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水處理
A. 為什麼人工濕地在水產養殖排放水處理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後可以成為中水,作為人工濕地的水源。
這種方式有很多優點,缺點是佔地面積大。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 水處理微生物 公鍾號。
B. CASS工藝和CAST工藝是不是同一種工藝嗎,適不適合用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不是同一種工藝。兩種都不太適合用來處理農村生活用水,但如果硬要比較,CASS工藝相比較而言更能夠符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運營要求。
1、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藝
CASS工藝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基礎上,將反應池沿長度方向分為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兩部分,並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潷水裝置,實現了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的周期循環運行,集曝氣沉澱、排水於一體的一種污水廢水處理工藝。
CASS工藝運行過程包括充水-曝氣、沉澱、潷水、閑置四個階段,是一個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的過程,具有一定脫氮除磷效果,廢水以推流方式運行,而各反應區則以完全混合的形式運行以實現同步硝化一反硝化和生物除磷。
具有工藝流程簡單,佔地面積小,投資較低,生化反應推動力大,沉澱效果好,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不易發生污泥膨脹,適用范圍廣,適合分期建設,剩餘污泥量小,性質穩定等優點。
2、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工藝
CAST工藝是一種在SBR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選擇器及污泥迴流設施,並對時序做了一些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SBR工藝的可靠性及效率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將SBR處理池分為了生物選擇區、兼氧區和主曝氣區三部分,運行階段可劃分為進水攪拌或曝氣階段、曝氣階段、靜置沉澱階段和排氣(閑置)階段這四個階段,能間歇性地和周期性地循環操作。
CAST工藝相比較於CASS工藝,在SBR工藝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進水方式從沉澱階段可以進水變為沉澱階段不能進水,在選擇區和主曝氣區的之間加入了兼氧區,系統更為復雜,但是提高了CASS工藝的除氮和除磷效率。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需要污水處理工藝具有低成本,小規模以及較好的處理效果等優點。因此CASS工藝相比較而言更能夠符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運營要求,而CAST工藝因為系統較為復雜,盡管處理效果更佳,但是不如CASS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好。
盡管如此,現有污水處理方法並不適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真正適合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工藝還有待研究和開發。
(2)濕地水處理擴展閱讀
適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幾種方法
1、人工濕地處理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總體來說,即將生活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經常處於飽和狀態、生長有沼澤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並經過多層過濾,來達到降解污染、凈化水質的目的。
生活污水濕地處理系統分自然和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自然濕地就是自然的沼澤地,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是一種基於自然生態原理,使污水處理達到工程化、實用化的新技術。這是一種將污水凈化的天然與人工處理相結合的復合工藝。
2、地下土壤滲濾凈化
土壤滲濾處理系統是一種人工強化的污水生態工程處理技術,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棲息的土壤動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凈化,屬於小型的污水土地處理系統。適用於村鎮小型的污水處理工程。
3、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系統是新農村污水處理中較為常用的一種處理技術。該種方法就是通過風機等設備給污水輸氧,培養生物菌種和微生物,利用菌種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分解為無污染的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排放。污水處理工程中,好氧生物處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
生物處理法和自然處理系統比較,佔地面積小,抗氣候等外界影響的能力強,建設的地點選擇范圍大,處理穩定,處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資、運行成本等相對較高。
4、厭氧生物處理
我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展生活污水厭氧生物法的開發和研製工作,許多形式各異的無動力或微動力的低能耗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得到應用。微動力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採用厭氧生物膜技術,此類技術普遍能耗較低,在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中優勢顯著。
C. 人工濕地水處理方向有哪些工藝
一、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說明 本工程採用生物膜法:缺氧----好氧(A/0)處理工藝。A/O即缺氧+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成熟的生物處理工藝,具有容積負荷高、生物降解速度快、佔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可替代原有城市污水處理採用的普通活性污泥法,特別適用於中、高濃度工業廢水的處理,且投資省、佔地少、處理效率高。該工藝採用生物接觸氧化和沉澱相結合的方法,工藝成熟、可靠。設備中沉澱污泥,一部分污泥中由於溶解氧的作用進一步得到氧化分解,一部分氣提至沉砂沉澱池內,系統污泥只需定期在沉砂沉澱池中抽吸。系統中風機、潛污泵等主要控制設備的工作程序輸進PLC機,達到自動工作,以減少操作工作量,並可減少不必要的人為損壞。
1、格柵: 生產排放的污水經管網系統匯集後,經粗格柵後進入後續處理系統。粗格柵主要用來攔截污水中的大塊漂浮物,以保證後續處理構築物的正常運行及有效減輕處理負荷,為系統的長期正常運行提供保證。
2、污水調節池: 用於調節水量和均勻水質,使污水能比較均勻進入後續處理單元。調節池內設置預曝氣系統,可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及減少污水在厭氧狀態下的惡臭味,同時可減少後續處理單元的設計規模,污水池內設置潛污泵,用以將污水提升送至後續處理單元。
3、缺氧池: 在缺氧池內設置彈性填料,用於攔截污水中的細小懸浮物,並去除一部分有機物。該缺氧池經迴流後的硝化液在此得到反硝化脫氮,提高了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經缺氧處理後的污水進入好氧生物處理池。
4、接觸氧化池: 原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凈化,好氧菌以填料為載體,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鹽類,從而達到凈化目的。好氧菌的生存,必須有足夠的氧氣,即污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以達到生化處理的目的。好氧池空氣由風機提供,池內採用新型半軟性生物填料,該填料表面積比大,使用壽命長,易掛膜,耐腐蝕,池底採用微孔曝氣器,使溶解氧的轉移率高,同時有重量輕,不老化,不易堵塞,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D. 有那位知道水處理中氨氮高怎麼辦
農村生活污水中抄氨氮的處理襲方法: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指以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其表面的生物膜為微生物提供附著面,微生物通過分泌的酵素和催化劑降解污水中的物質,同時代謝生成物排出生物膜。生物膜法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對於受有機物及氨氮輕度污染水體有明顯的凈化效果。
人工濕地法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是在人工鋪的基質上種植水生植物,利用濕地構成的土壤、植物,水生動物和微生物共同過濾、吸收污染物的工藝。濕地的基質、植物和水中微生物是凈化污水的主體,植物起消耗營養物質和輸氧的功能。植物的人工濕地的硝化能力明顯高於無植物的人工濕地。
化學法
利用氨氮去除劑把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氣,此方法可選擇人工投加無需增加高額工藝設備,投加具有強烈的靈活性,環保無二次污染且反應快速只需5~6分鍾,對於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來說是一個好選擇。
E. 水處理濕地生態系統里用的生態填料用什麼材料
一般人工濕地粒徑80-100mm的指的是鵝卵石
F. 人工濕地水處理技術原理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基本原回理是在人工濕地填料上種植答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植物的作用。
谷騰環保網上有很多關於人工濕地用於污水處理中的工程案例經驗,可以參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