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污水厭氧消化

污水厭氧消化

發布時間: 2021-02-24 04:49:51

⑴ 污泥的厭氧堆肥和厭氧消化有什麼區別

(1)首先應當了解污泥處理處置的理論過程:
污泥處理解決污泥進入環境前的問題,包括濃縮、脫水、穩定、干化、焚燒等;
污泥處置解決如何進入環境的問題,包括填埋、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等。
(2)其次了解污泥堆肥和消化的含義:
污泥的厭氧消化: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是很高的,對於初沉池含固率2-4%,剩餘污泥0.2-0.4%,有機物含量高50-70%。污泥的厭氧消化是最常見的污泥穩定方法(處理)。30-35度為中溫消化,20-30天,50-55度為高溫消化,10-15天。消化後有機物減少30-40%,體積減少60-70%。
污泥的厭氧堆肥:即厭氧發酵,是污泥處置市場上的一種重要資源化方式,產生的肥料可以用於園藝和農業目的,是一種無害化、減容化、穩定化的綜合處理技術。
(3)由此可知,厭氧消化解決的是穩定化和減量化問題,厭氧堆肥解決的是除了穩定化和減量化外還要資源化,即成為肥料。厭氧消化的一般流程是:污泥濃縮---加溫---厭氧消化池消化---沼氣利用---消化污泥濃縮脫水外運;污泥厭氧堆肥的一般流程是:預處理(與調理劑、膨脹劑混合)---高速分解---熟化---翻堆、儲存---後處理---包裝處置。從先後關系說,厭氧消化在前,經過厭氧消化和脫水後才有利於進行厭氧堆肥的資源化利用 。從含水率來水,堆肥前的含水率遠低於消化時的含水率。 從工程實施復雜程度看,厭氧堆肥發酵比厭氧消化要復雜很多。

⑵ 厭氧污水處理的原理

在厭氧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有機物經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終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氫和氨等。在此過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了復雜的生態系統。對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過程的敘述,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一過程的基本內容。
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降解過程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階段、發酵(或酸化)階段、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水解可定義為復雜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轉化為簡單的溶解性單體或二聚體的過程。
高分子有機物因相對分子量巨大,不能透過細胞膜,因此不可能為細菌直接利用。它們在第一階段被細菌胞外酶分解為小分子。例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為纖維二糖與葡萄糖,澱粉被澱粉酶分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蛋白質酶水解為短肽與氨基酸等。這些小分子的水解產物能夠溶解於水並透過細胞膜為細菌所利用。水解過程通常較緩慢,因此被認為是含高分子有機物或懸浮物廢液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多種因素如溫度、有機物的組成、水解產物的濃度等可能影響水解的速度與水解的程度。水解速度的可由以下動力學方程加以描述:ρ=ρo/(1+Kh.T)
ρ ——可降解的非溶解性底物濃度(g/L);
ρo———非溶解性底物的初始濃度(g/L);
Kh——水解常數(d^-1);
T——停留時間(d) 發酵可定義為有機物化合物既作為電子受體也是電子供體的生物降解過程,在此過程中溶解性有機物被轉化為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的末端產物,因此這一過程也稱為酸化。
在這一階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胞外。發酵細菌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但通常有約1%的兼性厭氧菌存在於厭氧環境中,這些兼性厭氧菌能夠起到保護像甲烷菌這樣的嚴格厭氧菌免受氧的損害與抑制。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有揮發性脂肪酸、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的組成取決於厭氧降解的條件、底物種類和參與酸化的微生物種群。與此同時,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質合成新的細胞物質,因此,未酸化廢水厭氧處理時產生更多的剩餘污泥。
在厭氧降解過程中,酸化細菌對酸的耐受力必須加以考慮。酸化過程pH下降到4時能可以進行。但是產甲烷過程pH值的范圍在6.5~7.5之間,因此pH值的下降將會減少甲烷的生成和氫的消耗,並進一步引起酸化末端產物組成的改變。 在產氫產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階段的產物被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其某些反應式如下:
CH3CHOHCOO-+2H2O —> CH3COO-+HCO3-+H++2H2 ΔG』0=-4.2KJ/MOL
CH3CH2OH+H2O-> CH3COO-+H++2H2O ΔG』0=9.6KJ/MOL
CH3CH2CH2COO-+2H2O-> 2CH3COO-+H++2H2 ΔG』0=48.1KJ/MOL
CH3CH2COO-+3H2O-> CH3COO-+HCO3-+H++3H2 ΔG』0=76.1KJ/MOL
4CH3OH+2CO2-> 3CH3COO-+2H2O ΔG』0=-2.9KJ/MOL
2HCO3-+4H2+H+->CH3COO-+4H2O ΔG』0=-70.3KJ/MOL 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
甲烷細菌將乙酸、乙酸鹽、二氧化碳和氫氣等轉化為甲烷的過程有兩種生理上不同的產甲烷菌完成,一組把氫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烷,另一組從乙酸或乙酸鹽脫羧產生甲烷,前者約占總量的1/3,後者約佔2/3。
最主要的產甲烷過程反應有:
CH3COO-+H2O->CH4+HCO3- ΔG』0=-31.0KJ/MOL
HCO3-+H++4H2->CH4+3H2O ΔG』0=-135.6KJ/MOL
4CH3OH->3CH4+CO2+2H2O ΔG』0=-312KJ/MOL
4HCOO-+2H+->CH4+CO2+2HCO3- ΔG』0=-32.9KJ/MOL
在甲烷的形成過程中,主要的中間產物是甲基輔酶M(CH3-S-CH2-SO3-)。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書把厭氧消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把第一、第二階段合成為一個階段,稱為水解酸化階段。在這里我們則認為分為四個階段能更清楚反應厭氧消化過程。

⑶ 污水處理廠污泥為什麼要經過厭氧消化後脫水外運

根據《城市污水處抄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 污泥排放標准要求:
4.3 廠內穩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宜進行脫水處理其含水率宜於80%
4.5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任意棄置禁止向切面水體及其延安、山谷、窪、溶洞及劃定污泥堆場外任何區域排放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海應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門關規定執行

根據 《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修訂)第二章 建設規模與項目構 第十五條 僅污水廠宜包括列產設施...污泥處理式並未做硬性規定

同近期 發改委與建設部 台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試行) 於污泥污泥循環利用土利用污泥機質營養元素補充土;二通厭氧消化或焚燒等技術收污泥能量處理工藝僅倡導工藝確定、相關規模水廠工藝選擇僅做知道與建議硬性要求

要看相關情況再進行決策考慮經濟狀況污泥終處置本較高;考慮污泥路否污泥處理單位、填埋場水泥廠等等;考慮廠址占否緊張

規模講般IV 及(≥5萬噸)都考慮建設污泥處置相關設施

⑷ 廢水厭氧消化和污泥厭氧消化的區別有哪些

使用厭氧工藝處理廢水尤其是工業廢水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廢水水質的不穩定性。工業回廢水的排放與工!答世生產工藝的調整、和各種運行工況有極大關系,水質和水量往往會出現非常大的波動。雖然工業廢水處理場通常都設置容積很大的均質調節池和事故池及自動投加酸鹼的中和設施,但還是不能完全消除水質波動對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不利影響。
污泥厭氧消化處理的對象是活性污泥,一般不存在毒性問題,而且其中的碳、氮、磷等營養物質一般是均衡的,能夠適應厭氧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微量元素也比較齊全,通常污泥中的各種成分不會影響厭氧生物處理過程的正常進行。
在消化污泥的培養階段,處理剩餘污泥厭氧消化污泥的培養相對簡單,不必像處理高濃度工業廢水那樣必須要加入營養物質和一些微量元素。污泥厭氧處理設施運行時通常只要控制溫度、產氣、攪拌、進泥、排泥等幾個環節即可,而在廢水的厭氧消化處理過程中,不僅要控制上述指標,更重要的是控制進水的pH值、CODcr,濃度、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等成分是否超標,還要及時控制和掌握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是否均衡等。

⑸ 什麼是污泥的厭氧消化與高濃度廢水的厭氧處理有何不同

污泥的厭抄氧消化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經過水解、酸化、產甲烷等過程,將污泥中的大部分固體有機物水解、液化後並最終分解掉的過程。產甲烷菌最終將污泥有機物中的碳轉變成甲烷並從污泥中釋放出來,實現污泥的穩定化。
污泥的厭氧消化與高濃度廢水的厭氧處理有所不同。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以溶解狀態存在,而污泥中的有機物則主要以固體狀態存在。按操作溫度不同,污泥厭氧消化分為中溫消化(30~37℃)和高溫消化(45~55℃)兩種。由於高溫消化的能耗較高,大型污水處理場一般不會採用,因此常見的污泥厭氧消化實際都是中溫消化。

⑹ 污水厭氧處理的微生物學原理是什麼污泥厭氧消化和污水厭氧處理有何異同

污水厭氧處理原理:通過厭氧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將有機物進行生物轉化,生成沼內氣和二氧化碳,從而達容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污泥厭氧消化和污水厭氧處理比較:都是利用厭氧微生物進行的生物轉化過程,只不過處理的對象不同而已。污泥厭氧消化對象是剩餘活性污泥(細菌),而污水厭氧處理的對象是污水中的不溶性和溶解性有機物。

⑺ 多大規模城鎮污水處理廠徐建污泥厭氧消化處理

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 污泥排放標准要求:
4.3 在廠內穩定處理後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宜進行脫水處理,其含水率不宜小於80%。
4.5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不得任意棄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體及其延安、山谷、窪地、溶洞以及劃定的污泥堆場以外的任何區域排放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海應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而根據 《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修訂)第二章, 建設規模與項目構成 第十五條 僅為「污水廠宜包括下列生產設施...」對污泥的處理方式並未做硬性規定。

同時近期 發改委與建設部 出台的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試行) 對於污泥「污泥循環利用,一是土地利用,將污泥中的有機質和營養元素補充到土地;二是通過厭氧消化或焚燒等技術回收污泥中的能量。」對處理工藝僅是倡導,對工藝的確定、相關規模的水廠工藝的選擇僅是做了知道與建議,也無硬性要求。

因此要看相關情況再進行決策。考慮經濟狀況,因為污泥的最終處置成本較高;考慮污泥的出路,當地是否有污泥的處理單位、填埋場水泥廠等等;考慮廠址的佔地是否緊張。

最後規模上講,一般IV 及以上(≥5萬噸)的都可以考慮建設污泥處置的相關設施。

⑻ 污泥厭氧消化和污水厭氧處理有何異同

煤焦油

⑼ 污水處理消化和反消化是什麼意思

硝化是 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再變為硝態氮 這個過程稱為硝化
反消化是 將硝態氮 轉化為氮氣(異化反消化)
將硝態氮轉化為微生物本身的有機氮(同化反消化)
詳細的:
2.18 硝化與反硝化
(1)硝化:
現行的以傳統活性污泥法為代表的好氧生物處理法,其傳統功能是去除廢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機物。至於氮、磷只能去除細菌細胞由於生理上的需要而攝取的數量,這樣,廢水中氮的去除率為20%~40%,而磷的去除率僅為5%~20%。
在自然界存在著氮循環的自然現象。在採取適當的運行條件後,是能夠將這一自然作用運用在活性污泥反應系統的。
在未經處理的新鮮廢水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有:有機氮,如蛋白質、氨基酸、尿素、胺類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氨態氮(NH3 NH4+),一般以前者為主。
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相繼產生下列各項反應。
l)氨化反應
有機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氨態氮(NH3 NH4+),這一過程稱之為「氨化反應」。
2)硝化反應
在硝化反應的作用下,氨態氮進一步分解氧化,並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在亞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氧化為亞硝酸氮,反應式為:
亞硝化菌
NH4+3/2O2 N2O-+H2O+2H+
繼之,亞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進一步氧化為硝酸氮,其反應式為:
硝酸菌
NO2-+1/2 O2 NO3-
硝化反應的總反應式為:
NH4++2O2 NO3-+H2O+2H+
(2)反硝化
反硝化反應是指硝酸氮(NO3-N)和亞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氣態氮(N2)的過程。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