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耗材 »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配方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配方

發布時間: 2021-03-04 22:52:20

㈠ 有沒有水性聚氨酯的 配方

1、改性三聚體交聯劑產品可由TDI 、IPDI 、MD I 和XDI 等異氰酸酯製造。

其芳香族NCO 反應溫度在(120—150) ℃ ,脂肪族NCO 反應溫度在(150—200) ℃。它的最大優點是無黃變, 水白透明, 較適用於羧酸型等水性聚氨酯的常溫交聯劑。為增強綜合性能, 需採用兩個NCO 基團活性不同的二異氰酸酯,並要將反應中產生的端NCO 用多元醇- 羧酸反應掉, 以利於胺中和及產物的水溶性。由於其熔點高,反應需分階段在有機溶劑中進行, 有機膦催化劑及120 ℃ 以上溫度, 異氰酸酯可發生自縮聚反應,生成三聚體化合物。其催化劑中戊雜環膦化氫是最有效的, 反應溫度低, 收率可達90 % , 再用三聚催化法促進反應完全, 並對殘基進行封閉。

產品配方:NCO :多元醇羧酸( 物質的量比) 為6:1:1.43。

工藝步驟: 多元醇- 羧酸溶液制備, 按配方將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應釜攪拌,升溫至80 ℃ , 完成溶解後, 升溫至148 ℃ 迴流脫水至透明後, 過濾出料備用。亞胺預聚體的制備: 按配方將二甲苯、甲苯加入反應釜, 升溫至148 ℃ 迴流脫水後, 加入10 % 磷酸( 甲苯) 液降溫至120 ℃ , 通入氮氣, 將TD I 、IPDI 加入單體滴加釜, 在2 . 5h 內完成滴加後, 升溫至130 ℃ 反應1h , 將10 % 戊雜環膦化氫液加入滴加釜, 開始緩慢滴加, 不斷觀察物料反應情況, 防止爆聚, 滴完在130℃ 反應2h 、140 ℃ 1h 、145 ℃ 30min , 降溫至70 ℃ , 將多元醇- 羧酸液加入滴加釜開始滴加,滴完在70 ℃ 反應(2—3) h , 檢測NCO 轉化率達96 % , 加入10 % 醋酸鋰液, 此時有兩種工藝: 一是降溫至25 ℃ , 靜置7d ; 二是升溫至(80—90) ℃ 反應(2—3) h , 測游離TD I 在0.3% 以下, 加入10 % 對甲苯磺酸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溫至85 ℃ 反應20min , 抽真空脫出2/3量的有機溶劑, 再加入親水溶劑調節固含量為50 % , 降溫至50 ℃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調節p H 值至8.5 , 升溫到60 ℃ 反應至透明, 降溫到40 ℃ 出料。
2、改性HDI 縮二脲交聯劑

產品配方:

NCO:H2O = 3:1.1, NCO:OH =6:1, 理論NCO 含量= 15.9 % , 採用分階段聚合反應、中和法。

工藝步驟: 多元醇- 羧酸溶液的制備, 按配方將新戊二醇、偏苯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應釜, 升溫至80℃ 溶解均勻, 再升溫至148 ℃ 迴流脫水至透明無水後, 降溫至40 ℃ 出料備用。HDI 預聚體制備: 按配方將己二異氰酸酯、二甲苯加入反應釜, 通入氮氣, 升溫至65 ℃ , 加入10 % 磷酸(甲苯) 液攪勻, 將去離子水加入滴加釜開始滴加, 反應自放熱, 控制自升溫在80 ℃ 以下, 完成滴加後, 升溫至90 ℃反應1h 、120 ℃ 2h 、130 ℃ 1h , 降溫至70 ℃ , 再將多元醇- 羧酸液進入滴加釜開始滴加,滴完後在70 ℃ 反應(2 —3) h 、80 ℃ 1h , 測游離HDI<0.2 % , 抽真空脫出有機溶劑,加入親水溶劑, 調節固含量50 % , 降溫至50 ℃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 調p H 值8.4 , 升溫到60℃反應至透明, 降溫到40 ℃ 過濾出料。
3、 改性TD I 三聚體交聯劑

產品配方:

NCO:OH ( 物質的量比) 為6:1, 採用三聚催化反應、終止反應、殘基封閉法及分階段反應。

工藝步驟: 多元醇- 羧酸液的制備, 按配方將三羥甲基丙烷、新戊二醇、偏苯三甲酸酐、DM - PA、醋酸丁酯、二甲苯加入反應釜攪拌, 升溫至80 ℃ 溶解均勻, 再將其升溫至148 ℃ 迴流脫水至透明, 降溫到40 ℃過濾出料備用。

三聚體制備: 按配方將二甲苯、甲苯加入反應釜攪拌、升溫至148 ℃ 迴流脫完水後, 降溫至120 ℃,加入10 %磷酸鋰液攪勻, 通氮氣, 將TDI 加入單體滴加釜開始滴加, 3h 滴加完後, 保溫120 ℃ 反應2h 、130 ℃ 1h, 降溫至65 ℃ , 將多元醇- 羧酸液進入滴加釜開始滴加, 反應自放熱, 控溫在75 ℃ 以下, 滴完, 80 ℃保溫2h , 取樣測游離TDI<0.9 % , 加入10 % 磷酸甲苯液升溫至85 ℃ 反應2h ( 或降至25℃ 靜置7d) , 檢測游離TDI<0.2 % , 加入10 % 硫酸二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溫至90℃反應15min , 抽真空脫出有機溶劑, 加入親水溶劑調節固含量至50 % , 降溫至50 ℃ 加入50 %三乙胺水溶液、N - 甲苯二乙醇胺調節p H 值為8 . 4 , 升溫到60 ℃ 反應至透明, 降溫至40 ℃ 出料。
4、TD I/ TMP 加成、改性物交聯劑

產品配方:

NCO:OH ( 物質的量比) 為3:1 , 採用三聚催化反應、終止反應、殘基封閉法。工藝步驟: 多元醇- 羧酸溶液的制備, 按配方將TMP 、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醋酸丁酯加入反應釜攪拌升溫至80 ℃ 溶解均勻, 升溫到140 ℃ 迴流脫水至透明, 降溫至40 ℃ , 過濾出料備用。

加成物制備: 按配方將醋酸丁酯、甲苯進入反應釜攪拌升溫至140 ℃ 迴流脫水後, 降溫到60 ℃ 加入TDI ,通入氮氣, 將多元醇- 羧酸溶液加入滴加釜開始滴加, 反應自放熱, 滴加要緩慢, 控溫在70 ℃ 以下滴完, 加入10%磷酸甲苯液, 70 ℃ 反應(4—5) h 。檢測NCO 含量達13.1 % , 游離TDI在12.5 % ,加入10 % 三正丁基膦液攪勻, 升溫至85 ℃ 反應(2—3) h( 或降溫至25 ℃ , 靜置7d),取樣檢測游離TDI<0.2 % , 加入10 % 苯甲醯氯液、10% 二甲基吡唑液升溫至90 ℃ ,反應15min , 抽真空減壓, 脫出有機溶劑, 加入親水溶劑, 調節固含量50% , 降溫至50 ℃ 加入50%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調節p H 值為8.5 , 升溫到60℃ 反應至透明, 降溫至40℃ 過濾出料。
5、XDI/TMP 加成改性物, NCO 交聯劑

產品配方:

NCO:OH ( 物質的量比) = 9:1 , 採用三聚催化、終止、殘基封閉法。

工藝步驟: 參照第四的工藝步驟進行。
6、改性TD I 醇解油, NCO 交聯劑

產品配方:

油度86.4 % , K 值= 0.93 , 醇超量R = 1.17 , NCO:1OH ( 物質的量比) = 3:( 含蓖麻油中羥基), 採用三聚催化、終止、殘基封閉法。

工藝步驟: 按配方將TD I 、蓖麻油、新戊二醇加入反應釜, 升溫至120℃ 加入環烷酸鈣, 攪拌、升溫至240℃ ,醇解反應(2—3) h , 取樣測試其透明度, 合格後降溫至180℃ , 加入苯偏三甲酸酐、DMPA 反應40min ,降溫至120℃ 加入甲苯稀釋, 升溫到134℃ 迴流脫水, 水脫盡後, 降溫至60℃ , 開始滴加TDI , 2h滴完, 加入10% 磷酸甲苯液攪勻, 升溫至70℃ 反應(3—4)h , 測試NCO 含量在12% 、游離TDI 在9.5 % , 加入10% 烷基膦液攪勻, 升溫至80℃ 反應(2—3)h( 或降溫至25℃靜放7d) , 測試游離TDI<0.3% , 加入10% 苯甲醯氯液、10% 二甲基吡唑液攪勻升溫至90℃反應15min , 抽真空減壓脫出全部甲苯, 加入親水溶劑, 調整固體含量為50% , 降溫至50℃ 加入三乙胺、N -甲苯二乙醇胺, 調整p H 值為8.5 , 升溫至60℃ 反應到透明, 降溫至40℃ 過濾, 出料。

7、水性聚酯聚氨酯

產品配方( 甲組分): OH ∶ NCO ( 物質的量比) = 1.5:1 , K 值= 1.02 ,醇超量R = 1.18。

工藝步驟: 按配方將新戊二醇、己二酸、苯偏三甲酸酐、DMPA 加入反應釜, 通入CO2 氣, 升溫至120℃ ,加入鈦酸四異丙基酯, 攪拌升溫至180 ℃ , 反應2h 後, 每隔30min 取樣測試其酸值, 直至達到79mg KOH/ g , 羥值達到79.5 , 降溫至130℃ 加入二甲苯, 升溫至150℃ 迴流脫水, 脫盡後, 抽真空回收二甲苯,降溫至80 ℃ 加入丙酮進行稀釋, 保溫在60℃ ,1.5h 滴加TDI , 滴完加入10% 磷酸( 甲苯)液攪勻, 升溫至70℃ 反應(4—5)h , 測試游離TDI<0.2% , 加入50% 苯酚( 甲苯)液升溫至80℃ 反應15min , 再升溫至90℃ , 蒸餾出1/2 投料量的丙酮, 70℃保溫備用。在另一個裝有快速攪拌的反應釜中, 加入N- 甲苯二乙醇胺、三乙胺、乙二胺、去離子水開動快速攪拌, 將上述保溫在70℃ 的物料, 緩慢加入反應釜, 在60℃ 進行中和反應透明後, 升溫至70℃ , 抽真空減壓, 蒸餾出餘下的全部丙酮,降溫至40℃ , 過濾, 出料。

8、水性豆油酸聚酯聚氨酯

產品配方( 甲組分): OH ∶ NCO ( 物質的量比) =1:1.5 , 樹脂K 值= 1.019 ,醇超量R= 1.3 、r =1.5 , 油度56%。

工藝步驟: 按配方將豆油脂肪酸、蓖麻油脂肪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加入反應釜, 通入CO 2 氣, 升溫至120℃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進行攪拌, 升溫至220℃ , 反應3h , 降溫至180℃ 加入間苯二甲酸、苯偏三甲酸酐、DMPA在180℃ 下反應2h 後, 每隔30min 取樣測試其酸值, 直至達到75mg KOH/g , 羥值為80 ,降溫至120 ℃ 加入甲苯, 升溫至132℃ 迴流脫水, 脫盡後, 降溫至65℃ 加入10% 苯酚甲苯液攪勻,將TDI 加入單體滴加釜, 開始滴加,1.5h 滴完後, 升溫至70℃ 反應4h , 80℃ lh , 測試游離TDI 在0.2 % , 加入50% 苯酚( 甲苯) 液攪勻, 升溫至90℃ 反應15min , 進行真空減壓脫出2/3 的甲苯, 加入異丁醇降溫至50℃ , 加入三乙胺、二甲苯乙醇胺及1/3 的去離子水, 調整p H 值為8.6 ,升溫到60℃ 反應至透明, 抽真空脫出全部甲苯, 加入餘下的去離子水, 調整固含量50% , 過濾, 出料。

9、水性菜油醇酸聚氨酯

產品配方( 甲組分): OH ∶ NCO ( 物質的量比) =1:1.5 , 樹脂K 值=1.01 ,醇超量R= 1.314 , r= 1.499 , 油度= 55.2% , 理論NCO 含量= 228% 。

工藝步驟: 按配方將菜籽( 色拉) 油、蓖麻油脂肪酸、TMP 、新戊二醇加入反應釜, 通入CO2 氣, 升溫至120℃ 加入環烷酸鋰攪拌, 升溫至230℃ 反應(2 ~ 3)h , 測試醇解透明合格後, 降溫至180℃ ,加入苯二甲酸酐、苯偏三甲酸酐、DMPA , 在180℃ 反應2h 後, 每隔30min , 測試一次酸值,直至達到70mg KOH/ g 為止, 然後降溫至110℃ 加入甲苯, 升溫至132℃ 脫水, 將水脫盡後, 降溫至65℃ 加入10% 磷酸( 甲苯) 液攪勻, 將TDI 加入單體滴加釜, 開始滴加, 滴完後升溫至70℃ 反應(4—5) h ,80℃ 1h , 測試游離TDI 達到0.2 % , 加入50% 苯酚( 甲苯) 液, 升溫至90℃反應15min , 抽真空脫出1/3 的甲苯, 加入異丙醇, 降溫至50℃ 加入N - 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 及1/2 的去離子水, 調整p H 值為8.6 , 升溫到60℃ 反應至透明, 抽真空脫出全部甲苯, 加入餘下的去離子水,調節固含量50% , 過濾, 出料。

10、水性蓖麻油醇酸聚氨酯

產品配方(甲組分): OH∶NCO ( 物質的量比) =1:1.5 , 樹脂K 值=0197 , 醇超量R= 1.23, r= 1.36, 油度=5514% , 理論NCO 含量= 2.3% 。

工藝步驟: 按配方將蓖麻油、甘油(95%) 、新戊二醇加入反應釜, 通入CO2 氣, 升溫至120℃加入一氧化鉛攪拌, 升溫至230℃, 反應(2-3) h , 測試其醇解透明合格後, 降溫至180℃加入苯二甲酸酐、苯偏三甲酸酐、DMPA 、松香二元醇, 在180℃ 反應2h 後, 每隔30min 測試酸值,直至達到80mg KOH/g 為止, 然後降溫至110℃ 加入甲苯, 升溫到128 迴流脫水, 脫盡後, 加入10%磷酸甲苯液降溫至65℃, 用1.5h 滴完TDI , 升溫至70℃反應4h , 80℃1h , 測試其游離TDI達到0.2 % , 加入50% 苯酚(甲苯) 液, 升溫至95 反應15min , 抽真空脫出1/ 2 量的甲苯,加入異丙醇, 降溫至50 加入一乙醇胺、三乙胺及1/2 量的去離子水, 調整p H 值為8.6 ,升溫到60℃反應至透明, 抽真空脫出全部甲苯, 加入餘下的去離子水, 過濾, 出料。

㈡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單體

水性聚氨酯合成用聚合物多元醇及小分子多元醇同油性聚氨酯,多異氰酸酯主要選擇IPDI、TDI和HDI。此外,要引入親水單體,其攜帶的親水基團。 親水性擴鏈劑是水性聚氨酯制備中使用的水性化功能單體,它能在水性聚氨酯大分子主鏈上引入親水基團。陰離子型擴鏈劑中帶有羧基、磺酸基等親水基團,結合有此類基團的聚氨酯預聚體經鹼中和離子化,即呈現水溶性。常用的產品有:二羥甲基丙酸(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 ,DMPA)、二羥甲基丁酸(dimethylol butanoic acid ,DMBA)、1,4-丁二醇-2-磺酸鈉。
目前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合成的水性單體主要選用DMPA, DMBA活性比DMPA大,熔點低,可用於無助溶劑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使VOC降至接近0。DMPA、DMBA為白色結晶(或粉末),使用方便。合成叔胺型陽離子水性聚氨酯時,應在聚氨酯鏈上引人叔胺基團,再進行季叔胺鹽化(中和)。而季胺化工序較為復雜,這是陽離子水性聚氨酯發展落後陰離子水性聚氨酯的原因之一。
陽離子型擴鏈劑有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MDEA)、N-乙基二乙醇胺(EDEA)、N-丙基二乙醇胺(PDEA)、N-丁基二乙醇胺(BDEA)、二甲基乙醇胺、雙(2-羥乙基)苯胺(BHBA)、雙(2-羥丙基)苯胺(BHPA)等,國內大多數採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非離子型水性聚氨酯的水性單體主要選用聚乙二醇二醇,數均相對分子質量通常大於1000。 水性聚氨酯可分為單組分水性聚氨酯和雙組分水性聚氨酯。
單組分水性聚氨酯包括單組分熱塑性、單組分自交聯型和單組分熱固性三種類型。單組分熱塑性水性聚氨酯為線型或簡單的分支型,屬第一代產品,使用方便,價格較低,貯存穩定性好,但塗膜綜合性能較差;單組分自交聯型、熱固型水性聚氨酯是新一代產品,通過引入硅交聯單元或者乾性油脂肪酸結構形成自交聯體系,通過水性聚氨酯的羥基和氨基樹脂(HMMM)可以組成單組分熱固型水性聚氨酯。
自交聯基團或加熱(或室溫)條件下可反應的基團,使塗膜綜合性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其耐水、耐溶劑、耐磨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應用,該類產品是目前水性聚氨酯的研究主流。雙組分水性聚氨酯包括兩種類型,一種由水性聚氨酯主劑和交聯劑組成,如水性聚氨酯上的羧基可用多氮丙啶化合物進行外交聯;
另一種由水性羥基組分(可以是水性丙烯酸樹脂、水性聚酯或水性聚氨酯)和水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組成;使用時將兩組分混合,水揮發後,通過室溫(或中溫)可反應基團的反應,形成高度交聯的塗膜,提高綜合性能。其中後者是主導產品。

㈢ 求幾個水性聚氨酯增稠劑配方

廣東中山市晶宏化學有限公司生產有提供不同締合流變效果水性聚胺脂增稠劑和提供風格各異水性蠟乳液,可以向他們聯系!

㈣ 用什麼樹脂制備高光澤水性聚氨酯

提高水性聚氨酯樹脂的硬度,可通過引入三官能度單體形成適當的分支或外加交聯劑。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改性:
(1)內交聯法
為提高塗膜的機械性能和耐水性,可直接合成具有適度交聯度的水性聚氨酯,通常可採用以下方法加以實現:
①在合成預聚物時,引入適量的多官能度(通常為三官能度)的多元醇和多異氰酸酯,常用的物質為TMP、HDI三聚體、IPDI三聚體等。
②脂肪族水性聚氨酯可以採用適量多元胺進行擴鏈,使形成的大分子具有微交聯結構,常用的多元胺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
③同時採用(1)和(2)兩種方法。對水性聚氨酯進行內交聯改性,關鍵要掌握好內交聯度,內交聯度太低,改性效果不明顯,若太高將影響其成膜性能。

(2)自交聯法
所謂自交聯法是指在水性聚氨酯成膜後,能自動進行化學反應實現交聯,提高塗膜的交聯度,改善塗膜的性能。因此必須對水性聚氨酯的大分子結構進行改性。例如可以引入乾性油脂肪酸(雙鍵結構)以及多烷氧基硅單元等方法加以實現,使得其在成膜後能發生自動氧化交聯反應和水解縮合反應,提高綜合性能。該法應用較廣,市場上已有相關產品應市。

(3)外加交聯劑法
採用自乳化法制備的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成膜後仍含有大量的羧基,使塗膜的耐水性變差。同溶劑型雙組分PU一樣,水性聚氨酯在施工前可添加外交聯劑,成膜後與塗膜中的羧基和外交聯劑的可反應基團反應,消除塗膜的親水基團,可大幅度提高塗膜的耐水性,同時也對塗膜的力學性能有一定改善。常用的交聯劑有多氮丙啶、碳化二亞胺,以及水可分散多異氰酸酯、環氧樹脂、氨基樹脂、環氧硅氧烷等。

水性聚氨酯樹脂合成工藝: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擴鏈劑、水性單體、二異氰酸酯通過溶液(或本體)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為103量級的水性聚氨酯預聚體;第二階段為中和後預聚體在水中的分散和擴鏈。
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採用強制乳化法。即先制備一定分子量的聚氨酯聚合物,然後在強力攪拌下將其分散於加有一定乳化劑的水中。該法需要外加乳化劑,乳化劑用量大,而且乳液粒徑大、分布寬、穩定性差,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現在,水性聚氨酯的乳化主要採用內乳化法。該法利於水性單體在聚氨酯大分子鏈上引入親水的離子化基團或親水嵌段:-COO- +NHEt3、SO3- +Na、-N+ -Ac,-OCH2CH2-等,在攪拌下自乳化而成乳液(或分散體)。這種乳液穩定性好,質量穩定。根據擴鏈反應的不同,自乳化法主要有丙酮法和預聚體分散法。

丙酮法
丙酮法在預聚中期、後期用丙酮或丁酮降低黏度,經過中和,高速攪拌下加水分散,減壓脫除溶劑,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體。該法工藝簡單,產品質量較好,缺點是溶劑需要回收,回收率低,且難以重復利用。目前,我國主要使用該法合成普通型芳香族水性聚氨酯。

預聚體分散法
即先合成帶有-NCO端基的預聚體,通常加入少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調整黏度,高速攪拌下將其分散於溶有二(或多)元胺的水中,同時擴鏈得高分子量得水性聚氨酯。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利用該法合成高檔脂肪族水性聚氨酯。

㈤ 水性聚氨酯樹脂加的彈性助劑有哪些

乙二醇單丁醚(大防白水)、烷基多糖苷APG0810、丙二醇甲醚丙酸酯PMP、丙二醇甲醚醋酸回酯PMA、N-甲基吡咯烷酮答NMP、潔爾滅1227、醇醚糖苷AEG系列、司盤80、吐溫80、二甘醇、三甘醇、(食/工)葡萄糖、甘油、油酸、白油、凡士林、月桂酸、山梨醇、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AES、AOS、K12、AEO系列、NP系列、磺酸、蓖麻油

㈥ 水性聚氨酯樹脂於水怎麼配比

這個要看水性聚來氨酯樹脂源的配方的。是這樣的,水性聚氨酯的固含量越高是越難形成穩定體系的,固含量越低越容易形成穩定的體系,我不知道你是買的水性聚氨酯往裡面加水?還是在做水性聚氨酯?我估計你是在做水性聚氨酯,這個一般固含量做到30%,也就是說水在70%是最穩定的體系。但拜耳可以做到固含量60%,也就是說水在40%。 如果你買了水性聚氨酯然後往裡面加水,那你可以隨便加,加到多少都沒問題。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不明白你為什麼往裡面加水了。

㈦ 水性聚氨酯怎麼做

GPU水性聚氨酯砂漿地坪系統,是一種四組份的水性聚氨酯砂漿地坪材料,其復合物具備有回機高分子答和無機混凝土材料的所有優點,如具備優良的抗化學腐蝕,抗重沖擊和熱沖擊性能等。適用於各種特殊性能要求的嚴苛環境中。
典型性能:特別耐磨,耐潮濕及防滑,耐嚴苛化學品腐蝕,耐重載及強沖擊,環保無污染,使用壽命長達20年以上,耐-40℃~130℃高低溫,廣泛適用於各種需要堅固耐用潔凈之地面場所。
應用場所:可廣泛應用於食品/屠宰/重防腐/高濕高溫等極端工作環境下之地面處理,和所有須耐磨/潔凈/耐化學品等車間/倉庫/停車庫/試驗室等地面,具有傳統地坪塗料如環氧/金剛砂/雙組份聚氨酯等不可比擬的優勢,是目前全球地坪應用綜和性能最好的地坪產品。

㈧ 水性聚氨酯樹脂添加什麼讓它硬化

提高水性聚氨酯樹脂的硬度,可通過引入三官能度單體形成適當的分支或外加交聯劑。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改性:

(1)內交聯法

為提高塗膜的機械性能和耐水性,可直接合成具有適度交聯度的水性聚氨酯,通常可採用以下方法加以實現:

①在合成預聚物時,引入適量的多官能度(通常為三官能度)的多元醇和多異氰酸酯,常用的物質為TMP、HDI三聚體、IPDI三聚體等。

②脂肪族水性聚氨酯可以採用適量多元胺進行擴鏈,使形成的大分子具有微交聯結構,常用的多元胺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

③同時採用(1)和(2)兩種方法。
對水性聚氨酯進行內交聯改性,關鍵要掌握好內交聯度,內交聯度太低,改性效果不明顯,若太高將影響其成膜性能。


(2)自交聯法

所謂自交聯法是指在水性聚氨酯成膜後,能自動進行化學反應實現交聯,提高塗膜的交聯度,改善塗膜的性能。因此必須對水性聚氨酯的大分子結構進行改性。例如可以引入乾性油脂肪酸(雙鍵結構)以及多烷氧基硅單元等方法加以實現,使得其在成膜後能發生自動氧化交聯反應和水解縮合反應,提高綜合性能。該法應用較廣,市場上已有相關產品應市。


(3)外加交聯劑法

採用自乳化法制備的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成膜後仍含有大量的羧基,使塗膜的耐水性變差。同溶劑型雙組分PU一樣,水性聚氨酯在施工前可添加外交聯劑,成膜後與塗膜中的羧基和外交聯劑的可反應基團反應,消除塗膜的親水基團,可大幅度提高塗膜的耐水性,同時也對塗膜的力學性能有一定改善。常用的交聯劑有多氮丙啶、碳化二亞胺,以及水可分散多異氰酸酯、環氧樹脂、氨基樹脂、環氧硅氧烷等。


水性聚氨酯樹脂合成工藝: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擴鏈劑、水性單體、二異氰酸酯通過溶液(或本體)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為103量級的水性聚氨酯預聚體;第二階段為中和後預聚體在水中的分散和擴鏈。


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採用強制乳化法。即先制備一定分子量的聚氨酯聚合物,然後在強力攪拌下將其分散於加有一定乳化劑的水中。該法需要外加乳化劑,乳化劑用量大,而且乳液粒徑大、分布寬、穩定性差,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現在,水性聚氨酯的乳化主要採用內乳化法。該法利於水性單體在聚氨酯大分子鏈上引入親水的離子化基團或親水嵌段:-COO- +NHEt3、SO3- +Na、-N+ -Ac,-OCH2CH2-等,在攪拌下自乳化而成乳液(或分散體)。這種乳液穩定性好,質量穩定。根據擴鏈反應的不同,自乳化法主要有丙酮法和預聚體分散法。

丙酮法


丙酮法在預聚中期、後期用丙酮或丁酮降低黏度,經過中和,高速攪拌下加水分散,減壓脫除溶劑,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體。該法工藝簡單,產品質量較好,缺點是溶劑需要回收,回收率低,且難以重復利用。目前,我國主要使用該法合成普通型芳香族水性聚氨酯。

預聚體分散法

即先合成帶有-NCO端基的預聚體,通常加入少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調整黏度,高速攪拌下將其分散於溶有二(或多)元胺的水中,同時擴鏈得高分子量得水性聚氨酯。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利用該法合成高檔脂肪族水性聚氨酯。

㈨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目前,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最為重要,芳香族水性聚氨酯合成的化學原理可用專下列反應式屬表示:

在中和之後加水乳化的同時,水也起到擴鏈劑的作用,擴鏈後大分子的端-NCO基團轉變為-NH2,進一步同-NCO反應,通過脲基(-NH-CO-NH-)使水性聚氨酯的分子量進一步提高。
脂肪族水性聚氨酯使用脂肪族二異氰酸酯(如IPDI、TMXDI)為單體,其活性較低,因此,其在水中的擴鏈是通過加入水中加入乙二胺、肼或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進行;此法溶劑用量低,無須脫除溶劑,工藝更可靠,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工藝生產。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