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酸樹脂活化
Ⅰ 為什麼果汁脫酸後果汁的質量能夠穩定
你的意思我理解的應該是 脫色脫酸果汁,坊間也常叫 果糖,這東西以專常規果汁為原料,通過屬樹脂,脫除果汁中影響其穩定性的氨基態氮、有機酸、金屬離子等成分,最終得到質地純凈,僅含極少量量雜質的糖類物質混合物,所以才保證了極高的穩定性。
Ⅱ 離子交換樹脂為什麼要進行活化
離子抄交換樹脂在長期使用襲中易受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有機物、細菌、藻類和鐵、錳等的污染,使離子交換能力降低甚至失去.因此,需根據情況對樹脂進行不定期的活化處理.
活化方法可根據污染情況和條件而定,一般陽樹脂在軟化中易受Fe3+污染,可用鹽酸浸泡後逐步稀釋.陰樹脂易受有機物污染,可用10%NaCl+2-5%NaOH混合溶液浸泡或淋洗.必要時可用1%雙氧水溶液浸泡數分鍾,也可採用酸、鹼交替處理法,漂白處理法,酒精處理法和各種滅菌法進行處理.
Ⅲ 論如何去除c9石油樹脂中的雜質
通過油脂精煉,可以去除有裡面的雜質。
通過過濾、脫膠、脫酸的油稱為版半煉油。繼而經過脫權色、脫臭、冬化、脫蠟的油稱為精煉油。
(1)脫膠:應用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方法將粗油中膠溶性雜質脫除的工藝
過程成為脫膠。食用油脂中,若磷脂含量高,加熱時易起泡、冒煙、有臭味,且磷脂在高溫下因氧化而使油脂呈焦褐色,影響煎炸食品的風味。脫膠就是依據磷脂及
部分蛋白質在污水狀態下溶於油,但與水形成水合物後則不溶於油的原理,向粗油中加入熱水或通入水蒸氣,加熱油脂並在50℃溫度下攪拌混合,然後靜置分層,
分離水相,即可除去磷脂和部分蛋白質。
(2)脫酸:游離脂肪酸影響油脂的穩定性和風味,可採用加鹼中和的方法除去游離脂肪酸,稱為脫酸,又稱鹼煉。
(3)脫色:粗油中含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等色素,葉綠素是光敏化劑,影響油脂的穩定性,而其他色素影響油脂的外觀,可用吸附劑除去。
(4)脫臭:油脂中存在一些非需宜的異味物質,主要源於油脂氧化產物。採用減壓蒸餾的方法,並添加檸檬酸,螯合過度金屬離子,抑制氧化作用
Ⅳ 什麼是鮮肉脫酸
脫酸是現代肉品衛生學和營養學提倡的一種肉成熟工藝處理手段。具體來說,脫酸肉必須是將屠宰後的豬肉在冷卻排酸庫進行24小時冷卻排酸,隨後在0℃~4℃的車間進行分割與精加工,同時,要求包裝、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環節,均須在低溫控制中進行。
動物在屠宰死亡後,機體組織中在一定時間內仍具相當水平的代謝活動,但生活時間的正常生化平衡已被打破,發生許多死亡後特有的生化過程,使肉逐漸成熟,並具有特殊的鮮香味。
肉的成熟――剛剛屠宰後的動物的肉是柔軟的,並具有很高的持水性,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肉質變得粗糙,持水性也大為降低。繼續延長放置時間,則粗糙的肉又變成柔軟的肉,持水性也有所恢復,而且風味也有極大的改善。肉這種變化過程稱之為肉的成熟。
1. 肉的成熟過程
肉的成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僵直前期、僵直期、解僵期(僵直後期)。
(1) 僵直前期(遲滯期)
在此階段肌肉延伸性消失非常緩慢,肌肉組織是柔軟的。但是由於血液筆循環停止,肌肉組織供氧不足,糖原不能再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通過糖酵解生成乳酸。與此同時,畜禽肌肉組織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含量下降。隨著乳酸的生成和積累,肌肉組織的PH由原來剛屠宰時的正常生理值7.0~7.4逐漸降低到屠宰後的酸性極限值5.4~5.6。
到此PH值時,一般糖原已耗盡。當PH降至5.4後,由於糖酵解酶被鈍化的原因,即使仍有糖原也不能再被分解。
屠宰後肉的PH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動物的種類,個體的差別,肌肉的部位,入座前的狀況及環境溫度等。
動物屠宰前後的狀況對屠宰後PH的下降有明顯影響,若宰前處於飢餓狀態或劇烈掙扎處於疲勞狀態,則其糖原含量必然降低,糖酵解後得的乳酸含量較低,極限Ph值較高這樣的肉品質較次,色較暗,易受微生物作用而腐敗。
此外,環境溫度對肉的Ph值也有顯著的影響,環境溫度越高,牛肉的Ph值下降也越快速。
(2) 僵直期(急速期)
肌肉延伸性消失迅速。
因為隨著酵解作用的進行,肌肉ph降低,當達到肌原纖維的主要蛋白質肌球蛋白的等電點時,因酸變性而凝固,導致肌肉硬度增加,此外,由於肌動球蛋白的收縮而導致肌纖維縮短和變粗,肌肉失去伸展性變得僵硬。
在僵直期,肉的持水性差,風味低劣,不宜作為肉製品的原料。僵直狀態的持續時間與動物的種類,宰前狀態等因素有關。禽肉的僵直期遠短於畜肉。
( 3) 解僵期(僵直完成期)
這是肉類成熟過程的後期階段。在僵直前期形成的乳酸、磷酸積聚到一定程度後,導致組織蛋白酶的活化而使肌肉纖維發生酸性溶解,並分解成氨基酸等具有芳香、鮮味的肉浸出物,肌肉間的結締組織的作用而膨脹、軟化,從而導致肌肉組織重新回軟。
在僵直期形成的IMP經磷酸酶作用後變為肌苷,肌苷進一步被核苷水解酶作用而生成次黃嘌呤,使肉的香味增加。隨著僵直的解除,肉的持水性逐漸回升。
Ⅳ 酸性離子樹脂的處理為什麼先用鹽水洗後交替用酸和鹼洗
用鹽水洗是為了轉型,用鹼洗是為了脫除附著在樹脂上的油脂類有機物,用酸洗是活化和再生.
Ⅵ 為什麼拿醋酸纖維做樹脂醋酸纖維是人造毛啊,和塑料感覺沒關系的,為什麼板材眼鏡都是醋酸纖維做的呢
醋酸纖維和塑料怎麼可能是一個感覺??醋酸纖維素,板材眼鏡用這種材料的最多。醋酸纖維素易著色、易加工拋光、不會老化、不易燃燒、耐光性好。市售產品可分為:一般的醋酸纖維素(常加入增塑劑用作注塑製件如牙刷把、刷子等);高乙醯含量的醋酸纖維素:白色粒狀、粉狀或棉狀固體。對光穩定,不易燃燒,在稀酸、汽油、礦物油和植物油中穩定,在三氯甲烷中溶脹,溶於丙酮、醋酸甲酯等,能為稀鹼液侵蝕,具有堅韌、透明、光澤好等優點,熔融流動性好,易成型加工。二氯甲烷均相法採用精製棉短絨和醋酐,以乙醯硫酸為觸媒,在溶劑二氯甲烷存在下進行酯化,部分水解,可得到結合醋酸含量在60%±0.5%范圍內的醋酸纖維素。傳統方法是將精製棉短絨乾燥,用醋酸活化,在硫酸觸媒存在下,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乙醯化,然後加稀醋酸水解到所屬之取代度,中和觸媒,沉析,脫酸洗滌,精煮乾燥得成品。經部分水解的稱二醋酸纖維素,酯化度γ值220~270。未經水解的,即酯化度γ值為300者稱三醋酸纖維素。二醋酸纖維素塑料可做各類工具手柄、計算機及打字機的字母數字鍵、電話機殼、汽車方向盤、紡織器材零件、收音機開關及絕緣件、筆桿、眼鏡架及鏡片、玩具、日用雜品等,也可做海水淡化膜。三醋酸纖維素,其熔點高,只能配成溶液後加工,用作電影膠片片基、X光片基、絕緣薄膜電磁、錄音帶、透明容器、銀鋅電池中的隔膜等。
Ⅶ 請問一下,脫酸一般用什麼類型的樹脂洗脫液用什麼溶劑
要看抄是什麼溶液里的了,襲
最常用的是弱鹼性離子交換樹脂,就是D301樹脂
洗脫液一般用液鹼
那用這種樹脂就行,交換過的溶液PH值在6-7之間吧,不過如果裡面的氯根要大於氫根就會有氯根殘留在溶液里,要去除這部分氯根,就要在前面加一個陽床用001X7的樹脂,用鹽酸再生。
Ⅷ 陰離子交換樹脂易在什麼介質中進行交換
大多是在水相中進行交換,特殊應用領域中,也有與一些有機溶劑中進行脫酸除氯處理。
Ⅸ DBU 產品是什麼
DBU是一個有位阻的脒類如圖,具鹼性。它在有機合成中用作催化劑、配體及非親核性鹼。DBU的催化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加強。
在環氧樹脂上的應用
DBU[2]在室溫至40℃范圍內幾乎不和環氧樹脂起固化反應,而溫度升高至100℃時在15min內就可以使環氧樹脂凝膠。在環氧樹脂上DBU主要用作集成電路及電子部件封裝用環氧樹脂的固化促進劑。
DBU和線性酚醛樹脂的結合物是淡黃色固體,他改變了DBU在潮濕環境下易水解的缺點。因此它組成的IC封裝用的環氧模塑料有良好的耐濕熱和高壓蒸煮性能。
在聚氨酯上的應用
DBU在聚氨酯行業用作催化劑,它是一種活性很強的低氣味凝膠催化劑,DBU主要用於需要強凝膠催化作用的場合,包括含有脂環族異氰酸酯或脂肪族異氰酸酯的配方,因為它們的活性不如芳香族的異氰酸酯,所以需要很強的催化劑。
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DBU的主要用途是作為葯物合成的一種優良的有機鹼脫酸劑。他可取代有機鹼如三乙胺、N,N-胺、吡啶和喹啉,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和半合成抗生素,在脫鹵化氫反應中活的較滿意的效果。DBU廣泛用於頭孢半合成抗菌素葯物的生產,如氨和在DBU的存在下反應生成哌嗪。DBU還可以用作防銹劑,可配製高緩緩蝕劑。
DBU衍生物
CT-152B[3]:熱敏型催化劑,低溫無活性,溫度升高活性增強,用於聚氨酯硬泡,雙組份膠黏劑,環氧樹脂膠黏劑等領域。
CT-152X[3]:熱敏型催化劑,解封溫度較CT-152B低,主要用於聚氨酯塗料、膠黏劑,環氧LED膠等領域。
Ⅹ 丙烯酸樹脂加入氣相二氧化硅後產生的汽泡如何消除
試試其它消泡劑吧,沒有這方面經驗。
氣相二氧硅版又稱氣相法白炭黑。二氧化硅含量99.8%以上的權白色無定形高分散的微細粉末。粒徑在8~15nm,表面積200~380m2/g。具有高分散性能。溶於苛性鉀(鈉)和氫氟酸。不溶於水和其他酸。在空氣中吸收水分形成聚集的細粒。對化學葯品穩定。耐高溫。不燃燒。具有高電絕緣性。純度高(99.5%以上)。具有高的增稠和觸變效應。吸附性和補強性好。由精製的四氯化硅在氫氧燃燒焰中加熱並在產生的水蒸氣中水解,生成二氧化硅,經凝聚,回收,脫酸,含氨空氣吹洗製得。用作塑料和塗料和增稠劑和觸變劑,硅橡膠補強劑,塑料薄膜開口劑,粉體防結塊劑,醫葯賦形劑,化妝品性能改進劑,密封材料,電絕緣,熱絕緣,油墨等。
建議您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分析行業的網路知道,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路上搜下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