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綸增加樹脂
Ⅰ 誰做過芳綸纖維和環氧樹脂或者酚醛樹脂的板材
加工工藝:建議採用真空導入。
芳綸纖維:建議進行表面改性處理,提高浸潤性。
Ⅱ 特種樹脂纖維復合材料屬於什麼行業
特種樹脂纖維復合材料屬於橡塑行業
樹脂基復合材料是由以有機聚合物為基體的纖維增強材料,通常使用玻璃纖維、碳纖維、玄武岩纖維或者芳綸等纖維增強體。樹脂基復合材料在航空、汽車、海洋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
Ⅲ 聚酯塑料和尼龍有什麼區別
尼龍的種類
尼龍系分子主鏈的重復結構單元中,含有醯胺基(—CONH—)的一類熱塑性樹脂,包括脂肪族聚醯胺、脂肪-芳香族聚醯胺及芳香族聚醯胺。脂肪族聚醯胺品種多、產量大、應用廣泛,既可作纖維,也可作塑料。脂肪-芳香族聚醯胺品種少,產量也小;芳香族聚醯胺常簡稱為聚芳醯胺,主要用作纖維(芳綸)。
脂肪族尼龍分尼龍6、尼龍66、尼龍1010等。
其實尼龍6和尼龍66,區別不大。之所以兩種都生產,只是因為杜邦公司發明尼龍6,6後申請了專利所以其它的公司為了生產尼龍,才發明出尼龍6來。尼龍是最常見的人造纖維。1940年用尼龍織造的長統絲襪問世時大受歡迎,尼龍從此一舉成名。此後在二戰期間,尼龍被大量用於織造降落傘和繩索。不過尼龍最初的用途是製造牙刷的刷毛。
尼龍屬於聚醯胺,在它的主鏈上有氨基。氨基具有極性,會因氫鍵的作用而相互吸引。所以尼龍容易結晶,可以製成強度很高的纖維。聚醯胺為韌性角質狀半透明或乳白色結晶性樹脂,常製成圓柱狀粒料,作塑料用的聚醯胺分子量一般為1.5萬~2萬。
各種聚醯胺的共同特點是耐燃,抗張強度高(達104MPa),耐磨,電絕緣性好,耐熱(在455kPa下熱變形溫度均在150℃以上),熔點150~250℃,熔融態樹脂的流動性高,相對密度1.05~1.15(加入填料可增至1.6),大都無毒。
Ⅳ 芳綸樹脂注冊商標屬於哪一類
芳綸樹脂屬於商標分類第1類0108群組;
經路標網統計,注冊芳綸樹脂的商標達專1件。
注冊時怎樣選擇其他小項屬類:
1.選擇注冊(印染用整理劑,群組號:0104)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2.選擇注冊(紡織品上漿和修整制劑,群組號:0104)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3.選擇注冊(顯影劑,群組號:0107)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4.選擇注冊(照像用化學制劑,群組號:0107)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5.選擇注冊(合成樹脂塑料,群組號:0108)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6.選擇注冊(有機硅樹脂,群組號:0108)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7.選擇注冊(未加工塑料,群組號:0108)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8.選擇注冊(離子交換樹脂,群組號:0108)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9.選擇注冊(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吸水性樹脂),群組號:0108)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100%
Ⅳ FC-550是聚乙烯,還是聚丙烯
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種類主要有:
(1)玻璃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內合材容料;
(2)天然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
(3)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
(4)芳綸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
(5)金屬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
(6)特種纖維增強聚合物基復合材料;
(7)陶瓷顆粒樹脂基復合材料;
(8)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聚乙烯,聚丙烯,尼龍,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
Ⅵ 請問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水下機器人中的應用
.2.1在太空梭上的應用
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用做太空梭艙門、機械臂和壓力容器等。
1.2.2在火箭與導彈上的應用
在火箭和導彈上使用碳復合材料減重效果十分顯著。因此,採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將大大減輕火箭和導彈的惰性重量,既減輕發射重量又可節省發射費用或攜帶更重的彈頭或增加有效射程和落點精度。
1.2.3在人造衛星上的應用
人造衛星展開式太陽能電池板多採用碳復合材料製作。
1.2.4在航空工業上的應用
隨著碳纖維和基體樹脂性能的不斷提高,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耐濕熱性和斷裂延伸率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在飛機上的應用已由次承力結構材料發展到主承力結構材料,拓寬了在飛機工業中的應用。
1.2.5隱身材料
新型隱身材料對於飛機和導彈屏蔽或衰減雷達波或紅外特徵,提高自身生存和突防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雷達波隱身材料方面,除塗層外,復合材料作為結構隱身材料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主要為碳纖維增強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如C/EP、C/PI或C/BMI)和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如C/PEEK,C/PPS),目前已經得到了某些應用。
1.3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的研究進展
固體火箭發動機是當今各種導彈武器的主要動力裝置,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相當廣泛的應用。標志高性能固體發動機的主要特徵是:「高能、輕質、可控」,這三者都是以先進材料為基礎和支柱框連起來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自開發應用至今,大致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1.3.1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是最早應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材料,其中主要是低合金鋼.其優點是成本低、工藝成熟、便於大批量生產,特別是後來在斷裂韌性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因此即便新型復合材料發展迅速,但在質量比要求不十分苛刻的發動機上仍大量使用。
1.3.2玻璃鋼
利用纖維纏繞工藝製造固體發動機殼體,是近代復合材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玻璃鋼比強度仍不是很高,彈性模量也偏低,繼後已逐漸為芳綸及碳纖維復合材料取代。
1.3.3芳綸復合材料
芳綸是芳族有機纖維的總稱,最早問世的是美國的凱夫拉-49,屬於全對位的聚芳醯胺纖維。它的強度是鋁的2倍,而密度僅為其1/2,彈性模量是E玻璃纖維的2倍。因此自70年代問世後立即用於美國MX、"潘興-2"等戰略戰術導彈和各種航天用固體發動機,一度居於統治地位。
前蘇聯也開發了多個芳綸品種,如CBM、APMOC性能優於美國。APMOC纖維強度比凱夫拉高38,模量高20,是目前實際使用中性能最高的芳綸纖維,達到美國第三代碳纖維水平,已用於前蘇聯SS-24,SS-25等洲際導彈。據報道近年來又有新的發展,強度已達到6.9GPa,模量接近200GPa
Ⅶ 熱塑性復合材料的性能
具有高剛性、高熱變形溫度、低收縮率、低撓曲性、尺寸穩定以及低密度、低價格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