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廠超濾膜工藝組成
簡單介紹3種水處理超濾系統:
1、選擇膜+活性碳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膜處理—活性碳—消毒。
2、對優質雜排水、雜排水為中水水源的工藝
以物化處理為主 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或氣浮—過濾—消毒;
以物化+膜法為著眼點 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膜處理—消毒。
3、對雜排水和混合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的工藝
以生化處理為主 原水—格柵—調節池—生物處理—沉澱—過濾—消毒;
用兩段生化法工藝 原水—格柵—調節池—一段沉澱—二段沉澱—過濾—消毒。
工業超濾裝置有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其中螺旋卷式應用較多。
超濾膜材料有醋酸纖維素(CA)、聚礬(PSF)、聚醚礬(PES)、聚碳酸鹽樹脂、聚丙烯腈(PAN)和聚合電解質絡合物等。
超濾裝置運行過程中,主要的運行維護內容是清洗濾膜,清洗方法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一般採用溫水(40~50℃)沖洗。
化學方法是用化學清洗劑,如酸、鹼、表面活性劑溶液等清洗。
對於不同種類的膜要慎重選擇化學清洗劑,以防止化學清洗劑對膜的損害。經良好清洗的膜,透水率可恢復95 %~100%,超濾膜的使用壽命可達到一年以上。
在廢水處理中,目前超濾主要用來去除污水中的澱粉、蛋白質、樹膠、油漆等有機物,以及黏土、微生物等,此外在廢水處理中還可用於污泥脫水,代替澄清池等,以及用於純化甘醇。
❷ 常用幾種膜分離法污水處理方式
常用的幾種膜分離法污水處理方式:
一、超濾膜分離方法。根據分子的形狀和不同性回質利用大氣壓答力的作用,將其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這項技術通過我國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污效果顯著,能有效的對污水中的bing原體進行處理。因此超濾膜分離技術在我國各項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二、納濾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後期形成的納濾膜分離技術就是在保證無機鹽分離時不受電勢和化學梯度的影響,通過(實際壓力小於或等於1。5MPa)的作用將直徑大約為1納米的分子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從而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三、液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一直到80年代中後期才被廣泛應用的液膜分離技術,分為乳狀液膜和支撐液膜,其中乳液液膜在污水處理技術中被廣泛應用。第四、膜生物反應器。就是原水在進入生物反應器與生物發生充分反應之後,利用循環泵,使水流經膜組件,水得到排放的同時生物相又重新流入生物反應器,該技術是通過把膜件與生物反應器進行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去污技術。
❸ 超濾是什麼意思超濾膜應用水處理的什麼方面
超濾是來什麼源?
超濾是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目的,膜孔徑在20-1000A°之間。中空纖維超濾器(膜)具有單位容器內充填密度高,佔地面積小等優點。
超濾膜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
超濾膜作用分別技巧被廣泛天時用於飲用水制備、食物工業、制葯工業、工業廢水處理、金屬加工塗料、生物產物加工、石油加工等范疇。年夜范圍的水處理凡是集中在以下方面:飲用水供水終端、地表水處理、海水處理和污水回用。
❹ 市政污水處理是用反滲透膜還是超濾膜
反滲透膜
,是一種模擬生物
半透膜
製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
半透性膜
,一般用
高分子材料
製成。如
醋酸纖維素
摸、芳香族聚
醯肼
膜、
芳香族聚醯胺
膜。表面微孔的直徑一般在0.5-10nm之間,透過性的大小與膜本身的
化學結構
有關。有的高分子材料對鹽的排斥性好,而水的透過速度並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學結構具有親水基因,因而水的透過速度相對較快。
反滲透原理
超濾膜
,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唯恐
過濾膜
。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過篩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量大與500
道爾頓
(
原子質量單位
)、粒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超濾膜是最早開發的
高分子分離膜
之一,在60年代
超濾裝置
就實現了工業化。
超濾原理
反滲透膜具有以下特徵:
(1)
在高流速
下應
具有高效
脫鹽率
(2)
具有高
機械強度
和使用壽命
(3)能在較低操作壓力下發揮功能
(4)能耐受化學和生化作用的影響
(5)
受PH值、溫度等因素影響較小
(6)製作原料來源容易、加工簡便、成本低廉
超濾膜的應用特性:
(1)在超濾過程中不會發生質的變化,可以在常溫下
穩定運行
(2)設備結構精巧、佔地面積小、易於操作
(3)
設備
分離過程
、設備
自動化程度
高
(4)
能將不同的分子量物質進行分類處理
(5)對水質的適應力強、應用范圍廣
反滲透的應用范圍
電力、石油化工、鋼鐵、電子、醫葯、食品飲料、市政及環保等行業,在海水及
苦鹹水
談化,
鍋爐給水
、
工業純水
及電子級
超純水制備
,
飲用純凈水
、
廢水處理
及特種分離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超濾膜的應用范圍
純水
於超
純水制備工藝中作為反滲透預處理與超純水的終端處理,
工業用水
中用
於分離細菌、熱源、膠體、懸浮雜質及大分子有機物;飲用水、礦泉水凈化;發酵、
酶制劑
工業;
制葯工業
的濃縮、純化與澄清;果汁濃縮、分離;大豆、乳品、
製糖工業
、酒類、茶汁、醋等的分離、濃縮與澄清;
工業廢水
與
生活污水
的凈水與回收,
電泳漆
的回收
❺ 污水處理所使用的超濾技術是什麼呢
格瑞抄水務為您解答:
超濾工藝處理廢水的原理
超濾膜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於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因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每米長的超濾膜絲管壁上約有60億個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徑只允許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通過,而最小細菌的體積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細菌以及比細菌體積大得多的膠體、鐵銹、懸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機物等都能被超濾膜截留下來,從而實現了凈化過程。
❻ 超濾膜在水處理工藝中的技術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超濾膜是超濾膜的一種。它是超濾技術中最為成熟與先進的一種內技術。中空纖維容外徑:0.5-2.0mm,內徑:0.3-1.4mm,中空纖維管壁上布滿微孔,孔徑以能截留物質的分子量表達,截留分子量可達幾千至幾十萬。原水在中空纖維外側或內腔加壓流動,分別構成外壓式與內壓式。超濾是動態過濾過程,被截留物質可隨濃縮小排除,不致堵塞膜表面,可長期連續運行。超濾膜是最早開發的高分子分離膜之一。
超濾技術是一種廣泛用於水的凈化,溶液分離、濃縮,以及從廢水中提取有用物質,廢水凈化再利用領域的高新技術。特點是使用過程簡單,不需加熱,能源節約,低壓運行,裝置佔地面積小。
❼ 污水處理的MBR工藝
MBR的英文全稱是復Membrane Bio-Reactor,翻譯制過來就是膜生物反應器
沒有接觸過的同學光聽名字肯定覺得很抽象,但實際上其實很簡單,大家可以這么理解
MBR相對於傳統活性污泥法最大的改變就是去掉了二沉池加入了膜池。
簡單來說二沉池就是靠重力作用把泥和水分開,在這個環節里可能出現各種突發狀況,
比如污泥上浮池面有黑色塊狀污泥渣、泡沫等令無數環保人頭疼,
而MBR工藝中用到的膜和傳統二沉池的作用相同,就是進行固液分離,膜的好處就在於分離的更徹底。
❽ 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的生產工藝對膜本身有什麼影響
超濾膜與反滲透膜性質上的區別:
反滲透膜,是一種模擬生物半透膜專製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屬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製成。膜孔的直徑一般在0.5~10nm之間,透過性的大小與膜本身的化學結構有關。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於10納米的顆粒。超濾膜是最早開發的高分子分離膜之一,在60年代超濾裝置就實現了工業化。
❾ 超濾膜的種類以及製作工藝
超濾膜的分類有很多:
按照膜組件的不同分類:有管式超濾膜,板框式超濾膜,卷式超濾膜和中空纖維式超濾膜。
按照壓力驅動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外壓式和外壓式。
膜材料的不同分類:有機超濾膜和無機超濾膜兩種。
有機超濾膜按材質又可以分:
1、聚碸類
如聚碸(PS)、磺化聚碸(SPS)、聚醚碸(PES)等。用這種材料制膜,易成型,膜機械強度好,耐熱、耐化學性能也較好,是目前用得較多的材料。
2、聚烯烴類
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丙烯腈(PAN)。同聚碸相似,它的機械和化學性能較好。PAN的腈基是強極性基因,但PAN並不十分親水,通常引入另一種共聚單體(如醋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增加鏈的柔韌性和親水性,從而改變其加工性。
3、氟材料
目前主要用的是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PTEE),這種材料的超濾膜具有極優良的機械強度和耐高溫、耐化學侵蝕性能,使用溫度一40~260~C,可在強酸、強鹼和多種有機溶劑條件下使用,但成本很高。
4、聚氯乙烯(PVC)
這種材料製造的超濾膜具有優良的機械強度和極佳的化學侵蝕性性能,材料來源廣泛、穩定,成本適中,可以製造出優良的超濾膜,尤其是可以製造出在跨膜壓差很低的條件下,單位膜面積產水量卻很高的超濾膜。
5、其他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還有聚碸醯胺、聚醚酮、聚脂肪醯胺、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等。
❿ 超濾膜的簡介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一種微孔過濾膜。超濾膜採用壓力差為專推動力的膜過濾方屬法為超濾膜過濾。以膜的額定孔徑范圍作為區分標准時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可區分為: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逆滲透膜(RO)為0.0001~0.001μm。超濾膜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