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池污泥提升器
Ⅰ 剩餘污泥泵提升後為什麼還要進泥螺桿泵提升
污泥泵的選擇依據主要是看後續工藝是什麼,一個污水處理廠,不同工序的污泥泵也不一樣。如果只是起到簡單的輸送作用,比如從沉澱池到污泥貯池的情況,可以用離心泵,因為同等流量下的離心泵比螺桿泵要貴。對於脫水設備的進料泵而言就要看脫水設備對進料穩定性的要求。如果後續接離心機,需要用螺桿泵。
Ⅱ 初次沉澱池中的排泥設備在設計時要考慮哪些情況
初次沉澱池的排泥設備在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情況:①污泥的排除可用泵提升 ;②排泥管 徑採用 150mm 以上 ;③污泥便於清掃 。
Ⅲ 我公司污水處理好氧池全是褐色泡沫,二沉池污泥上浮,請各位幫我解決一下,非常感謝。
一般細抄菌培養溫度適宜的是10-45度之間,如果有降溫措施更好,但是溫度不是引起污泥膨脹的主要原因,PH偏低才會引起絲狀菌的大量繁殖,導致污泥膨脹。建議提高PH值,投加絮凝劑,提高DO。
好氧池全是褐色泡沫,可能是有機負荷過高引起的,是不是不易破碎,粘稠?建議降低進水負荷。
二沉池污泥上浮,是黑色的還是褐色的細小顆粒。黑色表示局部沉泥出現厭氧情況,建議加大排泥,降低污泥再沉澱池的停留時間。如果是褐色的細小顆粒,可能是負荷過高或者污泥中毒引起的。也可能是缺乏營養,活性污泥自身氧化分解,池溫超過40度也會使污泥解絮。
Ⅳ 提高沉澱池沉澱效果的有效途徑有哪些
在沉澱區增設斜板(管)提高沉澱池的分離效果和處理能力;對污泥進行曝氣攪動以版及迴流部分活性污泥權等。曝氣攪動是利用氣泡的攪動促使污水中的懸浮顆粒相互作用,產生自然絮凝。將剩餘活性污泥投加到入流污水中,利用污泥的活性,產生吸附與絮凝作用,這一過程稱為生物絮凝。
Ⅳ 厭氧污泥怎麼培養
AAO污泥一起培養的方法,厭氧污泥怎麼培養好好看看就知道了。
1、聯系、引進足夠的焦化廢水處理工程產生的剩餘污泥作為接種污泥。
2、在厭氧、缺氧和好氧池中通入約1/2池深的稀釋水(或將前期充水調試稀釋水排水至1/2池深處),通入接種污泥,並投加葯劑:厭氧池混合進水時投加P鹽、酸或鹼調節pH值(6.5-7.2);缺氧池混合進水時投加P鹽、酸或鹼調節pH值(7.0-7.2)以及硝酸鹽(人工促進掛膜);好氧池混合進水時投加P鹽、酸或鹼調節pH值(7.0-7.2),適當投加補充碳源(葡萄糖、甲醇等)。
3、引入廢水和稀釋水,直到充滿整個厭氧、缺氧和好氧池(但不得進入二沉池),充水後COD介於800-1000mg/l。根據廢水水質,計算確定廢水與稀釋水比例,同時測定混合液上清液COD進行校核。再次調節厭氧池pH值至(6.5-7.2),缺氧池、好氧池pH值至(7.0-7.2)。
4、好氧池進行悶曝,當好氧池COD≤400 mg/l且穩定2小時後,停止曝氣排上清液,排水量約為池容的1/5-1/4。
5、再補充廢水、稀釋水至池滿,使好氧池充水後COD再次介於800-1000mg/l。根據廢水水質,計算確定廢水與稀釋水比例,同時測定混合液上清液COD進行校核。好氧池再次悶曝,當好氧池COD≤400 mg/l且穩定2小時、污泥沉降比(%)SV30≥5時,此階段結束。否則停止曝氣排上清液,再次配水,再悶曝,直到同時達到兩個指標(COD≤400 mg/l且穩定2小時、污泥沉降比(%)SV30≥5 )為止。每次換水時均需投加P鹽、調節pH值至(7.0-7.2)。為加快污泥培養,可在每次配水後通入接種污泥。P鹽添加量按照生物適宜濃度添加,可參照C/P比例。
6、從預處理段引入10%的設計廢水總量到厭氧池,並依次進入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加稀釋水調節好氧池進水COD介於800-1000mg/l,同時將二沉池污泥迴流入好氧池,上清液迴流入缺氧池,建立循環。此時,密切注意二沉池出水,如果COD≥500 mg/l或污泥沉降比(%)SV30≤5時,可暫停引入廢水和稀釋水,直到好氧池COD≤400 mg/l、污泥沉降比(%)SV30≥5時,再開始連續進水。連續進水時,保持投加足夠的P鹽、硝酸鹽(缺氧池),並調節各池pH值(同上),在以下的步驟中同樣如此。同時,為加快污泥培養,可間斷通入接種污泥。
7、按以上狀態運行,確保好氧池進水COD介於800-1000mg/l。當好氧池COD≤400 mg/l、污泥沉降比(%)SV30≥5時,引入廢水。二沉池出水COD≥500 mg/l或污泥沉降比(%)SV30≤5時,可暫停引入廢水和稀釋水。循環操作,並逐漸加大廢水引入量,從10%到25%、40%、60%、80%直到100%。當廢水引入量達到60%時,進入好氧池的COD可放寬至最大1200mg/l。
注意:加大廢水引入量時,要加大P鹽、硝酸鹽(缺氧池)的投加量。缺氧池投加硝酸鹽是加快調試進度的重要措施,因為在調試初期,好氧池出水COD偏高,氨氮硝化作用不足,迴流到缺氧池的硝酸鹽濃度很低,造成缺氧池反硝化作用相應較弱,降解有機物能力弱,給好氧池壓力大,且不利於缺氧池掛膜。為此,在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硝酸鹽時(即氨氮還沒有得到一定降解時),人工投加硝酸鹽氮可促進缺氧池掛膜,減少調試周期。隨著調試的進展,二沉池出水COD將逐步降低,同時氨氮的去除率逐漸增加,此時需要減小硝酸鹽投加量。當氨氮去除率達到80%或者出水氨氮低於15 mg/l時,可停止投加硝酸鹽。
厭氧池掛膜
厭氧池的掛膜是調試的難點之一,主要原因在於厭氧菌生長緩慢,且易於流失。在調試過程中,對厭氧池的掛膜,可採取如下方案:通過設置迴流水泵(或臨時污水泵),從厭氧池出水與缺氧池迴流水的混合池(迴流吸水井)取水,重新迴流到厭氧池進水端,同時利用污泥迴流水泵將適量污泥打入厭氧池進行強化掛膜。該方案優點:一是通過人工迴流,污泥充分攪拌,方便厭氧池內填料截留處於懸浮狀態的污泥,加快掛膜速度;二是通過迴流,加快了廢水流動速度,提高了傳質效果,增強生物膜的活性。缺點:若迴流量控制不當,流速過快,有可能對已掛生物膜形成沖刷,造成流失。此外,迴流可增加動力費用。
Ⅵ 豎流式二沉池中用於污泥提升的潛水泵安裝在哪裡
豎流式二沉池最好還是不用潛水泵,用兩台離心泵放在池子外邊池邊就行。
Ⅶ 提高沉澱池沉澱效果的有效途徑有哪些,急要
在沉澱區增設斜來板(管)自提高沉澱池的分離效果和處理能力;對污泥進行曝氣攪動以及迴流部分活性污泥等.曝氣攪動是利用氣泡的攪動促使污水中的懸浮顆粒相互作用,產生自然絮凝.將剩餘活性污泥投加到入流污水中,利用污泥的活性,產生吸附與絮凝作用,這一過程稱為生物絮凝.
Ⅷ 污水廠高效沉澱池有哪些工藝設備
處理抄流程: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Ⅸ 在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沉池的污泥如何迴流
從高程上來講,曝氣池高於二沉池
二沉池的泥要迴流的話,必須藉助泵
一般是二沉池版的泥斗,和一個集泥池底權部聯通,集泥池內設迴流泵,迴流泵排出的泥一部分迴流到曝氣池進水端,多餘的泥打到污泥濃縮池。
二沉池的出水是堰多一些,堰內一般做一個比較深的槽,接二沉池出水管,防止二沉池的堰被出水的水頭淹沒。
Ⅹ 沉澱池如何放空
水泵抽水,一般沉澱池都有儲泥池,儲泥池是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