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瓦正反面
Ⅰ 裝修高手幫幫忙!
****《唐亮製造》(3)強化復合地板的選擇****
死扛著 2005-01-10 09:39:57 發表於焦點裝修家居網-裝修總論壇-裝修論壇
***************************************************************************
……瑞嘉前陣子安裝地板送腳墊,到我家安裝那天,工人忘了帶腳墊,我也沒太往心裡去。再後來整天忙忙碌碌的,早把那個腳墊的事給忘了。大概過了一周的時間,有天我去樓下倒垃圾,看見瑞嘉公司的車停在我家樓下,勘測部的羅經理剛一下車看見了我說他給我送腳墊來了……
***************************************************************************
當初我初來焦點看裝修日記的時候特別對日記中提過的品牌做了記錄,然後再去市場上對記錄下來的品牌進行比對、了解,最後決定。現如今我自己寫的時候,換位思考的想一想,相信跟我當初同樣茫然的同學更多的是渴望從帖子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我刻意在記錄的過程中多一些相對客觀的評說,提幾個裝修過程接觸並相對了解的品牌,以盡可能地省去初涉裝修、滿眼茫然的同學們去品牌繁多的建材市場尋覓之苦。
言歸正傳……
由於品牌地板繁多、競爭激烈,地板的經營相對來說是最正規的,地板的品牌效應也是絕對不應該被忽視的。作為家裝的重要環節之一,買一款正規企業生產的品牌地板,確實能省去業主的好多後顧之憂。從地板質量、到銷售、到測量、到安裝、到售後,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兩個字--「正規」。
一、木地板質量
順道提一句:木地板分為實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強化復合地板。
看名字就能理解一、二了,我在這里就不多羅嗦了。死抗著從始至終死盯強化復合地板,所以,包括題目在內,我在文中提到的地板都是指強化復合地板。
強化復合地板的質量主要就是兩個方面:甲醛釋放量和轉數。
作為普通消費者,在選購地板的時候,至少應該象徵性的問一下,並讓商家提供質檢報告,雖然建材市場所有的地板幾乎都是復合國標的,但是,你至少可以從中選出哪款地板性質更優。
剛來焦點不久就學到了一句關於地板的至理名言「三分地板七分鋪裝」,可見地板鋪裝的重要性,我之所以堅決的選擇大品牌的地板,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指望著正規地板企業規范的安裝,也指望他們從銷售到安裝到售後一條龍的規范服務。
二、關於地板的經驗介紹
(一)強化復合地板磕一下,碰一下都沒大事,它的天敵只有水,再好的強化復合地板都不要用太多水擦,更要避免被水泡,否則會變形。
(二)很多同學裝修完習慣在衛生間門口的地板上放一塊腳墊,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腳墊受潮後水汽散發的慢會影響下面的地板,時間長了地板容易變形。不過,如果衛生間外面鋪的是地板,也確實應該在那個區域放個腳墊,因為衛生間里的水容易被帶到外面的地板上,所以建議同學們把腳墊放在衛生間門里。
(三)雖然地板怕水,但我咨詢過瑞嘉公司,在清潔衛生的時候,地板也可以用擰乾的濕拖布擦,因為浮面的水分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揮發。
(四)訂地板要打出富裕,在規范安裝的前提下,地板訂貨面積應不超過實際鋪裝面積的105%,如果家裡鋪裝區域很不規范或者工人不按規范正反鋪,也有可能大於105%。
(五)一定別忘了提前跟廠家說好:多訂的地板可以退。
(六)鋸地板的時候粉塵比較大,應該跟工人提出在走廊進行這個環節的操作。不過品牌地板不用你說,工人就會自覺地去走廊。
(七)鋪裝地板前地面要干凈平整,如需找平應該提前完成(最好先讓地板公司上門實地勘測一下地面情況)。
(八)鋪裝地板前裝修主體工作應完成,避免造成地板被虐待的情況,別的不說,你自己看了都心疼。
(九)安裝地板當天地面必須是乾燥的。在此特別提醒愛打掃室內衛生同學們,鋪裝地板的頭一天,地面一定不能用是濕拖布擦。這樣會造成地面滲水,鋪完地板以後會返潮。
(十)鋪裝地板一般採用順光鋪裝,也就是地板長度方向應垂直於窗戶所在牆面。
三、地板及其輔料
同學們肯定對地板的環保非常關心,不過鋪地板的時候,跟地板一起安裝的還有地墊、踢腳線和壓條。對以上這三項內容是否環保,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過?死抗著後來堅定地選擇了瑞嘉地板,就是看中了其倡導的「360度」環保,先甭說真的假的,最起碼人家想到了,至於做好做不好那是另一碼事了。
先插播一個老問題,雖然優雅蘭前輩早先說過,但估計過了這么長時間,新一輪的裝修大軍也已經上陣了,現在肯定又有同學提出關於踢腳線的顏色是應該與地板一直還是與門一致的疑問了。那我就再回答一遍,踢腳線的顏色應該與門一致。而且實踐證明,只要是與門顏色不一致的踢腳線,看起來都不是那麼舒服。
通過裝修我發現,一般的地板廠家不單獨生產踢腳線、壓條和地墊。在去鄰居家參觀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家家地板五花八門,但踢腳線和壓條好像就是那一種。
踢腳板:幾乎所有的地板廠家用的都是中密度板,而且為了降低成本,他們選用的中密度板質量也實在令人擔憂。劣質中密度板不但甲醛超標,而且還會有變形綳斷的可能(我們小區就發生過)。
壓條:十家恨不得有九家都是一模一樣的鋁扣條,上面帶橫紋兒的那種,不信同學們注意觀察一下。這種壓條時間稍長,橫紋兒里就會窩灰,看起來很臟的樣子。
地墊:別看有時候垃圾箱里堆著各種牌子的地墊,仔細看看你會發現,那些字都是後印上去的,而地墊本身的材質也都是一樣的。
商家之所以在地板的這些附件「走捷徑」,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跟消費者不太注意這些表面上看起來"細枝末節"的內容有關。因為大多數消費者的確只關心地板的價格、花色和樣式。
不想多說瑞嘉地板的「360度」環保,因為人家也不是白給的環保,是要單加錢的,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環保」,但從裝修最開始就嚴把環保關的我,權衡了一下,還是下了決心--花錢買環保,所以,我最後多花了600多元,用的是號稱「0甲醛」的瑞嘉綠寶石專用踢腳線、瑞嘉綠寶石專用壓條和瑞嘉綠寶石專用地墊。
至於瑞嘉綠寶石系列到底為何物?帖子最下面有一張圖片,大家可以看到壓條和踢腳線。
四、大品牌的服務
瑞嘉地板做為我組織的小區集采項目之一,在楓渡小區頭開得並不十分順利。在我鋪之前,已經有參加集採的鄰居鋪上了,有鄰居在社區論壇言辭激烈的指出了瑞嘉的一些問題(後來看也不是什麼大事)。那個帖子被瑞嘉公司搜到了,「瑞嘉售後」和「瑞嘉工程部」紛紛給這位鄰居回了帖子,事情沒多久就很順利地解決了,這位鄰居又發了帖子表示非常滿意。
受「三分地板七分鋪裝」這句話的影響,我對地板鋪裝這個環節一直十分重視,有了鄰居的前車之鑒,我對我家裝修隊牆圍部分平整度的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又給瑞嘉公司打電話,針對鋪裝地板提出了一些要求,瑞嘉公司都給了我滿意的答復。安裝當天一切進展都非常順利,工人的素質也很高,耗材嚴格控制在標准范圍(5%)之內。
對了,還有一件很小的事情,瑞嘉前陣子安裝地板送腳墊,到我家安裝那天,工人忘了帶腳墊,我也沒太往心裡去。再後來整天忙忙碌碌的,早把那個腳墊的事給忘了。大概過了一周的時間,有天我去樓下倒垃圾,看見瑞嘉公司的車停在我家樓下,勘測部的羅經理剛一下車看見了我說他給我送腳墊來了。
五、與瑞嘉公司負責人探討過的兩個問題
瑞嘉是個大品牌沒錯,但並不因為其是個大品牌,在所有的環節都不會有問題出現。在跟瑞嘉售後部高經理聊天的過程中,我就提了下面兩個問題:
首先,瑞嘉地板因為市場佔有率較大,工程部的工人忙不過來,公司就賦予了一些大的經銷商自己找工人安裝的權利。我當時在聚元建材城選購瑞嘉地板的時候商家就問我是讓瑞嘉公司安裝還是讓商家找工人安裝,我當然毫不猶豫的選擇瑞嘉公司。我一個鄰居就是因為讓商家裝的地板,結果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操作,而且還向這位鄰居收取了400元地面局部找平的費用。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同學,無論選擇任何品牌的地板,最好都讓廠家負責上門安裝。
再有就是地面處理的問題,鋪裝地板差不多需要一天的時間,工人進場當天,幾乎用去上午半天的時間做地面處理,而我家的地面據工人說較小區其他幾家鋪瑞嘉地板的還算好的。地面處理的灰土搞得滿屋子烏煙瘴氣,然後就開始鋪地板,可想而知,地板鋪完上面沒有一層厚厚的灰塵才怪,總體感覺--臟。當時我就建議高經理為什麼不把地面處理和地板鋪裝兩個環節分開做,高經理解釋說工人多跑一趟就要多增加一趟的成本。這么解釋作為消費者來說只能勉強接受吧。
六、焦點網友關於地板的經驗介紹:
阿西西推薦:四合復合地板(顏色符合心意)。地王的實木復合有一款特價98元/平米,不過色差較大;四合的強化復合水晶面可講到62塊,浮雕面講到68元,不過好象還可以下。
阿西西提醒:鋪裝地板抹膠時,考慮滿邊緣地塗抹,直到合上地板時膠水會從縫里溢出來,不能只是在板片的兩端點上兩點,JS解釋說「鎖扣」的地板沒必要那麼做,一點膠就足夠了。
未名建議:萬寶龍復合地板的經典系列。
亦天空介紹:歐典,安裝口碑不錯,地板安裝是關鍵,裝不好,過不多少時間就會一塊一塊鼓起來,所以,我看中某一個品牌時,都會來焦點查查這個品牌在安裝時的口碑。
發愁的容容提示:安裝地板時,一定要讓扣條在門的正下方,還應注意門與地面的間距。
Bingbing0927推薦:瑞嘉地板(大品牌明顯服務到位)。
雨瑤推薦:岳各庄紅星美凱龍的萬寶龍野楓木系列。
////////////////////////////////
****《唐亮製造》(1)普通消費者選購瓷磚全攻略****
死扛著 2005-01-04 14:55:42 發表於焦點裝修家居網-裝修總論壇-裝修論壇
***************************************************************************
……當初在倉庫買梅盛磚的時候,導購的小夥子說梅盛是品牌磚,不過說實話,可能是我少見多怪,以前確實沒聽過這個牌子,瓷磚品牌我最開始只知道有那麼一群名人組成的什麼:馬可波羅、諾貝爾、蒙娜麗莎、羅馬利奧、維納斯、雅典娜……看,連神都不放過,真是服了這些商家……
***************************************************************************
關於瓷磚,死抗著一起筆就收不住了,一下子就寫了這么多。畢竟是家庭裝修必須購買的重要一項,多寫點也無妨,以下我就從四個方面粗淺的談談:
一、怎樣挑選瓷磚
在焦點網潛過一段時間水的同學去建材市場大都是奔著品牌磚去的,這樣有一點好處就是基本可以保證質量,但需要以犧牲口袋裡的大米為代價。其實有些瓷磚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其質量還是過得硬的,比如我家用的梅盛地磚,想想吧,20多塊錢一平米的地磚一般是不能輕易買的,但並非所有20元的地磚都是質量不好的,通過鑒定,梅盛就是一款不錯的磚。關於怎樣挑選瓷磚,死抗著所能想到的大致是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
1、看瓷磚外觀是否平直。試想,如果每塊瓷磚的表面、側面都不平整,再好的瓦工也鋪貼不出整體平整的效果來;
2、看瓷磚表面是否有斑點、裂紋、磚碰、波紋、剝皮,缺釉等問題,尺寸是否一致;
3、看瓷磚的花色圖案。好的產品花色圖案細膩、逼真,而質量差的瓷磚花色圖案會有缺色、斷線、錯位等;
4、辨別瓷磚背面的顏色。釉面磚的背面顏色是紅色的,而玻化磚背面應呈現乳白色;
5、聽瓷磚的音色。方法是一手提著磚的邊,一手敲擊磚,好磚的聲音清脆響亮,差磚則低沉、悶濁。曾經試過辨別玻璃和玉器的同學應該想到,其實也是用的類似的方法,不同的是,辨別玻璃和玉器是要聽本身碰撞的聲音。
6、看瓷磚的硬度。說白了,同樣規格的磚,在手裡掂掂,越沉的磚說明其密度越大,硬度也就越高。
7、看瓷磚背面的吸水率。把瓷磚翻過來,往背面滴些水上去,滲得越慢,說明其質地越密,內在品質越好,差磚不但滲得快,過不多一會兒你把磚翻過來,正面都能透出水印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同學用了劣質牆磚後,本來明亮的磚面看起來跟「101斑點狗」似的,那是因為水泥裡面的水透過來了。
關於此點,死抗著還有兩點補充:
(1)有些商家一聽你要試水,拿起水杯子就往磚的正面澆。如果正面也能看出來滲水,那還叫瓷磚啊?!他倒不傻,可咱們也不傻,糾正的方法是:讓他把磚翻過來……
(2)現在市場上有幾款磚,如薩米特、常新(傳說已停產),用一種高壓工藝做出來的,別說正面,就連背面也幾乎一點不滲水,是不是質量就最好呢?為此我曾經問過我家瓦工,他說這樣的磚不滲水,水泥也粘不牢,不建議我買。看來,大家選擇的時候還需慎重,別走極端。
二、瓷磚的分類
(一)按使用范圍劃分。瓷磚分地磚、內牆磚和外牆磚(家裡帶露台的用得上)。
(二)瓷磚按處理工藝大體還可分為釉面磚和玻化磚。其中,玻化磚根據其工藝不同又有:滲花、多管布料、超微粉、剛玉石、微晶玉等劃分。不同的處理工藝,其抗污性、吸水性都不同。以上工藝中:滲花工藝各項理化性能最弱,多管布料較滲花稍強,超微粉和剛玉石(兩種工藝理化性能差不多)又較多管布料強,微晶玉是最近兩年剛剛出來的新工藝,各項理化性能都最強,號稱「零滲透」,不過其價格也實在昂貴。
死抗著初出茅廬的時候,多少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曾經訂了一款歐神諾微晶玉地磚,300多元一平米,廣泛徵求意見後,被包括詩玫在內一些同學含蓄的稱「太誇張了!」,最後索性給退了,現在想起來就後怕,當初真是瘋了!!
三、死抗著總結的瓷磚經驗
拉燈蜜前輩曾經建議我,如果想省錢還買好磚就去東方家園、好美家買特價磚,我也為此專跑去過東方家園、好美家,覺得那裡的特價磚也竟是些雜牌子,而且質量很一般(我曾拿著礦泉水瓶子做過試水)。再而且可選擇面實在太窄了,無奈之下,還是一腦袋扎到建材市場尋覓去了。
(一)去哪裡購買瓷磚
1、去瓷磚倉庫購買瓷磚。
北京市最著名的瓷磚倉庫有十里河的閩龍和豐台小井(也就是傳說中的七里庄,我曾經以為豐台小井和七里庄是兩個地方,結果被一開摩的拉著繞小井一圈,郁悶……),各種品牌的瓷磚一應俱全,而且幾乎所有的磁磚都是倉儲式銷售,同學們可以在建材超市或建材市場看好品牌、價格和花樣,然後到那邊去尋,價格較一般建材市場便宜,而且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倉儲式銷售的瓷磚——好砍價。死抗著就是在十里河閩龍選購的羅馬利奧仿古磚。
特別需要提示的是:在倉庫購買瓷磚一般商家不管送貨,因為他們只負責經銷商大批量的配送,所以,如果沒有車最好還是考慮就近買磚。補充一句,即便有私家車,也別輕易拿客車當貨車,為了拉磚而修車,不值。當初我是求湯師傅跟我跑了一趟十里河才搞定的羅馬利奧。
2、在家門口的建材市場購買瓷磚。
在家門口買磚的原因很簡單:退補磚方便。死抗著在立水橋附近的聚元建材城和祥和宏興建材城購買了高陶和梅盛兩款磚。順道補充一句,我的磚都是論片兒買的,因為最後涉及退補磚往往是論片不論平米。
(二)瓷磚品牌
當初在倉庫買梅盛磚的時候,導購的小夥子說梅盛是品牌磚,不過說實話,可能是我少見多怪,以前確實沒聽過,瓷磚品牌我只知道有那麼一群名人組成的什麼:馬可波羅、諾貝爾、蒙娜麗莎、羅馬利奧、維納斯、雅典娜……看,連神都不放過,真是服了這些商家。死抗著曾經誤認為這些磚都是進口的,後來才知道,幾乎都是廣東的。這些品牌瓷磚大都在六、七十元一平,更好的瓷磚如亞細亞、金舵、歐神諾更是動輒一、二百元一平。雖然琴畫前輩曾說過:瓷磚每100元拉一個檔次,但作為普通消費者,還是把眼光放平和一點的好,而且,客觀地說,裝修到最後你會發現,在瓷磚的選擇上如果恰到好處,真的可以省很多錢。
(三)死抗著選擇的三款牆地磚
實際證明,在建材市場買瓷磚比在建材超市購買可選擇面廣,且價格公道,就拿我選擇的羅馬利奧、高陶、梅盛三款牆地磚來說吧,羅馬利奧沒得說,品牌的東西,質量絕對一流;高陶曾是中泰合資的企業,其生產的高陶(COTTO)潔具也曾經在建材市場火爆過,死抗著前陣子還在陽坊涮羊肉總店看見衛生間的潔具都是COTTO的,最後聽說中泰雙方因為配合不是很好就撤攤子了;我在這里重點表揚一下梅盛瓷磚,瓦工說這款磚的質量不錯,而且價格也就20多元每平米,實在是物美價廉。
(四)關於花磚腰線
現在幾乎家家貼磚都用花磚腰線,足以證明腰線花磚還是很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這東西在九十年代中期的裝修可還都是沒有的。不過死抗著家沒有買一塊花磚腰線,因為我計算過,一款十幾元的磚,它的花磚腰線折算下來往往也要好幾百塊錢一平米。商家也曾經直言不諱的跟我說:現在瓷磚市場沒什麼利潤,花磚腰線是個掙錢的賣點。
不知道有沒有和死抗著一樣贊同不買花磚腰線的同學。我最後堅持根據自己的構思貼出了一面命名為「唐亮製造」的主題牆。瓦工從一開始不願意貼到最後天天端著胳膊美美地說:「挺好,挺好,效果不錯,我貼了十幾年的磚還是頭一次這么貼。」工長跟著說:「北京市都沒有唐師傅這么貼的。」(自打裝修開始,我也成了唐師傅,哈。)自己的家自己來營造,多用點心,最後確實挺有成就感的。
(五)關於顏色搭配
瓷磚的顏色搭配應符合對比色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關於對比色,同學們作為裝修的常識應該掌握,即便鋪貼瓷磚沒用到,後期的傢具、家居裝飾選擇上也可以用得到。裝修常用的對比色搭配有:紅白搭配、紅黑搭配、黑白搭配、黃藍搭配……等等。其中,白色作為萬能色幾乎和其他所有常規色搭配都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家衛生間的淋浴區用的就是黃白藍三色瓷磚搭配的效果,感覺還不錯,次卧牆壁和窗簾用的黃藍搭配,效果也還可以。
(六)牆地磚鋪貼常識
1、關於干鋪和濕鋪。現在貼磚一般是牆磚濕鋪,地磚干鋪,干鋪比濕鋪更能降低空鼓率,但干鋪要比濕鋪成本高(其實主要涉及一個沙石比的問題)。工人往往會說牆磚干鋪掛不住,這個理由還算可以接受吧,但如果工人提出地磚也要濕鋪那你可要小心了,必須抗議。
2、關於牆、地磚尺寸。就一般戶型而言,衛生間的地磚尺寸一般在300*300mm左右為最佳,廚房應該在500*500mm左右為最佳,我一個鄰居廚房地磚用的200*200,一進廚房,三個字「鬧眼睛」。對了,地磚一定要注意其防滑性能,還真有鄰居用了不防滑的地磚,踩在上面不是一般的不爽,是非常非常的不爽!!至於牆磚尺寸,完全根據個人愛好了,小到馬賽克、大到350的牆磚都有。有的同學容易產生一個誤區,認為家裡衛生間比較小應該用小的牆磚。其實小空間用大牆磚才更能顯大,死抗著對這句話負責任,同學們放心就是。
3、關於耗材。不同於地板,瓷磚的耗材一般很難准確計算,因為決定耗材多少的因素相對地板來說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牆地面規則程度
鋪貼表面越不規則,損耗越多。
(2)瓷磚尺寸
瓷磚越大,損耗越多。
(3)瓷磚質量
瓷磚質量越差,損耗越多。(質量差,瓦工在磚剛上牆時敲擊磚面造成瓷磚破碎的可能越大)
(4)鋪貼方式
第一,非整磚之間在接縫處如果都要求用瓷磚的邊對接損耗就大(但是美觀);
第二,牆角為避免出現過窄磚條而採用兩頭截取的損耗就大(但是美觀);
第三,整體斜鋪瓷磚肯定要比直鋪損耗大(且效果未必美觀)。
所以,建議各位同學,在購買瓷磚的時候,根據以上幾點,首先確定耗材量。一般來說,購買瓷磚的面積是實際鋪貼面積的105—110%左右。買瓷磚一般一次買的正好可能性不大,所以,涉及到退補磚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在附近建材城買磚的方便了。
如果你家有一處很規則的鋪貼面積,還可以根據鋪貼面積確定瓷磚大小。我家進門廳鋪的18塊羅馬利奧地磚就是因為恰到好處從而實現了「0耗材」。
四、焦點網友關於瓷磚的經驗介紹:
以前我提到過,在開始家裝之前,我研讀過幾十位前輩數百篇的裝修日記,不說快修煉成白娘子吧,也差不多跟她的手下小青有一拼了。在此羅列一下前輩們推薦的品牌和積累的經驗,希望能給更多對裝修所知不多的同學以借鑒:
(一)優雅蘭推薦:冠軍瓷磚(號稱最滿意)和吉尼斯牆、地磚。
(二)astraes2002推薦:馬可波羅628系列仿大理石的。訂地磚要打出富裕,要求商家多了可以退的。
(三)未名關於牆地磚的鋪貼經驗是:廚房和衛生間的牆地磚在鋪之前一定要用水泡,而且牆面要拉毛(拉毛可能很多同學都不懂什麼意思,我心裡明白但說不明白,大家問問工人吧),否則會掛不住。未名還提示大家:如果陽台原來牆上刷了耐水膩子,一定要鏟除,否則磚會掉的。
(四)亦天空關於挑選瓷磚的介紹:挑磚,先用角尺看看是否方正,再把兩塊磚疊在一起,捏住一個角看,能看出磚平不平,然後再把兩塊磚並在一起,看大小是否一樣。驗磚,有商家所謂賣磚把縫的損耗量算進去了,然後到貨面積比購買面積小,別上當,最好在購買時就把這個問題說明白。
(五)阿酒關於買瓷磚如何試水的建議:去小井買瓷磚,看好了雁牌的磚,顏色、花色、釉面質量和價格都讓我滿意。就要交錢的時候,想起要做吸水率試驗,就找了點水,滴在磚的背面,發現水很快的滲了下去,象磚頭似的。翻過來看正面,有水滲過來的痕跡。心一下子就涼了。本來在這里選好的十種磚,看來又要重新選擇了。
(六)阿西西推薦:大羅馬瓷磚(據說當時的折扣最低),阿西西還提示:貼磚之前跟小工長確定沙石比和空鼓率,並要求有空鼓現象一定要拆下重貼。阿西西還建議大家:廚房貼磚的時候要改好煙道口的位置,否則將煙道軟管裸露在廚房裡可不美觀。
(七)發愁的容容建議:瓷磚若論塊賣,存在1平米能否被整除的問題。容容前輩還有一條很人性化的建議就是:買點棉花讓瓦工磨磚的時候塞耳朵。因為切磚最臟最吵,瓷磚切割和磨邊時聲音刺耳,同時產生大的粉塵,細心的同學如果想表示一下對工人的關心,准備些棉花球的同時如果附帶兩副口罩給工人,工人一定會為你的行動而感動。
以上就是死抗著關於瓷磚的經驗總結,別說整個裝修,就是僅僅瓷磚一項要想考慮得面面俱到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還有很多沒說到的地方,歡迎各位同學及時補充。
Ⅱ 如何辨別石棉瓦質量
辨別石棉瓦質量的方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外觀
外觀規整,邊條平直,不扭不翹,正反面沒有缺損裂紋,瓦爪完好齊棱齊角(保證掛得牢)。大型瓦廠製造彩瓦時,所用模具由高強鋁合金製成,平整規矩,所產之瓦自然平整且尺寸精確;小廠用鐵皮做模具,本身即翹曲,下來的瓦無法平整規范。這直接影響鋪裝效果,鋪出的屋面縫隙大不整齊,防雨防風隔熱效果明顯差。測定方法:把瓦放在平面之上,按一下便知其是否翹曲平整;用眼瞄一下兩邊側棱,更知是否平直。
二、著色層
1)材質。先判斷著色層是水泥還是油漆。混凝土彩瓦著色方法有二;其一:彩瓦著色層是水泥與無機顏料、樹脂及氧化硅骨料所構成,厚度在0.5mm左右。它附著力強(與瓦同時製作)耐候性一般,經過一定時期的日曬雨淋容易褪色。老式制瓦和小型瓦廠大部分用這種方法著色,原因是成本低;其二:採用油漆噴塗,噴塗著色鮮艷,一般噴塗干膜厚度約在35um以上,歷經十數年的使用,久不變色不剝落。辨別時先觀察:前者從側面及端頭看著色層有一定厚度,後者很薄,並能看到漆的噴霧點。
2)顏色的一致性。好瓦整個瓦面著色層均勻一致為麻面,沒有任何流痕及色差。次瓦則不然。將多片瓦擺在一起,好瓦相互顏色不能有差異。
三、密實度。
它決定著瓦的強度,抗滲水性,抗凍性,以及使用壽命。
實度是由制瓦設備是否先進及生產工藝水平決定。高密度瓦必須由半干水泥料經高壓(1250牛頓力左右)沖壓成型。水泥的水灰比在0.4~0.5之間(一公斤水泥加水0.4~0.5公斤)用美國專利攪拌設備自動配好(其它簡單方式攪拌不成),生產時在軋制倉內猶如軋鋼一樣,把水泥擠軋在高強鋁合金模具上,經自動切斷,這樣就形成高密度瓦坯。由於內部空隙小,水很不容易滲透。小廠一般使用平行擠壓設備製造,人工拌料或用一般簡易攪拌機,水灰比只有加到0.6~0.7時才能把水泥漿拌成,再加上用的是鐵皮模具,無法承受大的壓力,只是一抹而蹴,因而密實度大大降低,內部空隙既大又多,所以抗滲性很差。在連陰天,雨水就會滲到瓦背面下滴,進而滲入屋面。(據資料介紹,當水泥的水灰比由0.4加到0.7時,抗滲性下降100倍!!)密實度底,不但抗滲性差而且強度也隨之下降,好瓦抗折力可達300公斤以上,差瓦還不到100公斤。抗滲性差,冬季就不耐凍。尤其在北方,白天雪水滲入瓦中,夜間結冰膨脹,將瓦脹裂而逐漸剝落破壞,瓦的使用壽命也就不會長。
鑒別方法:聽聲音:一手將瓦提起,一手用硬物敲擊瓦片。如果聲音清脆,說明密實度較好;如果聲音發悶,說明密實度差。看斷茬:將瓦打碎,如斷面密實細膩,密實度好;如果斷面粗糙酥鬆,則密實度差。
四、抗滲性。
灌水法:將瓦反放,在凹槽內加水觀察。水線如平直整齊,說明密實度好,材料均勻一致;如果水線呈鋸齒狀,參差不齊,說明材質不均,抗滲差。再看水線上升高低和速度。好瓦一般上升至5mm左右即停止,幾個小時不再上升。差瓦在幾十分鍾內即可上升至最高點,更甚者整個瓦都會濕。看水滲得快慢:好瓦三天後只是蒸發掉相當部分,水還在;差瓦幾小時後水即不復存在,全滲入瓦內。所以滲水的快慢即可看出瓦的密實度,也可看出瓦的抗滲水能力。最後看瓦的背面:如經24小時,瓦背面有水珠出現,瓦的抗滲漏能力差,連陰天屋面會滲漏;好瓦背面或不濕,或濕而無水珠出現。抗滲差的瓦強度、防雨性、耐久性均差。
五、瓦的搭接。
石棉瓦設備裝後搭接好壞決定著瓦的防護能力及美觀程度。好瓦鋪
裝後,嚴似合縫整齊劃一,橫豎斜全成行如印刷一般,非常漂亮。搭接好壞是由瓦的尺寸精度、平整度和結構所決定。
Ⅲ 樹脂瓦背面光滑面好嗎
凱創合成樹脂瓦的承載性能根據GB/T9341-2008的檢驗結果是承載性能在跨距660mm,荷載0.4kN的撓度為3.6mm。凱創合成樹脂瓦所檢項目達到標准要求。
Ⅳ 怎麼區分屋面瓦質量的好壞
一、外觀
外觀規整,邊條平直,不扭不翹,正反面沒有缺損裂紋,瓦爪完好齊棱齊角(保證掛得牢)。大型瓦廠製造彩瓦時,所用模具由高強鋁合金製成,平整規矩,所產之瓦自然平整且尺寸精確;小廠用鐵皮做模具,本身即翹曲,下來的瓦無法平整規范。這直接影響鋪裝效果,鋪出的屋面縫隙大不整齊,防雨防風隔熱效果明顯差。測定方法:把瓦放在平面之上,按一下便知其是否翹曲平整;用眼瞄一下兩邊側棱,更知是否平直。
二、著色層
1)材質。先判斷著色層是水泥還是油漆。好的彩瓦著色層是高強水泥與無機顏料、樹脂及氧化硅骨料所構成,厚度在0.5mm左右。它附著力強(與瓦同時製作)耐候性好,經幾十年日曬雨淋不脫落不褪色。彩瓦廠這層大部分用油漆噴塗,新瓦沒上房時,看著很鮮艷,鋪後不久即變色剝落。辨別時先觀察:前者從側面及端頭看著色層有一定厚度,後者很薄,並能看到漆的噴霧點,或在瓦端頭有漆的流痕。再用尖狀鐵器刮劃:前者堅硬,不易劃動,後者一劃即露底。
2)顏色的一致性。好瓦整個瓦面著色層均勻一致為麻面,沒有任何流痕及色差。次瓦則不然,光亮者一般為油漆。將多片瓦擺在一起,好瓦相互顏色不能有差異。
三、密實度
它決定著瓦的強度,抗滲水性,抗凍性,以及使用壽命。密實度是由制瓦設備是否先進及生產工藝水平決定。高密度瓦必須由半干水泥料經高壓軋擠成型。水泥的水灰比在0.4~0.5之間(一公斤水泥加水0.4~0.5公斤)用美國專利攪拌設備自動配好(其它簡單方式攪拌不成),生產時在軋制倉內猶如軋鋼一樣,把水泥擠軋在高強鋁合金模具上,經自動切斷,這樣就形成高密度瓦坯。由於內部空隙小,水很不容易滲透。小廠拌料或用人工或用一般簡易攪拌機,水灰比只有加到0.6~0.7時才能把水泥漿拌成,再加上用的是鐵皮模具,無法承受大的壓力,只是一抹而蹴,因而密實度大大降低,內部空隙既大又多,所以抗滲性很差。在連陰天,雨水就會滲到瓦背面下滴,進而滲入屋面。(據資料介紹,當水泥的水灰比由0.4加到0.7時,抗滲性下降100倍!)密實度底,不但抗滲性差而且強度也隨之下降,好瓦抗折力可達300公斤以上,差瓦還不到100公斤。抗滲性差,冬季就不耐凍。尤其在北方,白天雪水滲入瓦中,夜間結冰膨脹,將瓦脹裂而逐漸剝落破壞,瓦的使用壽命也就不會長。
鑒別方法:聽聲音:一手將瓦提起,一手用硬物敲擊瓦片。如果聲音清脆,說明密實度較好;如果聲音發悶,說明密實度差。看斷茬:將瓦打碎,如斷面密實細膩,密實度好;如果斷面粗糙酥鬆,則密實度差。
四、抗滲性
灌水法:將瓦反放,在凹槽內加水觀察。水線如平直整齊,說明密實度好,材料均勻一致;如果水線呈鋸齒狀,參差不齊,說明材質不均,抗滲差。再看水線上升高低和速度。好瓦一般上升至5mm左右即停止,幾個小時不再上升。差瓦在幾十分鍾內即可上升至最高點,更甚者整個瓦都會濕。
看水滲得快慢:好瓦三天後只是蒸發掉相當部分,水還在;差瓦幾小時後水即不復存在,全滲入瓦內。所以滲水的快慢即可看出瓦的密實度,也可看出瓦的抗滲水能力。最後看瓦的背面:如經24小時,瓦背面有水珠出現,瓦的抗滲漏能力差,連陰天屋面會滲漏;好瓦背面或不濕,或濕而無水珠出現。抗滲差的瓦強度、防雨性、耐久性均差。
五、瓦的搭接
瓦鋪裝後搭接好壞決定著瓦的防護能力及美觀程度。好瓦鋪裝後,嚴似合縫整齊劃一,橫豎斜全成行如印刷一般,非常漂亮。搭接好壞是由瓦的尺寸精度、平整度和結構所定。保溫性能也是靠搭接嚴密來保證的。瓦搭接好了,瓦下封閉了一個空氣層,它的隔熱性能良好。如瓦搭接後縫隙大透風,隔熱作用就大打折扣了。這正如雙層玻璃隔熱隔音的道理一樣,如在玻璃上打個洞,它將不隔熱隔音了。把兩片瓦互相搭在一塊兒,看其相咬合是否緊密嚴實,好瓦的搭接縫會小於1mm,成「S」形搭扣,開縫在瓦的最高點(類似分水嶺山脊)雨水在接縫兩邊分流,只有直接滴入縫中的雨水才進了瓦的水溝槽,這種搭接形式的瓦防側風能力特別強,因而不怕狂風暴雨。大部分瓦搭接縫開在瓦棱的半坡上,有25~30mm(是前者進水量的25~30倍),雨水要進入水溝槽。雖為雙水槽防雨能力也有限。再加上怕側風,因而暴風雨時易滲漏,相應保溫隔熱性能也差。這種瓦鋪裝困難,不易鋪整齊,在國外已屬淘汰瓦型。
六、看重量
好瓦每片重量一般在4.5公斤左右,(每平方42公斤左右)。差瓦因材料次,密度差,只有加大重量才能獲得必要的最低強度,每片瓦重5~5.2公斤左右。瓦重加大屋面負荷,尤其對木結構房屋不利。
七、看瓦的搭接形式
好瓦的搭接縫應開在瓦棱的最高部位,並形成「S」形咬合,下雨時保證縫隙進水最少,防風能力最佳,隔熱效果顯著。單槽瓦符合這種要求,雙槽瓦明顯要差,原因前邊已經提到。
Ⅳ 農村蓋房子用哪種瓦片呢
小青瓦又名蝴蝶瓦、陰陽瓦,是一種弧形瓦。用手工成型,在間歇窯中還原性氣氛下燒成,呈青灰色。規格一般為長200~250毫米,寬150~200毫米,廣泛用於農村房屋建築。唐青瓷瓦是中國唐代建築使用的傳統代表瓦型,是由板瓦和筒瓦組合鋪設而成的瓦。唐瓦單件瓦片尺寸較大,厚實感強,是中國傳統的寺院,亭台,仿古建築等建築必不可少的高檔屋瓦。石棉瓦是水泥石棉瓦的簡稱;水泥抗壓能力很強而抗拉能力很弱,而石棉抗壓能力很弱而抗拉能力很強,夾石棉是為了提高復合材料的抗拉能力。在七八十年代簡易住房(窩棚)中比較常見,由於安全等方面原因。合成樹脂瓦也叫塑料瓦、PVC瓦,PVC波浪瓦,復合瓦,輕質瓦,仿古瓦,塑鋼瓦。
Ⅵ 鋼皮瓦怎樣分辨
基材是否用的是真材實料
一定要問清楚彩石金屬瓦廠家他們所用原材料的技術參數及等級,瓦片的基材是什麼等級的、什麼品牌的、是否擁有國際知識產權?問他們基材的厚度是多厚的,裡面的鋼板的抗腐蝕鍍層厚度是多少?
看粘結劑樹脂的成分
第一代彩石金屬瓦採用苯丙樹脂(水性丙烯酸樹脂的一種,價格最便宜),第二代是純丙(水性丙烯酸樹脂的一種,價格要高一點,附著力要好一點,成本高,但是在耐候性還是遠遠不夠),第三代彩石金屬瓦是彩石金屬瓦行業的高端品牌,樹脂為氟改性樹脂(氟元素、硅元素有優越耐紫外線照射性能,原理是氟元素的化學鍵能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穩定性非常好)。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我們選擇的廠家用的是第幾代的粘結劑,能否適用於我們使用地的氣候特徵,會不會出現掉砂、落砂等現象。
基材的顏色和鋅花
彩石金屬瓦外觀看都大同小異。如果反過來看背面基材的鋅花,鋅花細膩均勻、立體感強說明生產工藝越穩定(沒有核心技術的廠家做不出來如此漂亮的鋅花),真正的彩石金屬瓦基材的鋅花立體感是很強的,國際上優質的彩石金屬瓦耐指紋膜,大多數均採用無色耐指紋,這樣有利於辨別鍍層的立體感。有些彩石金屬瓦廠家基材反面是綠色的,幾乎看不到鋅花的形狀,此類產品的鍍層很薄,沒有立體感;國際上高端彩石金屬瓦的表面處理均為無色透明的耐指紋膜,這樣有利於分辨抗腐蝕鍍層的立體感強弱。綠底,低價的,大多數都是一層綠色的漆膜,而非高分子樹脂的耐指紋膜。好的彩石金屬瓦往往要注重每一個細節,產品的好壞必須要從源頭抓起。
Ⅶ 請問如何鑒別牛皮與碎皮壓花還有PU質地的包
鑒別時,應首先檢查材料,確定面革類別。
如使用"真皮"粒面層未經修飾,具有原天然特徵的面革:
牛皮毛孔花眼碎小,不規則而較均勻;山羊皮毛孔眼一排排呈"瓦狀";豬皮三孔
一堆,呈品字分布。黃牛皮組織纖維細致,水牛皮粗糙,毛孔眼粗大。
對於粒面層經修飾失去原有特徵的,應根據加工工藝,仔細分類鑒別。
用苯胺塗飾的稱苯胺革,特徵是表層有晶瑩亮光,光很亮,不刺眼,無塑料感。
天然皮革熟製成革,牛皮一般在5~6mm厚,表層是粒面層,組織纖維細致緊密,
光滑美觀,強度、耐磨性都好;里層是絨面層,纖維粗、間隙大,表面有絨毛。
頭層革比二層革表面光滑平展,二層革略顯粗糙。二層革經塗飾、移膜或貼膜可
使表面看不出粗糙,但移膜革耐低溫性差,溫度低時易發生折皺。牛皮二層革平
展,壓花後無明顯缺陷,而豬皮二層革往往隱約可見三個一堆的毛孔眼,該處光澤
發暗。區分修面革和正面革時要注意,修面革是破壞了原有的粒面層,然後壓的花
紋,花紋種類可仿牛、羊、豬皮等,但花紋無毛孔眼,花紋是浮在皮表層上,而正
面革毛孔眼是存在的,仔細觀察可以辨認出來 。
人造革是在布底基上塗飾了一層有機材料,分薄(仿羊革)、厚(上塗發泡有機材料,
再壓上花紋)兩型。合成革是用有機纖維壓制後,加上塗飾層壓花後製成的。再生革
是將皮渣、皮纖維磨碎,經高壓用粘合劑粘合,形成片狀,然後經片皮機片到需要
厚度,再進行塗飾,使它具有一定皮革特性,大量用於箱包皮件,少量用來製鞋。
總結起來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A.看。先看外觀,真皮無底基,人造材料有底基;真皮有細小毛孔,仿皮則無。
B.摸。 再用手摸,人造材料塑料感非常強,光澤亮,冬天手摸有冷涼感,真皮
光滑手摸無冷涼感。
C.聞。真皮聞時有動物脂肪味(即皮臭味),仿皮則有塑膠味。
D.壓。用拇指壓成品較軟部分,在拇指周圍真皮會出現許多碎小、均勻花紋,
拇指抬開,花紋消失,即是真皮;而人造材料可能沒有花紋,也可能會出現粗大紋
路,拇指抬開,花紋並不消失,說明材料表面的粒面層和下面的網狀層已經脫開了。
E.察。觀察截面,真皮截面是不規則纖維組成,用手指甲刮下碎皮纖維後,截面
無明顯變化,對於真皮,不同部位紋理不規則,鼻嗅聞有腥臭味,而人造革嗅聞有
塑料或橡膠味,各部位紋理規則一致。貼膜皮革是在天然皮革下層的疏鬆肉面纖層
上貼上人造的表面層,不能稱"真皮",而是以天然皮革里層作底基的合成革。
F.水。置細小水珠於其皮表面,數分鍾後水珠通過毛孔擴散,可看到明顯濕斑,
吸收水分。
G.燒。用火燒皮的邊角有毛發焦味,仿皮則是塑料味。
H.色。真皮色澤暗亮柔和,仿皮則明亮。
Ⅷ 水泥石棉瓦尺寸多大合適
外觀質量,尺寸偏差,抗折力、抗凍性、不透水性、抗沖擊性。
標准:JCT 851-2008 鋼絲網石棉水泥小波瓦
辨別石棉瓦質量的方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外觀
外觀規整,邊條平直,不扭不翹,正反面沒有缺損裂紋,瓦爪完好齊棱齊角(保證掛得牢)。大型瓦廠製造彩瓦時,所用模具由高強鋁合金製成,平整規矩,所產之瓦自然平整且尺寸精確;小廠用鐵皮做模具,本身即翹曲,下來的瓦無法平整規范。這直接影響鋪裝效果,鋪出的屋面縫隙大不整齊,防雨防風隔熱效果明顯差。測定方法:把瓦放在平面之上,按一下便知其是否翹曲平整;用眼瞄一下兩邊側棱,更知是否平直。
二、著色層
1)材質。先判斷著色層是水泥還是油漆。混凝土彩瓦著色方法有二;其一:彩瓦著色層是水泥與無機顏料、樹脂及氧化硅骨料所構成,厚度在0.5mm左右。它附著力強(與瓦同時製作)耐候性一般,經過一定時期的日曬雨淋容易褪色。老式制瓦和小型瓦廠大部分用這種方法著色,原因是成本低;其二:採用油漆噴塗,噴塗著色鮮艷,一般噴塗干膜厚度約在35um以上,歷經十數年的使用,久不變色不剝落。辨別時先觀察:前者從側面及端頭看著色層有一定厚度,後者很薄,並能看到漆的噴霧點。
2)顏色的一致性。好瓦整個瓦面著色層均勻一致為麻面,沒有任何流痕及色差。次瓦則不然。將多片瓦擺在一起,好瓦相互顏色不能有差異。
三、密實度。
它決定著瓦的強度,抗滲水性,抗凍性,以及使用壽命。
實度是由制瓦設備是否先進及生產工藝水平決定。高密度瓦必須由半干水泥料經高壓(1250牛頓力左右)沖壓成型。水泥的水灰比在0.4~0.5之間(一公斤水泥加水0.4~0.5公斤)用美國專利攪拌設備自動配好(其它簡單方式攪拌不成),生產時在軋制倉內猶如軋鋼一樣,把水泥擠軋在高強鋁合金模具上,經自動切斷,這樣就形成高密度瓦坯。由於內部空隙小,水很不容易滲透。小廠一般使用平行擠壓設備製造,人工拌料或用一般簡易攪拌機,水灰比只有加到0.6~0.7時才能把水泥漿拌成,再加上用的是鐵皮模具,無法承受大的壓力,只是一抹而蹴,因而密實度大大降低,內部空隙既大又多,所以抗滲性很差。在連陰天,雨水就會滲到瓦背面下滴,進而滲入屋面。(據資料介紹,當水泥的水灰比由0.4加到0.7時,抗滲性下降100倍!!)密實度底,不但抗滲性差而且強度也隨之下降,好瓦抗折力可達300公斤以上,差瓦還不到100公斤。抗滲性差,冬季就不耐凍。尤其在北方,白天雪水滲入瓦中,夜間結冰膨脹,將瓦脹裂而逐漸剝落破壞,瓦的使用壽命也就不會長。
鑒別方法:聽聲音:一手將瓦提起,一手用硬物敲擊瓦片。如果聲音清脆,說明密實度較好;如果聲音發悶,說明密實度差。看斷茬:將瓦打碎,如斷面密實細膩,密實度好;如果斷面粗糙酥鬆,則密實度差。
四、抗滲性。
灌水法:將瓦反放,在凹槽內加水觀察。水線如平直整齊,說明密實度好,材料均勻一致;如果水線呈鋸齒狀,參差不齊,說明材質不均,抗滲差。再看水線上升高低和速度。好瓦一般上升至5mm左右即停止,幾個小時不再上升。差瓦在幾十分鍾內即可上升至最高點,更甚者整個瓦都會濕。看水滲得快慢:好瓦三天後只是蒸發掉相當部分,水還在;差瓦幾小時後水即不復存在,全滲入瓦內。所以滲水的快慢即可看出瓦的密實度,也可看出瓦的抗滲水能力。最後看瓦的背面:如經24小時,瓦背面有水珠出現,瓦的抗滲漏能力差,連陰天屋面會滲漏;好瓦背面或不濕,或濕而無水珠出現。抗滲差的瓦強度、防雨性、耐久性均差。
五、瓦的搭接。
石棉瓦設備裝後搭接好壞決定著瓦的防護能力及美觀程度。好瓦鋪
裝後,嚴似合縫整齊劃一,橫豎斜全成行如印刷一般,非常漂亮。搭接好壞是由瓦的尺寸精度、平整度和結構所決定。
Ⅸ 印刷上面的拉規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推動紙張來進行定位的,有的機器是拉動紙張來進行定位的。就是在紙張印刷前定位的,讓印刷圖案印刷在所有紙張的同一位置。
拉規,是一個印刷行業術語,也可以稱為側規或推規。是平張紙印刷機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作用是控制印刷紙張左右定位位置的一個機械部件。
印刷將文字、圖畫、照片、防偽等原稿經製版、施墨、加壓等工序,使油墨轉移到紙張、織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復制原稿內容。
(9)樹脂瓦正反面擴展閱讀
擋規和拉規都是伸縮裝置,伸出來時對紙進行定位,定位好了,就馬上收縮避免影響走紙,擋位於紙張傳送的正前方,使紙張走到這個位置時稍作停頓。
然後由兩側的拉規對它進行左右位置調整,印刷機上的拉規左右各一個,在操作控制面一側的稱「正拉規」,在另一側的稱「反拉規」,印刷時可以根據產品需要採用任何一邊的拉規。有了擋規、拉規的定位作用就能保證印刷圖案在紙張上的位置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