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切片環氧樹脂
『壹』 石蠟切片技術和超薄切片技術有什麼區別
石蠟切片(paraffin section) 組織學常規製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教學中,光鏡下觀察切片標本多數是石蠟切片法制備的。活的細胞或組織多為無色透明,各種組織間和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鏡下不易清楚區別出;組織離開機體後很快就會死亡和產生組織腐敗,失去原有正常結構,因此,組織要經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驟以免細胞組織死亡,而能清晰辨認其形態結構。
超薄切片技術由於電鏡產生的電子束穿透能力很弱,必須把標本切成厚度小於0.1um以下的薄片才適用,這種薄片稱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在透射電鏡的樣品制備方法中,超薄切片技術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備技術。超薄切片的製作過程基本上和石蠟切片相似,需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驟。
『貳』 哪些樹脂不能用於冷凍超薄切片,哪些樹脂適用於冷凍超薄切片,請舉例
哪些復樹脂不能用於冷凍超薄切製片,哪些樹脂適用於冷凍超薄切片,請舉例?
A:Epoxi不能用於冷凍超薄切片,Acrylate適用於冷凍超薄切片。
備注說明:Super Glue的成分是Cyan Acrylate,是預配好的,接觸空氣中的水分子,即可固化聚合;Acrylate樹脂需要另配,並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聚合。
『叄』 polymer樣品,在冷凍超薄切片情況下,發生切幾片沒片子,再切,出一張切片,這是什麼原因
冷凍超薄切片技術是一種為了研究更接近於生物生活狀態結構和功能而 發展起來的電鏡樣品制
『肆』 如何制備橡膠材料的tem超薄切片
制備橡膠材料的tem超薄切片,是按木頭的旋切方式,製作旋切設備!!
『伍』 橡膠樣品,已樹脂包埋,要做超薄切片。怎麼切
所用的包埋樹脂是Epoxi,不能在低溫下切,而被包埋的橡膠樣品,又必須在低溫下切,因此建議該橡膠樣品不包埋,直接切片
『陸』 超薄切片技術有哪些不能做的樣品
樣品為以下成分的,不能用超薄切片技術,因為鑽石刀上的C原子會進入樣品該元素當中
『柒』 超薄切片機可以切離子交換樹脂嗎 急等!!!
可以切的,裡面有碎的
『捌』 超薄切片技術操作過程是什麼
觀察病毒在細胞組織內的狀態,可採取超薄切片技術,將標本用固定液固定後,經過脫水滲透包埋聚合切片等過程,切成薄片然後染色檢鏡。
(1)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主要有鋨酸固定液、醛固定液、高錳酸鹽固定液等。
①鋨酸固定液:這是最常用的固定液,作用迅速,新鮮的鋨酸呈淺黃色,其蒸氣極毒,使用時應在強通風櫃中把裝有鋨酸的安瓿瓶在緩沖液內敲碎。
②醛固定液:植物材料具有厚壁,鋨酸固定液不能很好滲透,有時固定得不好。而醛固定液往往可獲得較好效果,同時還不會破壞酶的活性,可以在切片上進行組織化學測定。常用的有甲醛固定液和戊二醛固定液。
③高錳酸鹽固定液:此種固定液可保持膜的結構,但破壞核糖體並失去酶的活性,對維持TMV粒子在細胞內的排列比戊二醛及鋨酸固定液好。
緩沖液可用1%液體鋨酸和1%過錳酸鉀,也可用磷酸鹽巴比妥-醋酸和二甲胂酸鹽緩沖液。固定可在0~5℃或室溫下進行,供試材料盡可能使用幼嫩的植株,小的根可整個固定,葉片需剪成1~2cm的小塊。葉中的空氣會阻止固定液與大部分細胞接觸,可在真空下把空氣除去。
組織固定後必須徹底沖洗,在進行鋨酸固定前要把多餘的醛用緩沖液沖洗徹底。固定後的組織一定要進行脫水,特別是採取不溶於水的樹脂包埋時,在室溫低於4℃時,丙酮或乙醇脫水效果都很好。
(2)包埋。
包埋用的樹脂可分為四類,即甲基丙烯酸酯、環氧樹脂、聚酯樹脂和各種水溶性化合物。
甲基丙烯酸酯在聚合過程中可能引起組織損傷,在電子束轟擊下,這種介質有升華的趨向,引起細微組織結構的破壞。但甲基丙烯酸酯也有優點,它比環氧樹脂能切出較大的切塊切面,切片也容易染色。
環氧樹脂和聚酯樹脂是保存細胞細微結構的最好包埋材料,目前最常用的環氧樹脂是Epon和Araldite,用它包埋的標本可避免聚合損傷,樹脂切片在電鏡下不升華,可使標本連續觀察,並保存細微結構。
水溶性樹脂劑對一些不希望用有機溶劑脫水,或利用組織切片做酶外處理試驗特別有用,其缺點是不能很好地保持細胞的細微結構。
組織需在包埋介質中充分滲透,常用的有兩種方法:
①環氧樹脂包埋組織的滲透。將丙醇脫水的組織轉到裝有6ml由等量丙酮和環氧樹脂的標本管中,將標本管放在烤箱內由傾斜45°角的馬達帶動的輪上,使其不斷轉動,丙酮由開口的管中蒸發,當丙酮味消失後,將組織在擦鏡紙上吸干,浸入新鮮的樹脂中,再於同一溫度下放4h,再一次吸干組織後,移到裝有新鮮樹脂的膠囊內,將Epon塊放在40℃下,直至完全變硬,並繼續在60℃下凝固12h。
②水溶性樹脂包埋組織的滲透。將組織在戊二醛中固定,在緩沖劑中沖洗1~12h,然後在80%GMA單體和20%的水中脫水20min,再於97%GMA單體和3%的水中繼續脫水20min後,在制備的聚合混合物中滲透過夜。將組織放在烘爐內的明膠膠囊中,注滿聚合混合物除去所有空氣泡,蓋好使其不使與空氣接觸,把膠囊用金屬絲垂直吊起,用長波長的紫外光聚合1~3d即可。
(3)切片。
切片前切去埋塊四周的樹脂,留下高2~3mm的標本正方柱,裝入切片機,使埋塊面的平行邊與刀口平行,把刀慢慢向標本推進,通過切片機上的目鏡系統,把刀推到看不到有間隙之處,每次推進0.5~1.0μm,直到切下切片。切片厚度以能達到浮於液面的切片呈灰色為最好。切片可用醋酸雙氧鈾和檸檬酸鉛進行染色。染色後的切片在0.1N氫氧化鈉中沖洗,然後用水沖洗。
『玖』 石蠟切片技術和超薄切片技術有什麼區別求答案
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教學中,光鏡下觀察切片標本多數是石蠟切片法制備的。活的細胞或組織多為無色透明,各種組織間和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鏡下不易清楚區別出;組織離開機體後很快就會死亡和產生組織腐敗,失去原有正常結構,因此,組織要經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驟以免細胞組織死亡,而能清晰辨認其形態結構。
超薄切片技術由於電鏡產生的電子束穿透能力很弱,必須把標本切成厚度小於0.1um以下的薄片才適用,這種薄片稱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在透射電鏡的樣品制備方法中,超薄切片技術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備技術。超薄切片的製作過程基本上和石蠟切片相似,需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