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水處理
Ⅰ 什麼叫預洗水處理
不會縮水了,是一種處理面料的方法。
Ⅱ 清洗玻璃的水處理方法
如果清洗之後有痕跡是水漬,可用酒精擦拭;也可用純水清洗。
Ⅲ 哪些面料需要洗水處理
水洗整理的過程其實包含物理整理和化學整理兩種整理手段。物理整理是通過機械搓洗、烘乾內以容及反復的轉籠摔打主要目的是將服裝或者面料變得更加柔軟蓬鬆和舒適。化學過程則是通過水洗時添加化學助劑來對面料表面進行除毛或者花色處理,經過助劑處理的面料或者表面更加潔凈細膩了或者有了不同的花色效果。目的只有一個:增加面料的舒適性和美觀性。
Ⅳ 洗車水處理方法
一、水量:
1。小轎車、吉普車、小麵包車 250-400L/輛/日 時間:10min.
2. 大轎車、版公權共汽車、大卡車、載重汽車 400-600400L/輛/日 時間:10min.
3. 大型載重汽車、礦山載重車 600-800L/輛/日 時間:10min.
次數:
《=25輛車時全部汽車每日沖洗一次,>25輛車時,按全部汽車的70%-90%計算,但不小於25輛。
二、處理
洗車水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劑和較高的SS。因此首選氣浮工藝,流程如下:
調節池--初沉池(可與調節池整合成一個池子)---氣浮池--生物接觸氧化池---斜板(管)沉澱池---中間水池---砂濾---活性炭---中水儲存池---回用。
BOD可按100-150計算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可按3個小時左右計算。
Ⅳ 請問:「洗水處理」是什麼意思呢
1.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普洗(GARMENT WASH)
普洗即普通洗滌,通過加入柔軟劑或洗滌劑,使衣物洗後更加柔軟、舒適。
根據洗滌時間和助劑用量,可分為輕普洗、普洗和重普洗。
2.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石洗(STONE WASH)
石洗即在洗水中加入一定大小的浮石,使浮石與衣服打磨。
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可以採用黃石、白石、AAA石、人造石、膠球等進行洗滌,
以達到不同的洗水效果,洗後布面呈現灰濛、陳舊的感覺,衣物有輕微至重度破損。
3.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酵素洗(ENZYME WASH)
酵素是一種纖維素酶,它可以在一定PH值和溫度下,對纖維結構產生降解作用,
使布面可以較溫和地褪色,褪毛(產生「桃皮」效果),並得到持久的柔軟效果。
可以石頭並用或代替石頭,若與石頭並用,通常稱為酵素石洗(ENZYME STONE WASH)。
4.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砂洗(SAND WASH)
砂洗多用一些鹼性,氧化性助劑,使衣物洗後有一定褪色效果及陳舊感,
若配以石磨,洗後布料表面會產生一層柔和霜白的絨毛,再加入一些柔軟劑,
可使洗後織物松軟、柔和,從而提高穿著的舒適性。
5.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化學洗(CHEMICAL WASH)
化學洗主要是通過使用強鹼助劑(NaOH,NaSiO3等)來達到褪色的目的,
洗後衣物有較為明顯的陳舊感,再加入柔軟劑,衣物會有柔軟、豐滿的效果。
如果在化學洗中加入石頭,則稱為化石洗(CHEMICAL STONE WASH),
可以增強褪色及磨損效果,從而使衣物有較強的殘舊感,化石洗集化學洗及石洗效果集於一身,洗後 可以達到一種仿舊和起毛的效果。
6.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漂洗(BLEACH WASH)
漂洗可分為氧漂和氯漂。氧漂是利用雙氧水在一定PH值及溫度下的氧化作用來破壞染料結構,從而達到褪色,增白的目的,一般漂布面會略微泛紅。氯漂是利用次氯酸鈉的氧化作用來破壞染料結構,從而達到褪色的目的。氯漂的褪色效果粗獷,多用於靛蘭牛仔布的漂洗。
漂白對板後,應以海波對水中及衣物殘余氯進行中和,使漂白停止,漂白後再進行石磨,
則稱為石漂洗(BLEACH STONE WASH)。
7.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破壞洗(DESTROY WASH)
成衣經過浮石打磨及助劑處理後,在某些部位(骨位、領角等)產生一定程度的破損,
洗後衣物會有較為明顯的殘舊效果。
8、牛仔服裝洗水工藝之馬騮洗(monkey wash)
藍黑洗 BLUE+BLACK
黑色洗 BLACK
石磨洗 STONE WASH
噴沙 SANDBLAST
黑染黑 BLACK OVER BLACK
噴沙 SPRAY STONE WASH
酵素洗 ENZYME WASH
懷舊洗 DIRTY WASH
貓須 CAT / MOUSTACHE
普洗 GARMENT WASH
馬騮洗 MonKEY WASH
中藍洗 MID.BLUE
深藍洗 DK.BLUE
淺藍洗 LT.BLUE
石磨酵洗 STONE WASH+ENZYME
中漂洗 MID.BLEACH
手擦 HAND BRUSH
中磨洗 MID.STONE
磨爛/介爛 GRINDING
吊色 TINTING
信息來源:微服網
Ⅵ 如何清洗水處理滲透膜
常規水力清洗------當滲透膜運行到一定時間或者壓差達到設定值以後,就進行;
加葯清洗:當運行水力清洗一定次數以後,就需要加葯品進行清洗,除掉膜表面的臟物.
Ⅶ 牛仔褲洗水處理是怎樣一種技術
洗牛仔褲的技巧
我介紹幾個用洗衣機洗牛仔褲的技巧:用洗衣機洗牛仔褲是可以省下不少力氣,但是要注意以下事項∶
為了不讓牛仔褲褪色,所以在洗的時候,最好還是與其他的衣物分開來會比較好哦。
在牛仔褲放到洗衣機里洗滌之前,最好先將拉練拉好,以免拉練洗到最後變形,而變的比較不好穿。
若牛仔褲比較臟時,可以先浸泡約15分鍾後,再用強力洗凈等程序來洗。
在曝曬的時候要記得先翻面,然後用曬襪子、手帕所用的小衣架吊起來,使褲管成為圓桶狀,因為這樣比較快乾。
防止牛仔褲洗幾次顏色就變色的辦法? 當牛仔褲剛新買回來時,就可以在鹽水泡上個一天,這樣可以讓你的牛仔褲,不管在何時看起來,顏色都像是新買的一樣哦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 ,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製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拷鈕 、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 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就跟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 下面我們就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 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製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
Ⅷ 衣服牌子上的洗水處理是什麼意思
洗水處理是生產商告訴每件衣服應該怎樣洗滌會令衣服的壽命更長,簡單來說就是告訴你怎麼去護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