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來源
『壹』 工業廢水污染的來源有哪些
產生工業廢水(污水)抄的途徑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工藝反應不完全產生的廢料工業生產過程中,一般的反應轉化率只能達到70%~80%,未反應完的原料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最終有一部分因回收不完全或不可回收而再不同環節轉入廢水、廢氣或廢渣中。
(2)副反應所產生的廢料工業生產再進行工藝主反應的同時,往往還伴隨著一些副反應。副反應的產物數量一般較少,有些可以回收,但有些成分復雜,回收困難或回收費用很大,因此,只能將其作為廢料排棄。
(3)工業物料的跑冒滴漏共用物料再儲存、運輸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而且也可能造成嚴重的污染。
(4)冷卻水許多生產工藝中都需要大量的冷卻用水,如煉鋼、煉油等。冷卻的方式一般有直接冷卻和間接兩種。直接冷卻是使冷卻水直接與冷卻的物料接觸,很容易成為工業廢水;間接冷卻的冷卻水雖然不與物料直接接觸,但因為其中往往需要加入防腐劑、殺藻劑等化學物質,故也受到一定的污染。但間接冷卻水相比其他工業廢水較為清潔,可通過一定的處理後循環使用。
『貳』 水污染的來源主要來源有哪些
水污來染在世界上相當源普遍而又嚴重。當水中的有害物質超出水體的自凈能力,這就是發生了污染。這些有害物質包括農葯、重金屬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質,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油類物質、植物營養物,各種廢棄物和放射性物質等。水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未加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和醫院污水。
『叄』 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水體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污水、工業及礦山廢渣、大氣中污染物、天然污染物等。
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是水體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工業廢水最常見於化學工業、造紙工業、食品加工業、金屬製品工業、鋼鐵工業、皮革印染工業。我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而且違規偷排十分嚴重。
例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每年僅工礦企業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江河的廢水達1億多噸,工業廢渣、生活垃圾年堆放量140多萬噸,其中化工廢渣中的硝基化合物和酚嚴重污染了市區及周圍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標幾百倍。其中,市內最大水源地——六水源酚濃度超標最高達390倍,造成水源地報廢,直接經濟損失40多萬元。地下水在農業區,主要為硝酸鹽型水;在化工、農葯分布區,為硫酸鹽型水;在居民稠密區,主要為氯化物型水。近年來,氯、硝酸根增長最快,硫酸根次之。硝酸根檢出率達93?4%,超標率為60?5%;亞硝酸根檢出率81?0%;銨檢出率為11?0%;鐵0?3—33?0毫克/升,超標率為95?4%。
2005年12月15日,廣東省環保部門監測發現,廣東北江韶關段出現了重金屬鎘超標現象,在北江高橋斷面,監測部門測得鎘超標近10倍,嚴重威脅了下游飲用水源安全。經廣東省環保局調查,初步確認這起污染事件是由於韶關冶煉廠設備檢修期間超標排放含鎘廢水所致。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公布了這起嚴重環境污染事故,北江下游韶關、清遠、英德3個城市的飲用水受到污染威脅,部分城市自來水供應停止。
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生活污水中含有較多的氮、磷、硫、有機纖維、澱粉、糖類、脂肪、蛋白質、尿素、致病細菌等。我國每年約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
據原環保總局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1998年我國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84億噸;1999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佔到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52?9%;2003年,全國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460億噸,其中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47?6億噸,占總量的53?8%。
比如山西省太原市,全市廢水年排放量為1?9億立方米,隨廢水排出的各種有毒物質每年約19萬噸。汾河太原段水中的酚、氰、砷、汞、六價鉻五毒俱全,含酚量超過飲用標准2000多倍。
農業污水:包括牲畜糞便、農葯、化肥等。農業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葯、化肥含量高。我國目前沒開展農業面上的監測,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億公頃耕地和220萬公頃草原上,每年使用農葯110?49萬噸。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約50億噸,致使大量農葯、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庫,隨之流失的氮、磷、鉀營養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從而致使水質惡化。
礦山廢渣:礦山開採的廢渣經雨水沖刷而污染河流、土壤和地下水。特別是稀有金屬、重金屬礦廠的礦渣經雨水沖刷使水中重金屬含量超標。
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可以經雨水的沉降作用而落入江河湖海中污染水體。
『肆』 工業水處理中工業廢水的來源有哪些
工業廢水來源分為食品釀造廢水、化工廢水、紡織印染廢水、造紙廢水、醫葯廢水、冶金廢水、石油廢水、電力廢水、垃圾滲濾液、養殖業廢水。
『伍』 水污染的來源
一、造成水的污染原因有兩類:
1、人為因素:主要是工業排放的廢水。還包括生活污水、農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氣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積在大地上的垃圾經降雨淋洗流入水體的污染物等。
2、自然因素:岩石的風化和水解,火山噴發、水流沖蝕地面、大氣降塵的降水淋洗。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在地球化學循環中釋放物質都屬於天然污染物的來源。
二、水污染的分類
1、按污染物的發生源地,可分為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2、按排放污染的種類,可分為有機污染源、無機污染源、熱污染源、雜訊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
3、按排放污染物空間分布方式,可以分為點污染源(點源)和非點污染源(面源)。
(5)工業廢水來源擴展閱讀
水污染的危害
1、酸、鹼、鹽等無機物污染及危害
水體中酸、鹼、鹽等無機物的污染,主要來自冶金、化學纖維、造紙、印染、煉油、農葯等工業廢水及酸雨。水體的pH小於6.5或大於8.5時,都會使水生生物受到不良影響,嚴重時造成魚蝦絕跡。水體含鹽量增高,影響工農業及生活用水的水質,用其灌溉農田會使土地鹽鹼化。
2、重金屬污染及危害
污染水體的重金屬有:汞、鎘、鉛、鉻、釩、鈷、鋇等。其中汞的毒性最大,鎘、鉛、鉻也有較大毒性。重金屬在工廠、礦山生產過程中隨廢水排出,進入水體後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經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能逐級在較高生物體內千百倍地增加含量,最終進入人體。
3、耗氧物質污染及危害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懸浮或溶解於污水中,經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
這類污染物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H2S、NH3和一些有難聞氣味的有機物,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4、植物營養物質污染及危害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經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等植物營養物質;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中,常含有磷和氮;含洗滌劑的污水中也有不少的磷。
水體中過量的磷和氮,為水中微生物和藻類提供了營養,使得藍綠藻和紅藻迅速生長,它們的繁殖、生長、腐敗,引起水中氧氣大量減少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質惡化。這種由於水體中植物營養物質過多蓄積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體的「富營養化」。這種現象在海灣出現叫做「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