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也有發酵
1. 生活污水發酵產生的是什麼氣體
把生活污水引入到一個密閉的大池中,類似於污水處理廠中的大池子。然後,她往池中的污水內里加入一些可容讓污水中有機物發酵的產甲烷細菌。
產甲烷細菌可不怕污水那臭臭的氣味,而是歡快地吞食污水中的有機物,然後源源不斷地「放屁」,也就是產生燃燒值很高的甲烷。這些甲烷經過凈化處理後,可以輸送到火力電廠燃燒發電,也可以在壓縮後充入到燃料電池中。
污水經過靜置、沉澱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淤泥。傳統的做法是對這些淤泥進行填埋處理,佔地且費事。
英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發現,來自生活污水的淤泥富含有機質,可以用於製造肥料。在淤泥造肥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去除會進入農作物然後危害人體健康的重金屬。雖然生活污水比工業污水要干凈得多,但是其中也有微量重金屬。
研究人員先把淤泥進行高溫烘乾成顆粒狀,然後把淤泥傳輸到篩選裝置中,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因為密度大而會沉積到底部。上部不含重金屬的淤泥顆粒進入一個密閉的除臭箱,經過除臭之後就成為可以裝袋使用了。
這些淤泥顆粒含有豐富的氮及磷,適合用作肥料,而且可無限期貯存。對於一些有機質特別豐富的淤泥顆粒產品,甚至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對於一些有機質含量特別少的淤泥,則主要用於製造建材。
2. 水質變黑變臭是因為厭氧菌的作用,那麼它和厭氧發酵有什麼區別呢
很顯然,水質變黑變臭是自然受污水體長期缺氧的結果,厭氧發酵是在人工可控的情形下進行厭氧反應,比如說達到了某一程度即停止了,在收取產物的同時保留厭氧菌種進行下次發酵
3. 污水來源,有無發酵工廠的廢水不,進水bod,cod各為多少
BOD與COD一樣,也是標准污水中有機物濃度的值.樓主對於COD是300,BOD應該是多少的提法不太准確.
通常進行工藝設計時,BOD通常是採集原水通過實驗方法,進行測定,這樣的比較准確.
但是由於測定BOD的方法受時間,條件等影響,很多情況下都不方便測量,通常情況下是採用經驗值,行業內對一些常見的污水的BOD有經驗值供參考.樓主可參考下列資料進行折算.
八種常見廢水中各自的 BOD5與 CODcr線性關系直線回歸方程分別為:
1機械廢水 : y=0.2732x+1.80;
2冷卻廢水 :y=0.1285x+0.11;
3制廢水 :y=0.3922x+131.21;
4紡織印染廢水 :y=0.4208x-2.49;
5食品加工廢水 :y=0.6126x+13.70;
6飲食廢水 :y=0.5992x+17.51;
7廢水 :y=0.3439x-0.41;
8生活污水 :y=0.486x+17.02.
解釋:
同一種廢水,COD與BOD之間常常有一定的比例關系,故可經過一段時期對COD和BOD的平行測試後,算得他們之間的比值,然後即可從水樣的 COD 來推算BOD的近似值,上式中,x是COD值,y是BOD值.
4. 污泥的厭氧發酵可分幾個階段
第Ⅰ階段 水解產酸階段
污水中不溶性大分子有機物,如多糖、澱粉、回纖維素、烴類答(烷、烯、炔等)水解,主要產物為甲、乙、丙、丁酸、乳酸;緊接著氨基酸、蛋白質、脂肪水解生成氨和胺,多肽等(所以有的書又把水解產酸分為二個階段)。
第Ⅱ階段 厭氧發酵產氣階段
第Ⅰ階段產物甲酸、乙酸、甲胺、甲醇等小分子有機物在產甲烷菌的作用下,通過甲烷菌的發酵過程將這些小分子有機物轉化為甲烷。所以在水解酸化階段COD、BOD值變化不很大,僅在產氣階段由於構成COD或BOD的有機物多以CO2和H2的形式逸出,才使廢水中COD、BOD明顯下降。 在酸化階段,發酵細菌將有機物水解轉化為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第1類小分子有機物,如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第2類為不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有機物,如丙酸、丁酸、乳酸、乙醇等,不完全厭氧消化或發酵到此結束。如果繼續全厭氧過程,則產氫、產乙酸菌將第2類有機物進一步轉化為氫氣和乙酸。 第Ⅱ階段生化過程是產甲烷細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等基質通過不同途徑轉化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質為乙酸。
5. 厭氧發酵處理污水的特點
厭氧發酵:
就是在隔絕氧氣的情況下進行的發酵過程,原理是因為有些細菌只能在內無氧的情況下進容行發酵,使一些物質轉化成人們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源、微生物飼料、微生物肥料等等。一般適用於微生物作用於有機化合物的分解代謝,反映時放出氣體同時產生熱量。例如發酵工業中的丙酮丁醇發酵,以及把有機廢渣、垃圾密封在池中進行發酵以產生沼氣,屬於厭氧發酵。
6. 污水處理為什麼先厭氧發酵
主要是厭氧的進水在接受的負荷和沖擊能力的同時,出水的cod還是很高,不是徹底的去除,而耗氧能夠比較徹底的解決出水低cod的問題。基於這個考慮,要房前不放在後面。
個人想法,作為參考。
四川永沁環境
7. 污水處理廠對發酵水有用嗎
對發酵水是有用的,但是個人要是排放的話,首先要達到國家排放要求,才允許排放到管網的,並不是可以直接排放,屬於危法行為!
8. 一般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版淀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權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3、膜分離法:擴散滲析、電滲析、反滲透、超濾、納濾、微濾 ;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9. 有氧發酵處理污水的特點
耗能低,污泥量少。
處理范圍大,適合COD1000mg/l污水處理,工藝比較成熟,應該叫好氧處理工藝
10. 比較有氧發酵與厭氧發酵處理污水的優缺點
厭氧處理較好氧處理成本低(特別是中等以上濃度的廢水)、節省動力、營養物添加費用和污泥脫水費用少、處理設備負荷高、能夠產生大量能源,但它需後處理,且對有毒物質較為敏感,初次啟動過程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