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污水余熱利用
⑴ 今後油田污水處理的主攻方向是什麼
現在的今後他的油田,他的污水,我覺得他的助攻放假就是環境治理的衛生問題了,我們大家還是會得到更多的查看和幫助的,這個也是很有必要的。
⑵ 油田污水處理的國內現狀
近年來,許多石油公司開展了旋流分離器技術研究,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觀內點和概念術語,確定了容參數指標。從初步應用來看,旋流分離器具有體積小,處理量大等特點,分離效率一般在50—80%,目前陸上部分油田已應用於污水處理中。
在我國,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頒布了《碎屑岩油藏注入水水質推薦指標及分析方法》,統一了高、中、低滲透層注入水水質十一項指標。由此使國內污水處理有了統一的依據標准。污水處理工藝一般包括混凝除油、緩沖、粗粒化、壓力過濾等階段,同時開展了「三防」化學助劑的研究應用。
因此,油田開發後期污水處理改造的方向是配合一段脫水工藝,充分利用分離器剩餘壓能,研製壓力式除油設備和化學助劑,實現閉式處理工藝。
⑶ 余熱發電污水環保建議
利用生產過程中多餘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技術。余熱發電不僅節能,還有利於環境保護。余熱發電的重要設備是余熱鍋爐。它利用廢氣、 廢液等工質中的熱或可燃質作熱源,生產蒸汽用於發電。由於工質溫度不高,故鍋爐體積大,耗用金屬多。用於發電的余熱主要有:高溫煙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廢氣、廢液余熱,低溫余熱(低於200℃)等。此外,還有用多餘壓差發電的;例如,高爐煤氣在爐頂壓力較高,可先經膨脹汽輪發電機繼發電後再送煤氣用戶使用。
余熱的回收利用途徑很多。一般說來,綜合利用余熱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第三是間接利用(產生蒸汽用來發電)。如鋼鐵工業:鋼鐵廠中的焦爐。目前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具有各種不同規格的大小焦爐50多座,除了上海寶鋼的工業化水平達到了國際水平,其餘廠家能耗水平都很高,大有潛力可挖。煉鋼廠中的轉爐煙氣發電,發電系統,可配置發電量為3000Kw的電站80座。煉鋼廠中的電熔爐,現如今全國有20多座,其中65噸級可發電量在5000Kw/座以上。
伴隨著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等一個個觀念的提出,我國的余熱發電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據國家統計局2011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准煤,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2.01%,未達到2011年單位GDP能耗較上年下降3.5%的目標。
盡管大多數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速較「十一五」時期將有所放緩,但每年8%以上的增速,仍意味著降低單位GDP能耗存在巨大壓力。
緊隨其後,工信部對外公布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准煤。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保持工業年均增速8%的基礎上,支撐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的指標難度不小,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要實現6.7億噸標准煤的節能量,較「十一五」的6.3億噸還多出0.4億噸。現如今,我國傳統產業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已經大幅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只能從現有的裝備節能中尋求突破。[1]
根據《2013-2017年 中國余熱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碼,余熱發電項目的魅力日益顯著。預計,到2015年,我國余熱余壓發電要實現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按照每千瓦造價5000元計算,「十二五」期間余熱余壓發電將形成1000億元投資規模。
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
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是區別於傳統的以水(蒸汽)為循環工質的發電系統,採用有機工質(如R123、R245f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異丁烷等 )作為循環工質的發電系統,由於有機工質在較低的溫度下就能氣化產生較高的壓力,推動渦輪機(透平機)做功,故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可以在煙氣溫度200℃左右,水溫在80℃左右實現有利用價值的發電。這項技術在發達國家就是比較先進的應用技術,近年來我國有的企業通過引進吸收,也掌握了這項技術,也有較優秀的產品在國內外應用。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的效率高,構成簡單,沒有除氧、除鹽、排污及疏放水設施。凝結器里一般處於略高於環境大氣壓力的正壓,不需設置真空維持系統。透平進排氣壓力高,所需通流面積較小,透平尺寸小,易於小型化設計製造,管理維護費用低等優點。
外燃機熱氣機循環發電系統
外燃機是早在1861年由英國人羅伯特·斯特林發明,和蒸汽機的歷史差不多,它的特點首先是燃燒連續的,由於工質不參與燃燒,因此沒有內燃機的爆震現象,噪音低;其次可以使用任何燃料,其燃燒室在外,燃燒的過程與工質無關,適用於各種熱源,對燃燒方式無特殊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維護方便、燃燒效率高。外燃機循環發電系統是利用低溫余熱發電的廢熱回收裝置,可回收100℃至300℃的廢熱,能達到20%的發電效率。從數據來看,其發電效率優於目前市場的低溫蒸汽循環發電系統和有機工質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該裝置在100℃的廢熱條件下發電效率達7.3%,15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13.7%,20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18.4%,25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22.1%,30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25.0%。在這樣的廢熱溫度條件下能達到這樣的發電效率是目前可以看到很好的水平,達到了從低溫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水平。
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系統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是超臨界二氧化碳液體為郎肯循環系統的工質,以二氧化碳透平專用渦輪機為核心技術的最新余熱發電技術。此發電系統在余熱發電方面有較寬泛的應用優勢,各項技術指標都優於在用的水蒸汽郎肯循環系統和有機郎肯循環系統,特別是在發電效率和設備體積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超臨界二氧化碳熱機是一種平台技術,目前可提供的功率范圍為250kWe至50Mwe的設計,效率可達30%。應用范圍包括燃氣輪機、固定式動力發電機組、工業廢熱回收、太陽能熱量、地熱、混合內燃機等的循環熱能。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系統是基於超臨界二氧化碳渦輪機為核心技術,以超臨界二氧化碳為工作介質的余熱發電循環系統,是具有突破性的熱機技術。
⑷ 西北油田首例非金屬管內穿插試驗在什麼地方喜獲成功。
近日,西北油田首例非金屬管內穿插試驗在採油三廠TK818CH2井至8-3計轉站處管線喜獲成功,為西北油田後期非金屬材質管線腐蝕治理趟出了新路子。
⑸ 石油廢水(油田采氣廢水)如何處理
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但是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到周圍的環境,環境污染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含油廢水處理也是一大難題,這類廢水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含油污水處理問題己成為當今油氣田的環境保護必修課。
通的陸地油田污水主要是在石油的開發過程中,通過鑽井、採油等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污水。一般包括有採油污水、鑽井污水、洗井污水等。含油污水中有大量的懸浮物、油類、重金屬等物質。如果任意排放或回注但是不加以污水處理,對土壤和水環境還有動植物的危害極大。
目前含油污水處理工藝有:氣浮處理法、沉降法和微生物處理法。氣浮處理技術是一種高效快速固液分離或液液分離的污水處理技術。氣浮工藝較復雜,必須控制好每個影響因素才可以更好的利用。
氣浮技術
氣浮技術是在待處理的水中通入大量的、高度分散的微氣泡,讓其作為載體與雜質粘附,然後密度小於水就會上浮。最終完成水中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
2.1氣浮法的分類
溶氣氣浮工藝:水在不同的壓力條件下溶解度不同,向水加壓或者負壓,使氣體在水中產生微氣泡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氣泡析出於水時的壓力情況不同,又分壓力溶氣氣浮法和溶氣真空氣浮法兩種。
誘導氣浮法:也叫布氣氣浮法,利用機械剪切刀,將混合在水裡的空氣粉碎,通常採用微孔、擴散板或微孔竹向氣浮池通壓縮空氣或採用水泵吸水管吸氣、水力噴射器、心速葉輪等向水中充氣等。
電解氣浮法:在水中設置正負電極,當加上一定電流後,廢水被電解出H2,O2等微小氣泡,將吸附在水中微小的懸浮物上浮去除。
生物氣浮法:利用微生物來產生氣體,與水中的懸浮物充分接觸後,隨氣泡浮到水面,形成浮渣颳去浮渣,達到廢水處理凈化水質。
化學氣浮:利用某些化含物在廢水中會產生氣體的特點除雜,反應生成的氣體在釋放過程中形成微小氣泡,吸附在固體顆粒表面,使固體順粒向浪面浮大,從而使固液分離。
其他浮選法的產氣原理還有很多,其中非常典型的是渦凹氣浮,它使用的是渦凹曝氣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輸送管底部散氣葉輪的高速運轉動作形成一個真空區,液面上的空氣通過曝氣機輸入水中,填補真空,微氣泡隨之產生並螺旋型地上升到水面,空氣中的氧氣也隨之溶入水中。
⑹ 中石化西北油田成立至今30年發展史,30年來為地方做出哪些貢獻
1996年以來,西北油田積極承擔了國家級扶貧開發縣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內的援建工作,每年輸送原油容4萬噸支援經濟發展,並實施造血式扶貧,前期投入500萬元援建了4350畝紅棗滴灌示範園,目前已種植800畝,1.2萬名農民直接受益。
據知,長期以來,西北油田向輪台縣援助各類救災物資20餘噸,發放慰問金25萬元。歷年來,通過希望工程項目資助新疆各族貧困生千餘人,累計捐獻各類資金和物資達2億元。
⑺ 油田污水如何處理
注水是油田開發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開采方式,是補充地層能量,保持油層能量平衡,維持油田長期高產、穩產的有效方法。注入水的水源主要是地面淡水、地下淺層水及采出原油的同時采出的油層水。為了節約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目前注入油層的水大部分來自從開采原油中脫出的水,習慣上稱之為污水。大體已經佔了全國注水總量的80%。污水未經處理時含有大量的懸浮固體、乳化原油、細菌等有害物質。水注入油層就像飲用水進入人體一樣,如果人喝了未經處理的水,人的身體就會受到傷害,發生各種病變;同樣,油層注入了未經處理的污水,油層也會受到傷害。這種傷害主要體現在大量繁殖的細菌、機械雜質以及鐵的沉澱物堵塞油層等問題上,引起注水壓力上升,注水量下降,影響水驅替原油的效率。因此,必須對注入油層的水進行凈化處理。
由於污水是從油層采出的,所以油田回注污水處理的主要目的是除油和除懸浮物。概括地講可分為兩個階段:1.除油階段。該階段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及葯劑的破乳和絮凝作用,將油和水分離開來。2.過濾階段。該階段是利用濾料的吸附、攔截作用,將污水中懸浮固體、油和其他雜質吸附於濾料的表面而不讓其通過濾料層。除油階段要根據含油污水中原油的密度、凝固點等性質的不同而採用相應的處理方法。目前國內外除油階段主要採用的技術方法有:重力式隔油罐技術、壓力沉降除油技術、氣浮選除油技術、水力旋流除油技術等。
1.重力式隔油罐技術,就是靠油水的相對密度差來達到除油的目的。含油污水進入隔油罐後,大的油滴在浮力的作用下自由地上浮,乳化油通過破乳劑(混凝劑)的作用,由小油滴變成大油滴。在一定的停留時間內,絕大部分原油浮升至隔油罐的上部而被除去。其特點是:隔油罐體積大,污水停留時間長。即使來水有流量和水質的突然變化,也不會嚴重影響出水水質。但其佔地面積大,去除乳化油能力差。
2.壓力沉降除油技術是在除油設備中裝填有使油珠聚結的材料,當含油污水經過聚結材料層後,細小油珠變成較大油滴,加快了油的上升速度,從而縮短了污水停留時間,減小了設備體積。其特點是:設備綜合採用了聚結斜板技術,大大提高了除油效率。但其適應來水水量、水質變化能力要比隔油罐差。
3.氣浮選除油技術,是在含油污水中產生大量細微氣泡,使水中顆粒粒徑為0.25~25微米的懸浮油珠及固體顆粒黏附到氣泡上,一起浮到水面,從而達到去除污水中的污油及懸浮固體顆粒的目的。採用氣浮,可大大提高懸浮油珠及固體顆粒浮升速度,縮短處理時間。其特點是處理量大,處理效率高,適應於稠油油田含油污水以及含乳化油高的含油污水。
4.水力旋流除油技術,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在液流高速旋轉時,受到不等離心力的作用而實現油水分離。其特點是設備體積小、分離效率高。但其對原油相對密度大於0.9的含油污水適應能力差。過濾階段採用的過濾技術根據濾後水質的要求不同,分為粗過濾、細過濾和精細過濾。根據水質推薦標准,懸浮物固體含量為1.0~5.0毫克/升,顆粒直徑為2.0~5.0微米。過濾的核心技術是濾料的選擇與再生。在油田污水處理中,目前國內外主要採用的濾料有石英砂、無煙煤、陶粒、核桃殼、纖維球、陶瓷膜和有機膜等。濾料的再生方法主要有熱水反沖洗、空氣反吹等。
⑻ 新疆油田污水處理普遍採用什麼技術
油田污水抄處理技術現狀
油田水處理工藝,其流程一般為「隔油——過濾」和「隔油——浮選(或旋流除油)——過濾」,即通常稱為的「老三套」,其工藝主要是除去廢水中的油和懸浮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此工藝流程被廣泛地應用於各油田的采出水處理中,而且效果良好,處理後的水質一般都能達到回注水的要求。
油田污水成分比較復雜,油分含量及油在水中存在形式也不相同,且多數情況下常與其他廢水相混合,因此單一方法處理往往效果不佳。同時,因各種力法都有其局限性,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是兩三種方法聯合使用,使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准。另外,各油田的生產方式、環境要求以及處理水的用途的不同,使油田污水處理工藝差別較大。在這些工藝流程中,常見的一級處理有重力分離、浮選及離心分離.主要除去浮油及油濕固體;二級處理有過濾、粗粒化、化學處理等,主要是破乳和去除分散油;深度處理有超濾、活性炭吸附、生化處理等,主要是去除溶解油。
引用自東北亞水網
⑼ 中石化的西北油田首次應用CHAMP超高壓封隔器獲成功,這種技術怎麼樣阿
11月30日,西北油田完井測試管理中心首次應用工作壓力達105兆帕的CHAMP超高壓封隔器獲回得成功,在順南501井圓滿完答成了套管驗漏施工作業。
順南501井所屬井區屬超深、超高溫、高壓,含酸性氣體的油氣藏,井筒條件和工藝復雜,常規RTTS封隔器難以滿足施工需要。為此,該管理中心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對比分析,從安全性、耐壓性、工具配套性等方面綜合考量,優選了性能可靠的國內承壓差最高的CHAMP封隔器組成超高壓驗漏管柱,完成了順南501井兩次坐封驗漏任務。
據了解,此次驗漏目的是查找氣測後效升高的原因,確定井筒氣竄位置,為下一步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據。CHAMP超高壓封隔器在順南501井的成功應用,為超深、超高壓、高溫、高產、高含硫油氣井試油測試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