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溝道系統的布置原則
『壹』 污水管網雨水管網的布置遵守怎樣的原則或方法。
污水管網雨水管網的布置,遵守的原則或方法如下:
1、雨水管道開始處的埋深為回2.0米,通常布置在道路的答北側和北側,在距路緣石1.5-2米的慢車道下方,不應將其布置在快速通道下方,以免在積水時影響交通,如果道路寬度大於40m,請考慮在道路兩側設置雨水管。
2、雨水管的最小管徑為400mm。 在計算雨水流量時,整個集水區的雨水被認為是收集在管道的末端,管網布局上顯示的管直徑是管末端的管直徑。
3、雨水管道直徑超過2000mm時,應採用溝渠,雨水管與溝渠連接時,應採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以保證連接處的良好水利條件。
(1)污水溝道系統的布置原則擴展閱讀:
雨水管道是從地面收集天然雨水並輸送至天然水體的管道。污水管是收集人們生活污水的污水管。通常在排入水體或回用之前,將其運至污水處理廠達到排放標准。污水管道是污水排放和輸送的網路。
為了保證雨水在人行道上的順利排泄,雨水出口之間的距離一般為30至50米。 應適當增加小坡度和低地形道路的密度,以防止雨水及時清除。
對於在山腳附近建造的工廠和居民區,除了工廠和居民區的雨水管外,還應考慮設置排水溝以攔截流域內排放的雨水,並將附近的水體引入,確保工廠和住宅地區的安全。
『貳』 污水處理站輸水管(渠)線路的布置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的主要內容可參考以下:
1.確定排水區界、劃分排水流域專
2.污水屬廠和出水口位置的選定
應遵循以下原則選定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
1、出水口應位於城市河流的下游。
2、出水口不應設回水區,以防回水區的污染。
3、污水廠要位於河流的下游,並與出水口盡量靠近,以減少排放渠道的長度。
4、污水廠應設在城鎮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並與城鎮、工礦企業以及郊區居民點保持300M以上的衛生防護距離。
5、污水廠應設在地質條件較好,不受雨洪水威脅的地方,並有擴建的餘地。
『叄』 室外排水系統的布置應遵守哪些原則
來1.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結合自當地實際情況布置排水管道,並對多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
2.首先確定排水區界、排水流域和排水體制,然後布置排水管道,應按從主幹管、干管、支管的順序進行布置;
3.充分利用地形,盡量採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並力求使管線最短和埋深最小;
4.協調好與其它地下管線和道路等工程的關系,考慮好與企業內部管的銜接;
5.規劃時要考慮到使管渠的施工、運行和維護方便;
6.規劃布置時應遠近期相結合,考慮分期建設的可能性,並留有充分的發展餘地。
『肆』 污染源污水監測點位的布設原則有哪些
布設原則
第一類污染物采樣點位一律設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的專排放口或專門處屬理此類污染物設施的排口。
第二類污染物采樣點位一律設在排污單位的外排口。
進入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進入城市污水管網的污水采樣點位應根據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確定。
污水處理設施效率監測采樣點的布設
對整體污水處理設施效率監測時,在各種進入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設施的總排口設置采樣點。
對各污水處理單元效率監測時,在各種進入處理設施單元污水的入口和設施單元的排口設置采樣點。
『伍』 污水溝道水力學設計需要滿足哪四個原則
耐熱、不堵、不粘、防腐蝕
『陸』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的主要內容可參考以下:
1.確定排水區界、劃分排水流域回
2.污水廠和答出水口位置的選定
應遵循以下原則選定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
1、出水口應位於城市河流的下游。
2、出水口不應設回水區,以防回水區的污染。
3、污水廠要位於河流的下游,並與出水口盡量靠近,以減少排放渠道的長度。
4、污水廠應設在城鎮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並與城鎮、工礦企業以及郊區居民點保持300M以上的衛生防護距離。
5、污水廠應設在地質條件較好,不受雨洪水威脅的地方,並有擴建的餘地。
『柒』 雨污管網如何布設及其相關的布設原則。
計是對戶縣某鎮給排水管網進行設計計算。內容包括給水系統設計計算、污水系統設計計算和雨水
系統設計計算。該鎮按生活用水分區劃分屬一區,10年內達到設計人口。自然人口增長率按2‰考慮,在20年
內隨高層建築發展人口密度按增加1倍考慮。
給水系統
1.給水系統布置為環狀管網。管網末端設對置水塔。最高用水時,水塔與二泵聯合向管網供水。
2.給水管採用鑄鐵管。承查連接,介面材料採用膨脹性填料。轉彎處設支墩。
3.結合任務書及當地地質條件和管線走向,給水管管中心埋在地面以下2m處。
4.閥門及消火栓的布置以規范為准。
排水系統
1.根據當地排水條件及排水水質,排水體制採用雨污分流制。考慮到地形條件和污水廠位置,排水系統均
布置為截留式。
2.排水管道均採用鋼筋混凝土管。污水管(不滿流 n=0.014)採用管頂平接,不變徑時採用水面平接,
介面形式採用混凝土內套環石棉水泥介面。雨水管(滿度 n=0.013)採用管頂平接。,介面形式採用石棉水泥
介面。
3.考慮當地地質條件及管線走向,排水干管埋深取為3米。
4.污水系統末端設置終點泵站,將污水管中心提升至地面以下1米處,以減小埋深,降低造價。
4.雨水口、檢查井、跌水井等附屬構築物的布設以規范為准。出水口採用八字式。
『捌』 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則是什麼
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則有以下:
1、按管線短、埋深小、盡量自流排出的原則確定。排水管道盡量採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由於污水在管道中靠重力流動,因此管道必須有坡度。
2、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建築物平行敷設。污水干管一般沿管路布置,不宜設在狹窄的道路下,也不宜設在無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設在污水量較大或地下管線較少一側的人行道、綠化帶或慢車道下。
3、當管道埋深淺於基礎時,應不小於1.5m;當管道埋深深於基礎時應不小於2.5m。
4、排水管線盡量避免穿越地上和地下構築物。
5、管線應布置在建築物排出管多並且排水量較大的一側。
6、排水管道轉彎和交接處,水流轉角應不小於90°,當管徑小於300,且跌水水頭大於0.3m時,可不受限制。
(8)污水溝道系統的布置原則擴展閱讀:
1、在進行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時,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城市規劃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法》等國家標准與設計規范,它是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的指導方針。
2、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應以批準的當地城鎮(地區)總體規劃為主要依據。給水排水工程規劃包括給水水源規劃、給水處理廠規劃、給水管網規劃、排水管道規劃、污水處理廠規劃和廢水排放與利用規劃等內容。
3、為了保證給水管網的正常運行以及消防和管網的維修管理工作,管網上必須安裝各種必要的附件,如閥門、消防栓、排氣閥和泄水閥等。閥門是控制水流、調節流量和水壓的重要設備,閥門的布置應能滿足故障管段的切斷需要。
4、污水管道與建築物應有一定間距,與生活給水管道交叉時,應敷設在生活給水管的下面。管線綜合規劃時,所有地下管線都應盡量設置在人行道、非機動車輛和綠化帶下,只有在不得已時,才考慮將埋深大,維修次數較小的污水、雨水管道布置在機動車道下。
5、若各種管線布置時發生沖突,處理的原則是:未建讓已建的,臨時性管讓永久性管,小管讓大管,有壓管讓無壓管,可彎管讓不可彎管。
『玖』 污水處理工藝平面布置圖有哪些原則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應包括:處理構築物的布置污水處理廠的主體是各種處理構築物。作平面布置時,要根據各構築物(及其附屬輔助建築物,如泵房、鼓風機房等)的功能要求和流程的水力要求,結合廠址地形、地質條件,確定它們在平面圖上的位置。在這一工作中,應使:聯系各構築物的管、渠簡單而便捷,避免遷回曲折,運行時工人的巡迴路線簡短和方便;在作高程布置時土方量能基本平衡;並使構築物避開劣質土壤。布置應盡量緊湊,縮短管線,以節約用地,但也必須有一定間距,這一間距主要考慮管、渠敷設的要求,施工時地基的相互影響,以及遠期發展的可能性。構築物之間如需布置管道時,其間距一般可取5-8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構築物(如消化池、消化氣罐等)的間距則按有關規定確定。廠內管線的布置污水處理廠中有各種管線,最主要的是聯系各處理構築物的污水、污泥管、渠。管、渠的布置應使各處理構築物或各處理單元能獨立運行,當某一處理構築物或某處理單元因故停止運行時,也不致影響其他構築物的正常運行,若構築物分期施工,則管、渠在布置上也應滿足分期施工的要求;必須敷設接連人廠污水管和出流尾渠的超越管,在不得已情況下可通過此超越管將污水直接排人水體,但有毒廢水不得任意排放。廠內尚有給水管、輸電線、空氣管、消化氣管和蒸氣管等。所有管線的安排,既要有一定的施工位置,又要緊湊,並應盡可能平行布置和不穿越空地,以節約用地。這些管線都要易於檢查和維修——格瑞水務
『拾』 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則有哪些
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則有:
(1)盡可能在管線較短、埋深較小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上的污內水自流排出。
(2)要充容分考慮地形。
(3)污水主幹管的走向和數量要考慮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與數量。
(4)盡量採用重力流形式,既要減少埋深,又可少建泵站。
(5)盡量減少與河流、山谷、鐵路和各種地下構築物的交叉。敷設污水干管要考慮地址條件。
(6)污水管通常設在人行道、綠化帶或慢車道下,污水干管最好以排放大量工業廢水的工廠為起端。
(7)管線要簡捷順直,不要繞彎。
(8)近遠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