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濃縮澄清池的作用
1. 混合絮凝沉澱池和機械加速澄清池哪個效果好
1/兩種池型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工藝流程都是 混合-絮凝-沉澱
2/區別是混合絮凝沉澱池是利用水力條件來完成上述工藝流程,,機械加速澄清池是利用機械動力完成混合絮凝.
3/從運行的角度:混合絮凝沉澱池由於是利用水利條件完成工藝流程,因此機械設備少,維護工作量小,運行費用低,不考慮附屬系統的話,混合絮凝沉澱池只有排泥閥門屬於用電設備,其餘的不需要外動力.且是間歇運行,只有排泥的時候需要通電啟動。而機械加速澄清池的混合和絮凝階段是依靠機械攪拌來完成的,需要電力,涉及的機械,有攪拌機、刮泥機,排泥閥門、污泥迴流泵等,且需要隨系統24小時運行,一個水廠按設計壽命30年計算,其耗電和運行維修成本可想而知。
4、機械加速澄清池的泥渣循環,是因為機械攪拌的絮凝過程在流體空間內形成的是大渦旋,沒有達到膠體顆粒絮凝碰撞所需要的湍流狀態,泥渣循環是為了加強絮凝的效果,否則外圍的沉澱區的上升流速會很低,傳統的澄清池的上升流速都不會超過1.8.甚至在1.5左右。
兩種池型如果比較的話,按照目前市場上做的最好的來比較。
1、一次投資,混合絮凝沉澱池要比機械加速澄清池低。因為機械設備少。
2、運行成本及維修成本,不用解釋,腳趾頭都能想明白。
3、機械加速澄清池再加入細沙進行泥渣迴流的情況下,沉澱區的上升流速比混合絮凝沉澱池高,因此佔地可以節省一些。
4、作為最終客戶來講,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衡量2種池型的特點,結合經濟效益產出比,進行選擇。
2. 沉澱池與澄清池的區別
樓主應該知道傳統的給水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澱、過濾和消毒這四部分,回一般我們在對比沉澱池與答澄清池的時候,指的都是給水工藝的四部分,因為澄清池在給水工藝中更常見(也就是自來水廠和中水廠)。
其實廣義上來講澄清池也算沉澱池中的一種,但它又不同於沉澱池。因為沉澱池一般只包括顆粒物(團)在水中由於重力大於浮力而下沉,進而脫離來水的過程。
而澄清實際上就相當於「混凝」+「沉澱」兩個部分(其中還有過濾的成分在)。因為在澄清池中一般需要加入葯劑,生成礬花(這是混凝的過程),然後通過機械或水力攪拌使礬花懸浮,起到一定過濾作用,之後會再將固液通過沉澱的原理分離,出水的就相對澄清了。
給你一張澄清池的原理圖,方便理解~
3. 電廠脫硫廢水加鹼後變紅色是什麼問題(脫硫
脫硫廢水中的雜質主要來源於煙氣和石灰石。煤中的多種元素,如F、C1、Cd等,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多種化合物,隨煙氣進入脫硫裝置吸收塔,溶解於吸收漿液中。脫硫廢水一般呈弱酸性,pH為4~6,懸浮物含量高(脫硫廢水中的懸浮物主要是石膏顆粒、二氧化硅,以及鐵、鋁的氫氧化物),陽離子為鈣、鎂等離子,含量極高,鐵、鋁含量較高,其它重金屬離子含量不高,陰離子主要有CI一、S042一、SO]-.F『等,化學耗氧量與通常的廢水不同,在脫硫廢水中,形成化學耗氧量的主要因素不是有機物,而是還原態的無機物連二硫酸鹽l3]。雖然脫硫廢水量一般不大,但由於水質特殊,不能排入火電廠工業廢水處理系統處理,需要設置單獨處理系統。脫硫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水與經濃縮脫水的石膏混合後排至干灰場,廢水中的重金屬及酸性物質與飛灰中CaO結合固化石膏;利用電除塵器與空氣加熱器之間的煙道問隙,加熱蒸發脫硫廢水;專用脫硫廢水化學中和處理;用於水力沖灰。脫硫廢水處理工藝採用物化法。針對脫硫廢水中主要污染物重金屬和懸浮物通過添加化學葯劑使其沉澱,再通過澄清器將沉澱物分離,出水排放,沉澱污泥通過板框機脫水後外運處理,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廢水通過管路流入中和箱,同時按比例加入制備合格的石灰漿液,將中和箱pH調整到9.2+0.3,此pH范圍適合大多數重金屬離子的沉澱。並非所有重金屬可通過與石灰漿作用形成很好的沉澱,其中主要是鎘和汞。因此,需要在沉降箱中按比例加入重金屬沉澱劑有機硫化物(TMTl5)。為了提高沉降效果,需向絮凝箱中按比例加入絮凝劑硫酸氯化鐵(FeC1SO),使氫氧化物、化合物及其它固形物從廢水中沉澱出來。為了讓絮凝後的廢水中產生的細小礬花積聚成大顆粒,以便於廢水進入澄清池後更快的沉降,在絮凝箱出口管路上添加助凝劑聚丙烯醯胺(PAM)。加葯混合反應後的廢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澄清池,進行固液分離。澄清池出水在出水箱中通過添加HC1將pH調整為標准要求的范圍(6~9)內排放。電廠脫硫廢水處理葯品是化學品,直接接觸對人體有傷害,但穿戴勞保用品合理使用,沒有影響。
4. 澄清池的主要特點 是什麼
澄清池種類和主要特點
1.懸浮澄清池,加葯後的原水經汽水分離(作用:分離空氣,以免進入澄清池擾動泥渣層)從配水管進入澄清室,水自下而上通過泥渣層,水中雜質被泥渣層截留,清水從集水槽流出,泥渣進入濃縮室濃縮外運。一般用於小型水廠,處理效果受水質,水量等變化影響大,上升流速較小。
2.脈沖澄清池,原水由進水管進入進水室,由於真空泵造成的真空使進水室水位上升,此為進水過程,當水位達到最高水位時,進氣閥打開通入空氣,進水室的水位迅速下降,此為澄清池放水過程。通過反復循環地進水和放水實現水的澄清。澄清池的上升流速發生周期性的變化,處理效果受水量水質 水溫影響較大,構造也較復雜。
3.機械攪拌澄清池,加葯後的原水進入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內與高濃度的迴流泥渣相接觸,達到較好的絮凝效果,結成大而重的絮凝體,在分離室中進行分離。泥渣的循環利用機械進行抽升。
4.水力循環澄清池,原水從池底進入,先經噴嘴高速噴入喉管,在喉管下部喇叭口造成真空而吸入迴流泥渣。原水和泥渣在喉管劇烈混合後被送入兩絮凝室,從絮凝室出來的水進入分離室進行泥水分離。泥渣一部分進入濃縮室,一部分進行迴流。結構較簡單,無需機械設備,但泥渣迴流量難以控制,且因絮凝室容積較小,絮凝時間較短,處理效果較機械澄清池差。
5. 污水處理為什麼要刷澄清池
個人覺得污水處理還是要必須刷澄清池的事情,這樣比較容易處理就好了
6. 污水處理澄清池是處理什麼的呢
沉澱分離的作用,固液分離。起到截留分離雜質顆粒作用的介質是呈懸浮狀的泥渣
7. 澄清池的作用是什麼
水和廢水的混凝處理工藝包括水和葯劑的混合、反應及絮凝體與水的分離三個階段。澄清池就是完成上述三個過程與一體的專門設備。
8. 水處理中影響澄清池正常運行的因素
(1)水的pH值.水中的H和OH一參與絮凝劑的水解反應,pH值強烈影響高分子絮凝劑的水解速度、水解產物的存在形態和性能.
(2)水溫.水溫影響絮凝劑的水解速度和礬花形成的速度及結構.混凝的水解多是吸熱反應,水溫較低時,水解速度慢且不完全.但低溫對高分子絮凝劑的影響較小.使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時,水溫不能過高,高溫容易使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老化甚至分解生成不溶性物質,降低混凝效果.
(3)水中雜質成分.水中雜質顆粒大小參差不齊對混凝有利,細小而均勻會導致混凝效果很差.雜質顆粒濃度過低往往對混凝不利,此時迴流沉澱物或投加助凝劑可提高混凝效果.水中雜質顆粒含有大量有機物時,混凝效果會變差,需要增加投葯量或投加氧化劑等起助凝作用的葯劑.水中的鈣鎂離子、硫化物、磷化物一般對混凝有利,而某些陰離子、表面活性物質對混凝有不利影響.
(4)水處理絮凝劑種類.絮凝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水中膠體和懸浮物的性質及濃度.如果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膠體狀態,則應首選無機絮凝劑使其脫穩凝聚,如果絮體細小,則需要投加高分子絮凝劑或配合使用活化硅膠等助凝劑.很多情況下,將無機絮凝劑與高分子絮凝劑聯合使用,可明顯提高混凝效果,擴大應用范圍.對於高分子而言,鏈狀分子上所帶電荷量越大,電荷密度越高,鏈越能充分伸展,吸附架橋的作用范圍也就越大,混凝效果會越好.
(5)絮凝劑投加量.使用混凝法處理廢水,其最佳絮凝劑和最佳投葯量通常要通過試驗確定.一般普通鐵鹽、鋁鹽的投加范圍是10~100mg/L,聚合鹽為普通鹽投加量的1/2~1/3,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投加范圍是1~5mg/L.
(6)水處理絮凝劑投加順序.當使用多種絮凝劑時,需要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投加順序.一般來說,當無機絮凝劑與有機絮凝劑並用時,應先投加無機絮凝劑,再投加有機絮凝劑.而處理雜質顆粒尺寸在50μm以上時,常先投加有機絮凝劑吸附架橋,再投加無機絮凝劑壓縮雙電層使膠體脫穩.
(7)水力條件.在混合階段,要求絮凝劑與水迅速均勻地混合,而到了反應階段,既要創造足夠的碰撞機會和良好的吸附條件讓絮體有足夠的成長機會,又要防止已生成的小絮體被打碎,因此攪拌強度要逐步減小,反應時間要足夠長.
9. 澄清池,一般用在工藝的那個階段。起什麼作用
現在澄清池用的比較多是供水處理。污水處理上,一般用在生化系統後面多。
10. 誰知道澄清池的型號含義
澄清池種類和主要特點
1.懸浮澄清池,加葯後的原水經汽水分離(作用:分離空氣,以免進入澄清池擾動泥渣層)從配水管進入澄清室,水自下而上通過泥渣層,水中雜質被泥渣層截留,清水從集水槽流出,泥渣進入濃縮室濃縮外運.一般用於小型水廠,處理效果受水質,水量等變化影響大,上升流速較小.
2.脈沖澄清池,原水由進水管進入進水室,由於真空泵造成的真空使進水室水位上升,此為進水過程,當水位達到最高水位時,進氣閥打開通入空氣,進水室的水位迅速下降,此為澄清池放水過程.通過反復循環地進水和放水實現水的澄清.澄清池的上升流速發生周期性的變化,處理效果受水量水質 水溫影響較大,構造也較復雜.
3.機械攪拌澄清池,加葯後的原水進入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內與高濃度的迴流泥渣相接觸,達到較好的絮凝效果,結成大而重的絮凝體,在分離室中進行分離.泥渣的循環利用機械進行抽升.
4.水力循環澄清池,原水從池底進入,先經噴嘴高速噴入喉管,在喉管下部喇叭口造成真空而吸入迴流泥渣.原水和泥渣在喉管劇烈混合後被送入兩絮凝室,從絮凝室出來的水進入分離室進行泥水分離.泥渣一部分進入濃縮室,一部分進行迴流.結構較簡單,無需機械設備,但泥渣迴流量難以控制,且因絮凝室容積較小,絮凝時間較短,處理效果較機械澄清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