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耗材 » 不飽和樹脂固化度

不飽和樹脂固化度

發布時間: 2021-02-06 13:32:14

❶ 不飽和樹脂在多高溫度能自行固化

先加熱樹脂至30度左右。然後按正常工序添加助劑,攪拌均勻即可

❷ 不飽和樹脂的固化劑有哪幾種一般用量是多少以及原理是什麼

按引發方式的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類型可為三種:
熱固化:靠外部加熱使固化劑釋回放游離基,從而引發答樹脂固化的過程。(也稱為熱引發固化)
冷固化:在室溫或固化溫度不高的條件下,通過加入促進劑使固化劑釋放游離基從而使樹脂固化的過程。(也稱為化學分解引發固化)
光固化:通過加入光敏劑,用紫外線作為能源,引發樹脂交聯固化的過程。(也稱為光引發固化)
冷固化體系中常用的固化劑類型
1、 過氧化環己酮(是多種氫過氧化物的混合物)
過氧化環己酮溶解在二丁酯中,成為50%的糊狀物,稱為1#固化劑
2、過氧化二苯甲醯(是一種過氧化物,簡稱BPO)
過氧化二苯甲醯溶解在二丁酯中,成為50%的糊狀物,稱為2#固化劑
3、 過氧化甲乙酮(簡稱MEKP)

❸ 不飽和樹脂如何延長固化時間

1、固化時間從加入固化劑到固化為止,但是這個指標是很粗糙的。
2、正常固化時間隨固專化劑促進屬劑的量而變,更與環境溫度和一次配膠量密切相關,不同工藝有不同的時間要求。
3、放熱峰是樹脂的固定性質,但是固化時間越短,會感到發熱越集中。
4、很多時候,比如氣溫很低,只加入固化劑(引發劑),樹脂的交聯固化引發速度太慢,所以要加入促進劑幫忙。所以降低促進劑的含量可以延長固化時間
5、一般來說,填料的加入也會減緩反應速度,延長固化時間

❹ 196不飽和樹脂固化時製品放熱溫度最高時多少度

你說的是抄使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的環境溫度還是樹脂固化時的放熱峰的溫度?如果是想降低固化時的環境溫度,可適當多添加促進劑,在冬季還可以添加特種促進劑來達到。如果是想降低固化放熱峰的溫度以減少製品開裂的危險,少添加一些引發劑和促進劑,並適當降低環境溫度,這樣就可以降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速度,其放熱峰就會適當地下降。

❺ 不飽和樹脂的固化問題

那就只有改性樹脂了,而不是簡單的改變固化體系。你要上韌性,就必內然是要犧牲剛度和耐容候耐腐蝕性的。
具體辦法就是
1.從樹脂下手,加入一定量的長鏈2元醇,使固化體系的分子邊長,變柔增加韌性,我曾經做過一個樹脂(當然不是大眾用的),用材料實驗機根本壓不斷只會彎。但是強度不是很高,你可以做幾個小樣,添加不同比例開始。

2.延長凝膠時間,在促進劑的量上下點工夫,同樣也是做幾個小樣對比。

不同樹脂性能無法完全一樣,所以必須做試驗。

❻ 請問不飽和樹脂能不能固化用什麼固化劑

具有粘性的可流動的不飽和聚酯樹脂,在引發劑存在下發生自由基共聚合反應,而生成性能穩定的體型結構的過程稱為不飽和聚酯的固化。
發生在線型聚酯樹脂分子和交聯劑分子之間的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其反應機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應的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個雙鍵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個官能團)和交聯劑苯乙烯的雙鍵之間發生的共聚,其最終結果,必然形成體型結構。
固化的階段性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整個固化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凝膠——從粘流態樹脂到失去流動性生成半固體狀有彈性的凝膠;
定型——從凝膠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狀,可以從模具上將固化物取下而不發生變形;
熟化——具有穩定的化學、物理性能,達到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線型低聚物的固化過程,都可分為三個階段,但由於反應的機理和條件不同,其三個階段所表現的特點也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應,因此具有鏈鎖反應的性質,表現在三個階段上,其時間間隔具有較短的特點,一般凝膠到定型有時數個小時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飽和聚酯在固化時系統內無多餘的小分子逸出,結構較為緊密,因此不飽和聚酯樹脂和其他熱固性樹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溫接觸成型的工藝性能。
引發劑用於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的引發劑與自由基聚合用引發劑一樣,一般為有機過氧化合物。各類有機過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臨界溫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活性氧含量又稱為有效氧含量。對於純粹的過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機過氧化物純度的指標。實際上,由於純粹有機過氧化物貯存的不安定性,通常與惰性稀釋劑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製,以利於貯存和運輸。
臨界溫度過氧化物受熱分解形成自由基時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臨界溫度。一般在臨界溫度以上才發生引發反應,這可從固化放熱效應反映出來。臨界溫度是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時應用的工藝指標。
半衰期半衰期是指在給定溫度條件下,有機過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實際應用上,可用下面兩種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種是給定溫度下的時間,另一種是給定時間下的溫度,它們都是引發劑活性的標志。顯然,有機過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發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即國產1 號引發劑和2 號引發劑。
1號引發劑是50%過氧化環已酮糊。過氧化環已酮是幾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觀是白色粉沫或硬塊,易溶於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過氧化環已酮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組成的 1號引發劑,呈糊狀,久置後分層,上層為透明溶液,下層是白色沉澱物,使用時必須攪拌均勻成糊狀。
過氧化甲乙酮具有與過氧化環已酮類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該溶液無色透明,不含懸浮物,使用時不需要攪拌。

❼ 不飽和樹脂的固化時間控制

通常來說,當溫度來低於15度的話,自建議將樹脂的溫度提高至30度左右,再添加過氧化物。因為樹脂溫度過低,氧化物產生的自由基受到樹脂粘度的增高影響固化時間,會造成樹脂固化不均勻或不完全。
當樹脂溫度高於30度,室溫也超過30度的話,建議通過減少過氧化物和促進劑的比例來調節固化時間。
當然可以根據使用的季節,跟樹脂供應商溝通,讓他們來直接調節樹脂,例如分夏天型和冬季型兩種型號。

❽ 不飽和樹脂有哪些固化劑

按引發方式的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類型可為三種:
熱固化:靠外部加熱使版固化劑釋放游離基,從而引發樹權脂固化的過程.(也稱為熱引發固化)
冷固化:在室溫或固化溫度不高的條件下,通過加入促進劑使固化劑釋放游離基從而使樹脂固化的過程.(也稱為化學分解引發固化)
光固化:通過加入光敏劑,用紫外線作為能源,引發樹脂交聯固化的過程.(也稱為光引發固化)
冷固化體系中常用的固化劑類型
1、 過氧化環己酮(是多種氫過氧化物的混合物)
過氧化環己酮溶解在二丁酯中,成為50%的糊狀物,稱為1#固化劑
2、過氧化二苯甲醯(是一種過氧化物,簡稱BPO)
過氧化二苯甲醯溶解在二丁酯中,成為50%的糊狀物,稱為2#固化劑
3、 過氧化甲乙酮(簡稱MEKP)

❾ 如何測不飽和樹脂固化程度

一是「硬度法」,目前廣泛應用的是一種「Barcol硬度計」,利用這種硬度計來測試固化樹脂樣品或製品的硬度。Barcol硬度是一個相對的比較指標,所謂Barcol硬度的數值,它是以硬度計上金屬針插入固化樹脂表面的深度為標志的,以金屬針相同的金屬材料作基準。從實驗數據分析來看,樹脂凝膠後經室溫7天,硬度已趨於穩定,可以認為樹脂固化已經完全,對特定應用能提供合適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二是「回彈法」,把小鋼球從一定高度落向被測固化樹脂表面,由於固化程度(交聯程度)不同,樹脂的剛性是不同的,所以回彈高度亦不同,回彈高度可表徵固化程度。上述2種方法可統稱為物理法,也稱力學方法、機械方法。
三是「電學方法」,也屬物理法,但完全不同。用電學方法測定樹脂的固化程度。具體首先是介質損耗角正切值(tgδ)法,用這個方法可以觀察到樹脂固化的全過程,樹脂在半小時以前tgδ呈現出極大值,這是凝膠的特徵。是由於2種因素對tgδ的影響所致:一種是結構因素,由於樹脂發生交聯使tgδ減小;另一種是溫度因素,凝膠時放熱使tgδ上升。由於凝膠效應使溫度上升對tgδ的影響,大於凝膠時微弱交聯引起的影響、故出現峰值。凝膠以後隨著固化程度(交聯反應程度)的增加,tgδ減小至10天左右趨於穩定,表明樹脂固化已經完全。用tgδ法測定樹脂固化程度時,試樣要求比較嚴格,所以該法宜用於實驗室研究,不宜用於生產控制。電學方法的第2種方法是電阻法,這個方法可測定樹脂固化的全過程,因介質的電阻與介質的漏電電流和極化電流有關,而極化電流與介質損耗一樣,可以間接反映樹脂固化程度。固化越完全、偶極運動能力越小,電阻值逐漸增大。由有關實驗圖可見,在經過200小時左右,電阻趨於穩定,表明固化已完全。能標准高,且必須經過德國船級社GL論證。兩道「門檻」對國內樹脂和纖維企業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
四是「玻璃鋼傳統」。國內玻璃鋼復合材料技術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裝備技術。江、浙、冀、魯等省的SMC、纏繞、拉擠、人造石、模塑等設備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大量出口。裝備技術的提升拉動了UPR的性能、品質的提高和中、高檔樹脂需求上升。
科寶化工專業經營乙烯基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及一些樹脂輔料,如固化劑,促進劑,色漿,玻璃纖維布等,期待您的來信並提供技術支持,電話前面是0731,後面是8978加9107。

❿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原理

具有粘性的可流動的不飽和聚酯樹脂,在引發劑存在下發生自由基共聚合反應,而生成性能穩定的體型結構的過程稱為不飽和聚酯的固化。
發生在線型聚酯樹脂分子和交聯劑分子之間的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其反應機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應的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個雙鍵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個官能團)和交聯劑苯乙烯的雙鍵之間發生的共聚,其最終結果,必然形成體型結構。
固化的階段性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整個固化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凝膠——從粘流態樹脂到失去流動性生成半固體狀有彈性的凝膠;
定型——從凝膠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狀,可以從模具上將固化物取下而不發生變形;
熟化——具有穩定的化學、物理性能,達到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線型低聚物的固化過程,都可分為三個階段,但由於反應的機理和條件不同,其三個階段所表現的特點也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應,因此具有鏈鎖反應的性質,表現在三個階段上,其時間間隔具有較短的特點,一般凝膠到定型有時數個小時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飽和聚酯在固化時系統內無多餘的小分子逸出,結構較為緊密,因此不飽和聚酯樹脂和其他熱固性樹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溫接觸成型的工藝性能。
引發劑
用於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的引發劑與自由基聚合用引發劑一樣,一般為有機過氧化合物。各類有機過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臨界溫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
活性氧含量又稱為有效氧含量。對於純粹的過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機過氧化物純度的指標。實際上,由於純粹有機過氧化物貯存的不安定性,通常與惰性稀釋劑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製,以利於貯存和運輸。
臨界溫度
過氧化物受熱分解形成自由基時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臨界溫度。一般在臨界溫度以上才發生引發反應,這可從固化放熱效應反映出來。臨界溫度是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時應用的工藝指標。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在給定溫度條件下,有機過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實際應用上,可用下面兩種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種是給定溫度下的時間,另一種是給定時間下的溫度,它們都是引發劑活性的標志。顯然,有機過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發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即國產1 號引發劑和2號引發劑。
1號引發劑是50%過氧化環已酮糊。過氧化環已酮是幾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觀是白色粉沫或硬塊,易溶於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過氧化環已酮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組成的1號引發劑,呈糊狀,久置後分層,上層為透明溶液,下層是白色沉澱物,使用時必須攪拌均勻成糊狀。
過氧化甲乙酮具有與過氧化環已酮類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該溶液無色透明,不含懸浮物,使用時不需要攪拌。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