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耗材 » 松針葉橫切樹脂道

松針葉橫切樹脂道

發布時間: 2021-03-06 18:21:27

⑴ 製作松針臨時切片實驗有哪些現象(結論)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一、實驗目的: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2、了解細胞的結構;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四、方法步驟: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1)取干凈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0.5cm)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盡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2、觀察切片:(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台上靠左的位置,打開光源。(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台上,調整載物台位置,使蓋玻片對准光源。(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3、 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五、考點提示: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4、如何調節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盡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闡明實驗原理—顏色反應,識記和區分用於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鑒定的試劑及產生的特定顏色,初步掌握鑒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二、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如: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熱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澱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2、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正常成分,不溶於水而易溶於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中。在化學組成上,脂類屬於脂肪酸的酯或與這些酯有關的物質。脂類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脂肪主要存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脂肪細胞漿內。在病理檢驗中,脂類染色法最常用以證明脂肪變性,脂肪栓子以及腫瘤的鑒別。脂類染色使用最廣泛的染料是蘇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蘇丹Ⅲ,蘇丹Ⅳ,蘇丹黑及油紅O等。脂肪被染色,實際上是蘇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現染料的顏色。經研究認為組織中脂質在液態或半液態時,對蘇丹染料著色效果最好。根據這一原理,適當提高溫度(37℃-60℃)對組織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處的。脂類染色,用冰凍或石蠟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劑封固,如甘油、明膠和阿拉伯糖膠等。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橙紅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膽脂素呈淡紅色,脂肪酸不著色,細胞核呈藍色。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三、實驗材料: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4、澱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五、實驗試劑: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4.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餾水六、方法步驟:一、可溶性糖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1. 制備組織樣液。(去皮、切塊、研磨、過濾)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OH生成。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 棕色 → 磚紅色(沉澱)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縮短實驗時間。二、脂肪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染色時間不宜過長。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裝片不宜久放。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三、蛋白質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制備組織樣液。(浸泡、去皮研磨、過濾。)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鑒定。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漿。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響顏色觀察七、考點提示: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答: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棕色 磚紅色。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一、實驗原理: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3、鹽酸的作用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四、方法步驟:1、取材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2、水解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3、沖洗塗片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4、染色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③ 蓋:蓋上蓋玻片。5、觀察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五、考點提示: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⑵ 松針葉橫切面結構簡圖

你的這里看看http//:qszc.blog.163.com

⑶ 裸子植物松針葉的結構的哪些物征體現了其抗旱性

第一,葉為針形,縮小了蒸騰面積。
第二,表皮細胞比較厚,角質層發達,表皮下更有多版層厚壁細胞權,稱為下皮,氣孔內陷,這些都是旱生形態的特徵。
松針葉小,表皮壁厚,葉肉細胞壁向內折疊,具樹脂道,內皮層顯著,維管束排列在葉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屬針葉的特點,表明了它具有能適應低溫和乾旱的形態結構

⑷ 松葉有什麼作用

松葉功效: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用於氣血虧虛之倦怠乏力、心悸回失眠、心神答不寧,以及風濕痹痛、濕疹、癬瘡、凍瘡、頭風頭痛、風牙腫痛等病症。

松葉即松針,對老年人的腦中風、動脈硬化,中年人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陣發性頭痛、口腔潰瘍、睡眠質量不好、便秘,青年人的經常感冒、青春痘,過敏性鼻炎、掉發、肥胖等疑難雜症有特殊的療效。

(4)松針葉橫切樹脂道擴展閱讀:

松葉呈針狀,長6-18cm,直徑約0.1cm。華山松葉5針一束,黃山松、馬尾松及油松均2針一束,基部有長約0.5cm的鞘,葉片深綠色或枯綠色,表面光滑,中央有一細溝。質脆。氣微香,味微苦澀。

葯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1)鎮靜作用。

(2)對體溫的影響:能使正常體溫降低。

(3)鎮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脂作用。

4、延緩衰老作用。

5、抗病毒作用。

6、鎮咳、祛痰作用。

⑸ 簡述裸子植物松針葉的結構,並指出哪些特徵體現了其

裸子植物葉的結構:裸子植物松屬葉為針葉,依其短枝上數目的不專同,橫切面可為圓形 (單針屬)、半圓形 (兩針一束)或三角扇形 (三一五針一束),其結構特點如下:
1)表皮:覆蓋於葉的最外側,由一層小型厚壁細胞組成,外有較厚的角質層和蠟質。
2)下皮層:位於表皮之下有1到若干層小型厚壁細胞稱下皮層。
3)下陷氣孔:裸子植物葉的氣孔下陷到下皮層之內的氣孔窩中。
4)葉肉:葉肉位於下表皮以內,由多層薄壁細胞組成,細胞壁內折形成突起,葉肉細胞的最內一層為整齊排列的小型細胞,稱內皮層,葉肉中常分布有樹脂道。
5)維管束:內皮層以內常分布有1一2個維管束,轉輸組織包圍其周。
抗旱性體現在:
1)葉面積一般較小,葉片小而厚;
2)表皮細胞外壁較厚,之外有較厚的角質層,其外常有表反毛和蠟被;
3)氣孔下陷到氣孔窩內;
4)葉肉組織發達;
5)葉脈和機械組織發達。

⑹ 松針是什麼

有葯抄用價值可以食用的襲有紅松
油松以及馬尾松,紅鬆鬆針為最好!因為生長環境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營養物質積累,松脂及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是其它松針的三倍,上海及江浙的顧客都很喜歡
松針成份:松針富含蛋白質、抗菌素、葉綠素、植物纖維,植物酵素、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礦元素、多種維生素等活性物質。
功效:對治療腦中風、動脈硬化、對血壓可雙向調節。性功能減退、高血脂、糖尿病、便秘、青年人的經常感冒、青春痘、過敏性鼻炎、肥胖等有特殊的療效
長期飲用松針,能全面調節人體機能,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使人身體組織年輕化,對心惱血管疾病,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失眠,便密,脫發,肥胖,青春痘,陣發性頭痛,睡眼質量不高等等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千萬不要食用工廠周邊及路邊的松針。有時間到我的網路有啊小店看看,裡面有詳細松針的功效及服用方法說明,我的松針現買現摘,絕對新鮮,淘寶店裡熱賣,質量非常好。還有什麼不明白可以找我哦
網路資料里有qq號,也可以網路hi
我。天天在線
聯系我吧

⑺ 高倍顯微鏡下檢測永久裝裝片實驗目的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一、實驗目的:
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2、了解細胞的結構;
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
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
四、方法步驟:
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
(1)取干凈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
(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0.5cm)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盡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
(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
2、觀察切片:
(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台上靠左的位置,打開光源。
(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台上,調整載物台位置,使蓋玻片對准光源。
(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
(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
3、 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
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
五、考點提示:
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
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
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
4、如何調節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盡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

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闡明實驗原理—顏色反應,識記和區分用於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鑒定的試劑及產生的特定顏色,初步掌握鑒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
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熱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
即Cu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澱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
2、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正常成分,不溶於水而易溶於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中。在化學組成上,脂類屬於脂肪酸的酯或與這些酯有關的物質。脂類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脂肪細胞漿內。
在病理檢驗中,脂類染色法最常用以證明脂肪變性,脂肪栓子以及腫瘤的鑒別。脂類染色使用最廣泛的染料是蘇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蘇丹Ⅲ,蘇丹Ⅳ,蘇丹黑及油紅O等。脂肪被染色,實際上是蘇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現染料的顏色。經研究認為組織中脂質在液態或半液態時,對蘇丹染料著色效果最好。根據這一原理,適當提高溫度(37℃-60℃)對組織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處的。
脂類染色,用冰凍或石蠟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劑封固,如甘油、明膠和阿拉伯糖膠等。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橙紅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膽脂素呈淡紅色,脂肪酸不著色,細胞核呈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三、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4、澱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
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
五、實驗試劑:
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
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
4.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6.蒸餾水
六、方法步驟:
一、可溶性糖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1. 制備組織樣液。
(去皮、切塊、研磨、過濾)

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

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

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

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

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OH生成。

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 棕色 → 磚紅色(沉澱)

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
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

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縮短實驗時間。

二、脂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

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

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

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

染色時間不宜過長。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

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

裝片不宜久放。

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制備組織樣液。
(浸泡、去皮研磨、過濾。)

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

鑒定。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漿。

蛋清要先稀釋。

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響顏色觀察

七、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答: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 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考點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
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⑻ 松針有毒沒

松針沒有毒,是松科松屬這一類植物的葉子,形狀像針,是松屬類植物的主要副產物內之一。容

初生葉行使葉的功能1~3年後,才出現針葉,通常2、3、5枚成束,著生於短枝的頂端。每束針葉基部有葉鞘,早期脫落或宿存。葉肉組織中的樹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較恆定,可分為外生、中生、內生3種類型。

松樹最明顯的特徵是葉成針狀,常2針、3針或5針一束。如油松、馬尾松、黃山松的葉2針一束,白皮鬆的葉3針一束。

(8)松針葉橫切樹脂道擴展閱讀:

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

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

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

⑼ 有做松葉,竹葉復合碳酸飲料配方的嗎

華山松:又名五葉松。喬木,高達35cm,胸圍達1m。幼樹樹皮灰綠色或淡灰版色,平滑,老樹呈灰權色。一年生枝綠色或灰綠色,無毛。冬芽近圓柱形,褐色,微有樹脂。5針一束,長8-15cm,邊緣有細鋸齒,僅腹面兩側各具4-8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樹脂道通常3個,中生或背面2個邊生,腹面1個中生,

⑽ 松針結構的旱生特點

松針中小,表皮壁厚,氣孔內陷,葉肉細胞向內褶疊,具樹脂道,內皮層顯著,維管束排列於葉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屬針葉的特點,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適應低溫和乾旱的形態結構。

望採納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