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線程能提升處理器效率方法有很多種
㈠ cpu超線程與不超線程,有什麼區別
超線程即一個CPU兩個核心同時執行四個線程,不超線程即單線程晶元CPU。
1.
CPU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字元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從而兼容多線程並行計算,從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使運行性能提高。
2.
採用超線程及時可在同一時間里,應用程序可以使用晶元的不同部分。
3.
雖然單線程晶元每秒鍾能夠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夠對一條指令進行操作。
4.
超線程技術可以使晶元同時進行多線程處理,使晶元性能得到提升,雖然採用超線程技術能同時執行兩個線程,但它並不象兩個真正的CPU那樣,每個CPU都具有獨立的資源。
5.
當兩個線程都同時需要某一個資源時,其中一個要暫時停止,並讓出資源,直到這些資源閑置後才能繼續,因此超線程的性能並不等於兩顆CPU的性能。
6.
英特爾P4超線程有兩個運行模式,單任務模式及多任務模式。
7.
當程序不支持多處理器作業時,系統會停止其中一個邏輯CPU的運行,把資源集中於單個邏輯CPU中,讓單線程程序不會因其中一個邏輯CPU閑置而減低性能。
8.
由於被停止運行的邏輯CPU還是會等待工作,佔用一定的資源,因此HyperThreadingCPU運行SingleTaskMode程序模式時,有可能達不到不帶超線程功能的CPU性能,但性能差距不會太大。
9.
當運行單線程運用軟體時,超線程技術甚至會降低系統性能,尤其在多線程操作系統運行單線程軟體時容易出現此問題。
10.
雖然單線程晶元CPU(不超線程CPU)每秒鍾能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對一條指令進行操作,而超線程技術可以使晶元同時進行多線程處理,使晶元性能得到提升。
㈡ 超線程有用么:解密CPU的超線程原理與性能
所謂超線程,就是我們平時說的CPU雙核四線程這種線程數多餘核心數的情況,比如大部分的i5和i7都是支持超線程的。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偽大神認為超線程的兩個線程實際上還是一個核心,運行效率低下,不值一提。其實,超線程技術對CPU而言還是有很大性能提升的,因為超線程技術不僅僅是邏輯技術,還是一個硬體技術。
我們先看CPU是如何處理指令的。通俗的說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負責讀取指令,第二部分是負責執行指令。一般執行部分是非常復雜的,通俗的來講,比如加減乘除等需要不同的執行機構,一套執行機構要包括多種運演算法則的執行單元。通常的CPU是讀取部分和執行部分一對一的,而超線程的CPU則是多個讀取部分和一個執行機構對應的,也就是說一個核心裡有好幾套的讀取機構和一套執行機構。
超線程的優勢:首先讀取機構1和讀取機構2分別讀取不同的指令,假設指令1是乘法,指令2是加法,那麼CPU就可以調用一套執行機構中的不同部分來同時處理;而對於部支持超線程的CPU,執行指令1時盡管加法執行單元是空閑的但是也只能等指令1執行完成之後且指令2讀取完畢後才能執行。在這種情況下多線程效率接近多核。
另一種情況:如果指令1和指令2都是加法,那麼指令2就必須等待指令1執行完成,這時的超線程和單核是一樣的。此外,如果指令2的執行需要指令1的結果,那麼指令2也是必須等待指令1的。
那麼,多線程技術的效果實際上取決於對指令的排列順序。在通常的CPU上這是取決於當前執行的程序,而為了提升CPU的性能以intel為首的CPU巨頭使用了一個叫做指令預測和亂序的技術。通過數學邏輯上的優化可以相當程度的重排CPU指令順序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指令2等待指令1的悲劇,性能也就提升了不少。
所以,超線程技術其實可以利皆為介於多核和單核的過度,是軟體和硬體優化的結合,很難說性能是單核心的多少倍,在合適的條件和性能可以接近多核心,在另外的情況下又可能幾乎沒有作用,而成本卻比多核心要低的多,也能有效的減少多核引起的功耗增加
㈢ cpu主要性能指標
1、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簡單地說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通常說的賽揚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頻而言的;
2、匯流排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頻。內存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為了緩解內存帶來的瓶頸,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工作頻率;
3、工作電壓: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386、486)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發展到奔騰586時,已經是3.5V、3.3V、2.8V了,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經採用1.6V的工作電壓了;
4、協處理器: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置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於增強浮點運算。現在CPU的浮點單元(協處理器)往往對多媒體指令進行了優化;
5、流水技術:流水線pipeline是 Intel首次在486晶元中開始使用的。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像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提高了CPU的運算速度;
6、超線程:可以同時執行多重線程,能夠讓CPU發揮更大效率,減少了系統資源的浪費,可以把一顆CPU模擬成兩顆CPU使用,在同時間內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來提高性能。
7、製程技術:製程越小發熱量越小,這樣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體管,CPU效率也就更高。
8、3階緩存
L1 Cache(一級緩存):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現在筆記本電腦中也可以達到2M,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可以達到8M以上。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
參考資料
中央處理器_網路
㈣ CPU不支持超線程技術會給遠程桌面帶來什麼影響
我不是那種只會復制資料的人。
三個條件:
處理器支持
主板支持
系統回支持
超線程技術可以增加邏答輯內核數量。一般是雙倍。那些兩個核心,但是有4個線程的處理器。
超線程可以減少處理器閑置時間,增加處理效率,
但是那些不支持多線程處理的軟體並不能提升運行效率,甚至可能會讓運行效率大打折扣。
可以打開任務管理器查看CPU使用情況。一般intel的運用超線程的處理器顯示有8個內核。
當然,超線程可能對於游戲愛好者沒有太多幫助,大多是能夠提升商務處理上的一些事,減少崩潰現象吧。
㈤ 電腦怎麼提高cpu性能
在自身的條件下,在bios系統調節頻率。
㈥ cpu線程的好處和壞處
理論上說,一個核心只能對應一條線程。而intel的超線程技術,是利用cpu閑置的資源回整合出的虛擬線程答,就計算性能來說,是不及物理核心的實際線程好的。但是,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處理器並行處理的能力。和亂序執行一樣,超線程也是一種提高處理器使用效率的方案。
就你舉得例子來說。當一個核心處理a任務時,並不是整個核心都在參與工作,還有很大的閑置資源,而這些資源可以用來對b、c、d中某一個或幾個進行預處理等等工作。但是,超線程技術的一大問題就是和主線程的爭奪。比如虛擬線程和物理實際線程都需要調用某一緩存單元時,虛擬線程就會暫停工作;但是,如果該單元先於物理線程被虛擬線程調用,那麼,虛擬線程就會影響物理主線程的工作,反而降低了執行效率。當下新一代的超線程技術在這個問題上做了比較好的完善,所以效果還是不錯的,盡管無法和物理線程相比。當下的一個雙核四線程的處理器,比如i3,在並行計算上,能超過物理三核心,和入門級四核心看齊,已經很不錯了。
㈦ 什麼是超線程技術CPU支持這種技術和不支持這種技術有何區別
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字元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從而兼容多線程並行計算,從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使運行性能提高30%.
雖然單線程晶元每秒鍾能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對一條指令進行操作。而「超線程」技術可以使晶元同時進行多線程處理,使晶元性能得到提升。如果單單是CPU支持超線程技術而沒有晶元組、軟體進行協同作戰的話,超線程技術也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那又有哪些晶元支持超線程技術呢?
Intel方面有850E、845GE、845PE、845GV、845G、845E、新款的Intel方面有850GE、845PE晶元組均可正常支持超線程技術的使用,而最早前的845E以及850E晶元組只需升級BIOS即可解決支持問題。
而SIS矽統方面決定升級其sis654DX、sis648晶元組為「B」版,這樣就可以支持多線程技術了。
軟體方面: 操作系統有 winXP;應用軟體為office2000、officeXP等。另Linux kemel2.4.x以後的版本也支持超線程技術。原來目前還只是一些辦公軟體支持超線程,這也未免讓愛好GAME的小編失望呀!
程序是一組編譯代碼,可以執行相關的數據計算與操作,這些代碼由一條條的指令組成,每一個代碼組就是一條線程。在電腦中,無論做任何操作,都需要動用到線程,即使按一按鍵盤,電腦響應輸入信號,也有相關的指令在運行。
現有主流電腦使用x86架構,每次只能執行一條線程,即單線程系統。單晶元計算環境中,在執行指令的時候,CPU先找出相應指令所在的內存位置,執行下一條指令,再轉換到另一個位置,在同一時間內CPU只能對應一個指令。線程可以中斷,並把中間結果暫存在另一個特殊位置(堆棧),不同的線程可以交叉運行,實現多任務,但每次運行的線程仍然僅有一條,千萬不要把多任務和多線程混淆了。
超線程是一種特殊的多線程技術,它可以充分利用CPU的效率,發揮單個物理CPU的潛力。它不是代替多處理器,而是為了讓多處理器的實力發揮得更加完美。
簡而言之: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從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提高處理器的性能。操作系統或者應用軟體的多線程可以同時運行於一個HTT處理器上,兩個邏輯處理器共享一組處理器執行單元,並行完成加、乘、負載等操作。這樣就可以使得運行性能提高30%,這是因為在同一時間里,應用程序可以使用晶元的不同部分。雖然單線程晶元每秒鍾能夠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夠對一條指令進行操作。而「超線程」技術可以使晶元同時進行多線程處理,使晶元性能得到提升。
㈧ 為什麼AMD的CPU好象沒有超線程的
超線程技術是Intel處理器特有的技術,所以AMD處理器都沒有超線程。對於AMD處理器而言,主打的是回多核心的概念。答
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
多核心,也叫多微處理器核心是將兩個或更多的獨立處理器封裝在一起的方案,通常在一個集成電路(IC)中。一般說來,多核心微處理器允許一個計算設備在不需要將多核心包括在獨立物理封裝執時行某些形式的線程級並行處理,這種形式的TLP通常被認為是晶元級別的多處理。
㈨ 主板中的超線程技術是什麼 意思
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
含有超線程技術的CPU需要晶元組、軟體支持,才能比較理想的發揮該項技術的優勢。
含有超線程技術的
CPU
需要晶元組和軟體的支持,才能比較理想的發揮該項技術的優勢。支持操線程技術的操作系統有:
Microsoft
Windows
XP
Microsoft
Windows
2003
Linux
kernel
2.4.x
以後的版本,也支持超線程技術
目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晶元組包括:
1、Intel
晶元組:845、845D
和
845GL
是不支持支持超線程技術的;845E
晶元組自身是支持超線程技術的,但許多主板都需要升級BIOS
才能支持;在
845E
之後推出的所有晶元組,都支持支持超線程技術。例如
845PE/GE/GV
以及所有的
865/875
系列以及
915/925
系列晶元組,都支持超線程技術。
2、VIA
晶元組:P4X266、P4X266A、P4M266、P4X266E
和
P4X333
是不支持支持超線程技術的,在
P4X400
之後推出的所有晶元組,都支持支持超線程技術。例如
P4X400、P4X533、PT800、PT880、PM800和PM880
都支持超線程技術。
3、SIS
晶元組:SIS645、SIS645DX、SIS650、SIS651
和
SIS648
是不支持支持超線程技術的;SIS655、SIS648FX、SIS661FX、SIS655FX、SIS655TX、SIS649
和
SIS656
則都支持超線程技術。
4、ULI
晶元組:M1683
和
M1685
都支持超線程技術。
5、ATI
晶元組:ATI
在
Intel
平台所推出的所有晶元組都支持超線程技術,包括
Radeon
9100
IGP、Radeon
9100
Pro
IGP
和RX330。
6、nVidia
晶元組:即將推出的
nForce5
系列晶元組,都支持超線程技術。
㈩ cpu怎麼超線程
享一顆CPU內的資源,理論上要像兩顆CPU一樣在同一時間執行兩個線程,P4處理器需要多加入一個Logical
CPU
Pointer(邏輯處理單元)。因此新一代的P4
HT的die的面積比以往的P4增大了5%。而其餘部分如ALU(整數運算單元)、FPU(浮點運算單元)、L2
Cache(二級緩存)則保持不變,這些部分是被分享的。
對支持多處理器功能的應用程序而言,超線程處理器被視為兩個分離的邏輯處理器。應用程序不須修正就可使用這兩個邏輯處理器。同時,每個邏輯處理器都可獨立響應中斷。第一個邏輯處理器可追蹤一個軟體線程,而第二個邏輯處理器則可同時追蹤另一個軟體線程。由於兩個線程共同使用同樣的執行資源,因此不會產生一個線程執行的同時,另一個線程閑置的狀況。
這種方式將會大為提升每個實體處理器中的執行資源使用率。
盡管提高CPU的時鍾頻率和增加緩存容量後的確可以改善性能,但這樣的CPU性能提高在技術上存在較大的難度。實際上在應用中基於很多原因,CPU的執行單元都沒有被充分使用。如果CPU不能正常讀取數據(匯流排/內存的瓶頸),其執行單元利用率會明顯下降。另外就是目前大多數執行線程缺乏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多種指令同時執行)支持。這些都造成了目前CPU的性能沒有得到全部的發揮。因此,Intel則採用另一個思路去提高CPU的性能,讓CPU可以同時執行多重線程,就能夠讓CPU發揮更大效率,即所謂「超線程(Hyper-Threading,簡稱「HT」)」技術。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
採用超線程及時可在同一時間里,應用程序可以使用晶元的不同部分。雖然單線程晶元每秒鍾能夠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夠對一條指令進行操作。而超線程技術可以使晶元同時進行多線程處理,使晶元性能得到提升。
雖然採用超線程技術能同時執行兩個線程,但它並不象兩個真正的CPU那樣,每個CPU都具有獨立的資源。當兩個線程都同時需要某一個資源時,其中一個要暫時停止,並讓出資源,直到這些資源閑置後才能繼續。因此超線程的性能並不等於兩顆CPU的性能。
英特爾P4
超線程有兩個運行模式,Single
Task
Mode(單任務模式)及Multi
Task
Mode(多任務模式),當程序不支持Multi-Processing(多處理器作業)時,系統會停止其中一個邏輯CPU的運行,把資源集中於單個邏輯CPU中,讓單線程程序不會因其中一個邏輯CPU閑置而減低性能,但由於被停止運行的邏輯CPU還是會等待工作,佔用一定的資源,因此Hyper-Threading
CPU運行Single
Task
Mode程序模式時,有可能達不到不帶超線程功能的CPU性能,但性能差距不會太大。也就是說,當運行單線程運用軟體時,超線程技術甚至會降低系統性能,尤其在多線程操作系統運行單線程軟體時容易出現此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含有超線程技術的CPU需要晶元組、軟體支持,才能比較理想的發揮該項技術的優勢。目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晶元組包括如:英特爾i845GE、PE及矽統iSR658
RDRAM、SiS645DX、SiS651可直接支持超線程;英特爾i845E、i850E通過升級BIOS後可支持;威盛P4X400、P4X400A可支持,但未獲得正式授權。操作系統如:Microsoft
Windows
XP、Microsoft
Windows
2003,Linux
kernel
2.4.x以後的版本也支持超線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