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北京污水排放
Ⅰ 北京市統計年鑒中 廢水排放總量和污水排放總量數值不同,二者有什麼區別
北京污水處理問題得到了部分改善。
拓展閱讀: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專或再次屬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Ⅱ 北京的城市污水都排到哪裡去了
大北京城 連個污水處理系統 都沒弄明白啊???
政府官員干什麼吃的!譴責.
Ⅲ 北京市2001和2002年年節水量與污水排放總量各是多少,誰有2003年北京市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 比較急用
2001年
2001年北京市廢污水排放總量為13.62億立方米,其中工業廢水5.65億立方米,生活污水7.97億立方米。
2002 年
城市污水
2002年城近郊區平均日排污水量227.34萬噸,其中生活污水148.07萬噸,佔65.1%,比上年增加4.1個百分點;工業污水73.13萬噸,占 32.2%;冷卻水6.14萬噸,佔2.7%。全市日污水處理(二級以上處理)能力達180.6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5%,其中城近郊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47.5%。
工業廢水
2002年環境統計范圍內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80億噸,比上年減少15%。工業廢水重復利用量50.94億噸,重復利用率為91.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為1.77億噸,達標排放率98.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Ⅳ 北京污水如何排放到臨近海域,具體點,比如污水通過北京境內的什麼河然後經過哪兒,最後匯入什麼海之類的
北京污水處理後的去向:
(1)污水凈化後回用
例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建立一個完全依靠再生水灌溉的溫室,成為逐漸接近灰色系的冬日裡一抹濃綠,不僅形形色色的植物健康地生長著,池塘里的錦鯉也自得其樂。溫室外,同樣得益於再生水的太空葫蘆掛滿了藤架。除此之外,再生水還能用於工業冷卻、農業灌溉、河湖補水、清洗車輛、家用沖廁等等。
(2)發電廠的冷卻水循環利用
北京太陽宮熱電廠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熱電廠之一,負責為奧運村地區供電供暖。這個日用水量近1萬立方米的高耗水企業,卻沒有一條供水管線連通自來水廠。供水管線全部通往14公里外的酒仙橋污水處理廠,凈化後的再生水源源不斷進入廠區,提供電廠運轉的全部用水。
熱電廠用量最大的循環冷卻水使用的是再生水:方格狀的冷卻水塔中,2萬立方米水不斷循環流動,水塔中根據再生水氮含量偏高的特點添加了堵垢劑和緩蝕劑,完全達到了循環冷卻水的要求。 對水質要求極高的鍋爐補給水用的也是再生水:全自動控制的水處理車間里,一套三級超濾和反滲透膜處理設備日夜不停地運轉,每小時將100立方米再生水去除雜質變成純凈水,提供作為鍋爐補給水。就連所有的綠地灌溉也全部使用再生水。而廠區內除了冷卻塔蒸發消耗的水資源外,所有的廢水又通過污水管線回到了酒仙橋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北京城大,每年的污水排放量達到近9億立方米。北京市自2000年開始嘗試將污水資源化再利用,目前市區已建成9座污水處理廠,城區92%的污水經過處理成為再生水,其中52.8%的再生水不再白白流掉,而是成為可利用的新水源。
據統計,2007年全市共用水34.8億立方米,其中4.9億立方米是再生水,占總用水量的14%,再生水已經成為地表水、地下水之後的北京市第三大水源。
2008年,北京市計劃將再生水引入亦庄開發區,新建再生水灌區10萬畝,擴大環境用再生水,使全年利用再生水量達到6億立方米。
(3)外排的凈化污水,從各個污水處理廠通過相應的溝渠、河道,會流至潮白河,最後流入天津塘沽段的渤海灣-渤海-太平洋。
Ⅳ 2000年,全國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水排放問題約為______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______噸,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
四百一十五億一千萬寫作:41510000000;
一百九十四億二千萬寫作:專19420000000;
二百二十億九千萬寫作:22090000000.
故答案為:41510000000,屬19420000000,22090000000.
Ⅵ 最新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是哪一年
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Ⅶ 北京污水排放地方標准和國家地表水3類標准哪個更嚴格,它倆什麼關系
三類水體更嚴格。具體參見GB18918-2002和GB3838-2002兩個標准。排放標準是根據水質標准,污水廠版排水口不同的水權質標准要求不同的排放標准。例如1,2類水體不允許排放污水,3類要1級B以上等
Ⅷ 北京市2001年至2009年的污水排放量各是多少
78994344
Ⅸ 北京的城市污水排放到哪裡了
下水道——污水處理廠——永定河等納污河流——海河(天津)——入海
Ⅹ 北京市污水排放總量統計表(1979年-2008年),急需
年份 總用水量 農業用水 工業用水 第三產業及生活等其他用水 水資源總量 缺水量
1979 42.92 24.18 14.37 4.37 38.23 4.69
1980 50.54 31.83 13.77 4.94 26 24.54
1981 48.11 31.6 12.21 4.3 24 24.11
1982 47.22 28.81 13.89 4.52 36.6 10.62
1983 47.56 31.6 11.24 4.72 34.7 12.86
1984 40.05 21.84 14.376 4.017 39.31 0.74
1985 31.71 10.12 17.2 4.39 38 -6.29
1986 36.55 19.46 9.91 7.18 27.03 9.52
1987 30.95 9.68 14.01 7.26 38.66 -7.71
1988 42.43 21.99 14.04 6.4 39.18 3.25
1989 44.64 24.42 13.77 6.45 21.55 23.09
1990 41.12 21.74 12.34 7.04 35.86 5.26
1991 42.03 22.7 11.9 7.43 42.29 -0.26
1992 46.43 19.94 15.51 10.98 22.44 23.99
1993 45.22 20.35 15.28 9.59 19.67 25.55
1994 45.87 20.93 14.57 10.37 45.42 0.45
1995 44.88 19.33 13.78 11.77 30.34 14.54
1996 40.01 18.95 11.76 9.3 45.87 -5.86
1997 40.32 18.12 11.1 11.1 22.25 18.07
1998 40.43 17.39 10.84 12.2 37.7 2.73
1999 41.71 18.45 10.56 12.7 14.22 27.49
2000 40.4 16.49 10.52 13.39 16.86 23.54
2001 38.9 17.4 9.2 12.5 19.2 19.7
2002 34.6 15.5 7.5 11.6 16.1 18.5
2003 35.8 13.8 8.4 13.6 18.4 17.4
2004 34.6 13.5 7.7 13.4 21.4 13.2
2005 34.5 13.2 6.8 14.5 23.2 11.3
2006 34.3 12.8 6.2 15.3 24.5 9.8
2007 34.8 12.4 5.8 16.6 23.8 11
2008 35.1 12 5.2 17.9 34.2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