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還原CCL4回收ccl4
① 下列實驗裝置設計正確,且能達到目的是()A.測定乙醇結構式B.合成氨並檢驗氨的生成C. 碘的CCl4
A.乙醇的結構可能為CH3CH2OH、CH3OCH3,可根據一定量乙醇生成氫氣的體積判斷結構,版故A正確;
B.氨氣的水溶液權呈鹼性,應用濕潤的pH試紙,故B錯誤;
C.溫度計應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附近,用於測量氣體的溫度,故C錯誤;
D.容量瓶只能用於配製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釋、溶解溶液,故D錯誤.
故選A.
② 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A.NaClO的電子式為:B.CCl4分子的比例模型:C.2-甲基丁醇的
A、NaClO為離子化合物,Na+與ClO-之間是離子鍵,O與Cl之間是共價鍵相連,電子式為:,故A正確;
B、CCl4分子專為正四面體結屬構,但氯原子半徑大於碳原子,比例模型為:故B錯誤;
C、甲基應連在羥基所在碳原子的相鄰碳原子上,2-甲基丁醇的結構簡式:故C錯誤;
D、蔗糖的分子式為C12H22O11,醋酸的分子式為C2H4O2,二者原子個數比不相等,因此最簡式不同,故D錯誤;
故選:A.
③ 下列化學實驗事實及其結論正確的是()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盪後靜置,CCl4層呈紫紅色,說明可用C
A.碘抄不易溶於水,易溶於CCl4,則向碘襲水中滴加CCl4,振盪靜置後分層,CCl4層呈紫紅色,故A正確;
B.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有強氧化性,次氯酸的強氧化性使品紅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和品紅反應生成無色的物質而使品紅褪色,只能說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不能說明其有氧化性,故B錯誤;
C.只能說明含有鈉元素,不一定為鈉鹽,可能為鹼溶,故C錯誤;
D.適宜溫度下使K蒸汽分離出,而鈉為液體,不能說明鈉的金屬性比鉀強,故D錯誤.
故選A.
④ 下列化學用語或模型表示正確的是()A.Cl-離子的結構示意圖:B.CH4分子的球棍模型:C.CCl4的電子
A.氯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故A錯誤;
B.該模型是甲烷分子的比例回模型,故B錯誤;
C.四氯化碳答的電子式為:,故C錯誤;
D.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氧原子和氫原子、氯原子都形成一個共價單鍵,所以其結構式為:H-O-Cl,故D正確;
故選D.
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錢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屬鈉為原料,在700°C時反應製造出納米級金剛石粉末和另一種化
A.CCl4和金屬鈉反應生抄成金剛襲石(碳單質),碳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有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
B.根據元素守恆定律可知製造過程中元素種類沒有改變,故B正確;
C.CCl4和金屬鈉反應生成金剛石(碳單質)和NaCl,故C正確;
D.金剛石的構成元素為碳,屬於非金屬單質,故D錯誤;
故選D.
⑥ 四氯化碳還原成金剛石的化學方程式
CCl4+4Na==C(金剛石)+4NaCl
⑦ 從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離出單質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該步驟應選擇的實驗裝置是()A.B.C.D
因四氯化碳的沸點低,易揮發,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碘的和四氯化碳,故選:C.
⑧ 下列分子,各原子均處於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C.C2H4D.PCl
A.NH3中,氮原子來採用為sp3雜化,源存在一個未成對電子,所有氨氣為三角錐型結構,各原子不可能處於同一平面上,故A錯誤;
B.CCl4與甲烷結構相似,為正四面體結構,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處於同一平面上,故B錯誤;
C.乙烯是平面結構,所有原子處於同一平面,故C正確;
D.PCl3分子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處於同一平面上,故D錯誤.
故選C.
⑨ 有關四氯化碳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A.結構簡式:B.電子式:C.結構簡式:CCl4D.比例模型
A.結構簡式應為CCl4,結構式為,故A錯誤;
B.電子式為,故B錯誤;
C.結構簡式為CCl4,故C正確;
D.原子半徑為Cl>C,則比例模型中C原子應比Cl原子小,故D錯誤;
故選C.
⑩ 已知NH3難溶於CCl4,如下圖所示,下列裝置中,不宜用於氨氣吸收的是()A.B.C.D
A、倒扣的漏斗抄使NH3充分吸收同時防止倒吸現象的發生,故A錯誤;
B、由於NH3易溶於水,可發生倒吸現象,不能夠用水直接吸收,故B正確;
C、由於NH3難溶於CCl4,NH3與CCl4接觸不易發生倒吸現象,能夠用於吸收氨氣,故C錯誤;
D、由於乾燥管的上部大,能夠防止倒吸現象的發生,故D錯誤;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