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耗材 » 身體里什麼器官和半透膜

身體里什麼器官和半透膜

發布時間: 2021-01-26 14:28:27

A. 人體內的哪個器官是身體的「過濾器」,它的功能及作用分別是什麼

是腎臟。腎為復先天之本,固本培元制。腎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還有吸收分泌和排除代謝廢物等作用。如果腎臟的功能出現退化或病變時,將會使它的正常功能失調,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則腎氣強,身體壯。腎氣衰,則多病。腎氣竭,則人亡。如果腎衰弱,則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

B. 人體內臟器官指的是什麼包括哪些部分

人體內臟器官指的是大部分位於體腔內但直接或間接與體外相通的器官總稱,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個系統。按其形態結構,分為管腔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兩大類。管腔性器官都有管道與外界相通;實質性器官主要是腺體,以導管開口於管腔性器官的壁。

從個體發生來看,消化系與呼吸系的大部分共同來源於內胚層;呼吸器官是原始消化管上段向腹側突出的另一管道。泌尿與生殖器官來源於中胚層的尿生殖嵴,經過演變,分化為功能不同的泌尿系和生殖系,但在男性仍有一段共同的排出管,因此,有人將泌尿和生殖兩個系合稱為尿生殖系。

(2)身體里什麼器官和半透膜擴展閱讀:

血管供給:

內臟的血管供給是豐富的。有些器官的血液循環較特殊,如肺具有體循環與肺循環兩套血液循環,前者供給其營養,後者則與攝入O2、排出CO2有關;又如腎的體積不大,而輸入的動脈血和導出的靜脈血量特大,這與腎晝夜不停地「過濾」全身血液的功能有關;

再如胃腸的毛細血管,逐級匯合成肝門靜脈,將含養料的靜脈血運載入肝,門靜脈在肝內再分為毛細血管(竇)接觸每個肝細胞,然後匯為肝靜脈注入下腔靜脈。門靜脈這種雙重毛細血管的特點與在腸內吸收營養物質和運至肝內加工貯存有關。

總之,器官的血液循環特徵是反映了該器官功能的。內臟的肌以平滑肌為主,接受自主神經(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支配,腺體也接受自主神經的支配,所以大部分內臟器官的運動和所有腺體的分泌活動都不受意志支配。

C. 人身體里最大的器官是什麼

皮膚啦~~
正常人體皮膚結構與功能有哪些
為什麼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人體的最基本組成單位是細胞,許多同類細胞形成組織(如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等),組織又構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器官(如心臟、腎臟、肝臟等)。人體全身覆蓋著皮膚,我們所能夠看到的人體實際上是全身的皮膚。成年人體表皮膚的面積可以達到1.5-2.0平方米,新生兒為0.5平方米,全身的皮膚約占人體重量的16%左右。皮膚柔軟、堅韌,可以緩沖外界的刺激和打擊,還可以分泌皮脂和汗液,二者混合則形成天然護膚品,在這層保護膜的覆蓋下,皮膚健康、光潔、靚麗,同時可以防止在乾燥的環境下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在潮濕的環境下,還可以預防外界水分向皮下組織擴散。炎熱的天氣,皮膚可以排出汗液,蒸發後調節體溫,緊張勞累時還可以幫助腎臟排泄體內代謝的產物。皮膚具有敏感的溫熱覺、觸覺、痛覺等感覺功能。平時皮膚還可以從自然界吸取少量氧氣,在陽光的作用下可以自我合成人體代謝所必需的維生素D,以促進骨骼的發育。健康的皮膚表面細菌難以生存,更不能侵入人體,皮膚還擔負著免疫調節作用。以上的內容足以證實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正因為如此,如果人被燒傷體表面積達到30%,就可能出現皮膚功能不全,而超過50%的大面積燒傷,則會出現皮膚功能衰竭。

D. 植物身體里有什麼器,那些器官有什麼作用

植物的器官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在植物器官內分布著各種各俗人組織。植物組織有五大基本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分生組織)。植物組織由來源相同和執行同一功能的一種或多種類型細胞集合而成的結構單位。對植物組織的分類主要有兩種看法,一是側重於組織的發生,並從形態上說明植物的組織;一是著眼於生理功能上的不同,從生理上說明各類組織。
分生組織(meristem)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具有持續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細胞群。分裂所產生的細胞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細胞壁薄,細胞核大,一小部分仍保持高度分裂的能力,大部分則陸續長大並分化為具有一定形態特徵和生理功能的細胞,構成植物體的其他各種組織,使器官得以生長或新生。分生組織是產生和分化其他各種組織的基礎,由於它的活動,使植物體不同於動物體和人體,可以終生增長。
保護組織(protectivetissue)是覆蓋在植物體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組織,由一層或數層細胞構成,其功能主要是避免水分過度散失,調節植物與環境的氣體交換,抵禦外界風雨和病蟲害的侵襲,防止機械的或化學的損傷。
輸導組織(concting tissue)是植物體中擔負物質長途運輸的主要組織,是植物體中最復雜的系統。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由輸導組織運送到地上部分。葉的光合作用的產物,由輸導組織運送到根、莖、花、果實中去。植物體各部分之間經常進行的物質的重新分配和轉移,也要通過輸導組織來進行。
營養組織亦稱薄壁組織、基本組織,是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之一,也是構成植物體的最基本的一種組織。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中都含有大量的營養組織。營養組織的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藏營養物質的功能,供細胞利用。含有葉綠體的營養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機械組織(echanical tissue),是對植物起主要支撐和保護作用的組織。它有很強的抗壓、抗張和抗曲撓的能力,植物能有一定的硬度,枝幹能挺立,樹葉能平展,能經受狂風暴雨及其他外力的侵襲,都與這種組織的存在有關。根據細胞結構的不同,機械組織可分為厚角組織(collenchyma)和厚壁組織(sclerencnyma)兩類。

E. 人身體裡面有那些器官

人體有8大系統復,每個系統都有獨制自的器官: 消化系統:口、食道、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肛門,這是主要的;還有輔助的:膽囊、胰、肝等 。 神經系統:大腦、小腦、橋腦、腦干、脊髓及各條神經分支等。 呼吸系統:鼻、氣管、肺。 循環系統:心臟及各動靜脈分支,脾,淋巴結,胸腺。 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生殖系統:女性: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男性:睾丸、輸精管、前列腺、尿道。 內分泌系統:甲狀腺、胰腺中的胰島、腦垂體、腎上腺以及存在於各種組織中的有內分泌功能的組織。 運動系統:骨骼、肌肉等 。
所有以上所說的都可以稱為器官。 所為器官就是指由多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可以獨立完成一定功能的集合。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構成人體,所有這些都密不可分。 因此,人體器官的數量不可盡數。
脾臟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有「人體血庫」之稱。有後天之本之稱。

F. 人體皮膚是半透膜嗎

半透膜(英語: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一種只給某種分子或離子擴散進出的薄膜,對不同質點的通過具有選擇性的薄膜。例如細胞膜、膀胱膜、羊皮紙以及人工制的膠棉薄膜等。現代半透膜還用與多孔性壁(如無釉陶瓷)並使適當的化合物(如鐵氰化銅)沉澱於其孔隙中製成。半透膜用於滲透溶膠和測定滲透壓強等。生物吸取養分也是通過半透膜進行的。是用高分子材料經過特殊工藝製成的半透膜,它只允許水分子透過,而不允許溶質通過。用高壓泵使處於半透膜一側的原水壓力超過滲透壓時,原水中的水分子就能夠透過半透膜進入另一側,從而獲得純凈水。而原水中的溶解與非溶解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菌體,膠體等物質無法通過半透膜,只能留在濃縮水中被放掉。 反滲透設備廣泛應用於醫葯行業、飲料行業、電子、電力行業等。補充:半透膜是一種只允許離子和小分子自由通過的膜結構[1],生物大分子不能自由通過半透膜,其原因是因為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離子和小分子大但比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澱粉小。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表皮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2、透明層 :由2~3層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和化學物質的透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 :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 膚。顆粒層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4、棘細胞層 :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5、基底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占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皮膚顏色的深淺。

G. 氧氣入體時,經過的器官依次是什麼

半透膜,蚯蚓的體膜相當於半透膜,可以進行氣體交換。
這類可進行氣體交專換的半透膜在各類生物屬身上都有的,並不是只存在於蚯蚓體表。比如,魚鰓的表面就是半透膜,血液在一側,含氧的水流在另一側,通過這層膜,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水中,水中的氧氣進入血液中,魚類就完成了呼吸過程。
陸生動物用肺呼吸,肺泡的表面也是一層半透膜。血液流過肺泡時,與肺泡另一面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二氧化碳離開血液進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完成陸生動物的呼吸過程。人類也是這樣呼吸的。
蚯蚓沒有鰓,也沒有肺,就是依靠體表的這層膜(也就是蚯蚓的皮膚)呼吸的。
類似的還有兩棲動物的皮膚,也可以進入氣體交換。在水中,兩棲動物的肺不能呼吸,就依靠皮膚呼吸了。也因此,蚯蚓這類動物與兩棲動物一樣,必須保持皮膚濕潤。

H. 皮膚是半透膜嗎

皮膚不是半透膜。
把手插入濃鹽水中,短時間內手並不會析出水分。
但是泡久了,手上的角質層破壞,真皮層露出接觸鹽水,就出問題了。

I.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人體器官都有哪些

高中生物知識列表
緒論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新陳代謝作用
應激性
生長、發育、生殖
遺傳和變異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 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是活細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學發展 三階段:
描述性生物學、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細胞學說》——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
《物種起源》——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爾;DNA雙螺旋結構;
生物科學發展 生物工程、醫葯、農業、能源開發與環保 疫苗製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蟲棉;石油草;超級菌生命的物質基礎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類: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
化合物 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水——自由水、結合水
無機鹽的離子對於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糖類——單糖、二糖、多糖。
脂質——脂肪、類脂、固醇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把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細胞。
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細胞形態、功能。
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脂肪是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減少身體熱量散失,維持體溫恆定,減少內臟摩擦,緩沖外界壓力。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維生素D、性激素;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蛋白質與核酸 蛋白質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蛋白質結構: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和肽鏈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功能:催化、運輸、調節、免疫、識別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結構與功能 細胞分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細胞具有非常精細的結構和復雜的自控功能。 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膜 結構:流動鑲嵌模型——磷脂、蛋白質。
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糖被的結構:蛋白質+多糖。
細胞壁:纖維素、果膠 功能:流動性、選擇透過性
選擇透過性:自由擴散(苯)、主動運輸
主動運輸:能保證活細胞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有害物質。
糖被功能:保護和潤滑、識別
細胞質 基質——營養物質
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各種細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和單位。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
內質網——光面:脂類、糖類合成與運輸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體
高爾基體
液泡對細胞的內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和膨脹狀態。
細胞核 結構: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質——DNA+蛋白質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和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功能:
核孔——核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孔道。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作用。
原核細胞 主要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其細胞壁不含纖維素,而主要是糖類和蛋白質。
沒有復雜的細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體。
擬核 裸露DNA細胞相對較小
細胞增殖 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
細胞周期 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細胞周期
動物與植物有絲分裂區別:前期、末期 不同種類的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不同。
分裂間期最大特點:完成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意義: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細胞分化 僅有細胞的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發育。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最大限度。
細胞穩定性變異是不可逆轉的。
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 全能性表現最強的細胞是已啟動分裂的幹細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細胞癌變 細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學、病毒。
癌細胞由於原癌基因從抑制變成激活狀態,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的。 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細胞膜變化。
細胞衰老 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映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功能上發生了變化。 特徵:水分減少,新陳代謝減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積累,阻礙了細胞內物質交流和信息傳遞;
呼吸速度減慢,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陳代謝在新陳代謝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生命的基本特徵。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酶 酶是活細胞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蛋白質、核酸) 特徵:高效性、專一性。
需要的適宜條件:適宜溫度和PH
ATP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形成途徑:動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轉化十分迅速,總是處於動態平衡。光合作用 意義:除了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貯存在光合作用製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以及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外,還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 藍藻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地球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
水分代謝 滲透作用必備條件:
具有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礦質元素運輸的動力。
礦質代謝 礦質元素以離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相對獨立的過程。 礦質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營養物質代謝 三大營養物質的基本來源是食物。
糖類: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澱粉。
脂類:食物中的脂類絕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質:合成;氨基轉換;脫氨基
關註:血糖調節、肥胖問題、飲食搭配。
只有合理選擇和搭配食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維持健康,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
動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食物齊全。
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他們之間可以轉化,但是有條件,而且轉化程度有明顯差異。
內環境與穩態 內環境相關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內環境理化性質包括:溫度、PH、滲透壓等
穩態: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穩態意義:機體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多復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酶促反應的進行需要溫和的外界條件,必須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酶促反應才能正常進行。
呼吸作用 分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有氧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義: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生命活動供能;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類型 同化作用異化作用 自養型:光能自養、化能自養
異養型
需氧型
厭氧型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激素調節
動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神經調節佔主導地位。
植物 向性運動是植物受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運動。
植物的向性運動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其他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 生長素是最早發現的一種植物激素。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濃度和植物器官種類等有關。
生長素的運輸是從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應用:促扦插枝條生根;促果實發育;防落花果。
動物——體液 體液調節:某些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激素調節是通過改變細胞代謝而發揮作用。
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血糖調節。動物——神經 生命活動調節主要是由神經調節來完成。
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動結構基礎——反射弧
興奮傳導形式——神經沖動。
興奮傳導:神經纖維上傳導;細胞間傳遞
神經調節以反射方式實現;體液調節是激素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來調節。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 反射活動——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
神經中樞功能——分析和綜合
神經纖維上傳導——電位變化、雙向
細胞間傳遞——突觸、單向動物——行為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器官共同調節作用下形成的。
行為受激素、神經調節控制。
先天性行為:趨性、本能、非條件反射
後天性行為:印隨、模仿、條件反射
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主要方式:條件反射
動物後天性行為最高級形式:判斷、推理
高等動物的復雜行為主要通過學習形成。 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處主導地位。
性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直接聯系。
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進性腺發育和性激素分泌,進而影響動物性行為。
大多數本能行為比反射行為復雜。(遷徙、織網、哺乳)
生活體驗和學習對行為的形成起決定作用。
判斷、推理是通過學習獲得。
學習主要是與大腦皮層有關。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殖 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產生的後代具備了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單子葉:玉米、小麥、水稻
雙子葉:豆類(花生、大豆)、黃瓜、薺菜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具有遺傳和變異作用。
個體發育 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到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植物個體發育 花芽形成標志生殖生長的開始。 受精卵經過短暫休眠;受精極核不經休眠。
胚柄產生激素類物質,促進胚體發育。
動物個體發育 胚胎發育、胚後發育
含色素的動物極總是朝上,保證胚胎發育所需的溫度條件。
生物的個體發育是系統發育短暫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胚胎發育早期具有羊膜結構,保證了胚胎發育所需的水環境,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增強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遺傳和變異遺傳物質基礎 DNA的探索:
轉化因子的發現→轉化因子是DNA→DNA是遺傳物質→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DNA復制是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
復制方式——半保留復制。基因的本質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1 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
2 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影響 脫氧核苷酸是構成DNA的基本單位。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DNA分子結構:DNA雙螺旋結構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鹼基不同排列構成了DNA的多樣性,也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DNA雙螺旋結構和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能夠精確、准確地進行,保持了遺傳的連續性。
各種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遺傳密碼。
中心法則的書寫。
一個性狀可由多個基因控制。
生物變異 不可遺傳:不引起體內遺傳物質變化
可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多倍體產生原因,是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完成了復制,但受外界影響,使紡錘體形成受破壞,從而染色體加倍。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體育種營養物質增加,但發育延遲、結實少。
單倍體育種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個穩定的純系品種,明顯縮短了育種年限。
優生措施 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適齡生育;產前診斷。生物進化進化基本單位---——種群
進化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只是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生物進化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
不同種群之間一旦產生生殖隔離,就不會有基因交流。 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必要條件。
生物與環境生態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作用。
光對動物的影響很明顯。(繁殖活動)
溫度:溫度對生物分布、生長、發育的影響
水:決定陸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
種間關系: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種群 特徵: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數量變化:「J」曲線、「S」曲線。
研究數量變化意義:在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害蟲防治方面。 影響種群變化因素:氣候、食物、被捕食、傳染病。
人類活動對自然界中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結構、水平結構
生態系統 結構
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成分間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是流經該系統的總能量。
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網進行的。
據此實現對能量的多極利用,從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生態系統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個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相反的關系。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低,抵抗力穩定性越低。

J. 人體里的所有器官

人體有8大系統,每個系統都有獨自的器官:
消化系統:口、食道、胃、十二指腸版、空腸、回腸、結腸、肛權門,這是主要的;還有輔助的:膽囊、胰、肝等

神經系統:大腦、小腦、橋腦、腦干、脊髓及各條神經分支等。
呼吸系統:鼻、氣管、肺。
循環系統:心臟及各動靜脈分支,脾,淋巴結,胸腺。
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生殖系統:女性: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男性:睾丸、輸精管、前列腺、尿道。
內分泌系統:甲狀腺、胰腺中的胰島、腦垂體、腎上腺以及存在於各種組織中的有內分泌功能的組織。
運動系統:骨骼、肌肉等

所有以上所說的都可以稱為器官。
所為器官就是指由多種不同的組織構成的可以獨立完成一定功能的集合。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構成人體,所有這些都密不可分。
因此,人體器官的數量不可盡數。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