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投產後向水庫排放廢水1500

投產後向水庫排放廢水1500

發布時間: 2021-02-13 09:00:10

1. 濟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環境演化及保泉對策研究

邢立亭1 徐軍祥2 張偉3

(1.濟南大學,濟南250002;2.山東省地礦局,濟南250013;3.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濟南250014)

作者簡介:邢立亭(1966—),男,研究員,主要從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勘查研究工作。

摘要:本文根據野外實際調查成果,深入探討自然與人為因素對濟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環境的影響,提出了優化開采布局、回灌補源等水環境保護對策。

關鍵詞:濟南泉域;水環境;演化;保護

濟南泉域是我國北方岩溶水系統典型代表,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強烈影響,近幾十年來,泉域的生態地質環境變化顯著,研究該區地下水環境演化特徵,對於泉域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泉具有重要意義。

1 泉域水文地質特徵

1.1 泉域邊界

濟南泉域位於泰山穹隆的北翼,總體上是以古生代地層為主體的向北傾斜的單斜構造。出露地層為太古宇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和新生界第四系,泉域北部分布有中基性侵入岩體。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千佛山斷裂、馬山斷裂、東塢斷裂、炒米店斷裂等。

泉域東邊界為東塢斷裂,西邊界為馬山斷裂(長清西關以北為透水段),南邊界為地表分水嶺,北邊界以濟南岩漿岩體和石炭系、二疊系煤系地層為界,面積為1486km2

1.2 岩溶地下水水動力條件

濟南南部山區廣泛分布寒武—奧陶系石灰岩,地表、地下岩溶十分發育,地表溶洞、溶溝、溶槽和密布於石灰岩表面的溶蝕裂隙為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直接入滲補給、地表水的滲漏補給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根據鑽孔資料和示蹤試驗,碳酸鹽岩溶洞、溶孔、溶隙、溶蝕管道十分發育,為岩溶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因此,濟南岩溶地下水補給條件良好、儲存空間巨大。

根據地下水動態觀測,岩溶水水位、泉水流量與降水密切相關,大氣降水直接入滲補給是岩溶水系統的主要補給來源,其次為地表水滲漏補給,主要滲漏河流有玉符河和北沙河。

岩溶水總體流向由南向北徑流,受北部燕山期岩漿岩及石炭系、二疊系地層阻擋,在其接觸地帶形成岩溶水富集區,單井涌水量一般大於5000m3/d,天然條件下岩溶水以泉水排泄為主,目前,人工開采是泉域岩溶水系統的最主要排泄方式。

2 岩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奧陶系裂隙岩溶含水層作為濟南工農業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取水目的層,有著悠久的歷史。市區早在1936年建成趵突泉水廠並正式供水,供水量1.28×104m3/d,到1956年增至3.6×104m3/d,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不斷增大,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相繼建立市區、西郊和東郊水源地。市區有解放橋、普利門、飲虎池和百貨大樓水廠,西郊有臘山、峨眉山和大楊庄水廠,東郊有華能路和東源水廠,南部有羊頭峪和文化路水廠。

1990~2002年,泉域內自來水公司多年平均開采量為35.52×104m3/d,其中峨眉山、大楊庄、臘山西郊三水廠平均開采量為21.91×104m3/d,市區各水廠為11.41×104m3/d,華能路、東源水廠和羊頭峪為2.2×104m3/d。此外,白泉泉域宿家張馬、裴家營、中李水廠開采約14×104m3/d。隨著鵲山水庫、玉清湖水庫的投產,自來水公司對地下水的開采量自2001年9月以來逐步減產,關停了市區各水廠。

工業自備井主要分布在市區外圍,其數量龐大,而且較為分散。1990~2002年,工業自備井多年平均開采量為13.15×104m3/d。

3 水文地質條件演變與地下水環境負效應

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加劇了濟南地區生態地質環境的演變,引起諸多生態環境地質問題。

3.1 人類活動引起的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

3.1.1 人工開采改變地下水流場,襲奪泉流量

20世紀60年代初期,濟南市區地下水開采量小於10×104m3/d,80年代以來,市區、西郊、東郊集中開采量達到(50~55)×104m3/d。大量開采岩溶水,改變了地下水天然流場,大量開采地下水特別是在市區直接抽取岩溶地下水是影響泉水出流的主要原因之一。2001年9月,市區水廠相繼關閉,但工業自備井大量開采,在七賢庄和經濟學院一帶兩大降落漏斗仍然襲奪泉水的補給量(圖1)。

3.1.2 間接補給區補給量減小

濟南泉域間接補給區面積為990km2,主要分布在廣大南部山區,包括馬山、萬德、高而、張夏、崮山、仲宮、柳埠、西營等鄉鎮。地層為寒武系中下統灰岩、碎屑岩和泰山群變質岩,由於入滲條件差,河流、溝谷縱橫,地表徑流發育,地下水大多就地補給,匯於溝谷,短途運移、排泄,因此,大部分河流發源於此。上游地表溪流20世紀70年代以前,匯集到玉符河、北大沙河後,向下游徑流,分別在朱家莊-潘村、崮山攔河壩-琵琶山段滲漏補給泉域地下水。間接補給區匯集地表徑流和地下溢出量,通過河道進入直接補給區。如1963年卧虎山水庫,通過溢洪道向玉符河放水1.0186×108m3進入黃河,一部分入滲補給地下水。卧虎山水庫修建以前,玉符河基本常年有流,據1962年觀測,玉符河下游周王莊河段4月13日河水位為29.4m。

圖1 市區附近岩溶水等水位線

1—斷層;2—火成岩界線;3—等水位線(m);4—地下水流向

20世紀60~70年代在北沙河、錦銀川、玉帶河、錦綉川等河道修建眾多水庫,攔截上游地表徑流,特別是80年代後期,隨著卧虎山、錦綉川水庫向市區供水後,源自間接補給區的地表水補給逐漸減小。如從1999年至2003年6月,卧虎山水庫上游554km2匯水面積,除回灌試驗放水外,未向玉符河放水。自卧虎山、錦綉川水庫向市區供水後,兩水庫向黨家莊、興隆、分水嶺一帶直接補給區放水灌溉量逐漸減少。

3.1.3 城市擴展減少岩溶水入滲補給面積

城鎮建設使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從而導致岩溶水直接補給區面積逐漸減少。根據多時相動態遙感解譯,1954年濟南城區面積僅28.8km2,處在直接補給區面積不足2km2,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區逐漸向東、東南、南部及西南方向的直接補給區擴展,近年比20世紀50年代擴展了175.6km2。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鎮化南擴速率加快,直接補給區建成區面積逐年加大(圖2),從而減少了地下水補給量。如太平庄、羊頭峪、八里窪、六里山、金雞嶺、馬山坡、興隆等南部山區開發後,地面固化,大氣降水直接進入防洪溝。而防洪溝淤積嚴重,地形坡降大,不能形成有效入滲,諸多地段成為永久性不滲漏區。2000年直接補給區范圍內建成區面積比1954年增加51.3km2,按多年平均降水量648mm計算,由於城區擴展影響而減少的地下水補給量為3.8×104m3/d。

3.1.4 濫采、濫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濟南南部山區共有大小不等採石點200多個,採石、挖土造成地貌景觀、植被破壞,導致水土大量流失。據調查,大量採石點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興建的,由於灰岩山區土壤稀薄,樹木植被稀少,山石開采進一步減少直接補給區的植被覆蓋率。直接補給區因採石、燒磚造成嚴重水土流失,調蓄水量減小,地下水補給量亦隨之減小。

圖2 城區擴展演變圖

1—1954年城區范圍;2—1970年城區擴展范圍;3—1981年城區擴展范圍;4—2000年城區擴展范圍

3.2 地下水環境負效應

3.2.1 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斷流

20世紀60年代初期,地下水開采量較小,地下水平均水位在31.54~30.72m,泉流量為(35.52~33.58)×104m3/d;70年代中期,地下水位下降到28.15m,泉流量減少到15.22×104m3/d左右;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地下水位平均由28.15m下降到26.68m,泉流量減少到10.48×104m3/d左右;進入90年代,泉水斷流時間加長,1999~2001年泉水連續斷流達932d(圖3)。

3.2.2 地下水超采降落漏斗形成

長期集中開采地下水,在東郊工業區、七賢庄和經濟學院一帶形成多個降落漏斗,襲奪泉水補給量。

3.2.3 大明湖、小清河污染

由於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斷流,大明湖、小清河水得不到充足補充,出現嚴重富營養化。

3.2.4 地下水質量下降

20世紀50年代濟南地區社會經濟尚不發達,工業「三廢」排放量少,岩溶地下水開采量小,處於天然流場。以 50年代水質資料作為地下水環境污染起始值,研究濟南地區地下水污染演化:1958年以來,隨著人類活動加劇和開采量增加,市區、東郊和西郊岩溶水水質有逐漸惡化的趨勢,礦化度、總硬度、氯離子、硫酸鹽、硝酸鹽等常規組分含量呈上升趨勢(圖4),尤其

含量上升明顯,特別是80年代以來升速加快,2002年市區地下水中

含量是1958年的5.83倍,峨眉山水廠

含量是1958年的47倍。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區域水位下降,氧化還原環境改變。整個泉域,從補給區、徑流區至排泄區,岩溶地下水常規組分含量普遍升高。工業廢水排放造成岩溶地下水呈點狀污染,局部地段污染嚴重,如井家溝一機井,

含量為1313.74mg/L,礦化度為2544.52mg/L,綜合評價為水質極差區(Ⅴ級)。

圖3 1959~2002年泉流量、地下水位、開采量與降水量關系圖

1—年降水量;2—市區年均水位;3—年均泉流量;4—市區及外圍開采量

圖4 1958~2002年市區地下水硬度、礦化度變化曲線圖

1—硬度;2—礦化度

4 濟西水源地地下水開采潛力分析

已開辟的濟南西郊橋子李、冷庄、古城水源地在北沙河流域、玉符河流域,在豐水年份的豐水期,部分地段鑽孔自流,本區岩溶地下水開采具有開采潛力,如2004年9月在古城水源地開採的情況下,鑽孔仍然自流。

根據計算,北沙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條件下的降水補給量為9.2×104m3/d,由於上游水庫截流,在平均降水量年份僅有少部分地表水補給,因此,橋子李和冷庄水源地的開采量不宜大於10×104m3/d,峨眉山、臘山、大楊庄水廠和古城水源地距離泉群較近,對泉水影響大,應關閉臘山水廠,並控制開采量不大於6.0×104m3/d。

5 水環境保護和保泉對策建議

5.1 調整開采布局,實施分質供水

通過數值模擬優化計算(農業開采沒有計算在內),枯水期保持泉水位在28.5 m以上,泉域岩溶水允許開采量為18.8×104m3/d,濟西水源地開采量為10×104m3/d,西郊水廠開采量為5.8×104m3/d,東郊工業自備井控制在3.0×104m3/d;白泉泉域可供水量為28.29×104m3/d,長-孝水源地建議開采8.0×104m3/d;泉水先觀後用5.0×104m3/d,合計60.09×104m3/d。這些優質地下水資源可用於生活和高精尖工業用水。按照人均用水量150L/d計算,可滿足400萬人生活用水。一般工業用水改用地表水(長江水和黃河水),充分發揮玉清湖、鵲山水庫作用,徹底關停工業自備井。農業灌溉在節水的前提下,改用地表水,限制利用岩溶地下水。

5.2 回灌補源

由於卧虎山、錦綉川、岳庄等水庫攔蓄大量地表徑流,減少泉域地下水的補給量,改變了自然生態系統,直接影響著泉水的出流,因此,卧虎山、錦綉川水庫應停止向市區供水,整修已有輸水乾渠向興隆、石青崖、玉符河等直接補給區回灌補源。岳庄水庫用於北沙河補源,降低「西進」對西郊地下水環境的影響;隨著東部產業帶和東部新城的規劃建設,未來可考慮引水進行東郊補源,目前尚缺補源水源。

5.3 逐步關停工業自備井

減少東西郊工業自備井開采,逐步消除經濟學院、井架溝、高新技術開發區一帶的降落漏斗對泉水補給量的襲奪。

5.4 控制城區向直接補給區內擴展

為避免城市開發建設影響泉水補給,因此,濟南城市建設「南控」邊界應在平安店—潘村—玉符河河谷—豐齊—大楊庄—劉長山—英雄山—羊頭峪—牛旺一線。在該線以南的岩溶地下水直接補給區,禁止進行規劃建設。

5.5 逐步進行小流域治理,加強植樹造林,調整南部山區農業生產結構

泉域南部直接補給區應禁止毀林佔地建設別墅區、居住區、工業園,以及陡坡開荒、開山採石等。逐步調整南部山區產業結構,實施退耕還林,禁止放牧,停止開山採石,大力發展林果業,實施生物工程,增加植樹造林面積,對馬啼峪、龍洞峪、大澗溝、石青崖、柏石峪、小嶺子、板倒井、下井溝、臘山等溝谷進行治理,禁止傾倒垃圾和佔用,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

總之,恢復泉水長年噴涌是一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通過一項措施在短期內得以實現,需統一認識,近期措施與遠期目標相結合,分步實施。

主要參考文獻

徐軍祥,康鳳新.2001.山東省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2. 防寫水資源的作文,要1000字以上

在一個美麗的時代里,曾經有這樣的一片美麗的水庫,魚兒歡快地游動,有的躍出水面;有的在水底快樂的游來游去。海鷗也在海面上空自由自在地飛翔,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美麗的情景。
可是好景不長,在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動物,那就是——人類。他們成了世界的霸主,在世界各地逍遙法外,他們開始污染水資源。
一個美麗的早晨,正當動物們快樂地跳著,唱著,飛著的時候,一聲巨響把所有的動物嚇了一跳,他們抬頭向岸邊望去,他們看見了人,人們用推土機把岸邊的所有的樹木推翻了,然後開始建房子了,過了幾個月,他們建好了一個工廠,這更不得了,工廠里的人們把工廠里的廢水晝夜不停地排入到了水裡,使得那裡的水受到了污染,魚兒的生命因此受到了威脅,不斷地死亡,一天比天少。
諾干年後,可想而之,這里情景是怎樣的。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那裡的工廠不斷地向水庫排放廢水,那裡的管理部門又不重視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所以那裡的水被工廠污染地黑漆漆的,你走進它,便有一股嗆鼻的氣味讓你咳嗽,這里所有的魚兒就更不用說了,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悲慘地死去,在水面上翻著魚肚皮,漂浮著,看的去,你會覺得惡心。但是,你不會覺得這里的人類更惡心嗎?是他們讓這里的美景消失的。
這個故事,一切的後果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的確,他們確時是不想保護水資源,因為他們為的是自己的利益。
世界上只有百分之0.16的淡水資源,但是,有許多淡水資源很難飲用,剩餘的淡水資源又有許多受到了污染。我想告訴人們:人類,水是生命的資源,水是生命的根本,沒有水,等於沒有生命,人類,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污染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吧!人類!

老師,同學,叔叔阿姨們,大家好,我叫邱文彬,來自那大中心學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資源,節約用水,從你我做起。》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水球,為水所覆蓋;但其中大部分是鹹水,無法直接飲用,我們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並不多。有人比喻說,在地球這個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湯勺。目前,世界上有半數以上的國家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9個國家的4.5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中。「水貴如油」這四個字是個比喻,但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卻成了無可辯駁的現實。
早在1977年聯合國就召開水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代已經過去,把水當成寶貴資源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國人均佔有量僅居世界第84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有300個城市缺水,近50個城市嚴重缺水,18個沿海城市中14個缺水。中國也正面臨著一場嚴重的水危機,並且有不少地方出現過水荒。請聽聽這些數字:1988年夏天,武漢市居民強行開啟50個消防栓,取水使用。1989年,曾有「八水繞長安」之譽的西安市,斷水面積達27平方公里,根據相關部分的水資源報告,水資源相對豐富的雲南省昆明市地下水水位正在以年均水位降幅0.11米~0.31米的速度下降。這一個個可怕的事實,這一個個驚人的數字,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可是在我們身邊,卻還存在著各種浪費資源的現象,有一次我們學校的幾個大哥哥,打開了供同學們洗手用的水龍頭,用水打水仗,水龍頭的水正嘩嘩地往下流,看到這,我趕緊上前把水龍頭關上,可是,幾個哥哥都一把把我推開,說:「關你什麼事,走開!」。據我的觀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發生類似的現象:大白天,辦公室的燈開著;在較為涼快的秋天,空調、風扇在轉著;公用水龍頭的水也時常滴著。這些現象什麼時候才能消失呢?難道要等到水資源缺乏、枯竭的時候我們才回過頭來談節約嗎?
「節約用水」並不是限制人用水,更不是不讓用水。其實,節約水是讓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節約用水並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人人有珍惜資源、糾正他人浪費水之義務。那種認為「只要我交了水費,就可以隨意揮霍,浪費水是我自己的事,別人管不著」的觀點是錯誤的,那種認為「水只有7角錢,很便宜,多用一點無關緊要」的觀點更是有害的。節約用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我國《水法》指出,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世界各國也都規定,水是公共財產。因此,人人都應當具有公水意識。電資源也是十分珍貴的,凝聚著許多人的辛勤勞動。人人都應愛護水,節約用水,反對污染水,浪費水。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持家,勤儉立校,這是一種公德,也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叔叔阿姨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珍惜資源,為共建一個節約型社會而努力。

談到節水我們先要了解水是什麼。人類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無色、無味、無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液體。古代哲學家們認為,水是萬物之源,萬物皆復歸於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氣、土當作四個基本元素,由它們構成世界上一切物體。直到1784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用實驗才證明水不是元素,是由兩種氣體化合而成的產物。1809年,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測定,1體積氧和2體積氫化合,生成2體積水蒸氣。後來的科學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水作為液體所能起的各種作用,其他物質多半無法替代。這多半是由於水的一些怪脾氣決定的。比如,水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再冷,反而體積膨脹起來,所以冰比水輕,浮在水面,冰不善於傳熱,才不會一凍到底,保證水下生物安全過冬;水容熱的能耐很大,是鐵的10倍、沙的5倍、空氣的4倍,所以海洋性氣候溫和,人體也靠水來保持體溫;水的三態(水、冰和水氣)可以在自然狀態下共存;水的凝聚性、表面張力,使岩石和土壤的縫隙中能「含」水,水能「爬」上高高的樹梢,給植物送水分和養料;幾乎什麼物質都能溶解於水,所以魚兒才能從水中得到氧氣。對於許多事物是可以這樣做或那樣做的,辦法總會有的。比如照明,沒有電燈,我們可以點蠟燭;沒有蠟燭,我們可以點油燈;沒有油燈,我們可以點松明火把;連火把也沒有,我們只好靜靜地等待黑夜過去,白天的到來。而對於水就不同了。沒有水,我們無法洗臉、刷牙,無法解渴,餐桌上沒有了魚蝦,看不到花草樹木,不知道什麼叫游泳,船艦全部報廢,混凝土攔不成,高樓無法建,連小娃娃哭也沒有了眼淚……啊,還是不要往下想的好!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的。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其中,腦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連堅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沒有水,

3. 水環境影響評價

BOD5的二級標准為4mg/L,按資料計算,入庫徑流很大,污水進庫後仍可以達到二級標准。因此不用處理。
但是有個問題:BOD5模擬高度為60mg/L是怎麼定的?是不是太低了?污水沒有其他特徵污染物嗎?這些都應該考慮進去的。

4. 在一水庫附近擬建一個工廠,投產後向水庫排放廢水1500m3/d,水庫設計庫容8.5×106 m3 ,

Ⅱ類水體和狀BOD5=60mg/L之間天差地別,建議禁止任何污水排入水庫,並且對水庫水進行處理。

5. 某一個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以後廢水排放量為2.5m3/s,廢水中含pb為1000mg/l,廢水排入一條河流中,河水的流

題目不全,污染這么嚴重的項目不能上

6. 白洋淀乾涸的原因

截止2019年十一月,白洋淀沒有乾涸。

截止2019年十一月,安新縣協調省、市水利部門實施白洋淀生態補水三次,水量1億8000萬立方米。核心區年水位控制在7.6米左右,維持了白洋淀的生態水位。

對維護白洋淀生態系統,發展農牧漁業和旅遊業具有重要作用。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共投入1.9億元,完成污水綜合凈化等11個子項目。

南河至新安北堤六段鹼排水溝改造工程已完工,排沙總長3.3km,土方拆除3.64萬m3,種植荷花1060m2,種植三葉草21000 m2。

投資947.22萬元,實施白洋淀觀光a線及寨南村至東店頭碼頭疏浚任務,疏浚總長度16.6公里,疏浚面積27.36萬平方米。

(6)投產後向水庫排放廢水1500擴展閱讀:

白洋淀早有人煙,從白洋淀上游徐水縣南庄頭遺址出土的陶片表明,早在全新世初期,原始先民就已到靠近白洋淀的地區活動。

商周時期,人類在的白洋淀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到春秋時期,白洋淀附近即有了虢邑。《左傳》載昭公七年春正月侯次於虢。

這里講到的虢,據《讀史方興紀要》注在河北任丘縣西十七里。即如今的後趙村北的高郭城遺址。戰國時期這里又有鄚邑、狸邑。

唐代以前的白洋淀仍保持在天然的未經人工治理的原始面貌。宋代,白洋淀處在宋遼交界地區,為抵禦遼兵進犯,宋在白洋淀進行塘濼,緣邊渚水所聚,因以限遼。

此外,還進行屯田種植,並對邊緣塘泊設置管理機構。通過人工治理使淀泊發揮水利效益。明代,為補充白洋淀人口,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和古北口小興州向安新縣大量移民。

白洋淀地區以魚、葦生產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清代,保天運河的開通,對保定地區物資的交流,經濟繁榮,起了很大作用。

7. 水庫等水利工程社會公益性

試論水庫等水利工程社會公益性
李 東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摘要:水庫大壩等水利樞紐工程、水力發電、跨流域調水工程等除了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外主要體現是巨大的社會效益,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水電「永不衰竭」的清潔能源是綠色經濟發展的血液,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水利工程首要是防洪減災保護生命安全,開發水力發電是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最重要措施,農田灌溉、城市生活與工業用水及飲水安全、黃金航道、河流生態健康、維持可持續發展與修復環境的南水北調、同時也形成良好生態環境與優美風景區。總之,水利工程體系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現在與將來一定為社會發展與進步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有助於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無法估量的社會公益性是第一位的也將是永恆的。
關鍵詞 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水力發電;綠色可再生能源;公益性工程

水利樞紐工程通常是水利工程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利樞紐按承擔任務的不同,可分為防洪樞紐、灌溉(或供水)樞紐、水力發電樞紐和航運樞紐等。多數水利樞紐承擔多項任務,稱為綜合性水利樞紐。水利工程就是水的利用與水害防止的工程,包括灌溉、防洪、排泄、蓄洪、航運等。
水利(力)工程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廣泛性公益性、投資規模大、項目類型多等特點。
開發水利、水電資源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水電「永不衰竭」的清潔能源是經濟發展血液的一部分,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國水利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力地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體系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現在與將來一定為社會發展與進步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有助於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無法估量的社會公益性是第一位也將是永恆的。

1. 防洪減災保護人的生命權是第一位
我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自然災害中水災是造成的人類生命災害是首位的,其次旱災,強風暴台風、地震和海嘯等。
如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偉大搖籃,歷史上黃河又是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多沙、懸河、善淤、善徙、善決。特別是下游,洪水決溢十分頻繁,「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2. 水利興利除害,保障工農業的發展與飲水安全
我國特殊的自然條件和水資源條件決定了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灌溉,水利工程保證著我國農業一直處於較高的增長,水利對支撐和保障糧食增產的作用更加突出,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水利基礎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水利發展改革惠及億萬人民群眾。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保障了國民經濟3倍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高速增長。中國現在以佔全球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保障了佔全球21%人口的溫飽和經濟發展。我國累計解決了2.72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到2013年底,國家將全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3. 水力發電是最大的綠色可再生能源
3.1大力發展水能資源利用
在全球能源供應短缺與國內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水電開發顯得尤為重要。水電是可再生能源,水電開發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優先發展水電。
我國是世界水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目前經濟開發利用率僅為26%。水電開發現狀和能源結構以及能源需求,大力發展水電既是我國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能源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從1949年的2334萬噸標准煤,增長到2008年的26億噸標准煤,增長110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產國。目前我國能源自給率保持在90%以上,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此外,我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從1952年到2008年,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比重從95%下降到68.7%。水電、核電、風電和天然氣等優質能源比重提高了11.7個百分點。全國水電裝機達到1.72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我們不僅保證了自己的煤炭需求,而且還對外提供出口,包括焦炭,年最多出口超過9000萬噸,我們也是世界上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國家已經制定了新的能源發展政策。國家能源發展政策明確了優先開發水電是今後電力發展的方向。我們在進行水力資源規劃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逐步有序的來開發我國的水力資源。在水力資源開發中還要解決移民問題、環保問題等等。
3.2水力發電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幾乎所有的水利樞紐工程包括防洪為主的水庫都兼有水力發電。
水能利用在古代中國和古文明國家中以簡單機械應用水流能量舂米、磨粉或提水灌溉等可追溯到兩千年前,水力發電是20世紀人類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發展提高的標志之一。我國水庫的建設也從初期防止洪澇災害到水能開發利用兼民生水利的發展過程。同時,以水力電力為主的大壩同時肩負著流域防洪水量調配等多項功能。如黃河幹流的龍羊峽、劉家峽在防凌減淤,調水調沙特別是水量調度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而小浪底水庫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的,在調水調沙和水量調度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防止黃河斷流是其新功能。
世界各國都把開發水電作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全球有55個國家50%以上的電力由水電提供,其中24個國家這一比重超過90%。目前,發達國家水能資源已基本開發完畢,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水電開發程度都超過80%。許多發展中國家大力開發水能資源,如巴西水電開發在電力建設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
實際上,發達國家的水電開發的步子也只是變緩了。中國大壩委員會提供的最新材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有165個國家已明確將繼續發展水電,其中70個國家在建總裝機為101GW,110個國家規劃建設338GW。
低碳發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要求,水電等綠色能源能夠起到極大的作用。在能源危機、氣候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工業化必須走出一條低能源消耗、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就是低碳化,即「低碳工業化」。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大力發展低碳技術、低碳產業、調整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發展替代能源,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走低碳工業化道路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
3.3水電是目前第一大清潔能源
水電的突出特點就是再生與清潔,水電的綠色能源地位再次成為共識。
可再生能源目前的定義是可重復再生、永續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波浪能等。
水電實際上是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中最現實、最成熟的能源,而且也是最豐富的能源。
水電是目前第一大清潔能源,提供了全世界1/5的電力。與其他能源相比,水電具有循環可再生、長期成本低、綜合效益大等優勢,對改善能源結構,減排溫室氣體,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能源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水電不僅是綠色能源,而且是開發和利用其它綠色能源的保障。開發無污染可再生的綠色能源,不僅可以節省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減少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硫化物排放引起的酸雨,而且還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有機化工原料。水電不僅是綠色能源,而且是開發其他綠色能源的有效支撐和前提條件。開發綠色能源促進環境保護必須從大力發展水電開始。早興建一年就早得利一年,並少損失一年的再生自然資源。
我國能源結構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比重近70%,煤炭的污染問題非常嚴重。燃燒就會有大量的CO2和SO2產生,產生區域性的環境問題首先是酸雨問題。
電力中,水電佔比重只有20%左右,火電佔比達77%以上,「高碳」占絕對的統治地位。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炭會產生4.12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而據估算,未來20年中國能源部門電力投資將達1.8萬億美元。火電的大規模發展對環境的威脅,不可忽視。
水電的突出特點就是再生與清潔:只要地球運轉太陽不熄滅,水能就能年年重生。水電不排放廢氣、廢渣、廢水,不排放二氧化碳。在國際權威性會議或論壇上,不論是1992年裡約日內盧各國首腦會議通過的可持續發展全球行動計劃(21世紀議程),或是2002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文件,或是2003年京都全球水論壇上,都明確地把水電列入可再生能源之列。不僅如此,水電實際上是目前人類唯一能夠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當然我們應該不遺餘力地研究發展太陽能、風能、地熱等其它可再生清潔能源,但在可見的時期內其成本較高,數量有限,而中國恰恰擁有舉世無雙的水能資源,不考慮利用,就難以理解了。
水能資源既是一項潔凈的、可再生的能源,它還兼有相當於開採煤炭、石油的一次能源建設和相當於修建火電站的二次能源建設的雙重功能。這些都決定了水能開發在我國能源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三峽電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被世界著名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列入「世界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
3.4水能利用程度還遠低於世界工業化國家,水能資源利用率僅為26%
水電開發率:指流域已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量占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的比例。有時,也用已開發利用量與理論蘊藏量或經濟開發量的比例。
國家能源局我國可再生能源戰略定位已確定:2020年前後,可再生能源佔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戰略定位是替代能源。2050年前後,可再生能源佔到能源消費的40%左右,戰略定位是主導能源。
現在發達國家達到水能資源開發程度為80%。我國的水能利用程度還遠低於世界工業化國家。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利用率為26%,而美國為67.4%,法國為96.9%,加拿大為38.6%,日本為66.6%,挪威95%以上。
隨著世界能源需求增長和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都把開發水電作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目前水力發電滿足了全世界約20%的電力需求,有55個國家一半以上的電力由水電提供,其中24個國家這一比重超過90%。
全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89億千瓦,全國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5.42億千瓦,經濟可開發裝機4.02億千瓦,我國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利用率為26%,僅占蘊藏量20%,即是我國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利用率達到64%,開發量也僅占蘊藏量一半。實際發電量受年度與季節大氣水循環更新水資源量的影響,不能完全滿負荷運轉,主要是我國能夠多年調節的大型水庫還很有限,梯級開發還未形成,大型水庫必須服從於防洪、供水與水量調度,要求「電調」服從「水調」。
在電力系統中,水力發電出力僅佔全國總出力的20%,優化電網結構也還須提高水電的比重,這對電網的節能和安全運行有重要意義。
3.5水電能源被稱為「永不衰竭」的能源
從水電能源來看,水是「蓄之不盡用之不竭」,水資源是天然可再生資源。
大氣循環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為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稱為水循環。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地球表面71%是海洋,這說明海洋的水量蒸發只有少量的進入陸地,維持著大陸上的淡水資源,而這些水量又被通過河川徑流回到海洋,陸地建立的水庫大壩攔蓄的僅是少部分水量。
中國水資源補給來源主要為季風大氣降水,比如台風是一個典型的海陸水循環的氣象現象,台風輸送大量的海洋水汽,帶來大量降水及暴雨災害到陸地。
由於水力發電是一種物理現象,是利用「水往低處流」自然現象把具有較大落差的水的勢能,通過水輪發電機機械轉化為電能,完全不浪費水資源。太陽、地球存在,就會有水的循環,因此,水電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
水力資源如果不加以利用,就會白白地浪費掉。「萬里江河滾滾流,流的都是煤和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水是其它替代能源,因此「水變煤」,「水變油」,「水變氣」通過水庫大壩實現了。
水能與煤、石油、天然氣為常規能源,而又是包括地熱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屬於不經過轉換就可直接加以利用一次能源;水能與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夠從自然界不斷得到補充的、可以不斷循環利用的能源稱為可再生能源;正是由於水能在眾多能源中唯一同時具備了以上三個特點,水能被稱為「永不衰竭」的優質能源。
水電是集太陽能、風能為一體的綜合體。水能與其它常規能源不同,不受其原料價格的飛漲的制約,不必受到化石能源枯竭的影響;也不受其它一次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制約和利用成本高的影響。
我國豐滿水電站已經70多年了,還在運行。最近,雖然有可能會重建,但是這並不影響其可持續的應用。國外的一些老水電站目前已經超過了百年,很多還在安全的運行之中。像美國的胡佛和中國的三峽這樣的水利水電工程,如果社會需要肯定將無限期的運行下去。通過一定維護修理,水電工程的長期運行完全是可以辦到的。潘家錚院士認為:從原則上來講,三峽大壩也有使用年限,但三峽大壩不能按一般工程來考慮,在1000年內,大壩是不會有問題的。

4.水力發電清潔能源與環境防污保護的一致具有社會公益性
4.1 水能資源利用是我國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重要保措施
水利水電專家張博庭在《科學時報》發表了「水能資源是我國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溫室氣體要求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我國資源稟賦決定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只能是水電制約以及水電開發的阻力。2009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鄭重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他特別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中國政府的這一庄嚴的承諾,將會極大的推進全球的溫室氣體減排進程,並立刻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揚。胡錦濤主席之所以敢於這樣向全世界庄嚴的承諾,就是因為我國還有著豐富的水電資源等待開發,水電將是我們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最重要保障。
4.2水能資源是替代或減少化石能源的常規能源
水能是其它替代能源,因此「水變煤」,「水變油」,「水變氣」通過水庫大壩變成了現實。
水電站不消耗一立方水,也不排放一立方廢氣二氧化碳,更不排放污水和固體廢物。水電生產根本就沒有原材料的消耗問題,水電真正的材料消耗強度,僅僅體現在初期的基本建設上。一旦完成建設,就相當於不再需要消耗任何材料。水電的這種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是最典型的循環經濟特徵。
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相當於每年減排二氧化碳氣體1億至1.2億噸,並減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三峽水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一期工程1820萬千瓦已建成投產),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900億千瓦時,這一能量相當於每年5000萬噸原煤的燃燒,也相當於2500萬噸原油的能量。
在近兩年石油價格飛漲的形勢下,全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加強了對石油尋求替代能源的研究,途徑多樣,主要是太陽能、風力發電、氫能等。氫能當然有重大的發展前途,但在工業技術上付諸實踐還難以實現,其大規模應用也還在一定遙遠的階段以後;太陽能和風能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也已努力研製實驗甚至生產應用,有相當業績,但是核心技術缺失,我國僅僅是能夠生產輔助產品只能處於「組裝」階段。即使大規模的開發,由於電網的負荷與運行安全受到影響,這是由於屬於間歇性能源,只有智能電網的開發和建設才有可能更多的發展。
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於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
太陽能和風能成本高,上網價格居高不下,太陽能電池又是需要消耗其它能源生產,還達不到清潔生產。
風能、太陽能因其隨機性、間歇性、不穩定性,除了給電網一定電量以外,實際上給電網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而水能具有最好的調節性,是多多益善,它的機組啟動、停機比火電機組還來的快,所以它是最優質的電能,不要光從數量上考慮,還要從電網的安全,從供電的穩定和電能的質量等方面來統籌考慮。水能在可再生能源中是挑大樑的,因為風能、光伏的發展至少在可預見的20年、30年內和水電相比還是一個零頭。
大容量電力儲存還是世界難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4.3水電是最符合綠色GDP的產業之一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在中國科協第十一屆年會第八分會場「三峽工程社會生態環境效應研討會」上,發表該學會最近組織的「綠色水電能源特性」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表明,水電是最符合綠色GDP的產業之一。
綠色GDP是指綠色生產總值,它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是扣除經濟活動中投入的環境成本後的國內生產總值。不僅應該包括環境污染和破壞造成的影響,也應該包括提供清潔能源和保護環境、改善生態以後增加的綠色效益。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推出的5大「綠色」標准,是一個可以參照的綠色評價標准:原材料消耗強度、能源消耗強度、水資源消耗強度、環境污染排放強度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等。如果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提出的5大「綠色」標准來衡量,水電完全符合綠色性質。用這個標准來衡量,水電生產完全符合綠色GDP標准。
4.4河流生態健康與防洪等是水庫社會公益性最直接的體現
要解決水資源短缺,最有力的措施之一就是必須建設一批大型蓄水水庫,增加各流域蓄水能力,提高汛期的蓄洪能力和豐枯年份的調蓄能力,從而增加可利用水資源的總量。從這種意義上看,大壩、水電建設,不僅是開發能源資源,也是防洪減災和維持河流生態健康的公益性工程。
1999年10月25日總庫容126.5億m3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下閘蓄水,2000年實現了自1991年以來黃河首次全年不斷流。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蓄水為黃河下游保障不斷流提供了強大的保障措施。
「聖人出黃河清」,黃河水的清濁,是自然現象,在黃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時間變清的時候,古代將「黃河清」作為聖人出大力宣揚,「黃河清」被視為會給人們帶來幸福的祥瑞,期盼「河清」,不過是一種希望擺脫現實煩惱的精神寄託;水庫的建立使部分河段變清成了可能。
小浪底水文站是小浪底水庫的出庫站,自小浪底蓄水後庫區泥沙沉積形成了一庫清水,發電下泄水量也是清水,含沙量很小,於是小浪底水文站自建站以來改變了測驗方式,一年中10多月不再實測含沙量輸沙量。
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也是世界最大水力發電裝機的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的三峽工程,年發電量將達到1000億千瓦時,興建使長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顯著增強,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1500萬人民和2300萬畝耕地將免受洪水威脅。蓄水到175米水位,標志著三峽工程已達到其設計防洪能力。即使發生千年一遇的長江洪水,三峽工程配合荊江分蓄洪工程使用,可保證長江中下游不會發生毀滅性的災難。
除防洪、發電外,三峽工程還具有航運和供水等多方面的效益。在這些效益中,防洪、航運和供水等屬於社會公益性功能;而發電則屬於經濟性功能,是其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2009年正式驗收,考慮未來電價調整仍取較低上網價千瓦時0.3元,6年就可收回本金,到2050年直接效益相當於又建設6座三峽大壩;如果按1:8所產生的產值,那將是非常巨大的,相應減少的煤炭消耗更是驚人。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根據其所承擔的任務,分為純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經營性三類。純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是指承擔防洪、排澇等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任務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是指既承擔防洪、排澇等公益性管理運行維護任務,又有工程供水、水力發電等經濟經營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經營性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是指承擔工程供水、水力發電等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任務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
由於我國水庫的綜合利用所承擔的任務都有公益性的任務,特別是汛期更不用說了。水利公益性項目大多數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即主要提供非盈利的為社會大眾所需的項目,如防洪、排澇、水土保持等工程:也可能會包括一些盈利部分。我國水庫工程都是國家為主建設的,水力發電站的收益相當部分負擔維護工程保障其公益性功能的良性運轉。

5. 思考與建議
5.1 我國防洪安全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但大的水害災難不能掉以輕心
我國防洪安全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但大的水害災難不能掉以輕心,我國仍然是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防洪安全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必將增強會大大增強,但是要認識到人類還很難完全控制和防禦,要樹立「與狼共舞」長期性,特別是氣候變暖後極端天氣出現很有可能,坦然面對重大災害,把預防與抗災結合,減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始終以「如履薄冰,戒慎恐懼」的態度,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確保防洪安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一旦遭受洪澇災害會受到更多的損失,另一方面隨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比如氣象預報跟蹤強風暴與短期預報及通訊的快捷,水文測驗預報提供了技術支撐,防洪水庫的大量建設為中下游地區防洪提供強大的根本性保障。
5.2 建立水利基金,發行水利債券,保障水利電力的有序高速發展
我國水電價格確定原則仍是「保本微利」,即根據投資額的多少算出來的,以致目前水電上網電價比火電大約平均低0.1元/千瓦時,如此低廉的價格將支撐我國經濟更快更快的發展,這明顯不符合國家提倡的節能減排,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精神。水電火電同價有利於推進節能減排,也有利於水電開發。
水電火電同價將進入試點階段,不影響整體電價波動提高水力電價0.1元,其中利益分配是值得探討的。建議20%給發電企業,80%建立水利基金,以解決移民的問題、環境問題,還可以作為水利水電開發基金,由於巨大的收益預期與返還能力,在此信譽下發行水利債券融資,保障水利建設發展更快更好的發展。
5.3為了理順九龍治水的局面建議恢復水利部門的水利水電的環境評價管理
原水利電力部一直從事水利水電的環境評價技術標準的制定與審查批復,建議恢復水利部這方面的職能,因為水利部是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行使著全國各流域綜合規劃與水利水電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包括流域中的水利水電的建設與布局,以及將來的聯合調度,因此,理順職能,水利水電的環境評價技術回歸水利部,更有利於水利健康快速發展。
同時也改變了不同部門治水管水的痼疾。當然,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監理與監測仍由環保部門負責。
5.4建立流域水庫聯合調度系統保障防洪、水調或水沙調控體系與電力調度系統
以流域單元的水庫聯合調度系統的建設,使全國大型水利工程成為一個調度整體,優化防洪抗旱、水量調度或水沙調控體系,建立與完善電力調度系統,優化電調與水調發揮最佳的協調關系。
5.5本文主要探討水利工程的社會公益性,也是很有局限性的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水資源管理的影響,並實現各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面臨的共同任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水資源總量、極端水文事件、水生態環境、水資源供需矛盾等。
本文主要探討水利工程的社會公益性,鑒於作者的水平,以及發展狀況和技術能力的約束,只能從現在的角度來認識水利工程,局限性不言而喻的,其對人類的永恆利益與社會公益性的認識遠遠不夠的。
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掌握自然規律,因勢利導的利用大自然的規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和改造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強,尊重、保護、合理利用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河流和諧共存,必將創造美好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

參考文獻:略。
(註:未在紙質媒體發表,願發的不必聯絡。)
標簽: 水利工程 防洪減災 水力發電 綠色可再生能源 公益性工程

8. 問一道 環評中 水庫 總量控制計算題 謝謝~~

大哥你問的這個問題沒多少人會來回答的啊,

分給我吧

9. 求解關於廢水BOD5排放的環境影響評價計算題,高分懸賞,在線急等!要大致步驟!

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GB3097中一類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的啊,這版個項目能不能權上還是個問題。
措施去除BOD的話一般使用生化方式處理廢水。具體要看水質的情況。
這個題目多處陷阱。只能這么回答你了。

10. 能否向水庫排放污水

基本是不能的,水庫一般都有養魚的等等,污水一排魚都死光了,那就出大問題了,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