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樹脂
① 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特種樹脂工是幹啥的有毒嗎
事實上就是合成樹脂的應該是有點毒性的,一定要注意哦。
② 樹脂的化學成份和應用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回答問題:熱固性材料
1)普通樹脂材料:(CR-39)
學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稱烯丙基二甘醇酸脂(Dially Glycol Carbonates),是應用最廣泛的生產普通樹脂鏡片的材料。它於四十年代被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化學家發現,是美國空軍所研製的一系列聚合物中的第39號材料,因此,被稱為CR-39(哥倫比亞樹脂第39號)。CR-39被用於生產眼用矯正鏡片是在1955~1960年,是第一代的超輕、抗沖擊的樹脂鏡片。CR-39作為一種熱固性材料,單體呈液態,在加熱和加入催化劑的條件下聚合固化。聚合是一個化學反應,即由幾個相同分子結構的單體組成的一個新的聚合體分子,具有不同的長度
和性質。作為光學鏡片,CR-39材料性質的參數十分適宜:折射率為1.5(接近普通玻璃鏡片)、密度1.32(幾乎是玻璃的一半)、阿貝數為58~59(只有很少的色射)、抗沖擊、高透光率,可以進行染色和鍍膜處理。
它主要的缺點是耐磨性不及玻璃,需要鍍抗磨損膜處理。樹脂鏡片可採用模式壓法加工鏡片表面的曲率,因此很適用於非球面鏡片的生產。
2)中高折射率樹脂材料:今天大部分的中折射率和高折射率材料都是熱固性樹脂,其發展非常迅速。它們的折射率可以使用以下任意一種技術來增加:改變原分子中電子的結構,例如:引入苯環結構;在原分子中加入重原子,諸如鹵素(氯、溴等)或硫。與傳統CR-39相比,用中高折射率樹脂材料製造的鏡片更輕、更薄。它們的比重與CR-39大體一致(在1.20到1.40之間),但色散較大(阿貝數45),抗熱性能較差,然而抗紫外線較佳,同時也可以染色和進行各種系統的表面鍍膜處理。使用這些材料的鏡片製造工藝與CR-39的製造原理大體一致。現在1.67的樹脂材料已廣泛流行,而且象1.7的樹脂材料也已在市場上有銷售。視光業的專業人員正不斷研製開發新材料,改良原有材料,以期樹脂材料在將來獲得更好的性能。
3)染色樹脂材料:用於製造太陽眼鏡鏡片的基本上都是聚合前加入染料而製成的,特別適合大批量製造各色平光太陽鏡片,同時在材料中加入可吸收紫外線的物質。
現在的一項技術即是使用浸泡在溶有有機色素的熱水中,常用的染料有紅色、綠色、黃色、藍色、灰色、和棕色,根據需求可任意調染,顏色的深淺也可以控制,可以將整片鏡片染色成一種顏色,也可以染成逐漸變化的顏色,例如鏡片上部深色,往下逐漸減淺,即俗稱的雙色或漸進色。有機材料的出現,解決了屈光不正者配戴太陽眼鏡的問題。
4)光致變色樹脂材料:第一代光致變色樹脂鏡片大約出現在1986年,但是直到1990年第一代Transi-tion鏡片面市後,它才真正開始普及。光致變色效果是在材料中加入了感光的混合物而獲得的,在特殊波段的紫外線輻射作用下,這些感光物質的結構發生變化,改變了材料的吸收能力。這些混合物與的結合主要有兩種方法:在聚合前與液態單體混合,或在聚合後滲入材料中(Transition鏡片就採用後一種方法)。光致變色樹脂鏡片採用幾種光致變色物質,在最後的製造中使這些不同的
變色效果結合起來,這使得鏡片變色不但迅速,而且不完全受溫度的控制。
一種新型的光致變色樹脂鏡片已於1993年投放市場,這種鏡片採用樹脂材料作片基,用滲透法在鏡片的凸面滲透了一層光致變色材料,然後再鍍上一層抗磨損膜,起保護和而磨作用。這項工藝技術可以使鏡片的變色不會隨屈光度數的加深而出現鏡片中央與周圍深淺不一的情況,彌補了玻璃變色的不足。再加上片基是樹脂材料,輕且抗沖擊,所以這種鏡片特別適合用於各種屈光不正者使用。
祝你進步!
③ 新型材料 什麼是鏡面樹脂板
這種材料是和烤漆板差不多的材料,是一種新型材料。 優點:鏡面樹內脂板目前在櫥櫃市容場上用的還是比較多,它的屬性跟烤漆門板差不多,也就是時尚、色彩豐富、防水性好。 缺點:但是不耐磨,容易剮花,而且耐高溫性也不是很好。所以對色彩要求高、追求時尚的消費者可以選擇鏡面樹脂板的櫥櫃,但因為容易剮花,所以使用時應注意保養。 對比:與烤漆系列門板性質差不多,易刮花,但是都具備強烈的時尚感,色彩豐富選擇范圍廣。不耐高溫是兩者最大的缺點。 價格方面:略比烤漆板便宜,300-400不等,具體品牌須看店內詳情。
④ 新材料有什麼只要名字和簡介!
1 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多種性質不同的材料通過物理和化學復合,組成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態結構的材料。該類材料不僅性能優於組成中的任意一個單獨的材料,而且還可具有組分單獨不具有的獨特性能。
復合材料按用途主要可分為結構復合材料和功能復合材料兩大類。結構復合材料主要作為承力結構使用的材料,由能承受載荷的增強體組元(如玻璃、陶瓷、碳素、高聚物、金屬、天然纖維、織物、晶須、片材和顆粒等)與能聯結增強體成為整體材料同時又起傳力作用的基體組元(如樹脂、金屬、陶瓷、玻璃、碳和水泥等)構成。結構材料通常按基體的不同分為聚合物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碳基復合材料和水泥基復合材料等。功能材料是指除力學性能以外還提供其它物理、化學、生物等性能的復合材料。包括壓電、導電、雷達隱身、永磁、光致變色、吸聲、阻燃、生物自吸收等種類繁多的復合材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未來的功能復合材料比重將超過結構復合材料,成為復合材料發展的主流。
未來復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納米復合材料、仿生復合材料、和發展多功能、機敏、智然復合材料等領域。
2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化合物構成的材料。我們接觸的很多天然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組成的,如天然橡膠、棉花、人體器官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纖維、塑料和橡膠等也是如此。一般稱在生活中大量採用的,已經形成工業化生產規模的高分子為通用高分子材料,稱具有特殊用途與功能的為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體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
樹枝,獸皮,稻草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人類或者類似人類的遠古智能生物最先使用的材料。在歷史的長河中,紙,樹膠,絲綢等從天然高分子加工而來的產品一直同人類文明的發展交織在一起。
從十九世紀開始,人類開始使用改造過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火化橡膠和硝化纖維塑料(賽璐珞)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高分子材料進入了大發展階段。首先是在1907年,Leo Bakeland發明了酚醛塑料。1920年Hermann Staudinger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並且創造了Makromolekule這個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聚氯乙烯開始大規模使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聚苯乙烯開始大規模生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尼龍開始生產。
在經歷了二十世紀的大發展之後高分子材料對整個世界的面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時代雜志認為塑料是二十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發明。高分子材料在文化領域和人類的生活方式方面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按用途一般將通用高分子材料分為五類,即塑料、橡膠、纖維、塗料和黏合劑。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力學性能參見高分子物理學。
⑤ 還有哪些科技新材料是用碳纖維和環氧樹脂結合的及其應用
該樹脂可應用於風力發電葉片、船舶遊艇、汽車車體等部件的製造,具有很高的流動性,並對葉片用增強纖維有很好的浸潤性,尤其對於大葉片的大厚度部位可實現良好的浸漬與快速的充模。工藝試驗證明,對於66層較難浸漬的300g/m2單軸碳纖維布,真空灌注工藝下惠柏LTC-6010系列環氧樹脂可在1小時內完成充模,且浸漬質量良好。
該環氧樹脂工藝性優良,大大降低了葉片的生產難度和生產時間,並保證了葉片的成型質量和性能穩定性,與國產和進口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都有很好的匹配性,能夠充分發揮纖維性能,並與現有國內外生產工藝相匹配。且具有固化溫度低、固化時間短,耐熱性較好等特點,能夠大大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減少了工時和能耗,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明顯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⑥ 化工新材料有哪些
1、高性能合成樹脂
合成樹脂是最重要的化工材料之一,合成樹脂主要產品有:PE、PP、PS、PVC等通用樹脂以及工程塑料,熱固性樹脂等。工程塑料是隨著電子、電氣、汽車、信息技術以及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通用塑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高分子材料。
2、高性能橡膠材料
橡膠新材料主要指特種合成膠、高性能橡膠復合材料與製品,以及新型補強材料、新型骨架材料等。如丙烯酸酯橡膠、丁苯吡膠乳、硅橡膠、氟橡膠、氫化丁腈膠、鹵化丁基膠、丁基膠、聚硫橡膠、聚氨酯彈性體等特種合成橡膠;如新工藝硬質炭黑系列、新工藝軟質炭黑、低滯後炭黑、特種炭黑、納米級氣相白炭黑、易分散高補強納米白炭黑等橡膠補強材料;如高性能尼龍簾線、高模低收縮聚酯簾線、芳綸簾線等橡膠骨膠材料等。
3、特種合成纖維
特種合成纖維是合成纖維中的新材料品種,主要有:聚丙烯腈基C纖維、瀝青基C纖維、含氟纖維、聚芳醯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超細纖維、聚芳酯纖維等。這些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是隨著國防軍工、航天航空等高技術領域發展而發展的。
4、功能高分子材料
對物質、能量、信息具有傳播、轉換或貯存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復合材料稱為功能高分子材料,也有人稱之為精細高分子材料,或者特種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通常可分為光、電、磁、熱、力、聲、化學和生物等八大類,上千個品種。概括起來主要有:導電高分子、磁性高分子、高分子催化劑、螯合樹脂、離子交換樹脂、光刻膠、感光樹脂、分離膜材料、熱收縮樹脂、高分子試劑、高吸水性樹脂、高吸油性樹脂等,其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5、生物化工材料
生物化工材料也即生物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①用生物技術直接製取的高分子材料,如PHB(聚β羥基酸酯)等。②用生物技術製取的原料再經聚合得到的一類材料,如聚丙烯醯胺、尼龍1212、聚L乳酸、聚氨基酸、聚L天門冬氨酸等。③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用於製造人工臟器的高分子材料、醫療和葯用高分子材料及仿生高分子材料等。
(6)新材料樹脂擴展閱讀
化工新材料是指近期發展的和正在發展之中具有傳統化工材料不具備的優異性能或某種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與傳統化工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質量輕、性能優異、功能性強、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等特點。
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范疇主要包括特種工程塑料及其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機硅材料、有機氟材料、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微電子化工材料、納米化工材料、特種橡膠、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烴材料、特種塗料、特種膠粘劑、特種助劑等十多個大類品種。目前化工新材料產業已被全世界公認為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尤其是高技術及尖端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⑦ 什麼是新材料新材料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材料產業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包括稀土、磁性材料、金剛石材料、新能源材料、特殊陶瓷材料、光電子、信息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物醫用材料等行業。這些行業除少數擁有資源壟斷性之外。大多數是競爭性行業。盡管競爭比較激烈,但由於這些行業的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因而大多數企業的盈利水平都比較高。
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
我國已經成為新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鋼鐵、重要有色金屬、主要建材、合成纖維等基礎材料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全部工業材料的工業增加值約為14964億元,約占我國GDP的14.6%。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材料處處長王琦安指出,我國的新材料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生產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大,在高性能材料及其品種開發、先進制備加工技術、材料性能表徵與應用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而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較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關鍵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急需加快。
1.國防軍工的現代化將極大地拉動新材料的需求
由於新材料性能優良、價格較高,過去主要用於軍工,航天、航空等領域(見表1)。而隨著我國國防現代化的要求,國家軍費的支出絕對值不斷增長,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不斷增長。我們預期在這一背景下,新材料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2.國內消費增長刺激化工新材料的發展
隨著化工新材料在技術上的突破,規模化生產導致成本大幅度下降,價格已為民用產品所接受,加上化工新材料具有耐高溫、低溫、耐腐蝕、抗老化及強度高、耐摩擦等優異的性能,目前已廣泛用於電子、汽車、建材等
領域。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對類似電子、汽車等消費品的需求,這些下游消費品的需求增速又帶動了中國新材料行業的發展,目前有些新材料的需求增長是中國GDP增長的幾倍。
3.國內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進口替代趨勢明顯
新材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一般而言,國內化工新材料產品都經歷了一個國外技術封鎖、市場壟斷、產品高價高毛利、自主研發、裝置建成、國外、傾銷國家保護、反傾銷、合作、市場穩定、合理價格的過程。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新材料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在少數領域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國內龍頭企業通過不斷研發和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和技術,逐漸具有成本和規模優勢,進口替代趨勢明顯。
比較典型的如有機硅產品,在國內未能建成第一套工業化裝置之前,國外對手採取的是封鎖技術以及高價策略,有機硅中間體產品價格最高時在1996年曾經超過4萬元/噸。在國內裝置建成後,國外對手採取了傾銷策略,價格在2003年最低時只有不到1.5萬元/噸。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反傾銷的調查以及仲裁,目前價格維持在2.7萬元/噸的合理價位。正是由於政策保護的緩沖和國內企業不斷吸收消化並自主創新,使得我國有機硅產業迅速發展,並接近了世界先進水平。另外。我國研究開發的各種高性能增強體材料也正在逐步替代進口產品,一批有特色的高性能樹脂已經研製成功。新一代樹脂基、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正在研究開發之中;在新型高臨界溫度超導材料的探索中,高溫超導機理,銅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相關和晶體結構,超導銅氧化物材料實用成材技術、薄膜技術有關的材料科學集成性研究、高臨界溫度超導電性研究等領域一直保持或接近世界前沿。
我國已經成功建成年產百噸級的非晶薄帶卷材;研製出多種成分合金、多用途的新材料;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12英寸)、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在瓷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高溫結構陶瓷材料的研製及應用,在國際上有一定地位,低燒瓷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高分子材料的產業化近年來也有較大發展;利用稀土資源,研究開發的新型貯氫材料,在實驗室條件下成功地應用於鎳氫電池的製造。
新材料行業企業特徵與投資機會
(一)新材料行業企業總體特徵
總的來看,我國新材料企業的資產質量較為優良。行業整體贏利能力較強。從市場結構看,新材料產業鏈日益完善、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市場需求強勁、企業供應能力增強;從企業行為看,新材料企業並購重組頻發、技術屢獲突破、競爭手段多樣化、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在眾多新材料公司中,雖有各行業自己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外依存度高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在少數領域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是與先進國家比,我們仍存在生產能力不足、產品質量差、產品規格少、沒有實現系列化等缺點,因此,許多重要產品和高性能產品仍需依賴進口。一般來說,技術難度越大,產能缺口越大,對國外的依存度就越大,比如有機硅行業和炭纖維行業等。
2.技術壁壘高
化工新材料的技術壁壘普遍較高,目前國內還是主要依賴進口相關產品或者對進口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並創新。比如MDI行業,具有明顯的「寡頭」性質。目前,世界上真正掌握MDI核心技術的只有8家公司,均為諸如巴斯夫、拜耳等國際知名的化工企業,國內只有煙台萬華(600309)掌握了此項技術。
3.企業規模小
幾家主要的新材料企業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55500萬元左右。平均凈利潤大概為6460萬元。與其他行業企業相比,新材料企業的平均經營規模仍然較小,企業需繼續擴大規模以獲得規模效益、增強競爭力。目前國內新材料企業中,生產中低端產品的中小企業占據了大多數,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龍頭企業寥寥可數。
4.存在一定程度惡性競爭
由於眾多良莠混雜的小企業的存在,我國的新材料產品不僅利潤低,還要承受著國內企業之間無節制的相互壓價、惡性競爭。同樣是一種材料,一夜之間起了很多家,每個廠家都掌握了一定技術或者購買了一定成果。企業們都處在壯大階段,在一個水平上重復。緩慢的發展,彼此沒有促進、互補,無序競爭、競相壓價、互相殘殺,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新材料行業及企業的投資機會
1.國家政策大力推動
為了發展新材料行業,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國家先後通過高技術產業化新材料專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火炬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七個項目大力支持新材料行業的發展。同時,國家還加大新材料行業科技攻關經費支持,每年投入的經費在5億元以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在「2007博鰲國際化工新材料論壇」上表示,要加強宏觀引導,強化政策支持,從發展戰略高度認識、關注和優先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張國寶強調,我國新材料產業雖然取得很大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新材料總體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國家的宏觀引導和政策導向,對新材料的研發、產業化和規模生產將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必須在政策上建立市場與需求緊密結合的創新與產業化機制,強化新材料產業化內部的創新能力,激勵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創新活動,優化配置資源,突破新材料工程化、產業化的技術瓶頸,建立材料科學的發展目標,重視核心產業化和產業鏈的形成,實現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配套,大規模實現產業化。所有這些舉措,對推動、加快我國新材料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新材料行業也由此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2.下游需求拉動凸顯投資價值
從行業發展態勢來看,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總的來說處於一個上升通道。一方面由於化工新材料技術壁壘較高,行業的議價能力強,仍處於行業快速發展的朝陽階段,亦是國家政策重點鼓勵支持發展的對象,發展勢頭整體良好。該子行業由於產品加工程度深,原材料占精細化工產品成本的比重相對小,因此盈利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相對小,而工藝水平、營銷策略等因素顯得更為重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研發實力、管理水平和發展戰略上。另一方面,新材料行業的下遊行業主要是汽車、航空設備、通訊設備、家電、IT行業以及其他電子信息行業,而以上行業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勢必加大對新材料的需求,為新材料行業長期走向快速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例如,聚氨酯中的MDI受建築節能市場2007年的需求高增長的影響而需求大增(2006年7月1日起國家開始在北京、天津、大連、青島、上海、深圳六大東部沿海城市強制推行建築節能65%標准)。
3.革命性新材料出現改變產業發展路徑
一般而言,革命性的新材料被研發出來並商業化運作後,往往帶來相關產業的突變。例如,隨著國產SiC晶片的商業化進程,困擾我國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的基礎原料問題得到了解決,高品質LED和半導體器件的生產成本將大幅降低,被國外生產商控制原料的發展瓶頸也獲得了根本性的扭轉,相關產業群將蓬勃發展。因此,C晶片的國產化進程將改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路徑。
(三)新材料企業投資風險
新材料已逐漸成為市場的一個熱點,但是有政策、有市場並不等於公司就一定能獲得高額利潤。當前投資新材料企業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是原料供應。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於原料遠離成品,價格協商能力比較弱,特別是缺乏技術和資源優勢的企業,利潤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約。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原料供應,產品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光纖預制棒為例,國內光纖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製造光纖的核心材料光纖預制棒80%一90%依靠進口,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產品的盈利能力。因此在投資新材料項目中,原料的落實是必須首先考慮的。
第二是企業技術裝備落後。我國新材料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初級產品過多,中級產品質量不穩定,高級產品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除部分骨幹企業技術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部分中小企業技術裝備落後,導致國際競爭力弱,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第三是國內產學研脫節,許多成果產業化存在諸多困難,企業的科技更新速度慢。例如我國納米材料的科學研究在世界上並不落後,但在產業化方面卻是障礙多多,真正形成產品的多是初級產品,盈利更是不多。
第四是進入壁壘低。以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為例,雖然該材料在《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2000))中被列為最高檔,但進入壁壘並不高,上一套年產500噸的裝置只需要投資6000萬元左右。另外中低檔產品的技術要求不高,同時國際上的相關專利將在2003年到期,這意味著眾多企業可以很快進入國際市場。以上原因造成近幾年國內很多企業投資該項目,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利潤率迅速攤薄。因此門檻比較低的項目不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超額利潤,投資時需要慎重。
第五是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任何一種新材料都是一定時期的新材料,有它的生命周期,不可能永遠是新材料,一種新材料將來被更新的新材料所取代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永磁材料為例,20世紀40年代出現了鋁鎳鈷永磁,50年代出現了鐵氧體永磁,60年代研製出了第一代稀土永磁SmC05,70年代開發成功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017,1983年出現了「永磁王」NdFeB材料。最近又出現了NdFeN等磁能積更高的稀土永磁材料。因此,對一個新材料產品要研究它在五年左右是否會被取代,並制定相關的對策,未雨綢繆至關重要。
⑧ 合金高分子復合新材料是什麼
一般指來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高分源子材料構成的復合體系,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類的樹脂,或者樹脂與少量橡膠,或者樹脂與少量熱塑性彈性體,在熔融狀態下,經過共混,由於機械剪切力作用,使部分高聚物斷鏈,再接枝或嵌段,亦或基團與鏈段交換,從而形成聚合物與聚合物之間的復合新材料。
高分子合金技術使得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相容劑是高分子合金技術的關鍵。讓熱力學不相容的不同高分子材料各自優越的性能進行疊加,這是高分子材料合金化的目的。高分子材料完全不容將失去使用價值,完全互容各項性能平均同樣降低材料的使用價值。
高分子合金體系相容劑作用機理:少量接枝高分子材料和其中一組分化學偶合形成合金化高分子,這部分高分子材料再進一步和另一或幾種材料進行物理相容。這樣此高分子合金體系為相容體系,配方得當將會使各自優越性能疊加。由此原理即可推得配方和工藝。關鍵是接枝高分子和哪一組分首先進行化學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