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耗材 » 半透膜製成永動機
净水/纯水设备联系QQ:1098646807
商业推广合作QQ:151703941

半透膜製成永動機

發布時間: 2020-12-19 05:42:28

★. 有没有靠谱的净水或纯水设备的厂家,求联系方式!

这要看你要的具体设备是什么了?之前我们工厂新上的一个纯水设备是悦纯的。当时是我负责这块,机器的安装调试都是悦纯工厂亲自来人做的,包括调试、试用、讲解全部都说的很清楚。我感觉他们服务和产品质量都挺好的,有需要你可以联系下,联系方式是 18156052550 (微信同号)

『壹』 為什麼永動機是永遠不能製成的

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 也不能憑空消失 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 能量的總和不變 這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了 所以第一類永動機是不能做出來的
而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的 就像熱量可以自發的由熱的物體轉移到冷的物體 但不能自發的由冷的物體轉移到熱的物體 而不引起其他的變化 所以第二類永動機也是不能做出來的 製造永動機夢想的破滅

永動機這個名詞不是很恰當。如飛輪之類,一旦開始運動,若無磨擦阻力作用,是可以永久繼續運動下去的,這在實際上雖然不易實現,但是在道理上說得通,可以看作一種實際的極限情況。所謂永動機並不是指這種情況,不是試圖去保持永恆的運動,而是期望在沒有外界能源供給,即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動力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得到有用的功。如果這種永動機真的能夠製成,那麼就可以不使用任何自然能源無中生有地得到無限多的動力。在人們還沒有掌握自然的基本規律時,這種想法曾經引誘許多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勞動,追求這種夢想的實現。但是,沒有任何一部永動機被實際地製造出來,也沒有任何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能受住科學的審查。

早期著名的一個永動機設計方案,是13世紀法國人亨內考提出的。亨內考設計的裝置當時並不叫作永動機,而是按它特別吸引人的性質,把它叫做"魔輪"。他在一個輪子的邊緣上等距地安裝12根活動短桿,桿端分別套上一個重球。無論輪子轉到什麼位置,右邊的各個重球總比左邊的各個重球離軸心更遠一些。亨內考設想,右邊更大的作用特別是甩過去的重球作用在離軸較遠的距離上,就會壓使輪子按照箭頭所示的方向永不停息地旋轉下去,至少要轉到輪軸磨壞時為止。但是,實際上輪子轉動一兩圈後就停了下來。

後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也造了一個類似的裝置,。他設計時認為,右邊的重球比左邊的重球離輪心更遠些,在兩邊不均衡的作用下會使輪子沿箭頭方向轉動不息,但實驗結果卻是否定的。達·芬奇敏銳地由此得出結論: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

事實上,由杠桿平衡原理可知,上面兩個設計中,右邊每個重物施加於輪子的旋轉作用雖然較大,但是重物的個數卻較少。精確的計算可以證明,總會有一個適當的位置,使左右兩側重物施加於輪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轉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輪子達到平衡而靜止下來。

流水的落差可以推動水輪機對外提供動力,能否用流水來設計永動機呢?16世紀70年代,義大利的一位機械師斯特爾又提出了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他在設計時認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沖擊水輪轉動,水輪在帶動水磨轉動的同時,通過一組齒輪帶動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裡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個裝置可以這樣不停地運轉下去,並有效地對外做功。實際上,流回水槽的水越來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進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輪機也就停止了轉動。

浮力也是設計永動機的一個好幫手。是一個著名的浮力永動機設計方案。一連串的球,繞在上下兩個輪子上,可以像鏈條那樣轉動。右邊的一些球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里。設計者認為,右邊如果沒有那個盛水的容器,左右兩邊的球數相等,鏈條是會平衡的。但是,現在右邊這些球浸在水裡,受到了水的浮力,就會被水推著向上移動,也就帶動整串球繞上下兩個輪子轉動。上面有一個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個球穿過容器底,補充進來。

這樣的永動機也沒有製成,是不是因為要下面的球能夠通過容器底,而又不能讓水漏出來,製造起來技術上有困難呢?技術上的困難並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設計的原理上。當下面的球穿過容器底的時候,它和容器底一樣,要承受上面水的壓力,而且是因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壓力很大。這個向下的壓力,就會抵消上面幾個球所受的浮力,這個水動機也就無法永動了。

此外,人們還提出過利用輪子的慣性,細管子的毛細作用,電磁力等獲得有效動力的種種永動機設計方案,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其實,在所有的永動機設計中,我們總可以找出一個平衡位置來,在這個位置上,各個力恰好下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動力使它運動。所有永動機必然會在這個平衡位置上靜止下來,變成不動機。

層出不窮的永動機設計方案,都在科學的嚴格審查和實踐的無情檢驗下一一失敗了。1775的,法國科學院宣布"本科學院以後不再審查有關永動機的一切設計"。這說明在當時科學界,已經從長期所積累的經驗中,認識到製造永動機的企圖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

各種永動機設計方案的失敗,製造永動機美好夢想的破滅,對於每一個尋找永動機的人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是,反思這一失敗的探索過程,它從反面給人類以啟迪,一些科學家從這一否定的結論中開始思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是不是說明自然界存在著一條法則,它使我們不可能無中生有地獲得能量?也就是說自然界各種能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轉化關系。這方面的思考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建立的線索之一。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亥姆霍茲(H. Helmholtz,1821-1894)就是從永動機不可能實現的這個事實入手研究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的。他在論文中寫道:「鑒於前人試驗的失敗,人們……不再詢問『我如何能利用各種自然力之間已知和未知的關系來創造一種永恆的運動',而是問道『如果永恆的運動是不可能的,在各種自然力之間應該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

19世紀中葉,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承認。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對應於不同的運動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機械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熱運動的內能,電磁運動的電磁能,化學運動的化學能等,他們分別以各種運動形式特定的狀態參量來表示。當運動形式發生變化或運動量發生轉移時,能量也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系統傳遞給另一個系統;在轉化和傳遞中總能量始終不變。

還有另外一種非常美妙的幻想,它並不違反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假如能把空氣或海水裡的熱能,通過一種巧妙的機器,全部轉化成我們所需要的機械功,這可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發明這種機器的想法,比起前面要憑空產生能量的想法聰明得多了。如果這種機器真能發明的話,還有另一好處,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一種東西裡面的熱能取出來做功,同時還會使這種東西的溫度降低。這樣,我們可以在海洋上設置一些巨大的工廠,利用海水裡的熱能,來進行各種不同的工作,比如利用它來發電,一隻輪船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熱量,不必燒煤或燒油,就能到世界各地去航行,這豈非美事!這可稱作第二種永動機,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背。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由無數次實踐證明了的客觀規律。它可以表述為:「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熱機不可能有100%的效率,它要在把從高溫熱源吸收的一部分熱量變為有用功的同時,把另一部分熱量放到低溫熱源。

追尋永動機的失敗經歷,可以給我們兩點啟示:首先,失敗的經歷也有積極的科學研究價值,永動機的種種設計方案的失敗,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啟發了能量轉化和守恆的思想,成為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建立的思考線索之一;其次,要依據科學規律辦事。歷史上追求永動機的人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一種良好的願望,也不是他們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只是由於他們做的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工作。在人們還沒有認識能量傳遞和轉化的規律之前,對那些尋求永動機的努力遭到的失敗,我們只能感到遺憾,但是,如果在今天還有人去設計永動機,那他就是愚蠢的,是違反科學規律的,也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貳』 半透膜與類永動機的疑難。

所謂「永動機」是一種只在理想狀態下存在的機械結構,它在理論上是成立的,而實際上是不會存在的。因為在理論上理想狀態時是忽略了所有的能量損耗,永動機處於一種沒有阻力沒有摩擦的狀態下運行。
而實際上這種條件是不能達到的。樓主所說的「循環滲透」問題非常有趣,樓主動了腦筋。這一裝置最終也會停在某一平衡狀態,會由於漏斗內壁對液體不斷摩擦而使整個裝置的溫度上升,從而引起液體密度的改變。這是一個熵增加的過程。如果這裝置是完全與外界絕緣的,那麼最終循環會停止。如果在裝置外有冷卻裝置,是系統保持在低溫下,那倒能使裝置長時間運行。但這是有外界能量輸入的,恐怕就不能算永動機的范疇了。

『叄』 第四類永動機的理論研究

現在只有一小部分人接觸過該理論,其中懂熵的又是少數,而大多數又已經完全接受熵增理論,對該理論保持質疑的態度。只有極少數支持者認為該類永動機不在人類經驗范圍之類,即承認了過去熵理論,又展望了未來熵理論,是個不錯的提議,給人類未來帶來了無限希望。
但由於第四類永動機理論所給出的熵拓展和其他支持理論給出的宇宙輸入熵的相關支持論調,都未得到實踐的證明和科學界的嚴格論證,第四類永動機不等於科學,充其量只能說是假說和科幻。
具有理論支持的未與先前理論正面沖突的第四永動機理論,首次在網路詞條零勢無限場理論中被公開提起。大眾可以對此理論保持同情和支持,也可以當做最新的科幻藝術來欣賞,但要理智和客觀看待,不能與現實的科學應用相混淆。要以科學界給出的合理意見為准則做參考。 眾所周知,二極體具有單向性,但是對其原理不好理解。不少人士希望通過利用二極體的單向性和電子微觀熱漲落來製造第四類永動機(麥克斯韋永動機),徐業林老前輩的「無偏二極體」是最典型的代表 ,因為他的實驗測出了微電流,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究竟二極體的單向性能否製成永動機,下面給出了一個二極體原理宏觀建模來做類比探討。
如圖:

如果泵1抽水,水箱2中水位升高,會形成反制泵1的水壓,如果泵1的壓力不夠,水箱2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好比二極體反向不導通;
如果上述情況泵1的壓力足夠,水會以溢出的形式流通而不能按管路規矩地循環,相當於二極體被擊穿失效,當然與二級管不同,在宏觀這是可逆的;
如果泵2往上抽水,泵2抽的水位高,暫時需要維持的壓力比泵1大,但是一旦水進入水箱1,水就會順勢流入水箱2,然後根據連通器原理流入水池3,阻力極小,形成有效循環,相當於二極體正向通路。
以上說明該單向水箱結構跟二極體具有相似的性質,下面對比徐業林老前輩用電子微觀熱漲落解釋來解釋無偏二級管(不一定正確),類比討論該結構是否在不加泵的作用下通過水分子熱漲落和其單向性形成永動循環機制。
考察水箱1上懸掛著的出水口,如果水分子能夠通過熱漲落從水池3經出水口躍入水箱1,水池1里的水分子也能躍入管內。顯然,往下躍能100%躍入水箱1而往上躍入水箱的水因不一定能准確找到入口而回落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這邊是單向的。
再考查水箱2上的入水口,由於連通器原理,分子的出入是雙向平衡的。
暫且只考慮以上分析,收集熱漲落的單向循環是可行的,但這種效應很小,需要很多集成的並聯才能顯現出來。
但是這只是必要條件,考慮另一個限制——微觀對熱漲落具有一定存儲性。比如
水箱1上懸掛著的出水口處的水分子需要結成水滴才能滴入水箱1,而水滴能夠容納很多水分之,這樣會提高對熱漲落的要求。不過電子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據說徐業林證明了在零下一百多度下無偏二極體仍然存在電流。如果PN結在微觀仍然存在單向性,無偏二極體違背熱力學規律是未嘗不可的。
以上分析過程不能說明無偏二極體是永動機制(無偏二極體電流也可能是擴散或吸收輻射等其他原因),其意義僅在於說明無偏二級管是成功的第四類永動機這個結論仍然未被證偽。希望第四類永動機作為一面旗幟,引導某些樂觀派的有學之士繼續對宇宙的更深層自製進行探索。下圖為二極體原理對照圖:


三個圖片是改變物質的微觀概率取向的實驗設計。設計表明未能做成實驗。實驗設計對溫度沒有具體要求。在轉化過程中,系統的溫度低於環境的溫度,不存在熱損耗。它與機械損耗的本質——熱損耗形成鮮明的對比。
實驗設計1:圖1麥克斯韋妖改成鱔籠的錐形結構。錐形結構發生形變而具有彈性勢能,能自動復原而關門。分子所處A·B兩個空間與分子撞擊錐形結構的時間和位置有差異。使A空間的分子能撞開錐形結構,它的分子能進入到B空間;B空間的分子不能撞開錐形結構,它的分子不能進入到A空間。A·B兩個空間的分子形成濃度差,分子能擴散做功。把熱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整個系統中,A空間的分子不斷地開門進入B空間和分子的不斷地擴散、做功。兩者都能使整個系統降溫·吸熱。整個系統熱能能通過熱傳遞得到補充。這樣的帶有錐形結構的「門」是理論上的,它在現實中卻是很難實現。
實驗設計2:圖2中,水的密度e水小於溶液的密度el,溶液的濃度相同有:兩個半透膜內水的滲透壓大小相等,兩個半透膜之內的壓強不再只是液壓,還有水的滲透壓。兩個半透膜的內外壓強不同。在兩個半透膜的之外,溶質的滲透壓會在半透膜的作用下消失。兩個半透膜具有對稱性,它們產生的滲透壓強的和為0。根據連通器原理有 :e水g(h1+h2+h3)=e水gh2+elgh3+0。能形成高度差h1。利用高度差製成永動機並保持水的勻速流速為v 單位是m/s,水的橫切面積是S/㎡。溶液因濃度差產生的壓強與溶液的部分重力壓強(el-e水)gh3的和為零。功率等於壓強,面積,和速度的乘積,和能量轉化。可以推出:熱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的效率為(el-e水)g*h3*v*S。它的效率也可以為e水g*h1*v*S。水的流進、流出,重力勢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濃度差的增加,彌補了物質擴散、做功引起的濃度差的減小。物質擴散、做功、降,吸收環境的溫度,彌補熱能轉化損失的熱能。
實驗設計3:用化學方法的原電池原理來分析 。圖3:在硅晶體上進行蒸鋁,再進行一次或多次電渡形成圖3的結構。不同金屬和P型半導體三者兩兩相連,形成原電池結構。在金屬性不同的作用下,金屬性強的帶正電,金屬性弱的帶負電。帶正電的金屬容易從P型半導體中得到電子,使P型半導體發生還原反應,金屬被氧化;P型半導體容易從帶負電的金屬中得到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金屬被還原。圖3中,在不同金屬形成的偏轉電壓的作用下:金屬性較強的金屬帶正電容易從P型半導體中得到電子,P型半導體空穴增多,空穴產生擴散;P型半導體容易從金屬性弱的帶負電的金屬中得到電子,P型半導體空穴減少,空穴產生擴散。空穴擴散導電相當於原電池中的離子導電。在電壓和空穴擴散的作用下,金屬與P型半導體的結點處,發生了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中,吸收的熱量比放出的熱量多,最後使整個系統的溫度降低,擁有了從環境中吸收熱能的能力。自由電子擴散導電與空穴擴散導電是靠化學反應進行連接的。化學反應產生了吸熱和放熱現象,使整個系統的溫度降低的。最終形成了物質循環。在多個化學反應中,總反應的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產生了物質循環和能量變化,換句話說化學能沒有發生改變。所以我們可以說,圖3是把熱能轉化為電能,而不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物理方法分析。在熱電效應的作用下,即不同金屬的自由電子的擴散能形成電壓。在金屬中,自由電子的速度和密度大的擴散後帶正電,反之帶負電。帶正電的金屬容易從P型半導體中得到電子,P型半導體的復合電子容易發生漂移現象;帶負電的金屬的自由電子與P型半導體的空穴容易產生復合現象。不同金屬性的金屬都能與P型半導體都發生漂移和復合現象。在漂移和復合中,我們所說的容易發生漂移和復合是指哪一個佔主導作用。P型半導體中幾乎沒有自由電子。空穴導電和離子導電是不同於自由電子導電的導電方式。空穴導電和離子導電也是不同的。P型半導體能阻止自由電子擴散。在二極體的PN結中,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都有金剛石結構,它們相連產生了正向導通電壓和反向擊穿電壓。導通電壓一直存在。從伏安特性曲線,可以看出導通電壓與PN結的寬窄有關。金剛石的鍵角是109度28分,二極體的由窄到寬,從電場力的分布和空穴在運動方向與電場力的夾角中分析,得出結論是導通電壓與PN結的寬窄有關。圖3中,因為不同金屬能形成電壓,並且金屬與P型半導體形成的PN結,沒有N型半導體的金剛石結構。所以金屬性弱的金屬與P型半導體能產生漂移,最終能形成比二極體窄很多很多的PN結,它需要的導通電壓也就可以忽略不計,能直接降低P型半導體的空穴濃度(或者說,阻擋層很窄,窄到PN結近乎消失,自由電子和空穴能非常容易地發生復合,空穴濃度降低);金屬性強的金屬與P型半導體形成的PN結,沒有反向擊穿電壓,在電壓的作用下,能直接發生漂移,空穴濃度增高。所以在圖3中,在熱電效應的作用下,形成的電壓就很容易改變空穴的濃度而發生空穴導電。圖3在熱電效應的作用下,空穴擴散導電和自由電子擴散導電依靠金屬形成的正電荷產生漂移和金屬形成的負電荷產生復合的連接,實現熱能向重力勢能的轉化和電子的循環。
版權申明:以上資料為第四類永動機及時空同性假說作者提供給大家探討交流,一定程度上受李世豪同學「分子動能轉化機設計」的啟示。

『肆』 用半透膜可製造永動機嗎

這個問題好像可以製造永動機,半透膜可以讓濃度低的液體滲透到濃度高的液體,直到兩邊的液體濃度一樣高,但你哪來那麼多的濃度不一樣的液體,而當把濃度高的液體滲透到濃度低的液體需要能量的。所以是不可以的

『伍』 高中生物實驗 半透膜 與永動機的關系

我覺抄得你對為何會產生滲透這個問題還一知半解。
先來看漏斗下方的半透膜:它的一側是清水,另一側是糖水,清水中單位體積里的水分子數量要多於糖水中單位體積里的水分子數量,這個差別正是滲透的動力。因為水分子可以自由穿越半透膜,就單個水分子而言,它從清水進入糖水的平均速度等於從糖水進入清水的平均速度,但對眾多的水分子而言,由於清水中水分子更密集,所以總的來說,清水進入糖水中的水分子更多,此即滲透。
再來看漏鬥上方加另一個半透膜的情況:只要出水口不是太高(太高的話,重力迫使糖水中的水分子更快地進入清水這種對抗滲透的趨勢將占上風從而阻止滲透),清水似乎一定會從上面的半透膜上溢出去,但其實它根本就不能從上面溢出並流下去!假設有清水鋪滿上面的那個半透膜的表面,那樣就變成那裡的清水反而要向下面的糖水中滲透了!所以,最多隻能有薄薄的一層「低密度」的水覆在半透膜上,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水滲出去使那層水的密度升高達到普通水的程度!達到普通水的密度,清水就會倒流回糖水中了。

『陸』 為什麼 不能製造永動機(是物理專家的進)

永動機理論:這種機器能源源不斷地輸出能量或動力,卻不需要消耗任何外界的能量。人們曾設想如果能製成永動機,在不消耗任何自然資源的情況下,它就能獲得無限動力。

依據:

1、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總量保持不變。

2、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並將這熱量完全變為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所以在工作原理上,永動機的設想是違背熱力學基本定律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實現。熱力學的四個基本定律在自然科學中是最為堅實的定律,是幾百年來科學技術與經驗的結晶,至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一例違反熱力學基本定律的案例。

而人們幻想的永動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永動機、第二類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永動機。

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永動機:

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揭示的是:「自然界中物質的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變成為另一種形式,也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但是在轉變或傳遞過程中能量總和保持恆定。」而「第一類永動機」的工作原理就是不消耗能量就可以做功,與第一定律是相悖的。此類永動機的代表作是達·芬奇設計的永動機,該裝置奢望利用不均衡的力矩作用,來使輪子繞中心軸轉動,而且能源源不斷地輸出動力。但是,在某一確定的位置,由於所有圓球產生的力矩正好能夠相互抵消,因此該裝置根本就無法實現想像中的「永動」。在以後的時間里,大量設想利用浮力、電磁力、慣性力或毛細作用的第一類永動機製作實驗相繼宣告失敗。早在1586年,荷蘭科學家斯蒂文在《靜力學基礎》一書中就明確指出,利用力學方法無法製成永動機。

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永動機:

第二類永動機是僅從一個能量源獲取一定的動力,並永遠運轉的一種裝置。此類永動機的代表作是美國發明家甘姆埃設計的以液氨為工作介質的「零度發動機」。該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液氨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汽化後體積膨脹,推動活塞,將推動力輸出,然後再自動凝結,放出熱量給周圍環境。在整個循環過程中,能量是守恆的,不違背第一定律,而且由於能量轉換,輸出的功,最終也以熱量的形式釋放給了環境,這樣,環境的能量就能取之不竭了。上述的過程循環往復進行下去,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做功了。這個設計看上去貌似可以實現,但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卻是相悖的,因此,實驗當然沒有成功,也是無法實現的幻想。

而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的是: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並將其完全轉換為功,而不對環境造成影響。熱力學第二定律強調的是熱量傳遞過程的方向性,盡管熱量能夠自發地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但這個轉移的過程卻必須耗損一定量的功。而甘姆埃的「零度發動機」卻是一種從單一的熱源獲得熱量,並將其轉換為功的機械,液態氨從高溫環境中吸熱、氣化的過程能夠自發進行,但氣態氨的凝結放熱過程卻不能自發實現,它必須有一個比環境溫度低的冷源,而要想維持這個冷源,就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該裝置的「永動」也是無法實現的。

科學事跡:1775年,法蘭西科學院非常鄭重地通過了一項決議,那就是永遠不接受永動機的申請。《法蘭西科學院的歷史》一書中有如下記載:「這一年科學院通過決議,決定拒絕審理有關下列問題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與圓等面積的正方形,以及表現永恆運動的任何機器。」並做出如下解釋:建造永動機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便是中間的摩擦和阻力最終不至於破壞原來的動力,這個動力也不可能產生等同於原來的效果;再如,假設動力可以連續起作用,在一定時間之內,其效果也會是無限變小的。假如摩擦和阻力減少,初始的運動往往可能得以繼續,但它卻不能對其他物體作用。在這種假設(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唯一可能的永恆運動對實現永動機建造者的目的是毫無用處的。

(6)半透膜製成永動機擴展閱讀

熱力學第三定律:通常表述為絕對零度時,所有純物質的完美晶體的熵值為零, 或者絕對零度(T=0K)不可達到。

R.H.否勒和E.A.古根海姆還提出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另一種表述形式:任何系統都不能通過有限的步驟使自身溫度降低到0K,稱為0K不能達到原理。

『柒』 永動機:兩端有半透膜的玻璃管內裝入高滲溶液,將管子放入清水中是否可以做成永動機

滲透的條件是兩側有濃度差,此題中,當半透膜兩側液體濃度相等時,即不再發生滲透現象.所以不能製成永動機.

『捌』 用「半透膜」能製造出永動機嗎

牛頓上你身了吧,我支持你,試一試

『玖』 用磁鐵與電機的轉子發生相互作用而製成永動機的方法可行嗎

永動機不存在的。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