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生物處理要求bod5
① 為什麼污水可生化降解性的指標BOD5/COD
考察廢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有
1、按污染物性質指標評定,即用BOD5/COD的比值來評定。專
2、按微生物的屬呼吸耗氧特性評定。將微生物基質生化呼吸線與微生物內源呼吸線進行比較。
3、按有機物的去除效果評定。
4、其它方法。(1)如測定活性細菌的數量變化;(2)測定脫氫酶活性;(3)亞甲基藍毒性測定法,用亞甲基藍作指示劑,對照廢水中與人工合成廢水中亞甲基藍褪色的時間來判斷廢水的毒性。
② 廢水好氧,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分別為多少
廢水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為100:5:1
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為200:5:1
因為厭內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率比容好氧微生物要低,所以對微生物的需求量就相應的要多.答案參考自環保通。
③ 廢水好氧、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分別為多少
廢水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為100:5:1
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為200:5:1
因為厭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率比好氧微生物要低,所以對微生物的需求量就相應的要多。
④ 污水處理中COD和BOD5之間有什麼關系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廢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為單位。它是目前用來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種最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劑有高錳酸鉀(錳法CODMn)和重鉻酸鉀(鉻法CODCr)。
現在常用重鉻酸鉀法,廢水在強酸加熱沸騰迴流條件下對有機物實行氧化,用硫酸銀作催化劑時可以使大多數的有機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根離子,應該用硫酸汞將氯離子屏蔽掉,以減少對COD的測定干擾。
生化需氧量(BOD5)也可以表徵廢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最常用的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廢水在微生物存在下進行生化降解五日內所需要的氧的數量。今後我們將經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
COD和BOD5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有的有機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機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機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還具有毒性(如銀杏酚、銀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劑)。因此,我們可以把水中的有機物分成二個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
通常認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機物。而BOD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因此COD與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廢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機物。
出處請參閱:《COD和BOD5之間的關系》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3101444137609/
⑤ 廢水好氧,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分別是多少
廢水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為100:5:1
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為200:5:1
因為厭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率比好氧微生物要低,所以對微生物的需求量就相應的要多.
⑥ 環境污水處理中的BOD5什麼意思
五日化學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說明水中有機物由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
⑦ 污水處理中的BOD5指什麼
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學需氧量」的簡稱。常記為BOD,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專微生物分解一定體積水中的屬某些可被氧化物質,特別是有機物質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數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如果進行生物氧化的時間為五天就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應地還有BOD10、BOD20 。
⑧ 廢水好氧、厭氧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時BOD5:N:P分別是多少
好氧微生物群體一般要求BOD5(C):N:P=100:5:1,厭氧微生物群體要求BOD5(C):N:P=100:6:1。
⑨ 可生化處理的廢水 BOD5/COD屬於什麼范圍
傳統觀點抄認為BOD5/CODCr,即B/C比值體現了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佔有機污染物總量的比例,從而可以用該值來評價廢水在好氧條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目前普遍認為,BOD/COD<0.3的廢水屬於難生物降解廢水,在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之前不易採用好氧生物處理;而BOD/COD>0.3的廢水屬於可生物降解廢水。該比值越高,表明廢水採用好氧生物處理所達到的效果越好
⑩ 如何處理可生化性差的廢水BOD5/ COD=0.25 應選用什麼工藝
提高污水可生化性有如下方法:
1、在處理工藝前段增設水解酸化池,將大分子難降解回的有機答物通過厭氧酸化反應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質,從而提高可生化性;
2、在生化處理後面加臭氧氧化工藝,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氧化分解生化處理階段難降解的有機物,提高出水水質。
3、在生化處理階段投加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澱粉等,提高BOD值,從而提高可生化性,改善出水水質。
4、微電解方法,但是隨著使用效果會逐漸下降,主要是鐵屑表面出現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膜,效果就越來越差了。
樓主提到B/C已經為0.25,已經具備活性污泥法的可生化性指標,常規指標為B/C大於0.2即可。因此樓主如果選擇污水處理工藝,選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即可,如果對出水有特殊要求,如回用的話,可以在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後段加深度處理工藝,如多介質過濾器,砂率、膜處理工藝等。但是選擇何種處理工藝與現場的可用地面積,實際處理水量,進水水質,產水水質指標息息相關,因此只能簡單建議使用「旋流沉砂池+水解酸化池+CAST+平流沉澱池+深度處理工藝」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