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株洲顏料污水直排湘江

株洲顏料污水直排湘江

發布時間: 2021-02-11 11:58:54

① 湖南株洲縣如何問責「葯企偷排湘江」

6月4日,媒體報道了「湖南省株洲縣的一家葯企將超標廢水偷排湘江,當地群眾多次舉報無果」的新聞,引起社會較大關注。報道播出後,株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責令株洲松本葯業立即停產,對超標偷排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企業涉嫌違法的相關責任人已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目前,松本葯業已經停產。此外,株洲縣環保局局長被免職,株洲縣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環保問題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湖南省環保廳也對此事件高度重視,要求嚴肅問責,舉一反三。

② 株洲如何從轉型升級中獲新生

春日暖陽,湘江岸邊,城鄉電子閱報屏里「復興號」飛馳而來。對岸,曾經林立的煙囪不見蹤影,放眼皆是綠意。湖南株洲,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的強烈陣痛中漸獲「新生」。

為踐行新發展理念,過去5年株洲關停了1300多家污染落後企業,又培育出「中國動力谷」,實現了新舊動能有效轉換和接續。澄練如碧的湘江、驚艷世界的磁浮列車、「一個章子算數」改革……一個個元素昭示株洲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巨變。

株洲汽車產業起步晚,但發展快,已聚集了180多家汽車整車、零部件及機械加工企業。其中,北汽株洲分公司僅5年時間整車生產就突破50萬輛。

瞄準未來,株洲還布局與動力產業高度關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即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葯,形成互為支撐的全新產業空間和支撐動力,2017年占規模工業的比重提高到30.1%。其中,去年電子信息產值增長40.8%。

盡管株洲遭遇「史上最大力度」去產能的陣痛,但新動能有效補位,築牢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成為全國穩增長先進城市。2017年株洲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44%,較上年提升4.9個百分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經濟增速沒有大的波動,而產業已悄悄轉型。」毛騰飛說。

變服務,「斷財路」改革激發營商活力

走進株洲市荷塘區政務服務中心,只見櫃台上坐著一排身著粉色開衫的工作人員。作為「全能選手」的她們,一個人可以辦277項事務,群眾辦事不用來回跑。這種「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開創了湖南省先河。

高質量發展,需要匹配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否則就是無源之水。

近年來,株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改善營商服務,每年為企業「減負」20億元以上。「一個章子算數」審批改革,將建設領域審批時間從1年多減至70天。持續開展企業幫扶,過去兩年收集交辦涉及資金、市場、人才等各類問題6061個,辦結率93%以上。在商事制度改革領域,涉企證照事項實現「四十二證合一」。

為優化涉企檢查的法治環境,株洲在湖南省率先出台規定,除國家、省統一部署和實名舉報投訴外,涉企執法部門未經備案,一律不得擅自進入企業開展行政執法活動。

這些「得罪人」、斷部門「財路」的改革舉措,給經濟新常態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下的株洲注入了活水,激發了市場和營商活力。

免責申明:以上內容來自新華網,網路知道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③ 國務院督查組核查污水直排查到什麼內幕

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抵達湖南後,接到當地群眾和環保志願者反映,在株洲有一條70年代修建的灌溉水渠,由於沿途生活污水恣-意排放,成了污濁不堪的臭水溝。在督查組到株洲核查的過程中,另一小分隊又發現,當地還有一處水質自動監測站,把本來應該放在活水中的監測探頭居然插在了盛有死水的幾個礦泉水瓶內。

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的另一支小分隊來到了位於長江流域的淥江王坊水質自動監測站,發現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這個站內,總磷總氮在線水質分析儀的監測探頭居然插在了幾個礦泉水瓶內,而且監測數據還在變化,實時上傳到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成員 周長海:礦泉水瓶子里的水是死水,它的數據不應該發生變化。但是從數據平台上看到的數據來看,它的數據還在不斷變化,並且在實時上傳系統之中。從現場情況看,我們有理由懷疑監測站有數據造假的嫌疑。

此外,督查組還發現這個站的水質自動監測儀,在水質發現異常的情況下,沒有按規定留樣,也沒有處理措施。

下一步,督查組將把現場督查發現的證據材料移送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督促立行立改,並視情況對相關責任人員展開約談。

必須嚴厲懲罰。

消息來自鳳凰網。

④ 湘江鎘污染影響到當地百姓的健康了嗎

環保部門驗收合格 企業卻在偷排廢水
本報訊 10月14日晚,正在參加回湖南環保世紀行的本答報記者在接到湖南省湘潭市著名的竹埠港化工區的群眾舉報,反映當地一家金環顏料化工公司夜間偷排廢水排入湘江,並長期排放嚴重污染環境的廢氣的情況後,迅速來到竹埠港化工區,開展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夜間采訪。
竹埠港是湖南重點的化工生產區,排放物包括能導致痛痛病的重金屬鎘等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而且此處離下游長沙市水程距離不足20公里,歷來是湖南省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2004年湘潭市已經在此關停各類小化工企業9家。
晚上10點多鍾,記者摸黑前往化工廠。一進廠區附近,就有一股濃濃的「雞蛋臭

⑤ 3000 科學論文 題目 摘要 關鍵字 謝謝了!

BOT模式在湘江水體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分析了湘江水體污染存在的問題;討論了BOT模式在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優點;認為該模式是一種長期、穩定的投資模式,論證了湘江流域採用該模式的可行性,並提出了相關應完善的配套政策;最後得出採用BOT模式來在湘江沿岸城市修建污水處理廠是解決湘江水體污染問題有效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水體污染治理污水處理廠BOT模式湘江
1湘江水體污染現狀及治理存在的問題
1.1湘江水體污染現狀
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衡陽、株洲、湘潭、長
沙、岳陽等湘江沿岸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直接
來自湘江。但湘江水體污染極為嚴重,據《關於治理
湘江流域的通知》所載,長沙市湘江飲用水源超標
污染指標為氨氮和總大腸菌群;株洲市為氨氮和揮
發性酚;湘潭市為氨氮、總大腸菌群和總汞。近年
來,郴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岳陽等城市
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成倍增加,沿江城市有近7億
t/a生活污水直排湘江;此外,一些高濃度工業廢水
也排放到湘江。長沙水利樞紐建成以後,湘江水域
株洲至長沙段的水位將有較大的提高,蓄水防洪能
力會有很大的改善,而湘江該段的水流流速卻明顯的
不如建成前,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將會有很大的降
低,進一步加重湘江水體污染,以至湘江某些江段的
飲用水水源不能完全滿足地面水Ⅲ類水質標准[1]。
湘江的水體污染已經嚴重地影響到湘江流域沿岸人
們的生活及工農業發展。
1.2治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湘江水體污染現狀和目前治理情況的分
析,湘江水體污染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由於湘江沿岸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
不斷地增加,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因此城市生
活污水排放量明顯增加。而湘江流域內污水處理設
施很少,8個城市中僅有6座污水處理廠在運行,實
際處理量約30.5萬t/d,處理量約占生活污水排放總
量的15%,遠達不到要求的50%,未來幾年內直接
排放的生活污水對湘江的影響將超過工業廢水的影
響,因此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勢在必行。
2)湘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廠對項目的可行性
研究不全面,風險管理與評價不合理。有些污水處
理廠項目立項多年,卻遲遲的不能施工;有些項目
完成後卻不能投入運行,如株洲有1座污水處理廠
投資上億元,建成幾年後都沒有運行,出現這種現
象的原因主要是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上沒有考慮管
理運行費用及建設污水處理廠的風險性,政府部門
只注重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而忽視了污水處理廠的
管理和運行。造成了城市污水處理資金使用效率低
下,因而一方面需要大規模投資興建新的污水處理
廠,而另一方面污水處理廠運行普遍不足,兩者都是
缺少資金。
3)湘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以政府行政事業化
管理為主,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的投
入產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機制,從而造成污水處理成
本高,投資浪費大,並沒有體現誰投資誰收益的原
則,污水處理廠只是相當於政府部門的附屬企業,根
本不能適應污水處理產業的市場化發展趨勢。
4)湘江沿岸城市對待污水處理廠的問題依然
停留在老觀念上,也就是說重技術(工程)方法而忽
視非技術(管理)方法,導致一些污水處理項目的投
資效益差與不可持續性,主要表現在污水處理廠普
遍不能按設計負荷運行。
5)湘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缺乏必要的價格調
控,價格偏離價值太大,導致了污水處理企業發展後
勁不足。現在的收費偏低,據有關人士預測污水處理
收費要達到0.6~0.65元/t,污水處理才能真正得到
資金保證。因而,非政府資本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市場
的投資利潤不能得到保證。
2 BOT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的優點
2.1 BOT模式的簡介
BOT模式是一種建設權與運營權相結合的方
式,根據世界銀行《1994年發展報告》的定義,所謂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興建-經營-移交,
或者是BOOT模式即建設-擁有-運營-轉讓[2],
它是一種私營機構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的方
式,也是一種新型的民營資本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
項目融資方式[3]。具體做法是經營公司對項目的設
計、咨詢、信貸和施工實行一攬子總承包,且在項目
竣工後,在特許權規定的期限內進行經營,向用戶收
取費用,以回收投資、償還債務。賺取利潤,達到特許
許可權期後,經營公司將項目無償交給政府部門。近年
來,以BOT模式進行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融
資,正逐步為我國政府國內外投資者所關注[2]。
2.2 BOT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的優點
2.2.1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新型的融資手段
1)BOT項目融資是指通過項目的資產、收益作
低押來融資。其項目導向、有限追索、風險分擔、信用
結構多元化的特徵,使項目融資的信用結構靈活多
樣,債務承受能力高,風險分擔合理且較低,也使項
目融資易獲得較高的融資比例和較長的貸款周期。
由於這些特點,BOT模式非常適用於一次性投資
大、回收周期長、投資回報穩定風險小的城市污水處
理工程項目。
2)BOT項目融資是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
融資方式之一。治理湘江水體污染,保護湘江水質,
必須提高湘江沿岸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處
理水平。但首先要解決建設污水處理廠的資金來源問
題。BOT融資模式可以利用資本的杠桿效應,充分
發揮政府有限資本的導向性作用。我們以政府資本
在項目融資中占總資本20%為例(原來是100%),
這樣,20元的政府資本就直接拉動80元的社會資
本為城市污水處理服務,對社會資本拉動作用是十
分明顯的。
3)BOT模式是推動城市污水處理產業融資體
制改革的有效形式。BOT項目融資使得大量中小社
會資金進入技術密集型和資金相對密集型的城市污
水處理領域成為可能,是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和產
業資本或國外資本向城市污水處理市場轉移的重要
方式。從而推動城市污水處理領域投、融資體制改
革,培育城市污水處理領域的投資主體,增強投資城
市污水處理領域的資本實力,促進城市污水處理產
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2.2.2 BOT模式是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
化、專業化的有效方式
1)BOT模式改善並明晰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
產權結構,明確了政府(特許經營權授予方)、項目發
起人、項目公司和運營公司之間的職責,形成城市污
水處理產業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經營管理機制。
2)BOT模式促進了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職
能轉變,有利於改善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執法力度
和思想觀念,有利於加強污水處理企業的自律行為。
3)BOT模式促使了城市污水處理企業進行技
術革新和採用科學管理,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實現城
市污水處理產業良性發展。由於項目公司要以運營
收入來償還借款,實現盈利,因此,作為項目運作主
體的項目公司有追求以最低成本來運營城市污水處
理設施的動力。項目公司通過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利
用高新技術改造污水處理設施、實行科學管理等手
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從而實現政府、企
業雙贏的局面。
3 BOT模式在湘江水體污染治理的可行性
分析
3.1湘江水體治理必然的要求
湘江水體污染的主要是由湘江沿岸城市的生活
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引起的。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劃,
到2010年湘江流域沿岸城市將要建成近20座污水
處理廠,如每座污水處理廠按上億元的建設費計,需
近20多億元,這還不包括與污水處理廠相配套的城
市污水管網建設費和污水處理廠建成後的運行管理
費。修建這些污水處理廠資金問題是首要問題,當這
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還存在相互競爭、管理運營等問題。採用BOT模式,政府不僅可以用將來的按政
策徵收的污水處理費來發揮現實的環境效益,變以
前的一次集中支付為分期支付,可以進一步減輕財
政壓力,可以使因財政原因而擱置的污水處理項目
迅速的得到建設和運營,有效地加快了基礎設施建
設步伐,滿足全社會對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的需求,
可以從國際、國內乃至民間多渠道融資,投資基礎設
施建設的資本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放大;而且通過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項目管理水平、技術水平都會有
較明顯的提高。BOT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已經成為湘江流域城市污水處
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重要選擇之一,也是湘江水體
治理的必然要求。
3.2經驗上的可行性
BOT方式在我國有些地區已有所嘗試,大連傅
家莊污水處理廠由大連東達環境工程公司投資並運
營,目前運營狀況良好;北京桑德環保產業集團已用
BOT方式啟動了北京肖家河、通州區2個大型市政
污水處理項目[2];BOT模式在湖南水處理也有先例:
如湖南省長大集團投資建設長沙市第八自來水廠。
因此,採用BOT模式在湘江流域修建城市污水處理
廠在經驗上是可行的。
3.3政策上的可行性
根據湖南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對湘江
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的方針,治理湘江水體污
染問題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在湘江沿岸城市增修
適量的污水處理廠,同時保證現有的污水處理廠按
滿負荷運行。為達到這一目標,湖南省政府對以
BOT模式投資修建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給予一定
的政策扶持。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文件,城市供水價
格將包括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費的徵收標准將優
先調整到滿足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的需要
上,在長沙市2004年5月將排污費增收到0.4元/t,
而且還要繼續上漲。現階段湖南經濟持續發展,政策
也十分的穩健,這些保證了BOT模式在湘江污水處
理行業是可行的。
4湘江水體污染治理應完善的相關配套政策
1)盡快轉化城市污水處理的性質,加快從「公
共福利業」向「公共服務業」轉變的速度。在過去,湘
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一直被當作是半城市公共福利
業,雖然有收費,但相當的低,不足以保證污水處理
的成本,更不用說初期的投資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
斷深化,污水處理行業要盡快實現向「公共服務業」
的轉變。只有形成公共服務的合理價格機制,才能推
動本行業的不斷發展。
2)加快相關行政部門的思想觀念轉變。在湘江
沿岸的城市中,污水處理廠項目都是看成該城市的
形象工程或者是由上級環保部門壓力下而立項的,
而不是本著為社會化服務的原則立項的。在這種思
想作用下,行政部門只對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負責,對
建成後的污水處理廠運行及管理很少關心。只有相
關的行政部門牢固地樹立污水處理為社會化服務的
原則,才能使BOT模式在湘江流域污水處理行業較
為順利地推行。
3)加強湘江城市污水處理的某些薄弱環節領
域的建設,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協調發展。
BOT方式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是湘江水體污染
治理解決方案之一,政府部門應該完善一些配套設
施。如:完善城市排水管網的規劃和建設、建設好污
水處理廠與周邊路網的連通;由於湘江流域是個嚴
重缺電的區域,政府部門必須保證污水處理廠建設
時及管理運行時的用電需求,這樣才能保證污水處
理廠正常的建設和運營。
4)加強有關BOT模式的法律法規制定。我國
目前關於BOT模式的法律文件僅有2個[4]。只有在
法律的保證下,才能更好地明確政府、投資者等各方
面的責任。BOT模式在環境治理中還是新生事物,
其與我國現行環境法制的沖突將是不可避免的,只
有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才能使它們相互協調。
5)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後,政府部門應該監督
污水處理廠的管理運行。由於污水處理廠建設後,在
一定的經營年限後無償的轉讓給政府,同時污水處
理設備會存在一定的老化。如果政府部門不參與監
督管理,投資者對污水處理設備不加以保護和維修,
到了轉讓時,留給政府的只是一個「爛攤子」。
6)環保部門應該對BOT模式污水處理廠進行
監督,做到公正執法。政府部門給BOT融資模式建
設的污水處理廠很大的優惠,但往往缺少對它們有
效的監督,如:污水處理費用每年照收,但處理後的
污水可能不達標,會使湘江水環境繼續惡化。環境保
護部門只有對它們進行監督,做到公正執法,這樣湘
江水污染治理才有保證。
5結論
由上述可知,資金短缺、管理經驗落後和科技含
量低是阻礙湘江流域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也是解決湘江水體污染問題的瓶頸。BOT融資模式
能夠使國外資本和國內民營資本、先進的管理經驗
及科學技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產業。若BOT模式在
湘江流域城市污水處理行業中很好應用,上述問題
便可得到有效的解決,湘江水體污染就可以得到較
快解決,這樣湘江生態帶生態環境將得到明顯的改
觀,湘江沿岸城市中的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用水可
以得到有效保證,從而有利於促進該流域的經濟穩
定持續發展。既然資金等問題是政府部門不能完全解決的,而湘江的治理是刻不容緩,因此,在湘江沿
岸城市採用BOT模式來修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是解
決湘江水體污染治理問題理想可行的方法之一。

⑥ 截至2012年近十年來BOT模式在哪個領域應用比較薄弱呢

BOT模式在湘江水體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分析了湘江水體污染存在的問題;討論了BOT模式在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優點;認為該模式是一種長期、穩定的投資模式,論證了湘江流域採用該模式的可行性,並提出了相關應完善的配套政策;最後得出採用BOT模式來在湘江沿岸城市修建污水處理廠是解決湘江水體污染問題有效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水體污染治理污水處理廠BOT模式湘江
1湘江水體污染現狀及治理存在的問題
1.1湘江水體污染現狀
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衡陽、株洲、湘潭、長
沙、岳陽等湘江沿岸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直接
來自湘江。但湘江水體污染極為嚴重,據《關於治理
湘江流域的通知》所載,長沙市湘江飲用水源超標
污染指標為氨氮和總大腸菌群;株洲市為氨氮和揮
發性酚;湘潭市為氨氮、總大腸菌群和總汞。近年
來,郴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岳陽等城市
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成倍增加,沿江城市有近7億
t/a生活污水直排湘江;此外,一些高濃度工業廢水
也排放到湘江。長沙水利樞紐建成以後,湘江水域
株洲至長沙段的水位將有較大的提高,蓄水防洪能
力會有很大的改善,而湘江該段的水流流速卻明顯的
不如建成前,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將會有很大的降
低,進一步加重湘江水體污染,以至湘江某些江段的
飲用水水源不能完全滿足地面水Ⅲ類水質標准[1]。
湘江的水體污染已經嚴重地影響到湘江流域沿岸人
們的生活及工農業發展。
1.2治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湘江水體污染現狀和目前治理情況的分
析,湘江水體污染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由於湘江沿岸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
不斷地增加,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因此城市生
活污水排放量明顯增加。而湘江流域內污水處理設
施很少,8個城市中僅有6座污水處理廠在運行,實
際處理量約30.5萬t/d,處理量約占生活污水排放總
量的15%,遠達不到要求的50%,未來幾年內直接
排放的生活污水對湘江的影響將超過工業廢水的影
響,因此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勢在必行。
2)湘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廠對項目的可行性
研究不全面,風險管理與評價不合理。有些污水處
理廠項目立項多年,卻遲遲的不能施工;有些項目
完成後卻不能投入運行,如株洲有1座污水處理廠
投資上億元,建成幾年後都沒有運行,出現這種現
象的原因主要是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上沒有考慮管
理運行費用及建設污水處理廠的風險性,政府部門
只注重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而忽視了污水處理廠的
管理和運行。造成了城市污水處理資金使用效率低
下,因而一方面需要大規模投資興建新的污水處理
廠,而另一方面污水處理廠運行普遍不足,兩者都是
缺少資金。
3)湘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以政府行政事業化
管理為主,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的投
入產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機制,從而造成污水處理成
本高,投資浪費大,並沒有體現誰投資誰收益的原
則,污水處理廠只是相當於政府部門的附屬企業,根
本不能適應污水處理產業的市場化發展趨勢。
4)湘江沿岸城市對待污水處理廠的問題依然
停留在老觀念上,也就是說重技術(工程)方法而忽
視非技術(管理)方法,導致一些污水處理項目的投
資效益差與不可持續性,主要表現在污水處理廠普
遍不能按設計負荷運行。
5)湘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缺乏必要的價格調
控,價格偏離價值太大,導致了污水處理企業發展後
勁不足。現在的收費偏低,據有關人士預測污水處理
收費要達到0.6~0.65元/t,污水處理才能真正得到
資金保證。因而,非政府資本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市場
的投資利潤不能得到保證。
2 BOT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的優點
2.1 BOT模式的簡介
BOT模式是一種建設權與運營權相結合的方
式,根據世界銀行《1994年發展報告》的定義,所謂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興建-經營-移交,
或者是BOOT模式即建設-擁有-運營-轉讓[2],
它是一種私營機構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的方
式,也是一種新型的民營資本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
項目融資方式[3]。具體做法是經營公司對項目的設
計、咨詢、信貸和施工實行一攬子總承包,且在項目
竣工後,在特許權規定的期限內進行經營,向用戶收
取費用,以回收投資、償還債務。賺取利潤,達到特許
許可權期後,經營公司將項目無償交給政府部門。近年
來,以BOT模式進行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融
資,正逐步為我國政府國內外投資者所關注[2]。
2.2 BOT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的優點
2.2.1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新型的融資手段
1)BOT項目融資是指通過項目的資產、收益作
低押來融資。其項目導向、有限追索、風險分擔、信用
結構多元化的特徵,使項目融資的信用結構靈活多
樣,債務承受能力高,風險分擔合理且較低,也使項
目融資易獲得較高的融資比例和較長的貸款周期。
由於這些特點,BOT模式非常適用於一次性投資
大、回收周期長、投資回報穩定風險小的城市污水處
理工程項目。
2)BOT項目融資是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
融資方式之一。治理湘江水體污染,保護湘江水質,
必須提高湘江沿岸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處
理水平。但首先要解決建設污水處理廠的資金來源問
題。BOT融資模式可以利用資本的杠桿效應,充分
發揮政府有限資本的導向性作用。我們以政府資本
在項目融資中占總資本20%為例(原來是100%),
這樣,20元的政府資本就直接拉動80元的社會資
本為城市污水處理服務,對社會資本拉動作用是十
分明顯的。
3)BOT模式是推動城市污水處理產業融資體
制改革的有效形式。BOT項目融資使得大量中小社
會資金進入技術密集型和資金相對密集型的城市污
水處理領域成為可能,是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和產
業資本或國外資本向城市污水處理市場轉移的重要
方式。從而推動城市污水處理領域投、融資體制改
革,培育城市污水處理領域的投資主體,增強投資城
市污水處理領域的資本實力,促進城市污水處理產
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2.2.2 BOT模式是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
化、專業化的有效方式
1)BOT模式改善並明晰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
產權結構,明確了政府(特許經營權授予方)、項目發
起人、項目公司和運營公司之間的職責,形成城市污
水處理產業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經營管理機制。
2)BOT模式促進了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職
能轉變,有利於改善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執法力度
和思想觀念,有利於加強污水處理企業的自律行為。
3)BOT模式促使了城市污水處理企業進行技
術革新和採用科學管理,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實現城
市污水處理產業良性發展。由於項目公司要以運營
收入來償還借款,實現盈利,因此,作為項目運作主
體的項目公司有追求以最低成本來運營城市污水處
理設施的動力。項目公司通過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利
用高新技術改造污水處理設施、實行科學管理等手
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從而實現政府、企
業雙贏的局面。
3 BOT模式在湘江水體污染治理的可行性
分析
3.1湘江水體治理必然的要求
湘江水體污染的主要是由湘江沿岸城市的生活
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引起的。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劃,
到2010年湘江流域沿岸城市將要建成近20座污水
處理廠,如每座污水處理廠按上億元的建設費計,需
近20多億元,這還不包括與污水處理廠相配套的城
市污水管網建設費和污水處理廠建成後的運行管理
費。修建這些污水處理廠資金問題是首要問題,當這
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還存在相互競爭、管理運營等問題。採用BOT模式,政府不僅可以用將來的按政
策徵收的污水處理費來發揮現實的環境效益,變以
前的一次集中支付為分期支付,可以進一步減輕財
政壓力,可以使因財政原因而擱置的污水處理項目
迅速的得到建設和運營,有效地加快了基礎設施建
設步伐,滿足全社會對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的需求,
可以從國際、國內乃至民間多渠道融資,投資基礎設
施建設的資本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放大;而且通過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項目管理水平、技術水平都會有
較明顯的提高。BOT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已經成為湘江流域城市污水處
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重要選擇之一,也是湘江水體
治理的必然要求。
3.2經驗上的可行性
BOT方式在我國有些地區已有所嘗試,大連傅
家莊污水處理廠由大連東達環境工程公司投資並運
營,目前運營狀況良好;北京桑德環保產業集團已用
BOT方式啟動了北京肖家河、通州區2個大型市政
污水處理項目[2];BOT模式在湖南水處理也有先例:
如湖南省長大集團投資建設長沙市第八自來水廠。
因此,採用BOT模式在湘江流域修建城市污水處理
廠在經驗上是可行的。
3.3政策上的可行性
根據湖南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對湘江
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的方針,治理湘江水體污
染問題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在湘江沿岸城市增修
適量的污水處理廠,同時保證現有的污水處理廠按
滿負荷運行。為達到這一目標,湖南省政府對以
BOT模式投資修建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給予一定
的政策扶持。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文件,城市供水價
格將包括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費的徵收標准將優
先調整到滿足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的需要
上,在長沙市2004年5月將排污費增收到0.4元/t,
而且還要繼續上漲。現階段湖南經濟持續發展,政策
也十分的穩健,這些保證了BOT模式在湘江污水處
理行業是可行的。
4湘江水體污染治理應完善的相關配套政策
1)盡快轉化城市污水處理的性質,加快從「公
共福利業」向「公共服務業」轉變的速度。在過去,湘
江沿岸城市污水處理一直被當作是半城市公共福利
業,雖然有收費,但相當的低,不足以保證污水處理
的成本,更不用說初期的投資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
斷深化,污水處理行業要盡快實現向「公共服務業」
的轉變。只有形成公共服務的合理價格機制,才能推
動本行業的不斷發展。
2)加快相關行政部門的思想觀念轉變。在湘江
沿岸的城市中,污水處理廠項目都是看成該城市的
形象工程或者是由上級環保部門壓力下而立項的,
而不是本著為社會化服務的原則立項的。在這種思
想作用下,行政部門只對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負責,對
建成後的污水處理廠運行及管理很少關心。只有相
關的行政部門牢固地樹立污水處理為社會化服務的
原則,才能使BOT模式在湘江流域污水處理行業較
為順利地推行。
3)加強湘江城市污水處理的某些薄弱環節領
域的建設,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協調發展。
BOT方式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是湘江水體污染
治理解決方案之一,政府部門應該完善一些配套設
施。如:完善城市排水管網的規劃和建設、建設好污
水處理廠與周邊路網的連通;由於湘江流域是個嚴
重缺電的區域,政府部門必須保證污水處理廠建設
時及管理運行時的用電需求,這樣才能保證污水處
理廠正常的建設和運營。
4)加強有關BOT模式的法律法規制定。我國
目前關於BOT模式的法律文件僅有2個[4]。只有在
法律的保證下,才能更好地明確政府、投資者等各方
面的責任。BOT模式在環境治理中還是新生事物,
其與我國現行環境法制的沖突將是不可避免的,只
有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才能使它們相互協調。
5)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後,政府部門應該監督
污水處理廠的管理運行。由於污水處理廠建設後,在
一定的經營年限後無償的轉讓給政府,同時污水處
理設備會存在一定的老化。如果政府部門不參與監
督管理,投資者對污水處理設備不加以保護和維修,
到了轉讓時,留給政府的只是一個「爛攤子」。
6)環保部門應該對BOT模式污水處理廠進行
監督,做到公正執法。政府部門給BOT融資模式建
設的污水處理廠很大的優惠,但往往缺少對它們有
效的監督,如:污水處理費用每年照收,但處理後的
污水可能不達標,會使湘江水環境繼續惡化。環境保
護部門只有對它們進行監督,做到公正執法,這樣湘
江水污染治理才有保證。
5結論
由上述可知,資金短缺、管理經驗落後和科技含
量低是阻礙湘江流域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也是解決湘江水體污染問題的瓶頸。BOT融資模式
能夠使國外資本和國內民營資本、先進的管理經驗
及科學技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產業。若BOT模式在
湘江流域城市污水處理行業中很好應用,上述問題
便可得到有效的解決,湘江水體污染就可以得到較
快解決,這樣湘江生態帶生態環境將得到明顯的改
觀,湘江沿岸城市中的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用水可
以得到有效保證,從而有利於促進該流域的經濟穩
定持續發展。既然資金等問題是政府部門不能完全解決的,而湘江的治理是刻不容緩,因此,在湘江沿
岸城市採用BOT模式來修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是解
決湘江水體污染治理問題理想可行的方法之一。

⑦ 湘江水污染嚴重,請問大家真的不在乎自己的飲水健康嗎

如今誰還喝自來水啊,都是喝純凈水了。

⑧ 現在的黃河與過去黃河的區別

現在的黃河與過去黃河的區別

1、過去:黃河自古以來含泥沙量大。

2、現在:最近幾年污染嚴重、缺水。

3、最明顯的體現在含沙量上面, 過去由於開墾少,植被要保護得比較好,含沙量低,而現在含沙量很高,隨之而來的是河道的深淺也發生變化, 然後徑流量變化也很明顯的下降了

變化原因是:①大量污水排入黃河 ②缺水,來水量嚴重減少 ③相關部門也對污染管理不善。

(8)株洲顏料污水直排湘江擴展閱讀:

黃河是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泥沙在下游淤積是洪水泛濫根源,歷史上是一條災難深重的河流。過去黃河與災難緊密相連,提起黃河即聯想起洪水泛濫,民不聊生。

目前的黃河不是50年前的黃河,對黃河認識也不是50年前的認識,其治理方法也不應是50年前老辦法!需要不斷的進行調整。

為了從根本上治理,曾以「節節蓄水、分段攔泥」的規劃原則,對黃河做了全面規劃,企圖使黃河變清,從根本上解決下游的洪水災害。由於規劃不符合國情,三門峽水庫被迫進行兩次改建,改「蓄水攔沙」為「滯洪排沙」運用。

黃河干支流上修建大量水利工程,洪水和泥沙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已經使黃河來水來沙條件與下遊河道情況發生巨大變化,黃河來沙量與洪水流量均大幅度減小,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以來下遊河床發生強烈沖刷,洪水位大幅度下降,河槽過洪能力迅速增大。

水利部針對21世紀黃河治理,提出「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宏觀治理目標已經實現。黃河下游已是世界上最安全大河。

⑨ 請問過去的 黃河古蹬口 現在在那個位置

50多年來,治理和開發黃河的各種科學技術手段確實大大進步了,不論建壩、築閘、疏浚、揚水,都可以大規模地進行。在黃河上完成的許多業績,都有很高的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就單獨的一件事、一種要求,我們都可以辦到,如:以小浪底為代表的控制洪水和泥沙的樞紐,以龍羊峽為代表的大型水電站,以人民勝利渠為開端的下游大規模的灌區,下遊河道的整治工程以及水土保持中的許多創舉……但是,我們對黃河從整體上的認識,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以致一些措施互相發生矛盾,在治理開發過程中發生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從整體上遭到自然的報復和懲罰。
從地質條件說,黃河流域的絕大部分是黃土高原,基本的地質過程是移山填海,沖刷黃土高原,塑造華北平原。黃河的功能,就是把流域內的水資源和泥沙資源,輸送到華北平原和大海。因此,黃河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它的淤積過程,也決定了它必然是一條地上河。
在人類開發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的過程中,加劇了水土流失,在下游為了開發華北沖積平原,築堤束水,形成黃河下游在各個時期的流路。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必然造成這條河道「善淤、善決、善徙」的特點。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人們在下游以「寬河固堤」、上寬下窄的河道和不用堤防束縛的河口,來盡量延緩它的淤積,盡量減少它的決口,盡量延長它的每一條流路的壽命。
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大,黃河泥沙有所減少,但黃河的水量也顯著減少,導致下遊河道的萎縮
黃河流域水資源形成的機制是:天然降水首先為天然和人工植被吸收,然後形成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為社會經濟用水消耗,最後剩下的才是進入河流的徑流。根據國內外資料,在半濕潤區,天然和人工植被(包括農作物)的年蒸騰量大約是300—400毫米,植物生長期內的降水量如在400毫米以內,很可能全被植物吸收,而不產生多少地表徑流。如遇連續乾旱年,多年生植物為維持其生長,往往吸收土壤內儲存的水分,形成較深的干土層,使以後年份的徑流系數減少。生態環境改善後,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用水增加,這屬於人類活動的間接影響。
由於以上各種影響,近年來在進入黃河下游沙量減少的同時,徑流量也同時減少,特別在雨季降水量不太大的時候,徑流量的減少更為顯著,大大降低了發生中小洪水的機遇。
黃河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近年來黃河水土流失、斷流、污染等生態惡化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西部地區是如何一個生態惡化的情形?黃河又是怎樣一種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窘態危境?人文生態的惡化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可怕的加速度導致了自然生態超常的惡化呢?

青藏高原是中華水塔,草場因為過牧和鼠害如同癩子頭一樣裸露著比比皆是的癍禿。牧草每每還來不及長大,便被飢不擇食的牛羊匆匆地啃噬掉。當地幹部卻說:這牧場還好得很哩!十數年前瑪多一隻羊只需30畝草場來養,更早一些瑪多的牧草,養一隻羊只需5畝草場,可是現在一隻羊竟要1000畝草場才養得活。這幾個數字多麼觸目驚心。

瑪多沒有樹,連一叢高大的蒿草也幾乎見不到。瑪多的草場退化了,氂牛群退化了,羊群也退化了,唯一沒有退化的動物竟是老鼠。鼠害猖獗的草場,根本不長草,而是長滿狼毒,狼毒不僅是毒草,還是一款警示草場退化的不祥的自然花朵,是造物主派來守護最後一道自然防線同時也監察人類德行的一位妖異的使者。黃河三個源頭有兩個斷流,連正源卡日曲,這些年也因為乾旱經常斷流,水量減少,已經沒有水或很少有水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

黃河源頭正在逐年下移。還有水注入黃河的只有扎陵湖與鄂陵湖。就連鄂陵湖與扎陵湖之間相接的黃河河道,1997年元月至3月黃河在國道214線黃河橋河段斷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黃河在扎陵湖與鄂陵湖之間再次出現斷流,且斷流時間長達半年。
1998年黃河流域甘肅段現有主要廢水排放企業239家,進入黃河的廢水年排放總量為36426.11萬噸,其中縣以上工業25469.35萬噸,主要污染行業為化學原料製品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業。除黃河幹流外,境內還有渭河、涇河、洮河、湟河等四個水系,加上黃河幹流,共五個水系,這五個水系縱貫甘肅省中部、東部地區。全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在甘肅境內有36條之多,都被不同程度污染。
黃河進入河南已經懸高27米,有10層樓那麼高。
長江是一個來自遠古的歌者,它頭戴著巍峨的銀冠,身穿著玄青的長袍,懷抱著造化的五弦琴,彈撥著山川萬物,歌唱著日月晨昏,播撒著生命和希望。上海是長江之樹梢頂端結出的一枚最多姿多彩的果子,而守著大江大河卻沒有水喝的情形正在大踏步地向更多的城市和鄉村走來。

中上游和下游各區段的長江是帶狀的,至少在寬度上,是可以望斷的,而尾閭上的長江,卻呈煙波浩盪的湖泊狀。也就是說,它除了長得沒遮沒攔,還寬得沒邊沒沿。

中國每年有將近20個天然湖泊悄無聲息地消失,有多少個湖泊經得起這樣迅速的消失呢?由於多年盲目開發,圍湖造田,流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淤積湖區,江西鄱陽湖的容積已由過去的370億立方米縮小至現在的298億立方米。一化纖廠的漿帛分廠,每天有7000噸腐蝕性極強的污水,通過地下管道直接排放到鄱陽湖中。鄱陽湖區的周遭,究竟有多少個大大小小的企業在向湖裡排污,這還是個謎。白鰭豚和江豚,還有白鶴之類的瀕危物種,還能在鄱陽湖存活多久?這也是個謎。連風景名勝之地廬山也會遭遇污染,一片蔥蘢之中大煞風景地冒出一根根煙囪……

湘江是流貫湖南全省的一條大江,是魚米之鄉。如今湘江遭到工業廢水廢渣的污染,看不到「碧透」的清流,也嘗不到「淺底」的鮮魚了。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湘江。幾個主要城市均分布在湘江沿岸,形成上游排、下游喝的局面。群眾怨聲載道;喝不上一口清潔水,這日子怎麼過?全國3000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湖南省佔217家,其中分布在湘江流域的佔150多家,大量污水排入湘江。

洞庭湖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雲夢澤面積曾達到4萬平方公里。抗戰時洞庭湖夏秋水漲時面積尚有約5000平方公里;1941年出版的《中國地理基礎教程》中還明確地說我國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洞庭湖。解放後洞庭湖每年縮小約88.6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淤積在洞庭湖裡的泥沙已達59億多噸。「四水」干支流河床普遍淤積,流失特別嚴重的河流或河段成了地上懸河。江漢平原的湖泊數量由20世紀初的1066個減少至80年代的309個,面積從8330平方公里減少到2980平方公里,基本斷絕了荊江平原與長江的水利聯系……湖南作家彭見明痛心地說,為什麼20世紀80年代後長江平均每兩年發一次洪水?有時甚至連續幾年不間斷地發洪水?1998年那場大洪水有千餘人喪生,直接經濟損失達1600億元。說明我們這些年把長江真的給逼急了,它不得不對我們進行報復啊!社會繁榮昌盛了,可是自然生態環境卻貧窮了?

長江1951年—1999年平均年輸沙量5億噸,居世界第四位。湖北的荊江河灣異常彎曲,比降小,水流慢,加上長江上游森林越來越少,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在荊江段沉積,使河床逐年淤高抬升。通洞庭湖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洪道(調弦口已堵塞),分、泄洪能力日趨降低,每秒僅能安全通過流量6萬立方米,而汛期來自宜昌以上的洪水,自19世紀以來,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已有25次。1870年洪峰流量達到10.5萬立方米每秒。荊江大堤一旦潰決,兩湖平原盡成澤國,洪水還將直接危及武漢安全……

長江水土保持局的胡甲均告訴筆者:黃河流失比是1比1,而長江是3比1,侵蝕大於流失。如果說長江流域也像黃河流域那樣侵蝕一噸往長江流失一噸,那長江早就比黃河還要黃河了。北方缺水你可以南水北調,南方缺土,你卻沒有可能北土南調吧?

雪上加霜的是水污染。耗費數年之久的2000年《長江片水資源公報》顯示,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河流水質呈下滑趨勢,水質不斷惡化。長江流域工業、生活廢污水排放量為233.9億噸,比上年增加27億噸,劣於Ⅲ類水標准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26%,比1999年增加5%;整個流域的河流水質呈下滑趨勢,大量湖泊富營養化,排污量名列前5位的是湖北、江蘇、江西、四川、上海。長江幹流沿岸共有取水口近500個,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邊污染帶的影響,目前長江流域工業、城鎮生活用水量約600億噸,主要取自岸邊,由於找不到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源地,不少城市被迫採用江心取水辦法以改善飲用水質量。若改從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資增加數十億元。北方是功能性缺水,南水北調尚可聊濟一時之急,可南方的這種水質性缺水和大量的水資源的浪費現象,比功能性缺水更加可怕。

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從上海出發,溯長江而上,中途跨13個省,歷時108天,行程兩萬多公里,實地考察了長江的生態狀況,直抵長江源頭沱沱河。一路上沿長江喝不到一口可以捧起來直接飲用的清水,源頭水總應該可以喝吧?可是沱沱河的當地居民卻說,你們還覺得沱沱水少?前些天這里剛剛下過一場雪的,要不然,河裡的水比現在還要少,不光少,淌的還是泥水。以前我們喝這個水,近些年不敢喝了!我們平時喝的水,都是開著拖拉機去十幾公里以外的「九十道班」礦泉水廠去買,一百公升五元錢。守著沱沱河可大家都是花錢買水吃。沱沱河的水硬得很,人喝了要生病,牲畜喝了都不長膘。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z酯奈┛vιoヵsz酯奈┛giq稹x◢y璦24681346812011-08-16 下午 03:19:23

⑩ 黃河過去的污染程度

50多年來,治理和開發黃河的各種科學技術手段確實大大進步了,不論建壩、築閘、疏浚、揚水,都可以大規模地進行。在黃河上完成的許多業績,都有很高的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就單獨的一件事、一種要求,我們都可以辦到,如:以小浪底為代表的控制洪水和泥沙的樞紐,以龍羊峽為代表的大型水電站,以人民勝利渠為開端的下游大規模的灌區,下遊河道的整治工程以及水土保持中的許多創舉……但是,我們對黃河從整體上的認識,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以致一些措施互相發生矛盾,在治理開發過程中發生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從整體上遭到自然的報復和懲罰。 從地質條件說,黃河流域的絕大部分是黃土高原,基本的地質過程是移山填海,沖刷黃土高原,塑造華北平原。黃河的功能,就是把流域內的水資源和泥沙資源,輸送到華北平原和大海。因此,黃河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它的淤積過程,也決定了它必然是一條地上河。 在人類開發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的過程中,加劇了水土流失,在下游為了開發華北沖積平原,築堤束水,形成黃河下游在各個時期的流路。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必然造成這條河道「善淤、善決、善徙」的特點。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人們在下游以「寬河固堤」、上寬下窄的河道和不用堤防束縛的河口,來盡量延緩它的淤積,盡量減少它的決口,盡量延長它的每一條流路的壽命。 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大,黃河泥沙有所減少,但黃河的水量也顯著減少,導致下遊河道的萎縮 黃河流域水資源形成的機制是:天然降水首先為天然和人工植被吸收,然後形成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為社會經濟用水消耗,最後剩下的才是進入河流的徑流。根據國內外資料,在半濕潤區,天然和人工植被(包括農作物)的年蒸騰量大約是300—400毫米,植物生長期內的降水量如在400毫米以內,很可能全被植物吸收,而不產生多少地表徑流。如遇連續乾旱年,多年生植物為維持其生長,往往吸收土壤內儲存的水分,形成較深的干土層,使以後年份的徑流系數減少。生態環境改善後,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用水增加,這屬於人類活動的間接影響。 由於以上各種影響,近年來在進入黃河下游沙量減少的同時,徑流量也同時減少,特別在雨季降水量不太大的時候,徑流量的減少更為顯著,大大降低了發生中小洪水的機遇。 黃河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近年來黃河水土流失、斷流、污染等生態惡化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西部地區是如何一個生態惡化的情形?黃河又是怎樣一種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窘態危境?人文生態的惡化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可怕的加速度導致了自然生態超常的惡化呢? 青藏高原是中華水塔,草場因為過牧和鼠害如同癩子頭一樣裸露著比比皆是的癍禿。牧草每每還來不及長大,便被飢不擇食的牛羊匆匆地啃噬掉。當地幹部卻說:這牧場還好得很哩!十數年前瑪多一隻羊只需30畝草場來養,更早一些瑪多的牧草,養一隻羊只需5畝草場,可是現在一隻羊竟要1000畝草場才養得活。這幾個數字多麼觸目驚心。 瑪多沒有樹,連一叢高大的蒿草也幾乎見不到。瑪多的草場退化了,氂牛群退化了,羊群也退化了,唯一沒有退化的動物竟是老鼠。鼠害猖獗的草場,根本不長草,而是長滿狼毒,狼毒不僅是毒草,還是一款警示草場退化的不祥的自然花朵,是造物主派來守護最後一道自然防線同時也監察人類德行的一位妖異的使者。黃河三個源頭有兩個斷流,連正源卡日曲,這些年也因為乾旱經常斷流,水量減少,已經沒有水或很少有水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 黃河源頭正在逐年下移。還有水注入黃河的只有扎陵湖與鄂陵湖。就連鄂陵湖與扎陵湖之間相接的黃河河道,1997年元月至3月黃河在國道214線黃河橋河段斷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黃河在扎陵湖與鄂陵湖之間再次出現斷流,且斷流時間長達半年。 1998年黃河流域甘肅段現有主要廢水排放企業239家,進入黃河的廢水年排放總量為36426.11萬噸,其中縣以上工業25469.35萬噸,主要污染行業為化學原料製品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業。除黃河幹流外,境內還有渭河、涇河、洮河、湟河等四個水系,加上黃河幹流,共五個水系,這五個水系縱貫甘肅省中部、東部地區。全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在甘肅境內有36條之多,都被不同程度污染。 黃河進入河南已經懸高27米,有10層樓那麼高。 長江是一個來自遠古的歌者,它頭戴著巍峨的銀冠,身穿著玄青的長袍,懷抱著造化的五弦琴,彈撥著山川萬物,歌唱著日月晨昏,播撒著生命和希望。上海是長江之樹梢頂端結出的一枚最多姿多彩的果子,而守著大江大河卻沒有水喝的情形正在大踏步地向更多的城市和鄉村走來。 中上游和下游各區段的長江是帶狀的,至少在寬度上,是可以望斷的,而尾閭上的長江,卻呈煙波浩盪的湖泊狀。也就是說,它除了長得沒遮沒攔,還寬得沒邊沒沿。 中國每年有將近20個天然湖泊悄無聲息地消失,有多少個湖泊經得起這樣迅速的消失呢?由於多年盲目開發,圍湖造田,流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淤積湖區,江西鄱陽湖的容積已由過去的370億立方米縮小至現在的298億立方米。一化纖廠的漿帛分廠,每天有7000噸腐蝕性極強的污水,通過地下管道直接排放到鄱陽湖中。鄱陽湖區的周遭,究竟有多少個大大小小的企業在向湖裡排污,這還是個謎。白鰭豚和江豚,還有白鶴之類的瀕危物種,還能在鄱陽湖存活多久?這也是個謎。連風景名勝之地廬山也會遭遇污染,一片蔥蘢之中大煞風景地冒出一根根煙囪…… 湘江是流貫湖南全省的一條大江,是魚米之鄉。如今湘江遭到工業廢水廢渣的污染,看不到「碧透」的清流,也嘗不到「淺底」的鮮魚了。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湘江。幾個主要城市均分布在湘江沿岸,形成上游排、下游喝的局面。群眾怨聲載道;喝不上一口清潔水,這日子怎麼過?全國3000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湖南省佔217家,其中分布在湘江流域的佔150多家,大量污水排入湘江。 洞庭湖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雲夢澤面積曾達到4萬平方公里。抗戰時洞庭湖夏秋水漲時面積尚有約5000平方公里;1941年出版的《中國地理基礎教程》中還明確地說我國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洞庭湖。解放後洞庭湖每年縮小約88.6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淤積在洞庭湖裡的泥沙已達59億多噸。「四水」干支流河床普遍淤積,流失特別嚴重的河流或河段成了地上懸河。江漢平原的湖泊數量由20世紀初的1066個減少至80年代的309個,面積從8330平方公里減少到2980平方公里,基本斷絕了荊江平原與長江的水利聯系……湖南作家彭見明痛心地說,為什麼20世紀80年代後長江平均每兩年發一次洪水?有時甚至連續幾年不間斷地發洪水?1998年那場大洪水有千餘人喪生,直接經濟損失達1600億元。說明我們這些年把長江真的給逼急了,它不得不對我們進行報復啊!社會繁榮昌盛了,可是自然生態環境卻貧窮了? 長江1951年—1999年平均年輸沙量5億噸,居世界第四位。湖北的荊江河灣異常彎曲,比降小,水流慢,加上長江上游森林越來越少,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在荊江段沉積,使河床逐年淤高抬升。通洞庭湖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洪道(調弦口已堵塞),分、泄洪能力日趨降低,每秒僅能安全通過流量6萬立方米,而汛期來自宜昌以上的洪水,自19世紀以來,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已有25次。1870年洪峰流量達到10.5萬立方米每秒。荊江大堤一旦潰決,兩湖平原盡成澤國,洪水還將直接危及武漢安全…… 長江水土保持局的胡甲均告訴筆者:黃河流失比是1比1,而長江是3比1,侵蝕大於流失。如果說長江流域也像黃河流域那樣侵蝕一噸往長江流失一噸,那長江早就比黃河還要黃河了。北方缺水你可以南水北調,南方缺土,你卻沒有可能北土南調吧? 雪上加霜的是水污染。耗費數年之久的2000年《長江片水資源公報》顯示,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河流水質呈下滑趨勢,水質不斷惡化。長江流域工業、生活廢污水排放量為233.9億噸,比上年增加27億噸,劣於Ⅲ類水標准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26%,比1999年增加5%;整個流域的河流水質呈下滑趨勢,大量湖泊富營養化,排污量名列前5位的是湖北、江蘇、江西、四川、上海。長江幹流沿岸共有取水口近500個,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邊污染帶的影響,目前長江流域工業、城鎮生活用水量約600億噸,主要取自岸邊,由於找不到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源地,不少城市被迫採用江心取水辦法以改善飲用水質量。若改從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資增加數十億元。北方是功能性缺水,南水北調尚可聊濟一時之急,可南方的這種水質性缺水和大量的水資源的浪費現象,比功能性缺水更加可怕。 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從上海出發,溯長江而上,中途跨13個省,歷時108天,行程兩萬多公里,實地考察了長江的生態狀況,直抵長江源頭沱沱河。一路上沿長江喝不到一口可以捧起來直接飲用的清水,源頭水總應該可以喝吧?可是沱沱河的當地居民卻說,你們還覺得沱沱水少?前些天這里剛剛下過一場雪的,要不然,河裡的水比現在還要少,不光少,淌的還是泥水。以前我們喝這個水,近些年不敢喝了!我們平時喝的水,都是開著拖拉機去十幾公里以外的「九十道班」礦泉水廠去買,一百公升五元錢。守著沱沱河可大家都是花錢買水吃。沱沱河的水硬得很,人喝了要生病,牲畜喝了都不長膘。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