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膜位置
㈠ RO反滲透膜如何更換及清洗注意事項
RO反滲透膜更換步驟:
1、關閉電鍍球閥,稍等十分鍾左右。(讓系統減壓)
2、用手或工具旋開膜殼右方的螺帽接頭,將水管拔出。
3、面對機器,用左手扶緊膜殼,以右手用力轉開尾端蓋子。(如果逆滲透膜管上方的後置活性碳濾芯妨礙到此步驟的操作,可將其稍加移位或整個拔出,若是整個拔出,是需拆開額外管線。
4、塞入水管,並旋緊接頭螺帽。(切記勿忘放管塞)。
5、打開電鍍球閥。
6、讓機器運轉兩小時以上,使系統進入正常造水狀態後,再將水管與壓力桶球閥連接並且打開壓力桶球閥。
7、關閉壓力桶球閥,以手或工具旋開其上方的螺帽接頭,並將水管導入一個空桶或洗水槽內。
8、用左手扶緊逆滲透膜管,再用鉗子夾住舊的逆滲透膜,將其用力拔出膜殼外。
9、打開新的逆滲透膜的封套,將其取出。
10、將新開封的逆滲透膜塞入逆滲透膜管,直到有兩個黑色小「 O 」型圈的一端頂到膜殼的底端為止。
11、以轉開膜殼蓋的相同姿勢,將膜殼蓋旋緊
清洗RO反滲透膜的一般步驟:
1、用泵將干凈、無游離氯的反滲透產品水從清洗箱(或相應水源)打入壓力容器中並排放幾分鍾。
2、用干凈的產品水在清洗箱中配製清洗液(不同的膜需不同的清洗液)。
3、將清洗液在壓力容器中循環1小時或預先設定的時間。
4、清洗完成以後,排凈清洗箱並進行沖洗,然後向清洗箱中充滿干凈的產品水以備下一步沖洗。
5、用泵將干凈、無游離氯的產品水從清洗箱(或相應水源)打入壓力容器中並排放幾分鍾。
6、在沖洗RO反滲透膜系統後,在產品水排放閥打開狀態下運行反滲透系統,直到產品水清潔、無泡沫或無清洗劑(通常15-30分鍾)。
㈡ 反滲透膜的工作原理
反滲透膜是什麼:
反滲透膜是實現反滲透的核心元件,是水處理系專統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屬反滲透膜也可以叫ro膜或者逆滲透膜,它利用的是溶液的滲透技術,只不過它與常規的滲透技術是高剛相反了,它是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雜質的膜分離操作。反滲透膜它的結構可以分為兩大類非對稱膜和均相膜。
東麗反滲透膜的原理:
反滲透就是在濃溶液側施加大於溶液滲透壓的壓力,迫使水分子逆向(與自然滲透方向相反)通過半透膜進入稀溶液的過程,由於在反滲透過程中,濃溶液側的水分子通過半透膜流向稀溶液,而絕大部分溶質(溶解性固體)卻無法透過膜,被截留下來。故濃溶液被進一步濃縮或者說脫水,稀溶液被稀釋純化或者說脫鹽。
㈢ 滲透膜在凈水器什麼位置
滲透膜在凈水器的裡面。
凈水器也叫凈水機、水過濾器,其技術核心為濾芯裝置中的過濾膜,凈水機主要技術來源於超濾膜和RO反滲透膜兩種,是按對水的使用要求對水質進行深度凈化處理的小型水處理設備。平時所講的凈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過濾器。
凈水器根據不同的凈化原理和工藝,可以分很多種類。其中RO反滲透技術過濾精度最高(過濾精度在0.0001微米),由於反滲透膜的孔徑只有頭發絲直徑的十萬分之一,只允許水分子和溶解氧通過,對水中所有含的雜質如農葯、細菌、病毒、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幾乎全部被截留排除。除了反滲透技術還有很多其他過濾技術:納濾(過濾精度在0.001-0.0001微米之間)、超濾膜(過濾精度在0.1-0.01微米之間)、精濾(過濾精度在0.1微米以下,如陶瓷過濾、PP棉過濾等)。
凈水器中PP棉可有效濾除水中的鐵銹、砂石、膠體以及直徑大於5微米的一切雜質,顆粒活性碳濾芯有超強的吸附力,可以有效的吸附水中余氯、嗅味、異色、農葯等化學葯劑;精密活性碳濾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細菌、毒素、重金屬等。
凈水技術在飲用水領域的應用,使得「水土不服」的現象會很快成為歷史,有效地解決了很多地方由於地下水中有害礦物質超標而造成的地方性疾病。
㈣ 反滲透膜4040,8040分別代表啥
反滲透膜的8040、4040代表的是膜的規格大小。
實際上,8040是指反滲透膜元件的尺專寸,80是指反滲透膜的直徑,80是8.0英寸屬。此處40是指40英寸長的反滲透膜。因此,8040尺寸的反滲透膜元件長40英寸,直徑8.0英寸。
也就是說8040反滲透膜的規格盡寸太小是直徑是20.32厘米(cm),長度是101.6厘米(cm)。這個規格尺寸是統一的,所有的8040反滲透膜都是一樣的。
㈤ 反滲透膜排列問題
多段排列可以有效提高回收率,由於末端濃水端水質差流速慢,易導致污堵,因此設計時第一段的膜數會大於第二段的膜數,國內一般採用的反滲透裝置排列是按2:1進行的兩段排列。但這並不是說必須採用這種排列方式。具體怎麼設計是最佳方案,需要根據軟水進水的情況及採用的反滲透膜的型號加以計算。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你所使用膜的技術手冊(推薦看下陶氏膜的技術手冊,網路文庫有)。另膜排列的設計,膜的廠家一般都有設計軟體可以使用,你也可以參考。
㈥ 反滲透膜主要分離原理是什麼
反滲透膜是屬於一種壓力推動的膜濾方法,所用的膜不具離子交換性質,可以稱為中內性膜。反滲透用容半透膜為濾膜,必須在克服膜兩邊的滲透壓下操作,過去使用醋酸纖維素膜時的操作壓力為50~60個大氣壓,現今使用的聚醯胺復合膜的操作壓力為15個大氣壓左右。
半透膜是指只能通過溶液中某種組分的膜。對水處理所用的半透膜要求只能通過水分子,當然,這種對水的透過選擇性並不排斥少量的其它離子或小分子也能透過膜。
對膜的半透性機理有以下幾種解釋,但都不能解釋全部滲透現象。
一種解釋認為這是篩除作用,即膜孔介於水分子和溶質分子之間,因此水能透過,而溶質不能透過,但這不能解釋和水分字的大小基本一樣的鹽分分子不能透過的原因。
第二種解釋是認為反滲透膜是親水性的高聚物,膜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堵塞了溶質分子的通道,水中的無機鹽離子則較難通過。
最後還有一種機理認為是由於水能溶解於膜內,而溶質不能溶解於膜內。
㈦ RO反滲透膜怎麼安裝
1、RO反滲透膜元件安裝前准備
①清潔壓力容器:在安裝反滲透膜元件之前需要清潔壓力容器的內部環境,達到防止污垢或碎片沉積在膜元件外表面的效果。建議用海棉球浸入50%的甘油溶液以後,採用合適的工具在膜殼內部來回擦洗,將膜殼內壁清潔干凈。在清潔過程中,要注意不讓工具劃傷膜殼內表面。
②沖洗系統管路:如果系統是全新的,在安裝反滲透膜之前需要充分沖洗系統管路,以防止避免碎片、溶劑、或余氯等與膜元件接觸。
2、反滲透膜元件的安裝順序
將膜元件務必安裝在其對應的壓力容器當中。
①通常膜元件置於1%濃度的亞硫酸氫鈉溶液中保存,首先應用純水充分沖洗。
②膜元件的給水側有一個濃水密封圈、注意密封圈的安裝方向是口朝上游張開。濃水密封圈的功能是保證原水全部流到膜元件內不發生旁流。原水自身流速會使濃水密封圈的開口朝壓力容器內壁緊壓密封。若密封圈的安裝方向相反,原水不能密閉,造成一部分原水流到膜元件外側,使膜表面流速降低,導致產生結垢,從而縮短膜的使用壽命。
③確認O型圈安裝在連接配件指定位置上。在安裝的時候需要注意O型圈及連接件表面是否有無劃傷或附著物。要注意不要將O型圈扭曲安裝。若連接件發生泄漏,原水就會進入到產水中,會導致產水水質下降。安裝在集水管上的時候,O型圈和集水管的表面用純水、蒸餾水或甘油沾濕以便於安裝。
④卸下壓力容器兩側的端板安裝膜元件。將適配器安裝在第一支膜元件的集水管濃水側(下游)。然後將膜元件沿原水水流方向推進,裝入壓力容器內。
多支反滲透膜元件連續安裝時,前一支膜元件完全進入膜殼之前,就要准備下一支膜元件與連接件連接。同時要注意不要讓膜元件與壓力容器邊緣接觸,以防產生擦傷,盡量平行推入壓力容器中。
⑤確認壓力容器的適配器連接之後,將濃水側端板與膜殼進行連接操作。
⑥完成濃水側端板的安裝以後,應再次從進水側向濃水側推動膜元件裝置,保證其完全緊密連接。然後再進行進水側端板的安裝操作,安裝進水側端板時應注意測量端板與適配器之間的間隙。如果有間隙,安裝內徑大於適配器外徑的厚度為1/4」-1/8」的塑料墊片,直至使端板不能夠完全安裝到位,在這個時候取下一支墊片後再次安裝好端板即可。
㈧ ro反滲透膜構造圖
希望可以比知道您!
㈨ 反滲透膜的分離原理是什麼
要了解反滲透法原理,先要了解「滲透」的概念。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專含有不同濃度鹽類的水屬,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時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邊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並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邊的含鹽濃度融合到均等為止。然而,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這一過程也稱為自然滲透。
但如果在含鹽量高的水側,施加一個壓力,其結果也可以使上述滲透停止,這時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力。如果壓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滲透,而鹽分剩下。因此,反滲透除鹽原理,就是在有鹽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滲透向相反方向進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壓到膜的另一邊,變成潔凈的水,從而達到除去水中鹽分的目的,這就是反滲透除鹽原理。
㈩ 陶氏反滲透膜 如何安裝
1)從包裝箱內小心取出膜元件,檢查元件上的鹽水密封圈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確(鹽水專密封圈開口方屬向必須面向進水方向,請參閱膜元件性能規范資料上的示意圖,如圖6-1所示)。
2)將膜元件不帶鹽水密封圈的一端從壓力容器進水端平行地推入,直到元件露在壓力容器進水端外面約10公分左右。注意必須始終從壓力容器進水端安裝元件,如圖6-1所示。
3)將元件間的連接內接頭插入元件產水中心管內,在安裝接頭前,可在接頭「0」形圈上塗抹少量的硅基「0」形圈潤滑劑(道康寧111可以使用,特殊不能使用的場合除外。陶氏化學公司推薦使用化學純甘油作為連接接頭和
「0」形圈的主要潤滑劑,甘油是符合FDA的規定化學品),如果沒有,請直接用合格預處理水潤濕即可。
4)從包裝箱內小心取出第二支膜元件,同樣檢查元件上的鹽水密封圈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確,小心托住該元件並讓第一支元件上的內接頭插入元件中心產水管內,此時不能讓連接內接頭承受該元件的重量,平行將元件推入壓力容器內直到第二支元件大約露在外面10公分左右,如圖6-2所示。
詳細可見官網: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