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發明
1. 樹脂是什麼從哪兒來的
樹脂通常是指受熱後有軟化或熔融范圍,軟化時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常溫下是固態、半固態,有時也可以是液態的有機聚合物。廣義地上定義,可以作為塑料製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稱為樹脂。
樹脂有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之分。天然樹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動植物分泌物所得的無定形有機物質,如松香、琥珀、蟲膠等。合成樹脂是指由簡單有機物經化學合成或某些天然產物經化學反應而得到的樹脂產物,如酚醛樹脂、聚氯乙烯樹脂等,其中合成樹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
(1)樹脂發明擴展閱讀
樹脂環保燙鑽主要的產品系列有: 樹脂環保燙鑽,樹脂,樹脂燙鑽,仿奧地利切面鑽中東切面鑽,仿奧鑽,異形鑽,光面鑽,水滴,心形,馬眼,桃心鑽,圓形等等各種樹脂燙鑽。
各種可燙樹脂鑽及仿奧地利切面鑽中東切面鑽,採用進口技術生產,種類齊全、品質一流。可生產切面樹脂鑽、光面樹脂和異形樹脂鑽等等各種形狀;產品具有精度高,亮度好,稜角清,不易磨損,不易刮傷,顏色豐富,形狀效果多樣,環保自然等優點。
2. 塑料是誰發明的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6-07-21 15:02:07選出 塑料的發明 甚麼是塑料 塑料,照字面上講,是可以塑造的材料,也就是具有可塑性的材料. 現今的塑料是用樹脂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澆鑄,擠壓,吹塑或注射到模型中冷卻成型的一類材料的專稱. 化學上,塑料是一種聚合物.即由很多個單元不斷重復組合而成的. 歷史背景 19世紀60年代,美國由於象牙供應不足,製造撞球的原料缺乏. 誰可發明一種取代象牙的物料便可得到一萬元獎金. 當時電力未能普及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電線包裹材料 所以亦有科學家認為如能發明出一種可塑的絕緣材料,可使電力應用普及,更可賺取大筆專利費. 塑料的出現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賽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塑料的普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無線電,收音機等電氣工業迅猛發展,更增加了對電木的需求,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塑料工業的真正興起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開始的.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塑料工業一直蓬勃發展,塑料已成為現代世界佔領導地位的新材料. 塑料的特性 有良好的成型,成膜性 絕緣 耐酸鹼 耐腐蝕性 低透氣,透水性 易於著色,外觀鮮艷 塑料的應用1 從1976起,塑料已成人類使上被應用最多的材料. 電子工業必須利用金屬作導體,同時必須利用塑料作緣體. 通訊方面,電話線利用塑料絕緣,而且世界上每一個接收電話裝置都安裝在塑料殼里. 家庭內有很多以塑料製造的生活設施和日常用品. 如:傢具,排污管,家電等. 塑料的應用2 有些塑料還應用於製造塗料,主要是製造廉價的乳膠塗料. 塑料應用於包裝業後,很快就大量打入零售商場,它使得每一件小商品的包裝都大為增色. 體育用品也有不少是塑料製造的.例如:用來建造沖浪板,帆板和潛水通氣管等. 玻璃纖維和塑料結合是一種重要的建築材料.可用作隔音和隔熱裝置,以及建造防火設施等. 塑料的負面影響1 - 白色污染 然而隨著塑料產量增大,成本降低,大量的商品包裝袋,液體容器以及農膜等,人們已經不再反復使用,使塑料成為一類用過即被丟棄的產品的代表. 廢棄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今天已經成為一種不能再被忽視的社會公害了. 塑料的負面影響2 -塑料的毒性 早在60年代中期,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存的氯乙烯單體,能引起使前指骨溶化稱為"肢端骨溶解症"的怪病.從事聚氯乙烯樹脂製造的工人又常會出現手指麻木,刺痛等所謂白蠟症(雷諾氏綜合症). 70年代後又在一些聚氯乙烯生產廠中,發現有人患有一種極少見的肝癌-肝臟血管肉瘤.此後業昔雖然盡量控制聚氯乙烯樹脂中單體含量,但並未徹底解決,故在1975年美國首先提出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裝食品和飲料. 當塑料長期殘留在農田中後,既會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和作物根系發育,還會纏繞農機,影響田間作業,長此下去又能影響深層土壤,使土壤環境惡化,進而威脅人類生存. 塑料的負面影響3 – 再造性低 多種塑料中,一般只有PET(1號)及HDPE(2號) 塑料是普遍會被回收的,LDPE4號膠料亦有用作回收之用,但不及1,2號塑料普及.除試測性質的小規模回收計劃外,其他塑料是一般不被回收的. 另外可回收塑料價值是生產新塑料價格的3倍,由於成本高昂,所以現時塑料的回收及再造比其他材料較難普及. 塑料的未來發展 納米塑料 光纖 能導電的塑料 有磁性的塑料 會記憶的塑料 總結 相信經歷了舊石器,新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時代的人類歷史,因為有了塑料而加快了文明程度提高的速度.盡管在過去的世紀中,人們已經驚呼塑料時代的到來,但是,或許新的世紀才是塑料時代真正到來的時代,而過去的世紀只不過是塑料時代的序幕.
3. 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塑料是什麼
貝克蘭發明塑料
從1904年開始,貝克蘭開始研究苯酚和甲醛的反應。 盡管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拜爾就發現了這個反應能產生一些粘糊糊的東西,但拜爾的興趣在合成染料上,對這種東西不感興趣。後來的科學家也對這個反應進行過研究,但因為無法精確控制化學反應沒找到它的利用價值。
貝克蘭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一種名叫貝克利澤的實驗裝置,可以精確調節加熱溫度和壓力,能有效控制化學反應。貝克蘭用這種裝置成功得到了酚醛樹脂,將其模壓後得到半透明的硬塑料,這種塑料不易燃燒,成型後不再熔化,也不能溶解到溶劑甚至是酸液中去。
他用自己的名字給這種新材料命名為貝克利特,並於1907年7月14日注冊了貝克利特的專利。從這一天起,第一種合成塑料———酚醛塑料貝克利特誕生了。貝克蘭只比他的英國同行詹姆斯·斯溫伯恩爵士早一天遞交專利申請,否則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溫伯萊特」了。酚醛樹脂以煤焦油為原料合成,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樹脂,向粉狀的酚醛樹脂中添加木屑混合均勻後在高溫高壓下模壓成型就得到了酚醛塑料。毫無疑問,它是人類所製造的第一種全合成材料,它的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塑料時代。它的發明被認為是20世紀的煉金術,它的發明人貝克蘭於1924年被選為美國化學學會會長,被1940年5月20日的《時代》周刊稱為「塑料之父」。
4. 脲醛樹脂的發明人是誰附圖
脲醛樹脂脲醛樹脂
urea-formaldehyde resins
尿素與甲醛反應得到的聚合物。又稱脲甲醛樹脂。英文縮寫UF。加工成型時發生交聯,製品為不溶不熔的熱固性樹脂。固化後的脲醛樹脂顏色比酚醛樹脂淺,呈半透明狀,耐弱酸、弱鹼,絕緣性能好,耐磨性極佳,價格便宜,但遇強酸、強鹼易分解,耐候性較差。商品名Beetle。尿素與37%甲醛水溶液在酸或鹼的催化下可縮聚得到線性脲醛低聚物,工業上以鹼作催化劑,95℃左右反應,甲醛/尿素之摩爾比為1.5~2.0,以保證樹脂能固化。反應第一步生成一和二羥甲基脲,然後羥甲基與氨基進一步縮合,得到可溶性樹脂,如果用酸催化,易導致凝膠。產物需在中性條件下才能貯存。線性脲醛樹脂以氯化銨為固化劑時可在室溫固化。模塑粉則在130~160℃加熱固化,促進劑如硫酸鋅、磷酸三甲酯、草酸二乙酯等可加速固化過程。脲醛樹脂主要用於製造模壓塑料,製造日用生活品和電器零件,還可作板材粘合劑、紙和織物的漿料、貼面板、建築裝飾板等。由於其色淺和易於著色,製品往往色彩豐富瑰麗。
脲醛樹脂成本低廉,顏色淺,硬度高,耐油,抗霉,有較好的絕緣性和耐溫性,但耐候性和耐水性較差。它是開發較早的熱固性樹脂之一。1924年,英國氰氨公司研製,1928年始出售產品,30年代中期產量達千噸,80年代世界年產量已超過1.5Mt。
製作塑料製品所用的脲醛樹脂的數量僅占總產量的10%左右。在甲醛與尿素的摩爾比較低的情況下製得的脲醛樹脂,與填料(紙漿、木粉)、色料、潤滑劑、固化劑、穩定劑(六亞甲基四胺、碳酸銨)、增塑劑(脲或硫脲)等組分混合,再經過乾燥、粉碎、球磨、過篩,即得脲醛壓塑粉。壓制脲醛塑料的溫度140~150℃、壓力25~35MPa,壓制時間依製品的厚度而異,一般為10~60min。塑料製品主要是電氣照明設備和電話零件等。
脲醛樹脂一般為水溶性樹脂,較易固化,固化後的樹脂無毒、無色、耐光性好,長期使用不變色,熱成型時也不變色,可加入各種著色劑以制備各種色澤鮮艷的製品。
脲醛樹脂堅硬,耐刮傷,耐弱酸弱鹼及油脂等介質,價格便宜,具有一定的韌性,但它易於吸水,因而耐水性和電性能較差,耐熱性也不高。
5. 樹脂最早是何時發現的
天然樹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現代塑料工業形成於1930年, 近40年來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樹脂這一名稱是由樹木分泌出的脂質而得的。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樹脂是松香、蟲膠等。天然樹脂的生產受到地區的限制而產量不大,質量也不高,使用受到限制。人們為了尋求天然樹脂的代用品,1846年用纖維素(棉花)和硝酸製得硝酸纖維素,將潮濕的硝酸纖維素和樟腦混合,製成蟲膠的代用品,於1872年建廠生產。雖然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餘年,但目前仍在廣泛使用,常用名稱為賽璐珞, 如乒乓球、玩具、梳子、鈕扣等。隨著人類對塑料材料需求的增長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開發出了比天然樹脂用途廣泛得多的合成樹脂。合成樹脂是由低分子量的化合物經過化學反應製得的高分子量的樹脂狀物質,在常溫常壓下一般是固體,也有為粘稠狀液體的。第一個合成樹脂品種為熱固性酚醛樹脂(俗名電木),它是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劑作用下製得的。從1907年建立了第一個酚醛樹脂廠算起,便開始進入合成高分子時期,1931年開始了第一個熱塑性樹脂聚氯乙稀樹脂的工業生產,此後合成高分子工業發展迅速,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陸續工業化生產。目前有工業生產的約30大類樹脂。在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樹脂與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中,以合成樹脂生產最早、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據統計,1995年世界合成樹脂產量約1.2億噸,我國大陸合成樹脂產量約440萬噸。
6. 合成塑料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905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有一次將苯酚(石炭酸)和甲醛(福爾馬林)內放在燒瓶里,容以酸作催化劑,然後進行加熱反應。他發現燒瓶里的反應物漸漸變成黃色的膠狀物,類似於桃樹、松樹上的樹脂,牢牢地粘在燒瓶壁上。貝克蘭多次用水沖刷,怎麼也洗不掉。後來,他又用高溫烘烤,想使它熔融。誰知這一烤,膠狀物反而變成了硬塊。這情況倒給貝克蘭一個啟示,他想,這東西既不怕水,又不熔融,豈不可作為一種很好的材料嗎?
當時由於電氣及儀器設備製造等工業的迅速發展,對新材料的需要十分迫切。為了弄清這一物質的性質,貝克蘭又花費了多年的時間進行研製,到1909年,總算有了眉目。因為產物是經過酚和醛反應得來的,形態又類似樹脂,所以取名酚醛樹脂。它色澤呈淡黃色,又不大透明,粗看極象象牙,因此剛出來時,一些商人競相販賣。不少人把它當作象牙買進而受騙上當。
貝克蘭的功績在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製成了以小分子化合物,用純粹化學方法合成了塑料。這一材料不僅是合成塑料的鼻祖,而且今天仍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繼續受到人們的重視。
7. 合成樹脂的歷史發展
一些樹木的分泌物常會形成樹脂,不過琥珀卻是樹脂的化石,蟲膠雖然也被看成樹脂,但卻是紫膠蟲分泌在樹上的沉積物。由蟲膠製成的蟲膠漆,最初只用作木材的防腐劑,但隨著電機的發明又成為最早使用的絕緣漆。然而進入20世紀後,天然產物已無法滿足電氣化的需要,促使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廉價代用品。
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拜耳(A.Bayer)首先發現苯酚與甲醛在酸性條件下加熱時能迅速結成紅褐色硬塊或粘稠物,但因它們無法用經典方法純化而停止實驗。20世紀以後,苯酚已經能從煤焦油中大量獲得,甲醛也作為防腐劑大量生產,因此二者的反應產物更加引人關注,希望開發出有用的產品,盡管先後有許多人為之花費了巨大勞動,但都沒有達到預期結果。
1904年,貝克蘭和他的助手也開展這項研究,最初目的只是希望能製成代替天然樹脂的絕緣漆,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在1907年的夏天,不僅制出了絕緣漆,而且還制出了真正的合成可塑性材料——Bakelite,它就是人們熟知的「電木」「膠木」或酚醛樹脂。Bakelite一經問世,很快廠商發現,它不但可以製造多種電絕緣品,而且還能制日用品,愛迪生(T.Edison)用於製造唱片,不久又在廣告中宣稱:已經用Bakelite制出上千種產品,於是一時間把貝克蘭的發明譽為20世紀的「煉金術」。
在1940年以前,以煤焦油為原粒的酚醛樹脂,一直居各種合成樹脂產量之首,每年達20多萬噸,但此後隨著石油化工的發展,聚合型的合成樹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的產量也不斷擴大,隨著眾多年產這類產品10萬噸以上大型廠的建立,它們已成當今產量最多的四類合成樹脂。
到今天,合成樹脂再加上添加劑,通過各種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製品,塑料的品種有幾十種,世界年產量在1.2億噸左右,我國也在500萬噸以上,它們已經成為生產、生活及國防建設的基礎材料。
8. 環氧樹脂的發展簡史有誰知
環氧樹脂的發明曾經歷了相當長的時期。
早在1891年,德國的Lindmann用對苯二酚與環氧氯丙烷反應,縮聚成樹脂並用酸酐使之固化。但是它的使用價值沒有被揭示。1930年,瑞士的Pierre Castan和美國的S.O.Greenlee進一步進行研究,用有機多元胺使上述樹脂固化,顯示出很高粘接強度,這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廣泛地講,環氧樹脂可以從含有鏈烯基的母體化合物合成,也可以從含有活性氫原子的母體化合物合成。20世紀初首先報導了烯烴的環氧化,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Swern和他在美國農業部的合作夥伴開始研究聚不飽和天然油的環氧化時,此項技術也僅應用於高相對分子質量單環氧化合物的生產並引起廣泛的工業化規模開發的興趣。10年之後才應用於環氧樹脂合成技術之中。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已經報導了雙酚A與環氧氯丙烷反應產物,15年後首創了不穩定的環氧化脂肪胺中間產物的生產技術。1933年德國的Schlack[1]研究現代雙酚A環氧樹脂同雙酚A的分離技術。盡管一年之後Schlack報導了雙環氧化合物同有機酸、無機酸、胺和硫醇的反應,但確定雙酚A環氧樹脂的工業價值的還是瑞士De Trey Freres公司的Castan和美國Devoe&Rayno1ds公司的Greenlee。1936年,Castan生產了琥珀色環氧氯丙烷一雙酚A樹脂,並同鄰苯二甲酸酐反應生產出用於澆鑄和模塑製品的具有工業意義的熱固性製品。1939年年初Greenlee也獨自生產出了高分子質量雙酚A環氧氯丙烷樹脂並用於高級熱固性塗料。1937年到1939年歐洲曾嘗試用環氧樹脂補牙,但沒有成功。除此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沒有全面開發環氧樹脂技術。戰後不久Devoe&Rayno1ds開始試生產塗料樹脂,而CIBA公司得到De Trey Freres許可,開始進一步發展液體塗料、層壓材料和粘接劑用液體環氧樹脂。1943年Castan的基本專利授權。然而環氧樹脂第一次具有工業價值的製造是在1947年由美國的Devoe—Raynolds公司完成的,它開辟了環氧氯丙烷一雙酚A樹脂的技術歷史,環氧樹脂開始了工業化開發,且被認為是優於老的酚醛樹脂和聚酯樹脂的一種技術進步。這種樹脂幾乎能與大多數其他熱固性塑料的性能相媲美,在一些特種應用領域其性能優於酚醛和聚酪。不久瑞士的CIBA(汽巴)公司、美國的Shell(殼脾)和Dow(道)公司開始了環氧樹脂的工業化生產和應用開發工作。20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的兩個主要公司,汽巴和Devoe—Raynolds繼續研究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殼牌化學公司只提供環氧氯丙烷,聯合碳化物塑料司首先製造酚醛樹脂和雙酚A,歐洲汽巴和殼牌集中開發了環氧樹脂。
1955年夏季,四種基本環氧樹脂在美國獲得生產製造許可證,Dow Chemi—cal co.和Reichho1d化合物公司建立了環氧樹脂生產線。在普通雙酚A環氧樹脂生產應用的同時,一些新型的環氧樹脂相繼問世。如1956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開始出售脂環族環氧樹脂,1959年Dow化學公司生產酚醛環氧樹脂。大約在1960年,Koppers,co.生產了鄰甲酚醛環氧,1965年初,汽巴開始生產和經銷該種樹脂。在1955~1965年期間,環氧樹脂質量明顯提高,雙酚A環氧樹脂已有所有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等級的牌號。酚醛環氧確立了明顯的耐高溫應用的優級性能。殼牌化學品公司和聯碳塑料生產多官團能酚縮水甘油醚等特種耐溫樹脂,製造商還提供了脂肪族多元醇一環氧氯丙烷樹脂。Unio Carbide開發了對氨基苯酚三縮水甘油醚樹脂。1957年有關環氧樹脂的合成工藝的專利問世,是Shell Developmet co.申請的,該專利研究了固化劑和填加劑的應用工藝方法,揭示了環氧樹脂固化物的應用。
過醋酸法合成的環氧樹脂最初是1956年由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推出,1964年轉賣給聯碳塑料。在歐洲,工業化脂環族環氧樹脂於20世紀60年代初問世,1963年通過汽巴公司引入美國,1965年汽巴引進聯碳塑料的許多多官能團環氧的品種,大約1960年FMC CORP.開始經銷環氧化聚丁二烯。70年代中期,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西德、比利時、阿根廷、墨西哥、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都開始製造雙酚A環氧樹脂和一些新型環氧樹脂。70年代開始了低氯含量的電子級應用,相繼五元環海因環氧、氫化雙酚A環氧等耐老化樹脂和四溴雙酚A環氧、含溴環氧化合物等阻燃型環氧樹脂得到發展。80年代開發了復合胺、酚醛結構的新型多官能團環氧樹脂以滿足復合材料工業需要。最近又開發了水性環氧樹脂和稠環耐溫耐濕環氧樹脂。由於環氧樹脂品種的增加和應用技術的開發,環氧樹脂在電氣絕緣、防腐塗料、金屬結構粘接等領域的應用有了突破:於是環氧樹脂作為一個行業蓬勃地發展起來;目前它的品種、應用開發仍很活躍,從1960年以來,已有數百種環氧樹脂完成工業化開發,已有40~50種不同結構的環氧可商品化製造或由中間試驗廠提供,同時與之相適用的100多種工業化固化劑和許許多多的改性劑和稀釋劑與之配套,正謂方興未艾。
中國研製環氧樹脂始於1956年,在沈陽、上海兩地首先獲得了成功。1958年上海、無錫開始了工業化生產。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一些新型的脂環族環氧:酚醛環氧樹脂、聚丁二烯環氧樹脂、縮水甘油酯環氧樹脂、縮水甘油胺環氧樹脂等,到70年代末期中國已形成了從單體、樹脂、輔助材料,從科研、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環氧樹脂具有優良的物理機械性能、電絕緣性能、耐葯品性能和粘結性能,可以作為塗料、澆鑄料、模壓料、膠粘劑、層壓材料以直接或間接使用的形式滲透到從日常生活用品到高新技術領域的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例如:飛機、航天器中的復合材料、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封裝材料、發電機的絕緣材料、鋼鐵和木材的塗料、機械土木建築用的膠粘劑、乃至食品罐頭內壁塗層和金屬抗蝕電泳塗裝等都大量使用環氧樹脂。它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的產量和應用水平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的發達程度。
9. pe樹脂的歷史
1898年,聚乙烯最早由德國化學家Hans von Pechmann在一次試驗事故中合成的。1933年,ICI Chemicals(英國帝國化學公司)公司的內Eric Fawcett和Reginald Gibson在另外一次試容驗事故中使用乙烯在高壓狀態下合成了聚乙烯。
1935年,ICI Chemicals公司的Michael Perrin發明了可控高壓聚乙烯合成方法。1939年,低密度聚乙烯開始使用高壓法工業化生產。1951年,Philips Petroleum公司的化學家Robert Banks 和 John Hogan發明了使用三氧化鉻作為催化劑的合成方法。
1953年,德國化學家 Karl Ziegler發明了使用鹵化鈦作為催化劑的合成方法, 這種催化劑稱為齊格勒-納塔催化劑。1976年,德國化學家Walter Kaminsky和Hansjörg Sinn發明了金屬茂合物催化劑。
10. 急!!我最近有項發明,但要尋找一種膠粘劑或樹脂` 請幫忙`
-30到200的要求太高了。
你去問問 GE 看他們有沒有合適的硅膠粘結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