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sv30
A. 污水處理的Sv30很高,大概百分之九十多.怎麼辦
COD負荷這么大必須定期排泥
B. 生活污水處理sv30怎麼提高
你們沒有A池嗎,那你們TN、TP是不測的?
還有你這個生活污水,一級氧化池出水COD就只剩版下30幾ppm,能告訴我你權們一級進水的COD嗎,感覺你們這個污水的可生化性好的不得了。
你是搞現場運營的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和怎麼做,我就不寫了,可能的原因有點多,問你們公司的『污師』去。總不能讓他們月月拿錢,出事了都沒有聲音了吧。
C. 污水廠曝氣池SV30過高,達到85%以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該怎麼解決啊
加大排泥,這么高的污泥濃度只會加重你的曝氣系統的負擔。
SVI在120左右,加上專你沒有提高其他屬數據資料,感覺沒有多大問題。
由於你沒有提供其他資料數據,我就大致給你一個污泥濃度目標值吧。把污泥濃度降到3500-4000。措施就是加大排泥。
以我的經驗來看。每年2-4月天氣由冷轉暖的這一段時間里,就會出現污泥濃度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的現象,這個增加速度大大超出了一般正常排泥速度。這個時候需要加大排泥、加大曝氣。
我們從2月底僅僅3天時間氣溫就從10左右上升到最高氣溫將近30度,並且最低氣溫持續在20度以上,一直到現在(今年天氣的確有點反常,往年最低氣溫持續在20度以上要到4月份以後)。我們採取的措施就是加大排泥,污泥脫水從原先的每天只有白天進行變為全天24小時運行。用了2個星期才搞定。
造成這個時間段內污泥濃度急劇增加的原因我認為是:由於冬季氣溫低,污泥活性不強,導致很多污染物被吸附在菌膠團表面沒有被及時分解。等到氣溫回升,有利於菌種的繁殖,加上擁有一個冬季被吸附在菌膠團表面的營養物,就使得污泥baozha性的增長。
D. 污水處理小試:SV30問題
你說的具體問題我沒有去想,只是要告訴你一個結論:活性污泥在營養缺乏時會引起SV30的上升。這個在很多運行的污水廠都發現有此現象了!
E. 污水處理中sv30的檢測方法
泥水混合物采樣1000ml,倒入1000ml量筒,靜沉30分鍾,看污泥沉積後體積除以一千,換算成百分比。
F. 生活污水處理SV30異常升高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調整運行工藝
SV30異常升高,主要如下原因造成:
(1)進水有機物濃度升高,伴隨活性污泥量也跟著大幅升內高導致SV30升高明顯(可以容通過食微比的近期波動來判斷)
(2)進水含有大量的SS,在前段物化段沒有被處理掉,流入到了生化池。(如果出水混濁,進水確實可以發現大量SS流入的話,則可以判斷確定)
(3)沒有排泥或排泥太少導致MLSS逐漸升高,到達二沉池的污泥因為沒有及時排出或迴流,導致缺氧而使大量污泥上浮(可以根據MLSS值來判斷,一般超過5000就有點高了,到了8000以上就會形成問題了)
(4)曝氣不足,導致污泥缺氧,污泥在二沉池上浮(二沉池溶解氧來判斷)。另外,由於你是改造的系統,接觸氧化池可以不要二沉池迴流,但是,活性污泥法是必須要迴流的,這個迴流量和接觸氧化法的迴流量相比要大,所以,如果你原來的接觸氧化法有二沉池迴流,也要看看迴流流量是否足夠。
(5)至於改造能否達到穩定運行的硬體要求,主要是接觸氧化法處理效率較活性污泥法,在同樣池體容積情況下要高,所以改造的話,如果目前進水較原來量低或濃度低的話,應該沒問題,否則處理效率就比較困難了。
武漢格林環保的工藝還不錯,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G. 生活污水處理中的SV30是指什麼
這個是一個可以直接反應好氧池內 活性污泥是否生長好與壞的化驗數據。即取樣沉降30分鍾 後 觀察前5分鍾的沉降情況,以及30分鍾後的 污泥容積的百分比。
H. 污水SV30沉澱很高,求高手指導下
是污泥膨脹了。最快的方法是換泥,換泥後靜曝一天即可進水50%。但是,要弄清楚污泥膨脹的原因,以免再發生。如果是季節變化溫度降低所致,換泥後就不會重復出現。
I. 活性污泥法中SV30多少合適
城市污水廠SV30值一般在15%~30%,工業廢水處理SV30值相對較高。測定SV30的器皿一般是1000mL的玻璃量筒。
SV30是指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靜止,沉降30min後污泥所佔的體積百分比。它是分析污泥沉降性能的最簡便方法。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在無其他異常的情況下,SV30可作為剩餘污泥排放的參考依據。
在進行沉降試驗時,有時會發現污泥沉降界面不清的現象,這是因為污泥中絮粒大小的差異懸殊造成的,大粒絮粒迅速沉降,細小絮粒緩慢沉降,形成一個非連續層。這種情況在污泥短期缺乏營養或由於污泥中毒而造成部分解絮時尤為明顯。
在進行沉降實驗時,也要注意觀察初始沉降情況。如果兩種污泥SV30相等,而初始5min內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因此,有人建議採用SV5,即5min的污泥沉降體積來判斷污泥沉降性能。
(9)污水sv30擴展閱讀:
活性污泥中的絲狀菌數量與污泥的沉降性能密切有關。
判斷污泥中絲狀菌數量的多少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將污泥稀釋塗片染色觀察、測量,此法較麻煩,技術要求高但較精確;其二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目視評價。一般採用後一種方法,根據活性污泥中絲狀菌與菌膠團細菌的數量相對比例,分成五個等級:
0級:污泥中幾乎無絲狀菌存在。
±級:污泥中存在少量絲狀菌。
+級:存在中等數量的絲狀菌,但總量少於菌膠團細菌。
++級:存在大量絲狀菌,總量與菌膠團細菌大致相等。
+++級:污泥絮粒以絲狀菌為骨架,數量大於菌膠團細菌。
大多數活性污泥都有絲狀菌,它們是絲狀微生物的統稱。適量絲狀菌的存在,有助於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狀和提高凈化能力。但當污泥中絲狀菌數量超出正常范圍後,就會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及處理效果。因為絲狀菌數量越多,則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差。
當活性污泥中絲狀菌數量處於0~±級時,可在二沉池形成一層緻密的網狀污泥層,並黏附沉降速率較慢的細小泥粒,共同形成較大的絮粒一起下沉,故出水清澈,漂泥極少。
當絲狀菌數量達++級以上時,大量絲狀菌由污泥絮粒中心向外伸展,往往形成「刺毛球」狀的活性污泥骨架,阻礙了絮粒間的壓縮,使污泥的SV30值升高,嚴重時SV30值接近100%,最終導致污泥膨脹、無法沉澱分離,使污泥在二沉池大量流失。
因此,在管理中,當污泥中絲狀菌達到+級時,就應注意其數量的動態變化,若有繼續增多的趨勢,就必須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來控制。
J. SBR污水處理中SV30多少合適
SV30是指曝來氣池混合液在自量筒靜止沉降30min後污泥所佔的體積百分比。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在無其他異常的情況下城市污水廠SV30值一般在15%~30%,工業廢水處理SV30值相對較高在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