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致相分離法制備超濾膜
Ⅰ 超濾膜濕膜與干膜制備上的主要區別在哪
超濾膜干膜和濕膜是生產廠家為保證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使用的殺菌和專防腐葯品.作用方面是完屬全一樣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區別差不多就是一個親水,一個排水,各有利弊。濕膜親水過濾效率高但是壽命短,干膜不親水使用壽命長但是過濾效率低。
干膜和濕膜在用途和性能上沒有區別,區別就是存儲方式了,濕膜必須在攝氏5度以上保存,防止冰凍。因為濕膜裡面的保護液冰凍後會對膜元件有損傷的,干膜就不怕了。產品核心材質是差不多的,干膜是沒有試過水的膜,質量很難把控;濕膜是試過水的膜,內部含保護液,質量得到更嚴格的檢測;因為濕膜內部有水,所以保存時間較短,不建議長期存放;干膜則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Ⅱ 常見的制膜方法有哪些
您好!熱法即抄熱致相分離法,簡稱TIPS;濕法即溶劑致相分離法,簡稱NIPS。制膜是一個復雜的熱力學、動力學過程,如果看定義可以網路,說白了,這兩種方法主要的區別在於成孔的原理不同,熱法是通過後處理燒灼成孔,而濕法是鑄膜液中的溶劑向兩相間擴散,最後溶於溶液中成孔。 現在主流的制膜材料有PVDF(聚偏氟乙烯),PES(聚醚碸)等。熱法PVDF膜在耐化學性能和溫度方面有很大優勢,耐鹼性能良好,適用進水水質較差的情況。目前全球大概有5-6家企業可以生產熱法PVDF膜,其中國外有旭化成、海德能等,國內有中環膜等,國產產品的特點就是價格相對低廉,品質也還有所保證,如果有需要可以站內私信我。
Ⅲ 超濾膜怎麼生產
中空纖維式超來濾膜的制自備: 超濾膜的制備方法很多,而中空纖維超濾膜主要採用相轉換法。 相轉換法主要有浸漬凝膠法、溶劑蒸發凝膠法和溶出法等。目前商品化的中空纖維超濾膜主要採用浸漬凝膠法制備,制膜過程大致可分為七個步驟: (1)將制膜材料溶入特定的溶劑中,並根據需要加入相應致孔添加劑; (2)通過攪拌使膜材料充分溶解,而成為均勻的制膜液; (3)過濾去掉未溶解的其他雜質; (4)脫除溶液中微細的氣泡; (5)在紡絲機中用特製的噴絲頭擠出形成中空狀原纖; (6)使原纖中部分溶劑蒸發; (7)將原纖漬於對膜材料是非溶劑的凝固浴中(通常是水或水溶液),液態原纖立即凝固成固態中空纖維; (8)後處理使中空纖維具備某種固有性能。
Ⅳ 電池隔膜的制備方法
隔膜的制來備方法分為干法和自濕法兩類,
干法是將聚烯烴樹脂熔融、擠壓、吹膜製成結晶性聚合物薄膜,經過結晶化處理、退火後,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層結構,在高溫下進一步拉伸,將結晶界面進行剝離,形成多孔結構,可以增加薄膜的孔徑。干法有單向拉伸和雙向拉伸兩種方式。
濕法又稱相分離法或熱致相分離法,將液態烴或一些小分子物質與聚烯烴樹脂混合,加熱熔融後,形成均勻的混合物,然後降溫進行相分離,壓製得膜片,再將膜片加熱至接近熔點溫度,進行雙向拉伸使分子鏈取向,最後保溫一定時間,用易揮發物質洗脫殘留的溶劑,可制備出相互貫通的微孔膜材料。
Ⅳ 吐溫80在高分子超濾膜制備中起啥作用
高分子超濾膜法在水處理及其他工業凈化、濃縮、分離過程中,可版以作為工藝過程的權預處理,也可以作為工藝過程的深度處理。在廣泛應用的水處理工藝過程中,常作為深度凈化的手段。根據中空纖維超濾膜的特性,有一定的供水前處理要求。因為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生物和其他雜質會附於膜表面,而使膜受到污染。由於超濾膜水通量比較大,被截留雜質在膜表面上的濃度迅速增大產生所謂濃度極化現象,更為嚴重的是有一些很細小的微粒會進入膜孔內而堵塞水通道。另外,水中微生物及其新陳代謝產物生成粘性物質也會附著在膜表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超濾膜透水率的下降以及分離性能的變化。同時對超濾供水溫度、 PH 值和濃度等也有一定限度的要求。因此對超濾供水必須進行適當的預處理和調整水質,滿足供水要求條件,以延長超濾膜的使用壽命,降低水處理的費用。
Ⅵ 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模擬侯氏制鹼法制備純鹼,其實驗流程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1)食鹽溶液中含SO 4
(14分)()bd(2分) (2)①b a(2分);氨氣溶解度大,先通入氨氣使溶液顯鹼性,增大CO 2 的吸收量,增大HCO 3 - 的濃度(2分)②取適量溶液於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NH 3 ),該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2分) ③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3)坩堝、坩堝鉗(1分)(未答出坩堝鉗不給分) (4)①B(1分);澱粉碘化鉀溶液或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1分) ②電解生成的氯氣會與NaOH充分反應,導致電解最終產物僅是NaClO和H 2 。NaClO具有強氧化性,將酚酞氧化,故溶液不變紅色(2分) Ⅶ 超濾膜的簡介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一種微孔過濾膜。超濾膜採用壓力差為專推動力的膜過濾方屬法為超濾膜過濾。以膜的額定孔徑范圍作為區分標准時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可區分為: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逆滲透膜(RO)為0.0001~0.001μm。超濾膜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 Ⅷ 超濾膜的種類以及製作工藝
超濾膜的分類有很多: Ⅸ 制備超濾膜和微濾膜的方法是一樣的,為什麼製得的膜孔徑卻不同 微濾膜根據成抄膜材料分為無機膜和有機高分子膜,無機膜又分為陶瓷膜和金屬膜,有機高分子膜又分為天然高分子膜和合成高分子膜;根據膜的形式又分為平板膜、管式膜、卷式膜和中空纖維膜;根據制膜原理,高分子膜的制備方法分為溶出法(干-濕法)、拉伸成孔法、相轉化法、熱致相法,浸塗法、輻照法、表面化學改性法、核徑跡法、動力形成法等。無機膜的制備方法主要有溶膠—凝膠法、燒結法、化學沉澱法等。過濾膜根據微孔孔徑的大小分為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NF)和反滲透膜(RO)四種形式,微濾膜一般指過濾孔徑在0.1-1微米之間的過濾膜。 Ⅹ 制膜工藝中的熱法和濕法有什麼區別
您好!熱法即熱致相分離法,簡稱TIPS;濕法即溶劑致相分離法,簡稱NIPS。制膜是內一個復雜的熱力學容、動力學過程,如果看定義可以網路,說白了,這兩種方法主要的區別在於成孔的原理不同,熱法是通過後處理燒灼成孔,而濕法是鑄膜液中的溶劑向兩相間擴散,最後溶於溶液中成孔。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