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膜分離視頻
❶ 膜分離的分離技術
第一、超濾膜分離方法。根據分子的形狀和不同性質利用大氣壓力的作用專,將其進行有效的篩選屬和分離。這項技術通過我國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污效果顯著,能有效的對污水中的病原體進行處理。因此超濾膜分離技術在我國各項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第二、納濾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後期形成的納濾膜分離技術就是在保證無機鹽分離時不受電勢和化學梯度的影響,通過(實際壓力小於或等於1.5MPa)的作用將直徑大約為1納米的分子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從而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第三、液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一直到80年代中後期才被廣泛應用的液膜分離技術,分為乳狀液膜和支撐液膜,其中乳液液膜在污水處理技術中被廣泛應用。第四、膜生物反應器。就是原水在進入生物反應器與生物發生充分反應之後,利用循環泵,使水流經膜組件,水得到排放的同時生物相又重新流入生物反應器,該技術是通過把膜件與生物反應器進行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去污技術。
❷ 膜分離中film與membrane有什麼區別
membrane為膜學科的專業術語,強調材料本身具有分離性能,而film一般譯為薄膜,含義較廣,不強調分離作用。如保鮮膜習慣上稱為film而不叫membrane。
❸ 超濾膜是什麼東西
超濾(簡稱UF)是以壓力為推動力,利用超濾膜不同孔徑對液體進行分離的物理篩分過程。 超濾是一種膜分離技術,超濾分離的對象主要為大分子物質,因此,超濾的過濾精度也常以分子的質量單位Dalton(道爾頓)來定義。其分子切割量(CWCO)一般為6000到50萬。
超濾膜為多孔性不對稱結構。超濾過濾過程是以膜兩側壓差為驅動力,以機械篩分原理為基礎的一種溶液分離過程,使用壓力通常為0.01~0.3 MPa,篩分孔徑從0.002~0.1μm,截留分子量為000~100,000 道爾頓左右。
超濾起源於1748 年,Schmidt 用棉花膠膜或璐膜分濾溶液,當施加一定壓力時,溶液(水)透過膜,而蛋白質、膠體等物質則被截留下來,其過濾精度遠遠超過濾紙,於是他提出超濾這一術語。1896 年,Martin 制出了第一張人工超濾膜。20世紀60 年代,分子量級概念的提出,是現代超濾的開始,70 年代和80 年代是高速發展期,90 年代以後開始趨於成熟,進入到21 世紀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對該項技術研究較晚,上世紀70 年代尚處於研究期限,80 年代末,才進入工業化生產和應用階段。近30 年來,超濾技術的發展極為迅速,不但在特殊溶液的分離方面有獨到的作用,而且在工業給水方面也用得越來越多。例如在海水淡化、純水及高純水的制備中,超濾可作為預處理設備,確保反滲透等後續設備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在食品飲料、礦泉水生產中,超濾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超濾僅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粒和細菌等雜質,而保留了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
超濾膜對於細菌和大多數病菌、膠體、淤泥等具有極高的去除率。膜的公稱孔徑越小,去除率越高。超濾膜通常使用的材料都是高分子聚合物。超濾膜材質從最初的不對稱CA膜擴大到現在的PS(聚碸)、鋼襯膠S(聚醚碸)、PP(聚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等。
膜組件結構有板式、卷式、管式和中空纖維四種,從分離層的位置劃分為:內壓、外壓兩種。中空纖維膜是超濾膜的最主要型式之一,呈毛細管狀,經噴絲紡制而成。其內表面或外表面為緻密層,或稱活性層,內部為多孔支撐體。緻密層上密布微孔,溶液就是以其組份能否通過這微孔來達到分離的目的。原液在中空纖維膜內孔或外側加壓流動,被過濾液體則從另一側流出。中空纖維超濾膜主要分為:內壓膜、外壓膜兩種。
❹ 什麼是超濾膜技術
超濾膜的技術:
超濾膜技術是以壓力差動力的一種半透膜,在過濾膜的技術上可以分為超濾膜過濾、微孔膜過濾和逆滲透膜過濾三類。這個是根據超濾膜所能截留的雜質或分子量的大小區分的,如果是椐據膜的孔徑大小區分的話,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反滲透膜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濾膜適於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或採用其他分離技術所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
1.超濾膜化學穩定性高,可耐高溫、耐酸、耐鹼,因此對進水水質要求不高,通用性強;
2.超濾膜技術原理簡單,容易實現自動化運轉,節約勞動力,且操作簡便、易於維護,運行安全穩定;
3.超濾膜技術屬於物理方法,在水處理過程中並不需加任何化學葯劑,因此可有效的防止水體出現二次污染的情況;
4.超濾膜技術效率高,處理水量大,尤其是對污染較小的城市飲用水處理方面,展現出高的應用效率。
超濾膜技術是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與傳統水處理技術相比,超濾膜技術的效率高、能耗低、處理水量大等優勢在水處理過程中很有成效,隨著技術發展日益成熟,超濾膜技術不僅在工業污水處理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城市飲用水凈化領域也體現出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❺ 超濾膜分離技術是物理方法還是化學方法
超濾膜分離技術是屬於物理方法。膜分離技術就是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專的具有選擇屬性的高分子薄膜,根據混合物的物理性質的不同用過篩的方法將其分離,或根據混合物的不同化學性質分離物質。物質通過分離膜的速度(溶解速度)取決於進入膜的速度和進入膜的表面擴散到另一表面的速度(擴散速度)。而溶解速度完全取決於被分離於膜材料之間化學性質的差異,擴散速度除化學性質外還與物質的分子量有關,速度越大,透過膜所需的時間越短,混合物中各組分透過膜的速度相差越大,則分離效率越高。
❻ 如何選擇超濾膜分離設備廠家
1、超濾膜產水量產水量一直是用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因為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版,水量的大小直權接影響到使用效果,產水量大且分離效果好的濾膜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
2、廠家資質有實力的超濾膜廠家一般都會具備一些榮譽資質。
3、考察工廠環境確定以上幾點沒問題,基本上可以進行購買超濾膜了,如果還不是很放心,可以去考察生產廠家的環境了,了解完這些你就可以從中挑選自己中意的廠家了。
4、超濾膜的價格大多數人對於進口的超濾膜的第一印象就是價格貴,由於工藝技術的差異及進出口關稅等因素,進口超濾膜價格比國產價格是要高出一點。
❼ 超濾膜分離實驗中,什麼是濃度極差
隨著超濾膜使用時間的增加,膜的通量會逐漸減小,濃差極化現象就是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專之一,掌握其屬發生機理和降低這種現象發生的具體措施,對超濾膜膜分離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超濾膜濃差極化有哪些危害呢?
1.濃差極化使膜表面溶質濃度增高,引起滲透壓的增大,從而減小傳質驅動力。
2.當膜表面溶質濃度達到其飽和濃度時,會在膜表面形成沉積或凝膠層,增加透過阻力。
3.膜表面沉積層或凝膠層的形成會改變膜的分離特性。
4.當有機溶質在膜表面達到一定濃度時有可能對膜發生溶脹或溶解,惡化膜的性能。
5.嚴重的濃差極化導致結晶析出,阻塞流道,運行惡化。
❽ 超濾膜怎麼生產
中空纖維式超來濾膜的制自備: 超濾膜的制備方法很多,而中空纖維超濾膜主要採用相轉換法。 相轉換法主要有浸漬凝膠法、溶劑蒸發凝膠法和溶出法等。目前商品化的中空纖維超濾膜主要採用浸漬凝膠法制備,制膜過程大致可分為七個步驟: (1)將制膜材料溶入特定的溶劑中,並根據需要加入相應致孔添加劑; (2)通過攪拌使膜材料充分溶解,而成為均勻的制膜液; (3)過濾去掉未溶解的其他雜質; (4)脫除溶液中微細的氣泡; (5)在紡絲機中用特製的噴絲頭擠出形成中空狀原纖; (6)使原纖中部分溶劑蒸發; (7)將原纖漬於對膜材料是非溶劑的凝固浴中(通常是水或水溶液),液態原纖立即凝固成固態中空纖維; (8)後處理使中空纖維具備某種固有性能。
❾ 幾種膜分離技術的比較
1、微抄濾:與常規過濾相比,微濾屬於精密過濾,它是截留溶液中的砂礫、淤泥、黏土等顆粒和賈第蟲、隱孢子蟲、藻類和一些細菌等,而大量溶劑、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質都能透過膜的分離過程。微濾操作有死端過濾和錯流(又稱切線流)過濾兩種形式。
2、超濾:超濾是在壓差推動力作用下進行的篩孔分離過程,它介於納濾和微濾之間,膜孔徑范圍在1nm~0.055m之間。最早使用的超濾膜是天然動物的臟器薄膜。
3、納濾:納濾膜分離在常溫下進行,無相變,無化學反應,不破壞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截留二價及高價離子和相對分子質量高於200的有機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價無機鹽透過,可分離同類氨基酸和蛋白質,實現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有機物的分離,且成本比傳統工藝低,因而被廣泛應用於超純水的制備、食品、化工、醫葯、生化、環保、冶金等領域的各種濃縮和分離過程。
❿ 常用幾種膜分離法污水處理方式
常用的幾種膜分離法污水處理方式:
一、超濾膜分離方法。根據分子的形狀和不同性回質利用大氣壓答力的作用,將其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這項技術通過我國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污效果顯著,能有效的對污水中的bing原體進行處理。因此超濾膜分離技術在我國各項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二、納濾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後期形成的納濾膜分離技術就是在保證無機鹽分離時不受電勢和化學梯度的影響,通過(實際壓力小於或等於1。5MPa)的作用將直徑大約為1納米的分子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從而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三、液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一直到80年代中後期才被廣泛應用的液膜分離技術,分為乳狀液膜和支撐液膜,其中乳液液膜在污水處理技術中被廣泛應用。第四、膜生物反應器。就是原水在進入生物反應器與生物發生充分反應之後,利用循環泵,使水流經膜組件,水得到排放的同時生物相又重新流入生物反應器,該技術是通過把膜件與生物反應器進行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去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