脫氣池
魚類代謝及生物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CO2,CO2在水中大量富集容易導致養殖水pH值下降,養殖水pH值低於7.5不但會影響魚類的攝食與生長,而且會抑制生物膜的生物凈化作用。解決循環水養殖水pH值下降問題是國外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這在國內才剛剛引起業界重視。脫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為此,我們在水處理系統中專門增設了脫氣池,脫氣池的作用是通過大量曝氣加快水中CO2的溢出,脫氣池有效水體10m³左右,採用固定於池底的微孔管充氣,微孔直徑2.6cm,管間距20cm,充氣孔直徑0.4-0.6mm,孔間距10cm,外接羅茲鼓風機。
6.臭氧的添加
臭氧的作用
在循環水養殖系統中,臭氧的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面:①殺菌消毒:臭氧不但可以殺滅各種細菌,而且對紫外線不能殺滅的寄生蟲、寄生蟲卵、真菌及真菌孢子體等具有很強的殺傷力。②分解氨氮:一個臭氧與一個氨氮結合生成二氧化氮和水。③除色、去味:通常情況下,系統運行一段時間以後,養殖水會變黃和略帶腥臭味,添加臭氧以後,通過臭氧的強氧化作用,很快使水質變得清澈和清新。
臭氧的添加位置
臭氧的添加位置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加在生物凈化池之前的氣浮池,一種是加在生物凈化池之後的脫氣池,加在生物凈化池之後的效果要優於加在生物凈化池之前,這是因為進入生物凈化池之前的養殖水中氨氮含量高,大量的臭氧會作用於分解氨氮,削弱了其殺菌消毒、除色、去味的功能,另外,多餘的臭氧進入生物凈化池會影響生物膜的生長,臭氧加在生物凈化池之後,既可以充分發揮臭氧的殺菌消毒作用,多餘的臭氧在通過紫外消毒池時會被紫外線照射分解掉,不會對魚造成影響。
臭氧的添加量
臭氧的添加量可以通過水體的氧化還原電位來實現自動控制,氧化還原電位的設定范圍為350±10。
臭氧的添加方式
臭氧可以通過納米增氧盤或微氣泡射流泵添加到養殖水中,實驗表明:微氣泡射流泵的添加效果要優於納米增氧盤。
7.紫外消毒裝置
紫外線對絕大多數細菌具有很強的殺滅效果,因此它是循環水養殖最常見的殺菌手段。紫外消毒池位於脫氣池之後,長1.2m,寬1m,採用功率75w、光波長為260nm±10nm的熱陰極燈,垂直布置、燈管間距15cm,功率配置根據單位流水量確定,以6w/m³·h為宜。
8.增氧池
高溶氧是開展循環水高密度養殖和提高生物濾池生物凈化效率的保障,增氧池設在水處理系統的末端,養殖水在經過增氧池後直接進入進水主管流向養殖池,通常以液態氧作氧源,採用板式納米增氧器以氣水對流的形式來達到高效溶氧的目的。該方法使增氧系統造價下降了90%,該裝置的溶氧效率75%左右,水體溶氧量可維持在10mg/L以上,能滿足養殖密度40kg/m³的溶氧需求。
『肆』 水產養殖水處理工藝有什麼好的選擇
建議安裝一台DCW次氯酸發生器,這種設備使用鹽和水電解生成次氯酸殺菌溶液,有效氯濃度和pH值可調,智能投加到養殖水體中,依靠次氯酸的氧化性,可以快速、廣譜的殺滅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伍』 為什麼人工濕地在水產養殖排放水處理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後可以成為中水,作為人工濕地的水源。
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缺點是佔地面積大。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 水處理微生物 公鍾號。
『陸』 使用二氧化氯進行土壤消毒的話,用什麼樣的二氧化氯市面上有水產養殖的;有水處理的,選擇哪種呢謝謝
二氧化氯,不適合用於土壤消毒劑,主要存在用量比較大,不經濟、不容易掌握等情況。
如果通過噴施二氧化氯土壤消毒劑,來進行土壤消毒;葯劑濃度以控制在150ppm為宜,但需要大量的水溶解,才能以達到噴透土壤深度在6~10公分之間,這樣使用的二氧化氯土壤消毒劑,施葯比較均勻,效果相對來說比較好;但是工作量會比較大,每畝地至少要噴施2噸的溶液。故不適合用二氧化氯,進行大面積土壤消毒。
『柒』 常見的水產養殖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水質來原因可以通過單硅酸源水博士來解決,主要作用包括:
1、解毒: 消除和緩解重金屬、抗生素、有毒藻類以及各種農葯造成的中毒反應;
2、調水培水: 因水質惡化而出現「老綠水」、「黑臭水」、「鐵銹水」時,使用本品可轉化死亡藻類毒素為可利用的藻類營養源,恢復良好的水色;
3、促進有益藻類繁殖,增加溶氧,維持水色,避免池底老化,解決海參、魚、蝦、蟹等厭食、游塘、游邊、化皮等症狀;
4、消除和緩解因激素類、氯類、重金屬、季銨鹽、抗生素、有毒藻類以及各種農葯造成的中毒反應,達到排毒、解毒的效果;
5、快速解除水體因重金屬、氯和硫超標對魚、蝦、蟹、海參的不適反應;
6、增強吃食效果明顯,對由於水質不佳,天氣悶熱、氣壓低、重金屬中毒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養殖對象不吃食、浮頭、體表變色等現象有獨特效果;
7、轉水時,若水質突然變清、變紅、變黑或下雨後水質突變時,先使用本品降解水中大量藻毒素及有毒物質,可有效緩解養殖對象中毒;
8、在老化池塘使用,能避免水體分層和地質層發熱現象。
『捌』 二氧化氯泡騰片一般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泡騰片,是一種用來消毒的家庭用品,直接放入水中即可。
二氧化氯泡騰片通過遇水活化,釋放出二氧化氯氣體(ClO2),二氧化氯氣體易溶於水,呈現黃綠色。同時,會產生部分的次氯(HCLO),次氯酸會電離成次氯酸根離子(CLO-)和少量氯氣(Cl2),氯氣又會和水反應產生次氯酸(可逆反應)。
二氧化氯泡騰片溶於水後,主要產生二氧化氯氣體,還有部分次氯酸、次氯酸根離子、氯氣、二氧化碳,好的二氧化氯泡騰片消毒作用以二氧化氯為主、次氯酸和氯氣為輔,水溶液以黃綠色為好。
(8)水產養殖水處理擴展閱讀:
二氧化氯的功能:
1、調節水質:
養殖過程中常出現濃水、有機質過多的現象,使用二氧化氯可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二氧化氯水中與氨、硫化物、有機物反應,起到去污、去腥、除臭、降解毒素、絮凝沉澱等改善水質的作用,並去除水體異味。
2、病毒防治:
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有:細菌性敗血症、赤皮、爛鰓、爛尾、腸炎、白皮、列印、豎鱗等常見疾病。實際使用中,養殖四大家魚,發生疾病後先殺蟲再用二氧化氯全池消毒,大多數情況下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3、凈化水質:
在殺藻。水質濃綠、藍藻剛剛爆發、異常水色等情況下,使用二氧化氯能快速破壞藻類的葉綠素,殺滅藻類,起到凈水、爽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