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工藝調控
❶ 想知道一些關於污水處理廠生產工藝調控上的一些問題
污泥性狀異常及分析:
異常現象症狀 分析及診斷 解決對策
曝氣池有臭味 曝氣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時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氣池出水DO高於2mg/l
污泥發黑 曝氣池DO過低,有機物厭氧分解析出H2S,其與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迴流
污泥變白 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脹,參照污泥膨脹對策
進水PH過低,曝氣池PH≤6絲狀型菌大量生成 提高進水PH
沉澱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沉澱池局部積泥厭氧,產生CH4.CO2,氣泡附於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較高 防止沉澱池有死角,排泥後在死角處用壓縮空氣沖或高壓水清洗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別清澈,流量大時污泥成層外溢 SV>90% SVI>20mg/l污泥中絲狀菌占優勢,污泥膨脹。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學法殺死絲狀菌;投加顆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劑」;提高DO;間歇進水
二沉池泥面過高 絲狀菌未過量生長MLSS值過高 增加排液
二沉池表面積累一層解絮污泥 微型動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質惡化,COD、BOD上升,OUR低於8mgO2/gVSS.h,進水中有毒物濃度過高,或PH異常。 停止進水,排泥後投加營養物,或引進生活污水,使污泥復壯,或引進新污泥菌種
異常現象症狀 分析及診斷 解決對策
二沉池有細小污泥不斷外漂 污泥缺乏營養,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進水中氨氮濃度高,C/N比不合適;池溫超過40˚ C;翼輪轉速過高使絮粒破碎。 投加營養物或引進高濃度BOD水,使F/M>0.1,停開一個曝氣池。
二沉池上清液混濁,出水水質差 OUR>20mgO2/gVSS.h污泥負荷過高,有機物氧化不完全 減少進水流量,減少排泥
曝氣池表面出現浮渣似厚粥覆蓋於表面 浮渣中見諾卡氏菌或纖發菌過量生長,或進水中洗滌劑過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繼續留在系統內循環,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濁,水質差;游動性小型鞭毛蟲多 水質成分濃度變化過大;廢水中營養不平衡或不足;廢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使廢水成分、濃度和營養物均衡化,並適當補充所缺營養。
污泥過濾困難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別處置
污泥脫水後
泥餅松 有機物腐敗 及時處置污泥
凝聚劑加量不足 增加劑量
曝氣池中泡沫
過多,色白 進水洗滌劑過量 增加噴淋水或消泡劑
曝氣池泡沫不易破碎,發粘 進水負荷過高,有機物分解不全 降低負荷
曝氣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齡過長解絮污泥附於泡沫上 增加排泥
進水PH下降 厭氧處理負荷過高,有機酸積累 降低負荷
好氧處理中負荷過低 增加負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進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狀
出水BOD
COD升高 污泥中毒 污泥復壯
進水過濃 提高MLSS
進水中無機還原物(S2O3 H2S)過高 增加曝氣強度
COD測定受Cl¯影響 排除干擾
絲狀菌產生的活性污泥膨脹以及解決方法
絲狀菌滋生,一般是因為溫度、營養比例、曝氣等常規指標出問題了。如果出現了污泥膨脹,工程上面很難調回來,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置換。通過嚴格控制好各項指標,慢慢排泥,增長新泥。慢慢置換過來。工程量大,效果不明顯。
首先控制好水溫不能超過30度,太高極易發生膨脹。調整好CNP的比例,一般好氧池在(300~500):5:1。曝氣,控制DO在2~4之間,過低微生物競爭不過絲狀菌,過高則有機含量不夠,微生物處於內消耗。 堅持每天做鏡檢,可以投加粘土,提高絮凝型增加微量元素,但是別將雜物帶入。實在絲狀菌多的厲害,投加一點硫酸亞鐵,控制在5mg/L以下。慢慢置換吧,一旦膨脹了,只能慢慢來。控制好各項指標,一定可以轉換的。
❷ 污水處理中生活污水的處理工藝以及各項指標的控制
個人建議你可以看下《水污染控制》或《水質工程》這本書,其中對水的各種處理方法,處理設備都有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廢水的物化處理工藝控制這么控制
物化處理,一般指的是化學沉澱,氧化還原,中和,絮凝沉澱,過濾等。我來一一專說明吧
化學沉澱:根屬據溶度積常數,控制加葯終點,一般需要看實際效果
氧化還原:這就靠控制氧化還原電位了,一般用orp計來控制加葯量得
中和:最簡單一台PH計搞定
絮凝沉澱:通過出水SS監測,和沉澱效果觀察
過濾:只能看過濾效果了,一般控制濾速,或者改換濾料來改變效果,也有在過濾前加葯的
❹ 簡述一個污水處理工藝
膜生物處理技術(MBR)污水處理工藝的流程:
原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生物反應器→循環泵→膜組件→消毒裝置→中水貯池→中水用水系統
污水經格柵進入調節池後經提升泵進入生物反應器,通過PLC控制器開啟曝氣機充氧,生物反應器出水經循環泵進入膜分離處理單元,濃水返回調節池,膜分離的水經過快速混合法氯化消毒(次氯酸鈉、漂白粉、氯片)後,進入中水貯水池。
反沖洗泵利用清洗池中處理水對膜處理設備進行反沖洗,反沖污水返回調節池。通過生物反應器內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啟閉。
膜單元的過濾操作與反沖洗操作可自動或手動控制。當膜單元需要化學清洗操作時,關閉進水閥和污水循環閥,打開葯洗閥和葯劑循環閥,啟動葯液循環泵,進行化學清洗操作。
(4)污水工藝調控擴展閱讀
膜生物處理技術應用於廢水再生利用方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分離工藝簡單,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一般不須經三級處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處理單元內生物量維持在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同時膜分離的高效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的縮短,生物反應器的佔地面積相應減少。
(3)由於可防止各種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於生長速度緩慢的細菌(硝化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系統中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
(4)使一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的停留時間變長,有利於它們的分解。
〔5〕膜處理技術與其它的過濾分離技術一樣,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膜作為一種過濾介質堵塞,膜的通過水量運轉時間而逐漸下降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清洗可減緩膜通量的下降,維持MBR系統的有效使用壽命。
(6)MBR技術應用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由於其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可以實現全自動運行管理。
❺ 污水處理工藝調試究竟調什麼,怎樣調,步驟是什麼
根據《水污染控制工程》分類
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3、膜分離法:擴散滲析、電滲析、反滲透、超濾、納濾、微濾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根據常見污水處理方法分類
物理法:物理或機械的分離過程。過濾,沉澱,離心分離,上浮等
化學法:加入化學物質與污水中有害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轉化過程。中和,氧化,還原,分解,混凝,化學沉澱等
物理化學法:物理化學的分離過程。氣提,吹脫,吸附,萃取,離子交換,電解電滲析,反滲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的新陳代謝過程。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氧化塘,厭氣消化等
根據常用處理廢水的化學方法分類
混凝
向膠狀渾濁液中投加電解質,凝聚水中膠狀物質,使之和水分開
混凝劑有硫酸鋁,明礬,聚合氯化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等
含油廢水,染色廢水,煤氣站廢水,洗毛廢水等
中和
酸鹼中和,pH達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雲石等中和酸性廢水,CO2中和鹼性廢水
硫酸廠廢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廢水等
氧化還原
投加氧化(或還原)劑,將廢水中物質氧化(或還原)為無害物質
氧化劑有空氣(O2),漂白粉,氯氣,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鉻,汞廢水,印染,醫院廢水等
電解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板,通電後,廢水中帶電離子變為中性原子
電源,電極板等
含鉻含氰(電鍍)廢水,毛紡廢水
萃取
將不溶於水的溶劑投入廢水中,使廢水中的溶質溶於此溶劑中,然後利用溶劑與水的相對密度差,將溶劑分離出來
萃取劑:醋酸丁酯,苯,N—503等設備有脈沖篩板塔,離心萃取機等
含酚廢水等
吸附(包含離子交換)
將廢水通過固體吸附劑,使廢水中溶解的有機或無機物吸附在吸附劑上,通過的廢水得到處理
吸附劑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裝置
染色,顏料廢水,還可吸附酚,汞,鉻,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於深度處理。
編輯本段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