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用現代話說三國演義第九回

用現代話說三國演義第九回

發布時間: 2020-12-20 10:23:34

A. 三國演義第九回內容

c羅貫中
生平梗概:
羅貫中,一名羅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雲集、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等,都先後遷徙到了杭州一帶。
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一個。
羅貫中外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大約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里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里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里,自然不願離開遠去。也就這時,羅貫中結識了當時在杭州居住,但年齡他大二十歲左右的施耐庵。
羅貫中的籍貫又有「東原人」之說,這是他漫遊出晉後在「東原」(今山東省)客居過一段時間的緣故。他到這里,是被當時社會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來。他到那裡考察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搜集在民間流傳的水滸英雄故事材料。這是他後來參與《水滸傳》編纂創作的一個重要原因。關於「千聖姑」和「貝州王則」的故事,當時也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因此,羅貫中就在這一帶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傳》之作。
約在西元一三六Ο~一三六三年間,「有志圖王」的羅貫中來到了起事稱霸的張士誠那裡作客。但是,張士誠並不重視知識分子,也不聽取他們的意見。至正二十三年(西元一三六三年)九月,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後。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條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O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之後卷數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後的事了。
在羅買中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並在洪武三年逝世。為了紀念他的師友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後,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
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後,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
大約在西元一三八五~一三八八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盧陵逝世。
參考資料:三國志

B. 三國演義第九回白話文概括

第9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王允為除董卓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是答應將貂蟬送與呂布為妾。乘呂布去郿塢押送車仗的機會,王允又將貂蟬獻與董卓。

董卓接走了貂蟬,令呂布又恨又急。他戀念貂蟬,乘董卓上朝之機,入相府與貂蟬私會,貂蟬乘機訴苦,激起呂布對董卓的不滿。

董卓不見呂布,急忙回府,看到呂布在鳳儀亭中正擁抱貂蟬,勃然大怒,抓過呂布畫戟刺去,呂布忙逃出相府。王允順勢以言相激,使呂布決意殺死董卓。

王允和百官在朝房設下伏兵,由李肅往郿塢騙董卓回京受禪,董卓信以為真,即刻乘車往長安入朝。

到了「受禪台」下,忽然王允高聲喝罵,兩廂武士盡數湧出,要殺董卓。董卓急呼:「我兒奉先何在?」呂布厲聲道:「聖旨在此,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挺戟刺死董卓。

呂布剿滅董卓黨羽。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想要逃亡。賈詡勸說李傕等人起兵反抗。李傕四人聽從了賈詡的意見。進兵長安。

呂布出兵與其交戰。李傕、郭汜出兵拖住呂布,張濟、樊稠 繞過呂布直攻長安。呂布抵擋不住。呂布進長安,勸說王允一起逃走,王允不從。呂布自己逃走。

(2)用現代話說三國演義第九回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人物:

1、呂布

呂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絡而進入兗州,占據濮陽,與曹操血戰兩年,曾使曹操數戰不利,但最終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

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斗。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

2、李傕

李傕(jué,一說「傕」讀音「què」)(?—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省耀縣)人,漢末群雄之一。東漢末年漢獻帝時的軍閥、權臣,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

李傕本為董卓部將,後被董卓的女婿牛輔派遣至中牟與朱儁交戰,大破朱儁,進而至陳留、潁川等地劫掠。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和牛輔被殺後,李傕歸無所依,於是採用賈詡之謀,夥同郭汜、張濟、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

後諸將不和,李傕在會議上殺死了樊稠,又與郭汜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相互交戰,張濟率兵趕來和解,於是二人罷兵,李傕出屯池陽黃白城,郭汜、張濟等人隨漢獻帝東歸前往弘農。

此後,李傕、郭汜、張濟反悔,聯合起來追擊漢獻帝,與楊奉、董承等人幾番交戰。漢獻帝一路逃亡,狼狽不堪,到達安邑,與李傕等人講和。

不久,漢獻帝被曹操迎往許都。隨後,曹操派謁者僕射裴茂召集關西諸將段煨等人征討李傕,滅其三族。

建安三年(198年),李傕在黃白城被梁興等人破斬,傳首許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呂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傕

C. 三國演義第九回翻譯600字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專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屬.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D. 三國演義第九回的好詞

矢石如雨 親密無間 一舉兩得 七步成詩 不出所料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言不遜 不由分說 不知所雲 伯仲之間 五內如焚…

E. 三國演義第九回好詞好句摘抄大全

好詞:親密無間 推心置腹 肝膽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風雨同舟 榮辱與共 同甘共苦 關懷備至
盛情款待 促膝談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謹言慎行
好句:1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父精母血, 不可棄也.
2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3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4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
5 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6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
7 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見孤權重,妄相忖度,疑孤有異心,此大也.
9 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
8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0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為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三國演義》是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我從書中學到了諸葛亮的智慧「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我最喜歡的文臣是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F. 三國演義第九回主要內容(白話)

上一回的結尾,呂布與貂禪私會鳳儀廳,被董卓撞破。董卓急追呂布,呂布急走。
本回內容: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董卓追呂布撞到一人,看時,乃是李儒。董卓告訴李儒事情經過。李儒勸說董卓將貂禪賜給呂布。董卓答應。董卓回去告訴貂禪,貂禪假裝哭訴欲自刎,董卓心軟,放棄了賜貂禪給呂布的計劃。李儒入見董卓,商量將貂禪送與呂布一事,董卓不答應。李儒嘆說:「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董卓與貂禪同去郿塢,百官相送。呂布遇見王允,將事情告訴了王允。王允假裝大驚,並勸說呂布,刺殺董卓。呂布王允經不過勸說,答應此事。孫瑞、黃琬以及李肅都加入了此事。
李肅前去郿塢,假告董卓天子要禪位於董卓。董卓大喜,往長安進發。行到殿門處,被王允等人帶領將士圍住,呂布刺董卓於馬下,李肅割其頭。董卓身死,百姓雀躍。蔡邕哭董卓之死,王允將其殺死.
呂布剿滅董卓黨羽。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想要逃亡。賈詡勸說李傕等人起兵反抗。李傕四人聽從了
賈詡的意見。進兵長安。
呂布出兵與其交戰。李傕、郭汜出兵拖住呂布,張濟、樊稠 繞過呂布直攻長安。呂布抵擋不住。呂布進長安,勸說王允一起逃走,王允不從。呂布自己逃走。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進入長安,燒殺搶掠。漢獻帝與眾官到宣平門止亂。李傕等人殺了王允。李傕、郭汜又計劃殺死天子,自立為王。

G. 三國演義第九回的故事翻譯成現代文兩百字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董卓把這件事情告了貂嬋,貂蟬聽了大哭內,並且表示寧容死也不去。李儒感嘆說:「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之後,董卓把貂嬋帶去了眉塢居住,王允與呂布商量著殺掉董卓,同時派遣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董卓,董卓聽了感到很高興,就坐著車前往受禪台,路上聽見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李肅聽了為了不讓董卓起疑心,編造了謊言瞞了過去,董卓到了受禪台後被呂布所殺。人們都感到大快人心,紛紛慶祝,但是只有蔡邕因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而哭泣,王允憤怒之下將他下獄縊死。董卓的余黨李傕、郭汜求王允赦罪不得,就聽從謀士賈詡的計策,聚集了軍隊造反,打敗了呂布,包圍了長安,殺了王允並且想要欲殺了獻帝謀大事。

H. 三國演義第九回主要內容100字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專.卓告貂屬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I. 三國演義第九回主要內容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社會動盪、群雄逐鹿,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歸於一統的歷史畫面,場景宏大,情節復雜,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明珠。
《三國演義》的作者具有非凡的敘事才能,詳略張弛,縱橫開合,都處理得極為恰當。其對幾次大戰的全景式描寫,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寫得波瀾起伏、跌宕曲折,讀來驚心動魄,將簡略的史實演義得生動細致,令人嘆為觀止。
(9)用現代話說三國演義第九回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創作背景: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網路

J. 三國演義第九回讀後感

《三國演義》第九回前半部分寫到董卓誤入王允等人設下的「禪讓」圈套,結果被呂布誘殺。讀者在為這個惡貫滿盈的西涼軍閥「死於非命」而拍手叫好的同時,也難免發出疑問。董卓為何如此輕易地上當呢?此前向董卓出盡餿主意的謀士李儒也未能加以勸阻呢?

董卓受誅一事在《三國志》和《演義》中略有不同,但都是撒好了網等他來送死。此時的董卓權傾朝野,自以為沒有人能動得了他,誤入「漁網」也自在情理之中。《演義》中寫到董卓得意洋洋地去接受禪讓了,途中種種不利的徵兆也被李肅說成是改朝換代的新氣象了。之後《演義》中用了一段很隱晦的話「……(董卓)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李儒此時「抱病在家」,豈不怪哉?

我不能不把目光放在李儒身上,《演義》中他為董卓出謀劃策,是董卓集團中唯一被提到的謀士。李儒究竟出了哪些餿主意呢?大致有四條,一、廢少帝立陳留王;二、鴆殺少帝、何後和唐妃;三、議焚洛陽,西都長安;四、緩和緊張的董、呂關系。可以看到除了第四條外,其餘三條都是有悖於天理人倫、不得人心的。甚至可以說李儒的這些餿主意直接導致了董卓集團的倒台。試問,一個集團的核心謀士怎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呢?

因此有必要探究歷史上是否真有李儒其人。《三國志》中沒有關於李儒的記載,而在成書較晚的《後漢書》中也只有有郎中令李儒被董卓派去毒殺何後這一例,說道「卓乃置弘農王於閣上,使郎中令李儒進鴆,曰:「服此葯,可以辟惡。」此事記載在《皇後紀第十下》中。因此李儒是否真實存在很難有定論。

我們可以猜測羅貫中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將有「鴆殺何後」這一歷史污點的李儒塑造成董卓集團核心謀士,完成了這一藝術形象的嬗變。而且李儒這一形象的塑造從讀者接受的角度來說是十分成功的。因為董卓(包括其西涼軍團)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武勇有餘,而智謀不足。李儒的出現,對西涼軍團的暴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樣更深入地刻畫了軍閥的禽獸行徑,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愛憎態度。

這也就解釋了李儒「抱病在家」的真實原因,作者由於情節發展的需要不得不要李儒在病床上一聲不吭。這也使得原本這一血肉豐滿的「反派形象」在藝術性上被打折扣。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