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樹脂產生工藝
❶ 廢塑料回收工藝介紹
燃料
最初,塑料回收大量採用填埋或焚燒方法,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國外將廢塑料用於高爐噴吹代替煤、油和焦,用於水泥回轉窯代替煤燒制水泥,以及製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於發電,效果理想。
RDF技術最初由美國開發。近年來,日本鑒於垃圾填埋場不足、焚燒爐處理含氯廢塑料時HCI對鍋爐腐蝕嚴重,而且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惡英污染環境,而利用廢塑料發熱值高的特點混配各種可燃垃圾製成發熱量20933kJ/kg和粒度均勻的RDF後,既使氯得到稀釋,同時亦便於貯存、運輸和供其他鍋爐、工業窯爐燃用代煤。
高爐噴吹廢塑料技術也是利用廢塑料的高熱值,將廢塑料作為原料製成適宜粒度噴入高爐,來取代焦炭或煤粉的一項處理廢塑料的新方法。國外高爐噴吹廢塑料應用表明,廢塑料的利用率達80%,排放量為焚燒量的0.1%-1.0%,產生的有害氣體少,處理費用較低。高爐噴吹廢塑料技術為廢塑料的綜合利用和治理「白色污染」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也為冶金企業節能增效提供了一種新手段。德國、日本從1995年就已有成功的應用。
發電
垃圾固形燃料發電最早在美國應用,並已有RDF發電站37處,占垃圾發電站的21.6%。日本已經意識到廢塑料發電的巨大潛力。日本結合大修已將一些小垃圾焚燒站改為RDF生產站,以便集中後進行連續高效規模發電,使垃圾發電站的蒸汽參數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發電效率由原來的15%提高到20%-25%。
日本環境省正在大力支持以廢塑料為主的工業垃圾發電事業,並在2003年度的預算中提出10億日元的額度,以著手輔助對5處廢塑料發電設施的整備工作。計劃到2010年在日本全國共建150個廢塑料發電設施,使工業垃圾發電成為新能源的重要一翼。
目前日本每年形成的廢塑料總量近500萬噸,2000年為489萬噸。其中25%作為塑料原料回收循環再用;42%埋掉;6%白白燒掉;只有3%用來發電。當然,如果能100%回收循環利用最好,但有些廢塑料目前尚無法循環再利用。
用廢塑料進行發電可以減少煤炭、石油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日本計劃到2010年將目前垃圾發電量提高5倍,使年垃圾發電量達400萬千瓦以上。
油化
由於塑料是石油化工的產物,從化學結構上看,塑料為高分子碳氫化合物,而汽油、柴油則是低分子碳氫化合物,因此,將廢塑料轉化為燃油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當前研究的重點領域。國內外在這方面均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如日本的富士回收技術公司,利用塑料油化技術,從1 公斤廢塑料中回收0.6升汽油、0.21升柴油和0.21升煤油。他們還投入18億日元建成再生利用廢塑料油化廠,日處理10 噸廢塑料,再生出1萬升燃料油。美國肯塔基大學發明了一種把廢塑料轉化為燃油的高技術,出油率高達86%。中國北京、海南、四川等地均有關於塑料轉化為燃油研究成果的報道,但尚未看到工業化的實際應用。
建築應用
各種廢塑料都不同程度地粘有污垢,一般須加以清洗,否則會影響產品質量。利用廢塑料和粉煤灰製造建築用瓦對廢塑料的清洗要求並不十分嚴格,有利於工業化應用中的實際操作。而且向塑料中加入適當的填料可降低成本,降低成型收縮率,提高強度和硬度,提高耐熱性和尺寸穩定性。從經濟和環境角度綜合考慮,選擇粉煤灰、石墨和碳酸鈣作填料是較好的選擇。粉煤灰表面積很大,塑料與其具有良好的結合力,可保證瓦片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將消泡後的廢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加入一定劑量的低沸點液體改性劑、發泡劑、催化劑、穩定劑等,經加熱後可使聚苯乙烯珠粒預發泡,然後在模具中加熱製得具有微細密閉氣孔的硬質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可用作建築物密封材料,保溫性能好。
復合再生
復合再生所用的廢塑料是從不同渠道收集到的,雜質較多,具多樣化、混雜性、污臟等特點。由於各種塑料的物化特性差異大,而且多具有互不相容性,它們的混合物並不適合直接加工,在再生之前必須進行不同種類的分離,因此回收再生工藝比較繁復。國際上已有先進的分離設備可以系統地分選出不同的材料,但設備一次性投資較高。一般來說,復合再生塑料的性質不穩定,容易變脆,故常被用來制備較低檔次的產品,如建築填料、垃圾袋、微孔涼鞋、雨鞋等。目前,國內沈陽、青島、株洲、邯鄲、保定、張家口、桂林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由日本、德國引進20多套(台)熔融法再生加工利用廢塑料的裝置,主要用於生產建材、再生塑料製品、土木材料、塗料、塑料填充劑等。
合成新材料
匈牙利科學家研究出將塑料垃圾轉化成為工業原料並進行再利用的新技術,從而改變了以往將這些垃圾隨便丟棄或進行焚燒的做法。
據介紹,科學家們使用該項新技術能將塑料垃圾加工成一種新型合成材料。實驗表明,這種合成材料與瀝青按比例混合後可以用來鋪路,增加路面的堅硬程度,減少碾壓痕跡的出現,還可以製成隔熱材料而廣泛用於建築物上。專家認為,由於該技術是塑料垃圾轉化為新的工業原料,不僅在環保方面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夠減少石油、天然氣等初級能源的使用,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中科院廣州化學所科學家經多年研製而成的SPS高效減水劑系列產品,可賦予混凝土良好的保塑性能、防水性能及抗凍結性能。SPS高效減水劑主要由廢舊聚苯乙烯塑料構成,根據聚苯乙烯較容易引進離子基團的性質,通過化學反應,將離子基團引入到廢舊聚苯乙烯苯環上,使經過改性的廢舊聚苯乙烯,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能使水泥喪失包裹拌合水的能力,達到減水的效果。另外,由於聚苯乙烯是分子量很高的高分子物質,在水泥混凝土凝固過程中,這種改性聚苯乙烯分子可在水泥顆粒表面形成薄膜,提高水泥顆粒間粘合力,從而增強水泥混凝土的強度,因而成為優良的水泥防水、減水劑和增強劑。
製取基本化學原料、單體
混合廢塑料經熱分解製得的液體碳氫化合物,超高溫氣化製得的水煤氣,都可用作化學原料。德國Hoechst公司、Rule公司、BASF公司、日本關西電力、三菱重工近幾年均開發了利用廢塑料超高溫氣化制合成氣,然後制甲醇等化學原料的技術,並已工業化生產。
近年來,廢塑料單體回收技術也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成為主流方向,其工業應用正在研究中。現時研究水平已達到單體回收率聚烯烴為90%,聚丙烯酸酯為97%,氟塑料為92%,聚苯乙烯為75%,尼龍、合成橡膠為80%等。這些結果的工業應用也在研究中,它對環境及資源利用將會產生巨大效益。
美國Battelle Memorial研究所已成功開發出從LDPE、HDPE、PS、PVC等混合廢塑料中回收乙烯單體技術,回收率58%(質量分數),成本為3.3美元/kg。
人造沙
2004年起,日本V-ARC公司開始將家電以及汽車等產生的廢塑料粉碎製成人造沙。廢塑料製成的人造沙將應用於地基改良材料以及混凝土二次製品等。將廢塑料再利用為人造沙的例子非常罕見。V-ARC公司計劃在2005年5月將其發展成年產值5億日元的大事業。
資料顯示,日本國內每年有500萬噸左右的廢塑料不能再利用,其中大部分不得不採取掩埋以及焚燒的方法處理。V-ARC打算把這些廢塑料粉碎有效利用為人造沙。人造沙的顆粒大小在1.5毫米到7.0毫米間,能夠根據用途自由設定。
與天然沙相比,人造沙的特徵是成本低、重量輕(不到天然沙的一半);顆粒大小均一,不含水等。人造沙可以做為各種建築材料、屋頂綠化材料、地基改良材料、瓦片、瓷磚以及外牆材料等。
❷ 你好,請問廢舊樹脂為什麼屬於廢固,該如何存放及處理措施
化工廠的廢樹脂作為一般固體廢物處理,但是如果樹脂以前用於有色金屬提娶有機物催化等可能在骨架中存在有害物質的,必須作為危險固廢進行焚燒處理。
❸ 我廠是不飽和聚酯樹脂,產生的廢水COD為100000,有無工藝流程可把COD降至100以內呢
水解是指有機物進入微生物細胞前、在胞外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微生物通過釋放胞外自由酶或連接在細胞外壁上的固定酶來完成生物催化反應。 酸化是一類典型的發酵過程,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主要是各種有機酸。 從機理上講,水解和酸化是厭氧消化過程的兩個階段,但不同的工藝水解酸化的處理目的不同。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工藝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將原有廢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轉變為溶解性有機物,特別是工業廢水,主要將其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利於後續的好氧處理。考慮到後續好氧處理的能耗問題,水解主要用於低濃度難降解廢水的預處理。混合厭氧消化工藝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為混合厭氧消化過程的甲烷發酵提供底物。而兩相厭氧消化工藝中的產酸相是將混合厭氧消化中的產酸相和產甲烷相分開,以創造各自的最佳環境。
編輯本段處理過程
一、厭氧生化處理的概述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無分子氧的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 厭氧生化處理過程: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降解過程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階段、發酵(或酸化)階段、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1、水解階段 水解可定義為復雜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轉化為簡單的溶解性單體或二聚體的過程。 2、發酵(或酸化)階段 發酵可定義為有機物化合物既作為電子受體也是電子供體的生物降解過程,在此過程中溶解性有機物被轉化為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的末端產物,因此這一過程也稱為酸化。 3、產乙酸階段 在產氫產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階段的產物被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4、甲烷階段 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 二、水解酸化分析 高分子有機物因相對分子量巨大,不能透過細胞膜,因此不可能為細菌直接利用。它們在水解階段被細菌胞外酶分解為小分子。例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為纖維二糖與葡萄糖,澱粉被澱粉酶分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蛋白質酶水解為短肽與氨基酸等。這些小分子的水解產物能夠溶解於水並透過細胞膜為細菌所利用。水解過程通常較緩慢,多種因素如溫度、有機物的組成、水解產物的濃度等可能影響水解的速度與水解的程度。 酸化階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胞外。發酵細菌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但通常有約1%的兼性厭氧菌存在於厭氧環境中,這些兼性厭氧菌能夠起到保護嚴格厭氧菌免受氧的損害與抑制。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有揮發性脂肪酸、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的組成取決於厭氧降解的條件、底物種類和參與酸化的微生物種群。
總結
水解階段是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的必經過程,大分子有機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須先水解為小分子有機物,這樣才能進入細菌細胞內進一步降解。酸化階段是有機物降解的提速過程,因為它將水解後的小分子有機進一步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胞外。這也是為何在實際的工業廢水處理工程中,水解酸化往往作為預處理單元的原因。 兩點普遍認同的作用: 1、提高廢水可生化性:能將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 2、去除廢水中的COD:既然是異養型微生物細菌,那麼就必須從環境中汲取養分,所以必定有部分有機物降解合成自身細胞。
編輯本段設計計算
水解(酸化)池設計計算 1、有效池容V可以根據污水在池內的水力停留時間計算的。水解(酸化)池內水力停留時間需根據污水的有機物種類(水解的速度情況)、進水有機物濃度、當地的平均氣溫情況綜合而定。 2、池截面面積根據污水在池內的上升流速計算。對於水解酸化反應器,為了保持其處理的高效率,必須保持池內足夠多的活性污泥,同時要使進入反應器的廢水盡量快地與活性污泥混合,增加活性污泥與進水有機物的接觸好。上升流速需要保證污泥不沉積,同時又不能使活性污泥流失,所以保持合適的上升流速是必要的。 3、反應池布水系統設計。水解酸化反應器良好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是保障污泥與廢水之間的充分接觸,為了布水均勻與克服死區,水解酸化池底部按多槽布水區設計,並且反應器底部進水布水 系統應該盡可能地布水均勻。 水解酸化池的布水系統形式有多種,布水系統兼有配水和水力攪拌的功能,為了保證這兩個功能的實現,需要滿足以下原則。 (1)、確保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以防止發生短路現象; (2)、盡可能滿足水力攪拌需要,保證進水有機物與污泥迅速混合; (3)、易觀察到進水管的堵塞,並當堵塞發生後很容易被清除。
總結
對於設計來說較難掌控的是水解酸化池的停留時間,因為廢水的種類不同,所含的有機物水解速度不同,所以停留時間自然不會相同。這就需要對所做的工程總結經驗數據,或者通過做實驗確定。對於水解酸化工藝本人並沒有什麼實際經驗,從理論來看,覺得可以放大停留時間,保證水解時間,讓其適當過渡到厭氧後兩個階段。 本文的設計計算部分摘錄了《水解(酸化)反應器在工程應用中的研究與展望》—中山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論文的內容,另外該論文里有介紹了水解(酸化)反應器的類型及其在工程應用中的效果,其常規設計的兩個參數如下: 1、停留時間:一般為2.5-4.5h,考慮綜合情況。 2、池內上升流速:一般控制在0.8-1.8 m/h 較合適。 水解酸化主要用於有機物濃度較高、SS較高的污水處理工藝,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藝。如果後級接入UASB工藝,可以大大提高UASB的容積負荷,提高去除效率。水中有機物為復雜結構時,水解酸化菌利用H2O電離的H+和-OH將有機物分子中的C-C打開,一端加入H+,一端加入-OH,可以將長鏈水解為短鏈、支鏈成直鏈、環狀結構成直鏈或支鏈,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水中SS高時,水解菌通過胞外粘膜將其捕捉,用外酶水解成分子斷片再進入胞內代謝,不完全的代謝可以使SS成為溶解性有機物,出水就變的清澈了。這其間水解菌是利用了水解斷鍵的有機物中共價鍵能量完成了生命的活動形式。但是COD在表象上是不一定有變化的,這要根據你在設計時選擇的參數和污水中有機物的性質共同確定的,長期的運行控制可以讓菌種產生誘導酶定向處理有機物,這也就是調試階段工藝控制好以後,處理效果會逐步提高的原因之一。水解工藝並不是簡單的,設計時要考慮污水中有機物的性質,確定水解的工藝設計,水解停留時間、攪拌方式、循環方式、污泥迴流方式、設計負荷、出水酸化度、污泥消解能力、後級配套工藝(UASB或接觸氧化)。 有人提到水解後COD不降反升,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復雜有機物在COD檢測中不能顯示出來,但是水解後就可能顯示COD;另一種可能是調試時,運行參數控制不準確,造成水解菌膠團上升隨出水流失;再一可能是沒有考慮有機物的生物毒性濃度和系統的生物忍耐性,造成菌種中毒流失,流失的菌膠團在出水檢測中顯示COD增高,這就要求調試時加強生物相的觀察和記錄對比。
❹ 我公司有一批廢舊樹脂,保存有2年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掉。樹脂是大孔的陰離子交換樹脂,主要是朗盛公司
儲存2年左右的樹脂只要不丟水份,沒被污染,是完全可以使用的。是否丟失水份的簡易檢查辦版法權即打開樹脂包裝,將手插進樹脂內,感覺潮濕就代表沒有丟水,如果打開包裝樹脂頂層呈鬆散乾燥狀態,那就看一下樹脂中部和底部是否也是同樣狀態,如果下部還是潮濕的,那這些樹脂只需用飽和鹽水浸泡即可恢復其活性。個人建議不要如此浪費啦,咱國內企業其實並不富裕,如果你非要處理嘛,倒不如捐給貧困地區啦。找廊坊地區的樹脂回收商即可。
❺ 工業生產中樹脂廢料如何處置有收購的嗎
玻璃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浪費固化了的樹脂,膠衣,玻璃鋼切割邊角料,清洗過的丙酮等,對於前兩種只有拉出去掩埋,可以找環衛部門。丙酮可以回收的,不要丟掉。
❻ 廢樹脂膠是危險廢物嗎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離子交換樹脂都是危險廢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的代碼是WH13有機樹脂類廢物中的非特定行業中的900——015——13,飽和或者廢棄的離子交換樹脂。
❼ 制備去離子水產生的廢樹脂是危險廢物嗎
離子交換裝置再生過程產生的廢液和污泥應該是由酸、鹼反洗,反洗廢水含重金專屬、酸鹼,屬危廢,這屬應該是危廢名錄裡面說的。不過一般反沖洗再利用有專門企業做這個,一般使用軟水的企業僅僅更換樹脂就行了。當然,樹脂是危廢了。個人觀點
❽ 廢舊樹脂再利用
還可以填垃圾坑,注意事項是防止污染環境。
❾ 軟水設備樹脂再生產生的廢鹽水如何處理
由於水的硬度主要由鈣、鎂形成及表示,故一般採用陽離子交換樹脂(軟水器),將水中的Ca2+、Mg2+(形成水垢的主要成份)置換出來,隨著樹脂內Ca2+、Mg2+的增加,樹脂去除Ca2+、Mg2+的效能逐漸降低。
當樹脂吸收一定量的鈣鎂離子之後,就必須進行再生,再生過程就是用鹽箱中的食鹽水沖洗樹脂層,把樹脂上的硬度離子在置換出來,隨再生廢液排出罐外,樹脂就又恢復了軟化交換功能。
由於水的硬度主要由鈣、鎂形成及表示由於水的硬度主要由鈣、鎂形成及表示鈉離子交換軟化處理的原理是將原水通過鈉型陽離子交換樹脂,使水中的硬度成分Ca2+、Mg2+與樹脂中的Na+相交換,從而吸附水中的Ca2+、Mg2+,使水得到軟化。
軟水設備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
軟水設備工作流程工作(有時叫做產水,下同)、反洗、吸鹽(再生)、慢沖洗(置換)、快沖洗五個過程。不同軟化水設備的所有工序非常接
近,只是由於實際工藝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會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鈉離子交換為基礎的軟化水設備都是在這五個流程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其中,全自動軟化水設備會增加鹽水重注過程)。
反洗: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設備,會在樹脂上部攔截很多由原水帶來的污物,把這些污物除去後,離子交換樹脂才能完全曝露出來,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證。反洗過程就是水從樹脂的底部洗入,從頂部流出,這樣可以把頂部攔截下來的污物沖走。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5分鍾左右。
吸鹽(再生):即將鹽水注入樹脂罐體的過程,傳統設備是採用鹽泵將鹽水注入,全自動的設備是採用專用的內置噴射器將鹽水吸入(只要進水有一定的壓力即
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鹽水以較慢的速度流過樹脂的再生效果比單純用鹽水浸泡樹脂的效果好,所以軟化水設備都是採用鹽水慢速流過樹脂的方法再生,這個過
程一般需要30分鍾左右,實際時間受用鹽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