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內黃污水

內黃污水

發布時間: 2021-02-16 09:28:06

⑴ 河南安陽產值百億污染園區追責哪些人了

對包括安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環保局局長,內黃縣委副書記、縣長等在內的17名相關責任人給予政務處分。河南對此前央視曝光安陽市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責任追究。河南省環境保護廳5月5日中午,對媒體發布上述消息。

內黃縣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甘新賢對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存在的環保問題負有直接責任,給予記過政務處分,免去縣環保局局長職務。

內黃縣環保局工會主席藺新合對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存在的環保問題負有直接責任,給予記過政務處分,免去縣環保局工會主席職務。

內黃縣產業集聚區環保所所長李水濤對陶瓷產業園區企業環保問題的監管不到位、查處不力,給予撤職政務處分。

內黃縣產業集聚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兼規劃建設局局長楊現軍對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存在的環保問題負有直接責任,給予記過政務處分,免去產業集聚區副主任職務。

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副主任、縣產業集聚區主任科員王獻民對環保安全工作失職,給予記大過政務處分。

內黃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強對落實硝河排污口的排查、封堵不力,給予警告政務處分。

內黃縣水務局副主任科員王芳落實硝河排污口的排查、封堵不力,給予記過政務處分。

內黃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鐵新英對內黃縣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和對污水的收集與管理監管不到位,給予警告政務處分。

內黃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岳希文對內黃縣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和對污水的收集與管理監管不到位,給予記過政務處分。

內黃縣市政工程管理維護處主任童得軍對內黃縣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和對污水的收集與管理監管不到位,給予記過政務處分。

以上內容來自:澎湃新聞

⑵ 內黃陶瓷工業園區(陶瓷廠)還在擴建!是誰把這重污染企業招過來的千古罪人啊!空氣污染不說更可氣的是

建議你可以同時致電到中國之聲

⑶ 內黃縣的社會事業

城區面積由17.5平方公里擴大到39.8平方公里,加快建設繁陽新區。繁陽新區位於縣城北部,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涉及8個行政村1.2萬人3800戶。繁陽新區將構築以農產品加工貿易、教育、金融商貿、文化、醫療、行政辦公等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成為全縣的行政區、中心商務區、產業集聚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區,全力打造集宜居、觀光、綠色為一體的秀美棗鄉新城。
截止2012年,城區面積達到39.8平方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5%。實施了硝河城區段治理工程和天然氣入戶工程。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和第三水廠,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沼氣建設工程。對二帝陵遺址進行了保護開發,啟動三楊庄漢代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移動通信網路覆蓋全縣鄉村。啟動了「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 截止2012年底工業企業共有46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7家。形成了新型陶瓷、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
內黃縣產業集聚區是省級產業集聚區,集聚區規劃面積由原來的18.95平方公里調整至21平方公里,分為南北兩個片區。其中,南片區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以陶瓷產業為主導。先後引進了總投資近百億元的日日升、新明珠、新南亞、福惠等建築陶瓷項目和廣東長城集團、天津宏輝、河南浩馳等一批新型陶瓷及配套項目,實現由建築陶瓷向建築、日用、藝術陶瓷等綜合陶瓷的提升,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新型陶瓷生產基地,被中國建築陶瓷衛生協會命名為「中原陶瓷產業基地」。北片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花生、尖椒、紅棗深加工為主導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區和以醫療器械、鍋爐部件、農機生產等為龍頭的裝備製造產業區。翔宇醫療公司成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打造的中國最大的中醫診療設備生產示範基地,科能電站鍋爐公司系我省獨家獲國家A級大型鍋爐部件特種設備製造許可證企業。被命名為「中原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產業集聚區」、「河南省首屆最具投資法治環境產業集聚區」。 2012年糧食總產量46.2萬噸,連續四年豐產豐收。內黃縣針對內黃農業優勢,立足縣情,發揮特色,大力發展三大高效農業,全面加快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溫棚蔬菜。內黃縣是豫北最大的尖椒集散基地,六村尖椒市場年交易量13萬噸,遠銷祖國各地,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尖椒集散地。溫室大棚面積26萬棟、13萬畝,總產值17.4億元,農民來自溫棚產業的收入人均2676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8%。形成了大棚西瓜+西紅柿、大棚甜瓜+菜椒、溫室黃瓜+苦瓜等模式,在中國素有東有壽光,西有內黃之美譽,全縣溫棚高效農業的面積、品種和輸出量位居中部五省第一,被農業部確定為中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中國果菜標准化建設十強縣。
畜牧業。建成規模養殖場(區)122個,成功培育進了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中召華宇奶業、張龍眾犇農牧、宋村肉雞養殖基地等項目,2010年初被列入全省現代畜牧業十年發展規劃肉雞肉羊發展集聚區。全縣存欄牛9.8萬頭、羊74.6萬只、豬61.9萬頭、家禽760.1萬只,實現肉類總產8.1萬噸、禽蛋總產6.7萬噸、奶類總產1820噸,牧業總產值16.8億元。
生態林業。內黃縣擁有成片造林30萬畝,四旁植樹2000多萬株,活立木蓄積量317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37%,被評為全省林業生態縣。全縣木材經營加工企業400餘家,年經營加工木材12萬立方米,是豫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
紅棗面積46萬畝,年產紅棗12萬噸,內黃大棗已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錄。
花生41萬畝,總產13.5萬噸,是全省唯一一家花生出口生產基地縣。優質林果16萬畝,總產11.2萬噸。 產業結構比例為25∶49∶26,服務業佔比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編制了《內黃旅遊發展規劃》,完成了央視《地理中國·三楊庄遺址》記錄片拍攝工作,成功舉辦了祭祖節、紅棗文化節、「碩果棗鄉、騎行內黃」等文化旅遊活動,內黃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內黃縣致力於打造服務環境第一的品牌,入駐的每個項目由縣級領導分包,成立了重點項目指揮部,健全招商服務機制,建立完善項目信息處理和受理服務、項目聯審聯批和全程代辦、外商投訴權益保護三個中心,實行項目全程保姆式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投資環境,做到投資方與群眾「零接觸」、部門服務「零距離」、處理問題「零差錯」、工作效率「零投訴」。

⑷ 內黃迪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內黃迪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是2017-10-2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專獨資),注冊地址屬位於內黃縣二安鎮孫小寨村。

內黃迪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527MA44J0X28H,企業法人劉志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內黃迪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技術轉讓及咨詢服務;熱力、電力生產和供應;天然氣鍋爐、生物質能源生產設備的銷售及安裝服務;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修;銷售:生物質顆粒、機器設備、五金材料、新能源產品;污水處理。

通過愛企查查看內黃迪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華北平原(河南)地下水資源管理初探

劉繼朝蘭自亭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新鄉,453002)

摘要世紀的發展觀和地下水資源管理新趨勢是從末端走向起始,從集中走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由向自然索取轉向與自然和諧共生,恢復和修復已被破壞的水文地質生態系統為主題,以統一管理,合理開采,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利弊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與地下水相關的環境地質問題從技術、管理、知識普及三方面探索合理開發利用的方案,以期達到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環境問題開發利用管理

前言

21世紀的發展觀和地下水治理新趨勢是全壽命周期模式,從末端走向起始,從集中走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由向自然索取轉向與自然和諧共生。地下水資源管理是因應地下水被大量開發後,引發環境問題而發展的一門應用科學。它包含水文地質學、地下水資源開發活動的相關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經濟環境等階層及領域。當前,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研究,應全面的分析研究以往開發利用方式引發的環境問題和取得的成果,總結經驗教訓,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技、管理、提高認識為突破口,探索實用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恢復和修復已被破壞的地下水生態系統,保障地下水生態系統健康。

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要解決好三方面的問題:①以水文地質科技創新為支撐點,從技術上保障按地下水資源賦存和分布規律,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戰略。水資源調蓄要從以地表調蓄為主向地表、地下聯合調蓄的戰略轉變,堅持采補平衡、合理調控、保護水質、優質優用、地表水與地下水統籌兼顧的原則,綜合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②以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立法為標志,實現包括法律、行政和經濟技術等方面齊抓共管,制定並實施地下水資源營運管理規劃目標。③以宣傳教育為手段,提高人們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意識,讓計劃、方案、目標落到實處。

1與地下水開發利用有關的主要問題

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不但能夠滿足人們對水的需要,而且還可以有效防治地下水位較高造成的土壤鹽漬化等環境問題。此外,「地下水庫」和地表水庫一樣具有很強的調蓄功能,在合適地段,合理開采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有利於增加地表水體及降水的入滲補給量,有利於防洪,同時可以減少潛水蒸發的損失。然而,不科學地、索取性地、不分地段地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或因地表水開發便利而忽視地下水開發必然引發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方面為從水源的角度保障了綜合國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降、水質污染等環境地質問題,造成了災害和經濟損失。

1.1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對地質環境的改良作用

首先,黃河沿岸及山前沖洪積扇邊緣等地由於長期地下水水位偏高,造成的土壤鹽漬化及水質較差的問題,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位下降及引地表水灌溉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昔日的鹽鹼荒成了今日的糧倉。

其次,研究資料表明,一般情況下,地面蒸發的最大深度約4m,且隨深度增加蒸發強度減小。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適當地降低了地下水位,一方面,減少蒸發量,增加了地表水及降水的補給空間,增加了可利用資源量。

第三,在工程建設方面,地下水位下降,提高了地基承載力,減小了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方便了地下工程施工,為工程建設節約了大量的資金,也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

1.2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引發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1.2.1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問題(水量平衡問題)

長期過量開采,指一定地域內多年平均地下水實際開采量超過了該地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量,並造成了地下水水位多年持續下降的現象。也就是說在某一開采量下無法在人們可承受的范圍內達到采補平衡。它帶來的危害是:表面上水位持續下降,地下水資源利用成本增加,含水層被疏干,地下水源衰竭,泉水斷流,濕地消失,生物資源減少等;本質上是嚴重破壞了地下水原有的補排平衡關系,損害了地下水生態系統健康。地下水在新的條件下尋求新的平衡關系,重建生態系統過程中,必將對原有的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系統產生一系列影響。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問題的解決辦法是改按需取水為按可開采量取水,調整開采含水層層次和地段,控制開采量和進行人工回灌等措施,使水位回升。

近十幾年的資料表明,在華北平原(河南)主要發育有五個較大的淺層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分布,分別為:武陟北漏斗、安陽漏斗、新鄉漏斗、濮(陽)清(豐)南(樂)漏斗、滑縣漏斗。1991~2000年間,安陽市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計下降了11.25m,內黃北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計下降了12.85m,南樂東北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計下降8.88m,武陟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計下降5.08m。

1.2.2地面沉降、地裂縫(力學平衡問題)

此類環境地質問題都是地下水與其賦存的介質在地水壓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條件下尋求力學平衡的結果。地面沉降和地裂縫是鬆散地表土體壓縮而出現的大面積地面標高降低的現象,具有成生緩慢、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成因機制復雜和防止難度大的特點。現有研究資料表明,地面沉降主要由開采深層承壓水引起。其基本危害是:①損失地面標高從而降低了防洪,抵禦風暴的標准和能力;②危及建築物及市政設施的安全,造成河流、水庫堤壩的開裂甚至潰堤(壩)。此類環境地質問題的冶理應加強城市地下水資源管理的力度,應搞好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精心設計,並設置區域性的觀測網,對開采量、水位及地面標高進行長期的系統監測。

濮陽市新區從1997年至2001年,在不同地段累積沉降量分別達到41~57mm,其差值為16mm,沉降存在很大不均勻性。同時濮陽市地面沉降范圍,與地下水位下降漏斗范圍近似一致,說明地面沉降與地下水開采具有相關關系,地下水過量開采應是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

1.2.3地下水污染(水質平衡問題)

地下水污染主要呈點狀、片狀和線狀分布。片狀污染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棄物污染源通過地表水及大氣降水直接或間接給地下水造成水質污染。線狀污染主要是排污河入滲形成的地下水水質污染。同時,由於許多河已成季節性河流,而各種污染物排放有增無減,致使污染物質不能隨水排走,而集於乾涸的河床中,形成新的污染源,隨洪水入滲污染地下水。與此同時過量開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動力場和水化學場發生改變,也會造成地下水某些物理化學組分如微生物含量增加,而引起水質惡化。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影響人身健康、影響產品質量、損害設備、增加處理費用等。

據2002年調查地表水除黃河、淇河為Ⅱ類水外,其餘的皆為V類水。這些污染河渠皆是地下水的線狀污染源。由於近期採用造紙廠污水、生活污水和化工廠廢水進行灌溉,華北平原(河南)造成地下水

升高,局部地方超過飲用水標准(250mg/l),硬度大於450mg/l(以CaCO3計)達450~550mg/l,酚大於0.001mg/l。濮陽東南部、范縣南部遭受As、Pb污染。

2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2.1地下水資源開發技術方案

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總的技術研究策略是:在分析研究地下水資源環境約束條件的基礎上減少蒸發,奪取入海棄水,控制新污染,修復老污染,科學布局,合理避災。

為了增加地下水可采資源量,可在黃河沿岩岸水位埋深小於3m區(原陽縣南半部、范縣、台前)及太行山前沖洪積扇邊緣輝縣等潛水水位小於4m的地區加大開采量,盡可能地減少地面蒸發的損失。同時由於大量開采淺層地下水,使水位大范圍地下降,減弱了蒸發積鹽作用,加上大量引用山區水庫水和黃河水灌溉,加大了淋濾和稀釋作用,使表層土壤鹽份降低,鹽鹼地面積大范圍地減少或消失,促進了鹽鹼地治理和土壤改良和地下水水質良性發展。其正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為了在雨季或洪水季節奪取入海棄水增加地下水補給量可以採用一些人工補給地下水手段。在入滲條件較差的平原區可以建一些人工雨水系統,用人工溝渠加入滲入工砂井砂坑的辦法增大入滲量;黃河的洪水是在條件許可時分流,可以考慮利用衛河及農田灌溉網補給武陟漏斗、新鄉漏斗、滑縣漏斗及濮清南漏斗,甚至華北平原大漏斗。

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所帶來的環境地質問題是世界共性問題,是科技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會隨著科技經濟的高度發展而消失,現階段我們可採用合理布局的方法將水環境地質問題控制在經濟損失較小的地區,將損失降至較小。像濮陽市在新區大量集中開采地下水必然造成不均勻性地面沉降災害,可以考慮到南部農田等無人區進行開采,這樣沉降發生了也是有地質災害無經濟損失。華北平原(河南)是華北平原地下水系統的源頭部分,這個地區的水質污染處理應是以保護水源為目標。其中石油類污染防治可採用物理清除和生物修復(在污染區種植楊柳及紫花苜蓿等)相結合的方式;工業污染治理將從末端治理為主轉變為源頭控制為主的全壽命周期的治污模式,大力推行以清潔生產為代表的污染預防戰略,淘汰耗能較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後的產品和工藝,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削減污染排放量,同時污染物的排放應避開水源保護達標排放;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應做好處理場的選址應避開地下水位淺,地層岩性易於入滲的地區及水源保護區;農業污染防治應以測土施肥為基礎科學種田,避免施用高殘留農葯。對於地下水區域性下降問題,應改變集中大規模開採的思路,及時尋找啟動後備水源地循環開采,給水源以恢復期以防產生或加劇地面沉降等力學性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

此外,水資源是動態資源,要實現合理開發利用必須及時了解地下水狀況,為此應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統一的地下水位、水量和水質以及地面變形的監測網站,及時掌握和預報地下水的動態變化,為開發利用和保育地下水資源提供科學的依據。為此水文地質技術人員適時地按地下水含水系統探明可采資源量,提出開采技術方案,避免區域性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適時地制定地下水開發利用調蓄實施技術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蒸發,奪取入海棄水,增加可采資源量;適時地從技術上保障按地下水資源賦存和分布規律,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戰略,劃定水資源保護區,避免大規模污染事件的發生,制定現狀條下可行的水質保護技術方案。

2.2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方案

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主要是司法、行政和經濟等方面的管理。

地下水資源管理法律是為合理勘查、開發利用和監督保育地下水資源,為防止地下水環境惡化而制訂的,將地下水資源管理的政策、措施辦法,以法規形式規范社會全體人民,使政府可以做到依法管理地下水資源的目的。目前美國、英國、法國等諸多國家,都已頒布有關地下水資源管理法。水資源所有權被規范為國家所有,建井開采地下水必須經過申請及審查,以期達到健全地下水水權,進而對地下水資源運用做有效的管理。建議各地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地下水資源管理地方法,從法律上保障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如引黃灌溉每年發生的上下游爭水問題就急需地方立法解決。

為使地下水資源管理法規及經濟技術措施能貫徹執行,必須建立全方位的水資源行政管理機構。考慮到行政區劃及地下水系統分布不一的情況下,不利於水資源的管理,可考慮按地下水系統設立地下水資源管理機構,管理地下水資源。用現有的行政機構管水會出現各算各的賬,形成地下水開采量在每個行政區內都不超采,但整個地下水系統總量已嚴重超採的現象,形成各地爭水的局面,走上無序開採的老路。

地下水資源經濟管理是將合理開采地下水的措施落到實處的關鍵。地下水資源管理除了要考慮地下水源形成的自然條件,還要考慮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間的復雜關系。如供水與排水途徑,地表水、地下水、洪水、淡水、鹹水等的聯合調度等經濟技術措施。政府部門應宏觀調控,進行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所必需的水利設施建設,同時投資治理或防治可能出現的水環境地質問題。例如:中原油田採油區雖未發現地下水污染,但大量原油灑落地表已對地下水造成了潛在的威脅。

2.3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知識普及方案

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方案的推行涉及億萬城鄉居民的生產與生活,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廣大幹部群眾把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管理變為自覺行動,這樣,合理開發利用方案才能順利推行。為此要開展以下工作:

(1)通過各種途徑,積極開展水環境問題的宣傳、普及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減災意識。

(2)查明存在實質性的問題,通過建立激勵機制,讓合理用水的單位和個人不吃虧,讓人民對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有動力,逐步完成由引導到從自發到自覺的轉變。在城市區以價格機制及強制手段等手段加強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在農村的基本形式,思想教育,技術引導轉產為主強制為輔。

(3)因水制宜為不同地區搭建不同的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的平台。對不同的經濟發達地區有不同的政策。

(4)加強地下水資源文化培養,以文學為社會服務,反映時代生活,引領思想發展為主,發展水資源建設文化,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文化。

(5)加強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理論知識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轉變水是取之不竭用之有盡的思想,水又不要錢的觀念。讓人們明白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因素;水是戰略性經濟資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人們合理用水的共產主義精神,加強實用技術指導工作,營造好的用水環境。

3結語

展望未來,水資源正日益影響全球的環境與發展,甚至可能導致國家間沖突。探討21世紀水資源的國家戰略及其相關科學問題,已成為21世紀全球共同關注和各國政府的重點議題。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黨和政府領導廣大人民進行了規模空前的水利建設,取得了的巨大成就,為保障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創造了條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水利發展的模式基本屬於粗放型。不少工程的安全標准不高,建設質量較差,配套設施不全,管理工作薄弱,用水浪費很大,水質污染嚴重,至今未能建立起良性運行的機制。在全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出現了水資源的緊缺與用水浪費並存;地下水環境惡化等問題,並造成了一定的地質災害等問題。為此,建議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保證供水;改革水資源的管理體制、水資源的投資機制和水價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地下水統一管理,明確節流和治污的必要性,以「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作為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戰略,建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全壽命周期模式,以促進城市水系統的良性循環。

⑹ 地下水污染與環境演化趨勢

一、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的水質趨於惡化,尤其是豫北的南樂—內黃—滑縣、修武—衛輝一帶,中東部的開封—長葛—許昌—漯河—上蔡一線以東地區和南陽盆地西南部地區,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其中部分組分的分布受環境水文地球化學規律的控制如高鐵、高錳、高銻、高氟、低碘等,屬於原生態的劣質水;而更多的則與人類工程活動緊密相關,如總硬度、礦化度、「三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耗氧量)、揮發酚、六六六含量的變化等,則是人為因素污染所致。盡管我省各地地下水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徑不盡相同,但是歸納起來可以認為,造成我省地下水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未經處理的工業「三廢」和城鎮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農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造成礦渣的亂堆亂放和選礦廢水任意排放。

(一)全省工業「三廢」、生活污水排放情況

據統計,全省的工業「三廢」排放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965年為4.9×108m3,1985年為12.8×108m3,2004年已增加到13.3×108m3;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90年的49×104t增加到2004年的111×104t;固體廢物產生量由1990年的2039×104t增加到2004年的5140×104t,增加152%,見表3-3。盡管我省環境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已由1990年的43.5%提高到2004年的93.7%,但對環境尤其是地表水環境造成的壓力依然很大。

表3-3 河南省工業「三廢」排放及處理情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人口急劇膨脹,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應增加。2004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為25.06×108m3,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1.73×108m3,約佔47%。

(二)全省農葯、化肥施用情況

由表3-4可以看出,全省農葯化肥的施用量呈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化肥施用量(折純量)1978年為52.54×104t,1988年增加到154.57×104t,1998年為320.80×104t,2004年已增加到493.16×104t。2004年的化肥施用量較1978年增加了839%。全省農葯的施用量亦呈逐年遞增趨勢:1990年全省農葯施用量為3.31×104t,2000年為9.55×104t,10年間增加了近2倍。農葯使用量為1.5kg/ha,以有機磷類、聚酯類農葯為主。進入21世紀以後,全省化肥施用量仍在繼續增加,至2004年,全年化肥施用量已達10.12×104t。農用化肥使用量為2501kg/ha,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0.4:0.19,氮肥充足,部分地區用量偏高,鉀肥不足。農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1990年為2.75×104t,2004年增加到10.16×104t,較1990年增加了269%。表3-5反映了2004年度我省各地區農葯化肥施用情況。從此表可以看出,在18個地(市)中,該年度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屬南陽市,為67×104t;化肥施用量最少的是濟源市,化肥施用量為2.1×104t。該年度農葯施用量最多的是周口市,為1.77×104t;最少的是濟源市,農葯使用量為0.04×104t。2004年全省化肥施用量4931580t(折純量),其中氮肥2213036t,磷肥1024159t,鉀肥475422t。農業面污染源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可輕視。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僅污染了土壤,還影響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

表3-4 河南省歷年農葯化肥使用情況統計表

表3-5 2004年全省農葯化肥施用情況統計表

續表

(三)礦業開發過程中廢水、廢渣、廢石的排放概況

我省是礦業大省,礦業的大規模開發勢必會導致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礦山廢水含礦坑水、選礦廢水、堆浸廢水、洗煤水;廢渣包括尾礦、廢石(土)、煤矸石、粉煤灰。據《河南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報告》,全省礦坑水年產出量4.68×108m3,年排放量3.76×108m3,廢石、廢渣年產出量0.32×108t,年排放量0.20×108t,累計積存量2.75×108t(表3-6、表3-7)。全省各礦山企業佔用、改變破壞土地狀況:采礦場佔地9079.67公頃、固體廢料場1703.93公頃、尾礦庫721.99公頃。

表3-6 全省礦山企業廢水廢液排放量表

表3-7 全省礦山企業廢渣排放量表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及開礦排出的大量廢水不僅污染了土壤,更嚴重地污染了地表水體,致使境內絕大部分河流水質變差,失去使用功能,有的直接變成了排污河。而這些被污染了的地表水體又通過灌溉或直接滲透等途徑使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礦山廢渣、工業固體廢棄物、農業上施用的農葯化肥則是在降水作用下,經過溶解、淋濾、離子交換等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使污染物通過包氣帶進入地下水中的。

二、地下水環境演化趨勢

經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和對比,河南省地下水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始終與人類生產、生活及各種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下面根據不同時期的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和多年來城市地下水質監測結果,概述我省地下水環境的演化趨勢。

概括起來,不外乎兩方面的變化,即量與質的變化,而量的變化則主要反映在水位的變化上。

(一)開采量不斷加大,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前已述及,20世紀50年代,全省地下水年開采量僅(20~25)×108m3,到20世紀末,已增加到130×108m3,增加了6倍。開采量的迅速增加,直接導致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據有關資料,河南省區域淺層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60年代之前普遍較淺,80%以上的區域地下水位埋深小於4m,最大埋深不足6m;從90年代起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1976年,水位降落漏斗已經形成,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0~15m,尚未出現埋深大於16m的區域;到90年代初地下水位埋深小於4m的區域縮小近半,最大水位埋深達到16m 左右;90年代末地下水水位埋深小於4m的區域已較小,埋深在4~8m 間的區域面積最大,豫北局部地區地下水水位埋深達20~22m。到2005年,水位仍在持續下降,區域水位降落漏斗總面積已達近萬平方千米,水位埋深超過8m的地區已達21224km2,其中超過16m的地區就達5166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達32~33m。

圖3-3和圖3-4反映了降落漏斗區水位變化情況。其中清豐淺井位於南樂—滑縣漏斗區,從1983至2005年的22年間,水位下降9.28m,年均下降0.42m;孟州氣象局淺井位於溫縣—孟州漏斗區,自1989年以來水位下降了13m,年均下降0.81m。

圖3-3 清豐縣氣象局淺井多年水位動態變化曲線

圖3-4 孟州市氣象局淺井水位動態變化曲線

河南省區域淺層地下水歷年水位埋深面積變化情況見表3-8。此表表明:40年來,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埋深發生了巨大變化,水位埋深普遍加大,其中小於2m的分布面積已由1964年的23549km2減少到2005年的8415km2,而大於4m的區域面積則顯著增加。

表3-8 河南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埋深面積變化對比表 單位:km2

(二)水化學類型趨於復雜化

水化學類型反映了水的總體特徵,其變化直接反映了地下水環境的演化趨勢。在自然狀態下,地下水中陰離子以重碳酸根(

)、硫酸根離子(

)、氯離子(Cl)為主。1985年,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主要為三種陰離子:重碳酸根(

)、硫酸根離子(

)、氯離子(Cl)相互組合,共出現了27種不同的水化學類型;而本次調查採用相同的分類方法,共出現76種不同的水化學類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又出現了新的水化學類型——硝酸根(

)型,陰離子中,硝酸根佔了主導地位,這在以往是沒有過的。雖然此類型水分布面積不大,但這充分說明地下水中氮的污染已相當嚴重。表3-9反映了2005年與1985年相比水化學類型演變情況。由此表可知,從全區來講,與20年前相比,簡單的HCO3型水的分布面積減少了9437km2,其他復雜的水化學類型面積相應擴大,水化學類型也更加復雜。這說明20年來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質趨於惡化。

表3-9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分布情況對比表

(三)水的礦化度發生了變化

地下水礦化度的變化不僅取決於地質環境條件,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從全區來講,淺層地下水礦化度的變化與人類工程活動緊密相關,其變化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為水質淡化期。60年代之前地下水開采量較小,水位普遍較淺,80%以上的區域地下水位埋深小於4m,蒸發作用強,土壤鹽鹼化較為嚴重,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基本處於自然狀態。60年代初期,河南省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面鋪開興建,先後上馬了三門峽、宿鴨湖、昭平台、白龜山、鴨河口、陸渾等大型水庫。平原地區由於在河道中節節打壩攔蓄,開辟共產主義、東風、紅旗、躍進四大引黃口大引大灌,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豫北和豫東及沿黃地區出現大面積土壤鹽鹼化。1964年,全省鹽鹼地面積達79×104ha,水的礦化度高,局部地段達17.63g/l。自1965年開始,全省大規模開展群眾性的打井運動,治理鹽鹼化,井灌事業迅速發展,地下水開采量增加,水位迅速降低,豫北地區出現了水位降落漏斗,土壤鹽鹼化程度大大降低,水質逐漸淡化,礦化度降低,鹹水分布面積縮小,淡水區域擴大。到1985年,鹹水(礦化度>1.0mg/l)面積縮小到12784km2,其中礦化度>2.0mg/l的分布面積1198km2

第二階段,為礦化度基本穩定或略有升高期。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采量仍在逐漸增加,大部分地區淺層地下位埋深在4m以上,一方面蒸發強度減弱,土壤淋濾作用增強,不利於土壤中鹽分積累;但另一方面水位降低,有利於高礦化度廢污水的滲入,造成淺層地下水污染而使礦化度升高。表3-10就反映了這種變化。與1985年相比,濮陽東南部沿黃地帶、封丘東北部、商丘北部地帶水質淡化,礦化度降低,而內黃—南樂、獲嘉—新鄉、許昌—太康—民權、上蔡—新蔡—正陽和南陽盆地西南部地區水的礦化度則有所升高。表3-10表明,2005年與1985年相比,含量<0.5mg/l的地區面積減少了9121km2,而含量0.5~1.0mg/1、1.0~2.0mg/l、>2.0mg/l的面積則分別增加了7730km2、193km2、1198km2。從整個平原地區來講,水的礦化度基本穩定,部分地區有升高趨勢。

表3-10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礦化度變化情況對比表單位:km2

(四)高氟水區范圍縮小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省一個突出的環境地質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全省高氟水區(含量>1.0mg/l)分布面積達3.17×104km2,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9%,其成因多屬於鹼化型。其中平原及崗區高氟水分布面積為26654km2。全省共有氟中毒患者385.55萬。我省在飲水型氟中毒病區廣泛實施了改水降氟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截至1997年底,已建改水工程6000多處。20年來,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區水氟含量基本沒有變化,豫北和南陽盆地的大部分地區水氟含量有所降低,中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水氟含量則有升高趨勢。與1985年相比,在我省平原和崗區,高氟水面積減少了3474km2(表3-11)。安陽—淇縣一帶的太行山前地帶、洛陽以西的平原和崗區包括靈三盆地和伊洛盆地西部、黃淮海平原西南部南陽盆地唐河—泌陽段等地淺層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自1985年以來未發生變化,仍屬於低氟水區;新鄉—焦作—沁陽—孟州—溫縣—武陟所構成的環形地帶、洛陽—鞏義—鄭州市區一帶、新鄭—尉氏—開封縣、杞縣—民權等地水氟含量也未發生大的變化,仍屬於中氟水區;清豐—濮陽—浚縣、台前—范縣—濮陽縣南部沿黃地帶、修武—獲嘉、虞城等地,水氟含量保持不變,在1~2mg/l之間,仍屬於高氟水。豫北的南樂—內黃—滑縣—長垣一帶和南陽盆地的鄧州市北部及唐河縣西北部地區水氟含量有所降低。長葛—通許—太康—睢縣—寧陵—永城南部以及蘭考、中牟、項城、沈丘等地水氟含量有所增加。

表3-11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氟含量變化情況對比表

(五)總硬度大面積升高

與1985年相比,豫北的浚縣—濮陽、豫西的洛寧、豫東的周口—鄲城、豫南的羅山—潢川等局部地段硬度略有降低,靈三盆地、沿黃地帶孟津—蘭考段、中部的寶豐—臨潁—太康、豫南的上蔡—信陽一帶和南陽盆地東部硬度基本保持不變,其餘大部分地區硬度普遍升高。由表3-12可以看出,超標區(含量>450mg/l)面積較1985年增加了23380km2。目前,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總硬度超標范圍已達45047km2。這是因為城市大量排放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以及城市郊區引用污水灌溉,污廢水中很多酸、鹼、鹽類等物質被帶進土壤層,經過化合分解、離子交換與離子效應等化學作用,把土壤中的鈣、鎂物質溶解或置換出來。同時,工業廢渣和城市生活垃圾里含有許多有機物與無機物,它們被隨意堆放,或用作農肥,在陽光、氧氣、二氧化碳、水分以及生物的作用下,發生分解、氧化,也把土壤中的鈣、鎂物質置換出來。這些鈣、鎂物質又隨雨水、灌溉水和污廢水滲入地下,從而引起淺層地下水硬度的升高。

表3-12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總硬度變化情況對比表

⑺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一、近年來黃河水沙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對於近年來黃河流域水沙量減少的原因,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為主要是流域降水量偏少,特別是中游多沙地區大雨、暴雨頻次偏少及量級偏小造成的,而水利水保作用居於次要地位;另一種認為是水利水保措施發揮了主要作用。

筆者認為,近年來黃河水沙量減少的原因,在中、小雨的情況下水利水保措施有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因素是大雨、暴雨量的減少。據有關資料統計,黃河河口—龍門區間20世紀80年代後期較70年代以前大雨次數減少了26.2%,暴雨次數減少了53.2%,而近十餘年來大雨、暴雨次數減少得更多。黃河中游大部分屬超滲產流地區,由於大雨、暴雨的減少,進入黃河的水量亦隨之減少,同樣是100毫米降雨量分為5天降下與1天降下其入黃水量將有很大差別,在這里降雨強度應起到很大作用。暴雨的減少,意味著洪峰流量的減少,其對黃土的沖蝕能力減少,沙量亦隨之減少。

1997~2007年潼關平均來沙量僅為4.16億噸,最大輸沙量為1998年的6.61億噸,最小輸沙量為2006年的2.47億噸;平均最大洪峰流量僅3440立方米每秒,最大為1998年的6500立方米每秒,最小為2004年的2140立方米每秒。而1996年來沙量達11.4億噸,洪峰流量為7400立方米每秒,該年主要為黃甫川、窟野河等多沙粗沙地區普降暴雨,形成黃甫川黃甫站洪峰流量達5900立方米每秒,窟野河溫家川站洪峰流量達9800立方米每秒,並形成幹流龍門站洪峰流量達10600立方米每秒。而在1994年來沙量即達12.4億噸,洪峰流量為7360立方米每秒。該年8月份河口—三門峽區間連降三次暴雨,雨區主要分布在無定河、延河、北洛河,龍門最大洪峰流量為11100立方米每秒。以上兩年與前述之11年枯水段僅相隔幾年,其水利水保措施不會有很大改變,據此也可以說明主要是降雨強度與落區形成了該兩年與1997~2007年輸沙量的巨大差別。

又從系列資料中可知,2002年是陝縣(三門峽)自1919年建站近90年來年徑流量僅次於1928年的特枯水年,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局部地區發生大暴雨仍可在該地區形成歷史特大洪水和輸沙量。2002年7月,河口—龍門間支流清澗河發生大暴雨,子長站24小時降雨量達274.4毫米,子長站流量達5500立方米每秒,是自1953年建站以來實測第二大洪峰;清澗河年徑流量和輸沙量分別達2.39億立方米和1.08億噸,分別是水土保持治理後1970~1997年均值的1.7倍和3.4倍。

另外,1994年8月31日,北洛河也發生了一次特大暴雨,吳旗站次暴雨量達214毫米,吳旗、劉家河、(氵狀)頭三站洪峰流量分別達7010立方米每秒、8030立方米每秒和6260立方米每秒,其中(氵狀)頭站洪峰流量系自1932年設站70餘年來的最大值。

以上情況可以說明,黃河中游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後水利水保措施對減水減沙起到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應是大雨、暴雨的發生幾率及量級較前期明顯減小,其中局部地區一旦發生大暴雨,則可能產生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和輸沙量。

二、對今後一段時期黃河來沙量有關問題的思考

由於世界范圍氣候變暖,一些研究成果對國內今後不同地區降水與徑流變化趨勢作了研究和預估,因此我們首先應該結合這些研究成果對黃河流域未來一個時期內的水沙變化趨勢作出定性估計。由科技部、國家氣象局、中科院等單位於2007年編制出版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中提到,21世紀中國年降水量將可能明顯增加,增加幅度將可能達到11%~17%,但不同地區降水量變化的差異較大,其中西北、東北和華南可能增加更多,而環渤海沿岸和長江口地區可能變干;未來20年中國夏季降水存在著由南澇北旱型向南旱北澇型轉變的可能性。根據以上研究成果,黃河流域應屬降水量增加地區。

但是,將此研究成果轉化成水沙的定量值還有一定困難,鑒於此還是應以歷史實測資料反映的水沙變化規律作為分析今後水沙變化的基本准則,但應考慮由於天氣變暖降水量可能有所增大的因素。黃河流域水沙基本變化規律就是水沙量以豐、平、枯周期往復出現。根據這一規律,近十餘年來水、來沙量的大幅度減少也應是歷史周期中的一個階段,筆者認為這個階段不會一直延續下去。歷史上黃河流域1922~1932年連續枯水枯沙段過後,即出現1933年特大洪水,陝縣最大洪峰流量達22000立方米每秒,輸沙量達39.1億噸,二者都是1919年設站90年以來的最大值。1969~1975年6年連續枯水段以後,僅隔一年,1977年河口—龍門區間7月、8月間發生三次大暴雨,其中第一場暴雨造成7月6日延河流域甘谷驛站洪峰流量為9050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水,較1917年歷史調查洪峰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高出2800立方米每秒;潼關站出現了年輸沙量達22.4億噸的大沙年。1942~1959年,陝縣站實測輸沙量均值即達17.5億噸,其中1954年為26.6億噸,1958年為29.9億噸,1959年為29.2億噸。像這些大沙年連續出現的情況,在流域規劃及幹流骨幹水庫水沙系列設計時應佔有一定比重。

三門峽水庫1960年運用前,1919~1960年實測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在修編黃河流域規劃中採用現狀條件下,由於水利水保措施減沙4億噸,2010年減沙量5億噸,2020年減沙量6億噸,筆者認為對這一減沙量從歷史角度看可能偏於樂觀,其理由如下:

一是據前面分析,目前的連續特枯沙量系列是整個黃河水沙系列周期中的一個階段,此枯沙系列主要是中游大雨、暴雨頻次與量級的減少所形成,水利水保的作用居次要地位。這種減少應是氣候波動的影響,今後一個時期暴雨還會增加,導致沙量也會增大。前面提到由於氣候變暖,未來一段時期內黃河流域降水量可能增加,災害性大水大沙年也有可能出現。

二是現狀水利水保作用下,目前採用減沙量為4億噸,筆者認為這4億噸主要是干支流大、中、小型水庫所攔截。據黃河流域水庫淤積調查組於1994年編制的《黃河流域水庫泥沙淤積調查報告》,對全流域(不包括山東省)601座大、中、小型水庫淤積量調查,截止到1989年水庫淤積量為108.97億立方米,如按30年計,年均淤積量為3.63億立方米。黃河流域大部分水庫修建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說,這些水庫至今已攔沙三四十年,不少水庫已淤滿或接近淤滿。寧夏清水河長山頭水庫,總庫容3.05億立方米,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已淤滿,已完全失去防洪減淤作用,其上游的水庫群目前也大部分淤滿,正在除險加固加大排沙量。涇河上的巴家嘴水庫,總庫容為5.11億立方米,已淤積泥沙4億立方米以上,防洪庫容已不足,目前正加開大型溢洪道以泄洪排沙,完工後,一般洪水泥沙將全部泄往下游,不再具備防洪減淤效能。凡此種種,目前黃河上大量水庫都在除險加固,措施主要是加大泄洪排沙能力,如果發生大暴雨洪水,有的水庫除本次洪水泥沙排出庫外,可能還將原有已攔沙量沖出一部分,入黃沙量將進一步增加。

三是水利水保措施攔截了部分沙量,但隨著國家近些年各項建設的實施,人為水土流失有所加劇。據黃委水保局初步統計,全流域各項開發建設項目已達2萬多個,擾動地表面積達1.4萬平方公里,棄土棄渣量達24億噸,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5600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1.2億噸。以上統計數據可能較粗略,但近年來礦山、鐵路、公路、輸汽管道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帶來新的水土流失應是不爭的事實。

三、幾點認識

近年來黃河洪峰流量、沙量減小的主要原因,應是中游地區大雨、暴雨頻度及量級減小造成的,水利水保措施對水沙的減小僅起次要作用。

目前的水沙量減小應是黃河水沙周期變化中的特枯階段。從歷史資料分析,往往一個枯水枯沙段過後,隨之而來的是豐水、豐沙年或豐水豐沙系列,陝縣水文站於1942~1959年曾出現連續18年平均實測輸沙量達17.5億噸的事實值得我們在選擇水沙系列中予以關注。

水利水保措施減沙量中應以流域內大、中、小型水庫攔沙為主。由於很多水庫已運用三四十年,有不少已淤滿或接近淤滿,已失去繼續攔沙減淤作用;且由於大規模開發建設,人為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在流域規劃中所定現狀減沙4億噸,2010年減沙5億噸,2020年減沙6億噸,可能偏於樂觀,尚應近一步深入分析。

⑻ 河南產值百億園區違規排污處理情況如何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是豫北平原上一個傳統的農業縣,2009年以前,這里經濟基礎薄弱,年財政收入不足億元;從2009年開始,內黃縣大規模招商布局陶瓷業,先後引進多家陶瓷企業,打造出現在年產值100多億元的陶瓷產業園。

據報道,因為陶瓷廠違規排放,當地空氣污染、水污染問題十分嚴重,但是,另一方面,很多當地人在陶瓷產業園打工,加上陶瓷廠給周邊農田發放補貼,不少村民也不願意提及污染的事。

昨天晚間,內黃縣副縣長王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已經對還在生產的13家工廠、以及硝河排污口等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連夜調取了13家正在生產的企業的數據,從數據來看,10家煤氣發生爐企業在檢測數據這塊,不存在問題;我們調查組連夜又去硝河抽取上下游水質,進行取樣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正在檢測中;同時央視報道的硝河沿河河岸的排污口,實際上是雨水排水口,是泄洪的河,但是也把排水口的水樣採取了,正在進行檢測;工作組正在現場對企業水、氣正在進行逐一排查。」

內容來源:中國之聲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