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法鈦白廢水
『壹』 重慶渝鈦白用的氯化氫還是硫酸法生產鈦白粉巴南原廠址現在改建了住宅,請問有污染嗎有了解的朋友嗎
原廠址改建了住宅,有沒有污染不是憑猜測的,根據土十條和相關生產企業專生產場地轉為其它性質用地屬,國家規定是要進行土壤風險評估的,符合條件的才可以轉作其它用地!
你可以向當地生態環境局申請該地塊土壤評估報告,看評估報告結論。
『貳』 求硫酸法鈦白酸解工段生產工藝
硫酸法鈦白生產:
干預酸沉過結亞;
控鈦水一漂二鹽;
隔煅雷浸濕表三;
閃汽。
正解:礦粉乾燥-預混合-酸解-沉降-過濾-結晶-亞鐵分離;
控制過濾-鈦液分離-水洗-漂白-二洗-鹽處理;
壓濾-煅燒-雷蒙研磨-浸潤-表面處理-三洗;
閃蒸乾燥-汽流粉碎。
硫酸法中的硫酸其實是充當了一個載體,就是先把鈦拿出來,經過除雜,然後再弄成鈦。氯化法中的氯氣也是這樣。
1、鈦礦粉碎將購進的鈦礦砂用雷蒙機或者風掃磨等粉碎成符合工藝要求的鈦礦粉,並送到儲存和計量鈦礦粉的料倉。
2、酸解用濃硫酸分解鈦礦,製取可溶性的鈦的硫酸鹽。鈦鐵礦的主要成分為偏鈦酸鐵(FeTiO3),是一種弱酸弱鹼鹽,可以用強酸把它分解。用過量的酸就能使反應進行到底。由於這個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最高溫度可以達到250℃,因此必須採用高沸點的酸--硫酸才能適應這一反應。在酸分解的過程當中,礦粉當中的各種雜質大部分也被分解,生成相應的可溶性硫酸鹽,並在浸取的時候與鈦的可溶性鹽一起進入溶液當中,形成黑鈦液。為了除鐵,用金屬鐵把鈦液中的高價鐵還原成亞鐵,同時,為了避免亞鐵的再一次氧化,還必須用過量的金屬鐵把定量的四價鈦還原成三價鈦。
3、沉降酸解浸取、還原以後的體系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含有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的雜質。鐵、釩、鉻、錳等金屬的硫酸鹽為可溶性的雜質,在結晶或水解、水洗的過程中除去。不溶性雜質中的大多數,如未分解的鈦礦、沙粒等靠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沉降除掉。不溶性雜質中的另一部分是硅和鋁的膠體化合物,以及一些早期水解了的鈦,雖然數量並不大,但具有很高的動力穩定性,需要另外加沉降劑,強化沉降澄清過程。
4、洗渣經過凈化沉降後的泥渣中還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的鈦,為保證收率,要通過用板框壓濾機壓濾的辦法回收其中的大部分可以溶解的鈦元素,不溶性鈦和其他的未溶解雜質作為廢渣排掉。
5、結晶結晶有兩種方式:冷凍結晶和真空結晶。FeSO4溶解度受溶液的溫度影響很大。因此,在組成一定的鈦液中,Fe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本工序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鈦液的溫度降低。
5.1 冷凍結晶是利用製冷介質(液氨或者氟利昂或者溴化鋰等)的蒸發帶走熱量,使冷凍鹽水溫度降低,通過盤管換熱,從而使鈦液的溫度降低下來,造成FeSO4 處於過飽和狀態,過飽和的部分便以含七個結晶水的FeSO4•7H2O的形式結晶析出,同時帶出部分結晶水,然後將其分離除去。
5.2 根據溶液絕熱蒸發的原理,利用閃蒸的方式使鈦液中的水分快速絕熱蒸發,吸收鈦液的熱量從而使鈦液的溫度降低,造成FeSO4 處於過飽和狀態,過飽和的部分便以含七個結晶水的FeSO4•7H2O的形式結晶析出,同時帶出部分結晶水,然後將其分離除去。
6、鈦液壓濾沉降後的鈦液當中還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懸浮雜質,這些雜質如果不除去的話,將會影響到成品的色相。因此,必須要進行精密過濾。利用板框壓濾機,並以木炭粉(或者硅藻土、珍珠岩)為助濾劑進行壓濾,利用木炭粉的強吸附作用進一步除去鈦液中的不溶性雜質,達到凈化的目的。
7、濃縮濃縮是為了將鈦液的濃度提高到水解所要求的指標。鈦液的沸點較高,已經高於鈦液水解的臨界溫度,因此,鈦液的濃縮必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利用溶液在真空狀態下沸點降低的原理,在低溫下使鈦液沸騰,將鈦液中的水分蒸發掉,使精濾後的鈦液濃度得以提高,以符合水解要求。
8、水解鈦液的水解是二氧化鈦從液相(鈦液)重新轉變為固相的過程。鈦液具有普通離子溶液的性質,在PH值>0.5時便發生水解。更重要的是,鈦液具有膠體溶液的性質。在游離酸很高的情況下,使其維持沸騰狀態也會發生水解反應,這是我們製取一定應用性能和製品性能的水合二氧化鈦的依據。通過控制加熱的速度,使鈦液按照需要的水解速度發生水解反應,生成我們需要的水和二氧化鈦粒子。
9、水洗水解後的水合二氧化鈦含有硫酸以及鐵、鋁、錳、銅、鎳、釩、鉛等離子,這些離子如果隨著水合二氧化鈦進入轉窯,經過煅燒就生成相應的氧化物,顯示各種顏色,從而不同程度的污染產品,所以必須進行水洗,將它們除去。水合二氧化鈦不溶於水,而硫酸以及鐵、鋁、錳、銅、鎳、釩、鉛等離子是可以溶於水的,這是進行水洗的先決條件,利用洗滌用水和水合二氧化鈦中雜質離子的濃度差將雜質用水除去。水洗過程主要是防止可溶性的雜質離子轉變成不溶性的雜質沉澱,因此,對洗滌水中的鐵以及其它固體雜質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不然雜質在水合二氧化鈦上積聚而污染產品。
10、漂白經過初次水洗的偏鈦酸,在一定的濃度下,加入定量的濃硫酸,使部分偏鈦酸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氧鈦,然後加入鋁粉,把硫酸氧鈦溶於水中的四價鈦還原成三價鈦,保持漂白以後的料液中有一定量的三價鈦,把在水洗過程中又被氧化的鐵離子還原為低價鈦鐵離子,使偏鈦酸洗滌的更徹底。
11、鹽處理偏鈦酸在煅燒前需要加入不同類型的添加劑,以使得在煅燒過程中,溫度適當,內部變化平穩,使成品的二氧化鈦具有穩定的晶型,良好的色相、光澤,較好的著色力、遮蓋力,較低的吸油量和合適的晶粒大小、形狀,以及在使用介質中良好的分散性。鹽處理劑的作用如下:加入鉀鹽,可以使產品疏鬆、潔白,並且降低脫硫的溫度,改變煅燒的條件,提高著色力等顏料性能;加入磷酸,可以使產品質地柔軟,色澤比較白,並提高產品的耐候性。
12、煅燒煅燒是把水合二氧化鈦經過脫水、脫硫轉變為銳鈦型二氧化鈦。高溫下,將水合二氧化鈦中的游離水、結合水、三氧化硫等除去,然後在高溫區進行晶型的整理和轉化,形成二氧化鈦的顆粒料。
13、粉碎和包裝將煅燒後的有些粘結的物料進行破碎。物料在雷蒙機內,經過高速旋轉的磨輥和磨環的撞擊,迅速被粉碎,再經過分級葉輪的分級,粗料返回粉碎室細料進入袋濾器,經星型下料器進入螺旋送料器,送至成品料倉,進行包裝後即為成品。
『叄』 鈦白粉硫酸法和氯化法工藝環保對比
這要看具體的狀況,一般情況下的話,他對於環保的方式的話是不一樣的,一般長沙的話,綠化法可能會更安全一些。
『肆』 鈦白粉的污染有多大能建在人口密集區嗎
鈦白粉
鈦白粉學名二氧化鈦(TiO2),分子量:79.88,是一種白色無機顏料,具有無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廣泛應用於塗料、塑料、造紙、印刷油墨、化纖、橡膠、陶瓷、化妝品及食品添加和醫葯等工業。
鈦白粉有兩種主要結晶形態:銳鈦型(Anatase),簡稱A型;金紅石型(Rutile),簡稱R型。
塗料工業是鈦白粉的第一大用戶,特別是金紅石型鈦白粉,大部分被塗料工業所消耗。約占鈦白粉消費的50%以上。隨著中國汽車工業和建築業發展,塗料工業不僅從數量上需要更多的鈦白粉,而且對品種和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用鈦白粉製造的塗料,色彩鮮艷,遮蓋力高,著色力強,用量省,品種多,對介質的物理穩定性可起到保護作用,並能增強漆膜的機械強度和附著力,防止裂紋,防止紫外線和水分透過,延長漆膜壽命。
鈦白粉的生產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
硫酸法是將鈦鐵礦粉與濃硫酸進行酸解反應生成硫酸氧鈦,經水生成偏鈦酸,再經煅燒、粉碎即得到鈦白粉產品。此法可生產銳鈦型和金紅石型鈦白粉。
原料:各種鈦鐵礦、鈦渣等。
優點:原料:鈦精礦、鈦渣和硫酸,低價易得,技術較成熟,設備簡單,防腐蝕材料易解決。而且可生產氯化法不能生產而市場需要的銳鈦型各種牌號的鈦白粉。所以只要重視環境污染的治理,重視產品質量的提高,重視推進科技進步,硫酸法鈦白粉還會與氯化法鈦白粉並存,短期內不會被淘汰。
缺點:流程長,只能以間歇操作為主,濕法操作,硫酸、水消耗高,廢物及副產物多,對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每噸成品鈦白粉分別要排出8噸廢酸和3噸多硫酸亞鐵,還有大量的污水;而且生產的鈦白粉質量相對比較差,比如南京鈦白粉廠就因為環保問題被關停。
氯化法是將金紅石或高鈦渣粉料與焦炭混合後進行高溫氯化生成四氯化鈦,經高溫氧化生成二氧化鈦,再經過過濾、水洗、乾燥、粉碎即得到鈦白粉產品。
使用原料:天然金紅石、人造金紅石和高鈦渣等。
氯化法只能生產金紅石型產品。
優點:流程短,生產能力易擴大,連續自動化程度高,能耗相對低,「三廢」少,能得到優質產品。缺點:投資大,設備結構復雜,對材料要求高,要耐高溫、耐腐蝕,裝置難以維修,研究開發難度大。
90年代以前,硫酸法一直占據鈦白粉工業的主導地位。1992年後,轉為氯化法佔主導地位。目前世界上新建或改擴建鈦白粉廠多以氯化法為主,杜邦公司全部採用氯化法。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在技術上有一定難度,基本由少數幾個大公司所壟斷。我國在90年代初才引進一套氯化法生產裝置。改變了我國只能生產低檔銳鈦型鈦白粉的歷史。
『伍』 硫酸法鈦白過程中鈦液的質量指標是多少可以在哪裡查到
鈦液的指標主要有總鈦含量、F值、穩定性、四價鈦濃度、三價鈦含量、鐵鈦比、澄清度、等。需要說明的是,鈦液的指標是一個隨著生產工序而發生動態變化的數值。也就是說,鈦液的指標對於每個工序來講是不盡相同的,因為各個工序對鈦液指標控制的重點是不同的,甚至有的工序對某一指標沒有要求。下面逐一介紹。
一、總鈦
總鈦是指鈦液中二氧化鈦的含量。它的單位是g/l。在酸解工序要求控制在120-130g/l,冷凍過濾後要求控制在145--165 g/l,濃縮工序要求控制在190-200g/l。
二、F值
F值是黑鈦液的一個及其重要的指標。它直觀反映的是黑鈦液中硫酸與二氧化鈦的比值,同時也決定了TiO2+所處環境的酸性強弱,並且F值可以通過影響穩定性來影響水解時候的偏鈦酸顆粒析出的速度,最終影響到產品的質量。
生產實踐已經證明,F值的最佳范圍在1.70—2.00之間,范圍越小,平均值越居中,對產品指標的穩定性越好。F值過低或者過高都會使得產品的粒徑分布范圍寬,集中性差,從而導致消色力、遮蓋力偏低,油相白度差,顏料使用性能大大下降。
F值的高低能反映出鈦液中游離酸含量的多少:當F值較高時,游離酸濃度較高,鈦液中的膠體物質會少,沉降效果較好;而F值較低時,鐵、鋁、硅等物質發生水解的概率增大,膠體物質含量較多,沉降效果變壞。
三、穩定性
穩定性也被稱為穩定度,指的是在硫酸法鈦白生產中,黑鈦液在存放條件(如溫度、濃度等)變化的情況下,有發生早期水解而析出二氧化鈦膠體粒子的傾向,通常行業內把表示這種傾向的強弱的特性叫做鈦液的穩定性。其具體的測量方法是取1ml鈦液,然後用25℃的蒸餾水加以稀釋,當稀釋到剛出現白色混濁時,所需要的蒸餾水的量(毫升)就是鈦液的穩定性。即:
用水總量(毫升)
穩定性=————————
鈦液總量(毫升)
穩定性是一個無單位的量(也有些廠家用毫升作單位)。它是衡量鈦液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穩定性如果過低,對沉降的效果、壓濾的樣板、水解的質量、半成品和成品的質量影響都很大。國內鈦白行業在實際生產中,一般要求穩定性夏季為≥380,冬季為≥400。從目前的生產來看,一些廠家在實際的檢測當中測到穩定性達到300以後就不再檢測,對質量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四、四價鈦濃度
四價鈦濃度的高低決定了鈦液的相對密度高低,同時也直接影響著鈦液的黏度高低和鈦液中雜質含量的高低。在鈦液中其它條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四價鈦的濃度越高,鈦液的相對密度就越大,隨之而來鈦液的黏度也增大,此時絮凝顆粒與鈦液的密度差變小,沉降阻力增加,因此沉降效果會變得較差。所以對於酸解後鈦液的濃度不能控制的過高。但是如果控制較低的話,則會增加後續工序濃縮的負擔,因此一般控制酸解後鈦液的四價鈦含量在120—135g/l,鈦渣製得的鈦液雜質較少,一般控制酸解後鈦液的四價鈦含量在190g/l以上。實際生產中大部分工廠用密度來控制酸解放料的濃度,控制范圍在1450—1550kg/m³,或者用波美表檢測密度,控制在45--51°Bé。
五、Ti3+(三價鈦)含量
三價鈦的存在可以使凝聚作用得到提高。如果鈦液中三價鈦含量極低或者沒有三價鈦,此時的鈦液屬於一個強氧化的環境,一方面高鐵離子較多,高鐵水解成為氫氧化鐵膠體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FeO ]+的存在會中和改性聚丙烯醯胺和硫化銻的負電荷,削弱它們的絮凝或者凝聚效果,兩方面的作用因素都使得鈦液中的膠體穩定性增加,不利於沉降。而三價鈦的濃度過高時,鈦液的黏度會急劇增加,同樣不利於沉降。三價鈦的控制范圍一般在1—4g/l。
六、澄清度
澄清度是指酸解或冷凍等鈦液所沉降或過濾的程度。澄清度在各工序中要求為:合格。
七、鐵鈦比
鐵鈦比是指鈦液中硫酸亞鐵的濃度與四價鈦濃度的比值。一般情況下控制在0.220—0.370之間,計算公式如下:
鈦液中總鐵含量(g/l)
鐵鈦比=----------------------
鈦液中總鈦含量(g/l)
鈦液的指標要在生產實踐中,及時掌握及時控制,不能死板。
『陸』 硫酸法製作鈦白粉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廢氣,毒氣具體的化學特性是什麼。
二氧化硫、主要在酸解階段
『柒』 硫酸法制鈦白粉結晶
你是做什麼用,
『捌』 硫酸法鈦白粉生產每噸鈦白粉產生多少廢水
在硫酸法生產鈦白的過程中,每生產1t鈦白將產生20%左右8~10t廢酸內,廢酸中除了含有主要成分H2SO4外,容還含有一定的FeSO4、TiO2、Al2(SO4)3、MgSO4等物質,其組成見表1。這些廢酸若不經處理直接排放,不僅污染環境,還造成資源的嚴重
平均每生產1t鈦白粉產生3~4t七水硫酸亞鐵、0.1~0.2t酸解渣、0.02t濾渣和1.1~1.2t石膏渣(中和濾餅,俗稱紅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