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環境監測方案
『壹』 水污染監測方案的制定
水污染監測與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及事故責任調查追究實務全書簡介:
水質污染與監測分析方法、水樣的採集與保存、水樣的預處理、分離與富集、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水污染監測方案的制定、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措施和方法、水污染監測技術規范與技術標准(節選)
第一篇水污染監測管理
第一章水環境監測概述
第二章環境監測體系
『貳』 環境監測包括哪些
環境監測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代表環境污染和環境質量的各種環境要素(環境污染物)的監視、監控和測定,從而科學評價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操作過程。環境監測在對污染物監測的同時,已擴展延伸為對生物、生態變化的大環境監測,環境監測機構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有關標准、法規,全方位、多角度連續地獲得各種監測信息,實現信息的捕獲、傳遞、解析綜合及控制。
境監測是指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及對環境影響的過程。環境監測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時、准確地掌握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水平、效應及趨勢。環境監測制度是實施環境保護法律的重要手段,是環境保護執法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由於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和耗資大等特點,環境保護法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即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設置污染監測機構,制定統一的監測原則、程序和方法,組織監測網路,以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掌握和評價環境狀況,為防治環境污染提供可靠的監測數據和科學的測試技術。組織監測網路是為了把各有關部門的環境監測力量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各方面技術裝備和人才的優勢,調動各方面環境監測力量的積極性,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共同做好環境監測工作。隨著各項環境保護法律的實施,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得到了逐步的開展和加強,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環境監測的方案
環境檢測的過程一般為接受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方案設計,樣品採集,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環境監測結果的科學、准確有賴於監測過程中每一個細節的把握,以及監控前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充分准備工作,尤為重要的是在監測前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方案。環境監測主要由采樣技術,測試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構成,在明確監測目的的前提下,監測方案由以下幾方面組成:采樣方案,包括設計網點、采樣時間、采樣頻率、采樣方法、樣品的運輸、樣品的儲存、樣品的處理等;分析測定方案,包括監測方法的選擇,操作條件,制定質量保證體系等;數據處理方案,包括數據處理方法、監測報告、綜合評價等。
三、環境檢測的內容
環境監測的內容按監測對象分為:
1、 污水監測
2、 大氣和廢氣監測
3、 雜訊監測
4、 土壤污染監測
5、 固體廢物監測
6、 生物污染監測
7、 放射性污染監測
此外還有振動監測、電磁輻射監測、熱監測、光監測、衛生監測等。
四、環境監測的類型
1、監視性監測:又叫常規監測或例行監測,是對各環境要素進行定期的經常性的監測,是監測站第一位的主體工作,用以確定環境質量及污染狀況,評價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環境標准實施情況,積累監測數據,一般包括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的監督監測。
2、特定目的監測:又叫特例監測或應急監測,按目的的不同分為以下幾種,
①污染事故監測②糾紛仲裁監測③考核驗證監測④咨詢服務監測
3、研究性監測:又叫科研監測,屬於高層次、高水平,技術比較復雜的一種監測,通常由多個部門,多個學科協作共同完成。
『叄』 環境監測站建設方案
到網上可以查到"全國環境監測站標准化建設"文件,還有一個"關於實施區環境監測站標准化建設的報告".你搜一下,我不會發文件.你留QQ或郵箱,我發給你.
關於實施區環境監測站標准化建設的報告
區政府:
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始建於1990年,是從事環境監測的公益性全民事業單位,雖然建站已經有十多年,但是由於受人員、裝備和工作場所的限制,至今不能開展正常監測工作。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環保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且市政府又將監管重心下移,區環保局承擔的監管職能越來越大。目前由於缺乏監測能力,已直接制約區環保局的正常工作,因此建設區環境監測站勢在必行。為此我局准備通過解決人員、裝備和監測場所等問題,實施區監測站的標准化建設。具體建設計劃附後,請區政府能予以批准實施。
常州市戚墅堰區環保局
二00八年三月五日
常州市戚墅堰區環境保護監測站標准化建設計劃
一、單位現狀
常州市戚墅堰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始建於1990年,是從事環境監測的公益性全民事業單位,隸屬常州市戚墅堰區環境保護局,業務上受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指導,屬全國環境監測三級站。
雖然建站已經有十多年,但是由於受人員、儀器裝備和工作場所的限制,區監測站基本上是一個空掛單位,其在編4名人員均從事環境管理工作(無一名環境監測業務人員),監測站無正規的實驗場所,只有少量小型監測儀器,且至今還沒有開展計量認證工作。區監測工作主要還是依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及兄弟站。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環保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且市政府又將監管重心下移,區環保局承擔的監管職能越來越大,由於缺乏監測能力,已經直接制約區環保局的正常工作,因此建設區環境監測站勢在必行。
二、工作職能與監管對象
常州市戚墅堰區環境保護監測站的主要職能是對全區的水和廢水、空氣、廢氣、土壤、生物、固體廢物、雜訊及振動、輻射等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定期向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上級監測站呈報本區環境質量現狀;為污染源的監督管理與執法提供監測數據;為轄區內污染事故處理和污染糾紛仲裁提供監測數據;開展社會服務性監測;開展環境監測科研工作。
目前全區共有各類污染源近千家,大小河道十餘條,2007年區環保局組織開展的排污申報和排污收費企業有200餘家。2007年共計審批建設項目300餘個,需要建設項目驗收的項目達150個,全年處理信訪150餘件,目前區域內有各種窯爐、鍋爐60餘台,污水處理設施20餘套,全區共有重點環境風險源19家。所以監管對象的數量還是相當大,需要監測的內容也十分多。
三、建設計劃
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環保工作,確保環保監管到位和環境應急到位,近期區環保局將對照國家三級站的要求,實施區環境監測站的標准化建設。
1、實驗場所
為節約資金和節省時間,區環境監測站將先租用監測用房400平方米,按照要求進行實驗室的布置和裝修,整個基建總投資約為25萬元。
2、儀器設備購置
結合我區實際,對照《環境監測站建設標准》中三級站標准,區環境監測站基本配置儀器缺口見表1:
表1 基本配置儀器裝備主要缺口
序號 儀器設備名稱 數量(台/套) 共需資金
(萬元)
標准 現有 缺口
1 萬分之一分析天平 1 0 1 1.5
2 PH計 (實驗室用) 2 1 1 0.7
3 PH計(現場用) 自定 0 1 0.6
4 電導儀 2 0 2 1.0
5 離子計 1 0 1 1.5
6 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2 0 2 3.5
7 BOD培養箱 1 0 1 0.5
8 溶解氧測定儀 1 0 1 0.8
9 超凈工作台 1 0 1 1.6
10 生物顯微鏡 1 0 1 0.6
11 高壓滅菌鍋 1 0 1 0.4
12 水樣自動采樣器 1 0 1 0.3
13 大氣采樣器 4 0 4 2.8
14 顆粒物采樣器 4 0 4 1.5
15 聲級計 2 1 1 0.8
16 振動測定儀 自定 0 1 1.3
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自定 0 1 12
18 紫外分光光度計 自定 0 1 2.0
19 紅外測油儀 自定 0 1 7
20 氣相色普儀 自定 0 1 5
21 智能煙塵采樣儀 自定 0 1 4.5
22 煙氣采樣器 自定 1 1 2
23 煙氣黑度儀 自定 0 1 1
24 COD快速測定儀 自定 0 3 1.8
25 等比例廢水自動采樣器 自定 0 1 0.5
26 冷藏箱 自定 0 1 0.3
27 測距儀 自定 0 1 0.5
28 BOD測試儀 自定 0 1 2.5
29 自動液相萃取儀 自定 0 1 2.0
30 非甲烷總烴測定儀 自定 0 1 5.0
31 純水制備裝置 自定 0 1 2.0
32 樣品冷藏儲裝裝置 自定 0 1 1.0
33 監測數據處理平台 1 0 1 3.5
34 多媒體計算機 5 2 3 2.1
35 筆記本計算機 1 0 1 1.2
36 移動通訊設備 2 0 2 0.5
37 全球定位系統(GPS) 1 0 1 0.2
38 環境監測車 1 0 1 14
合 計 90
3、監測人員
考慮到編制問題,監測人員向社會招聘社會化管理人員6名,不佔事業編制,其中2名為現場采樣人員,4名為實驗室分析人員,人員經費由市、區共同承擔。
四、資金預算
區環境監測站標准化建設計劃總投資120萬,其中用於儀器設備配置90萬,實驗場所設置25萬元,其它軟硬體建設投資5萬。在儀器設備配置90萬中,擬申請市環境保護專項資金50萬,區財政撥款40萬,實驗場所設置及配套的其它軟硬體建設投資30萬由區環保局自籌解決(見表2)。
表2 項目投資預算表
項目 預算資金 資金來源
市環保專項資金 區財政撥款 自籌
基本配置儀器設備配置 90 50 40 0
實驗場所設置 25 0 0 25
其它軟硬體建設 5 0 0 5
合計 120 50 40 30
『肆』 急求污水監測方案
我這里有個範本,你可以參照這個去做你們的監測!污水處理監測方案為了加強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監督,掌握全國113個重點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情況,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環辦[2006]33號),組織對全國113個重點城市污水處理廠實施季度監測。一、監測范圍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污水處理廠。113個環保重點城市名單見本監測方案附表1。二、監測項目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出口監測項目為: 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總氮(以N計)、氨氮(以N計)、總磷(以P計)、色度(稀釋倍數)、pH、流量以及總汞、烷基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口監測項目為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氨氮、流量等五項。三、監測要求1、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監測由所在城市環境監測站負責。2、各省、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對轄區內城市污水處理廠抽測,年內抽測范圍覆蓋轄區內所有城市,抽測當季以省站監測結果為准上報數據。3、樣品的採集、保存、運輸、處理以及質量保證/質量控制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HJ/T 91-2001》的規定執行。4、安裝自動監測儀器的污水處理廠,監測采樣時,同時記錄出水自動監測結果;並記錄上季度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廢水總量,連同當季監測結果一並上報。四、監測頻次從2006年第三季度起,每季度監測1次。五、監測分析方法城鎮污水處理廠控制項目的監測分析方法見表1。表1 城鎮污水處理廠控制項目的監測分析方法序號控制項目測定方法方法來源測定下限(mg/L)1化學需氧量(COD)重鉻酸鹽法GB11914-89302生化需氧量(BOD5)稀釋與接種法GB7488-8723懸浮物(SS)重量法 GB11901-89/4動植物油紅外光度法GB/T1648-19960.15石油類紅外光度法GB/T1648-19960.16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亞甲藍分光光度法GB7494-870.057總氮鹼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0.058氨氮蒸餾和滴定法GB7478-870.29總磷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11893-890.0110色度稀釋倍數法GB11903-89/11pH值玻璃電極法GB6920-86/12總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68-870.0001雙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69-870.00213烷基汞氣相色譜法GB/T14204-9310ng/L14總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GB7475-870.001雙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1-870.00115總鉻高錳酸鉀氧化-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6-870.00416六價鉻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0.00417總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GB7485-870.00718總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GB7475-870.01雙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0-870.0119流量六、監測數據報告1、 報告格式按統一格式報告監測數據,各城市環境監測站將污水處理廠基本信息和季度監測結果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審核匯總後,將轄區內各城市污水處理廠監測數據匯總後統一報送總站。2、 報送時間:(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將轄區內各城市污水處理廠基本信息報送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 每季度的最後一個月15日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將轄區內各城市污水處理廠當季的監測結果審核匯總後報送中國環境監測總站。3、 數據傳輸方式:通過PSTN訪問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伺服器,利用FTP方式進行傳輸。
『伍』 水務考試:題目是 污水廠的主要環境影響 建設污水廠的環境效益 污水廠的水環境監測方案
一些機械雜訊可能對周圍的聲環境現狀產生影響
可能存在氣味
環境效益是正面的
水質監測主要是看這個污水廠的主要處理對象
『陸』 水質環境監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主要使用的水質環境監測方法主要分為三種:實驗室監測方法、移動監測方法和自動監測站檢測方法。
『柒』 水環境監測方法有哪些
分光光度法,容量法,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法,重量法,定電位電解法,電極法等
『捌』 水環境監測方案中有哪幾種監測斷面
關於地表水監測斷面的布設原則:
監測斷面在總體和宏觀上須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區域的水環境質量狀況。各斷面的具體位置須能反映所在區域環境的污染特徵;盡可能以最少的斷面獲取足夠的有代表性的環境信息;同時還須考慮實際采樣時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1 對流域或水系要設立背景斷面、控制斷面(若干)和入海口斷面。對行政區域可設背景斷面(對水系源頭)或入境斷面(對過境河流)或對照斷面、控制斷面(若干)和入海河口斷面或出境斷面。在各控制斷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夠長度(至少10KM),還應設消減斷面。
2 根據水體功能區設置控制監測斷面,同一水體功能區至少要設置1個監測斷面
3 斷面位置應避開死水區、回水區、排污口處,盡量選擇順直河段、河床穩定、水流平穩,水面寬闊、無急流、無淺灘處。
4 監測斷面力求與水文測流斷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參數,實現水質監測與水量監測的結合。
5 監測斷面的布設應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監測工作的實際狀況和需要,要具有相對的長遠性。
6 流域同步監測中,根據流域規劃和污染源限期達標目標確定監測斷面(見第7章流域監測)。
7 河道局部整治中,監視整治效果的監測斷面,由所在地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8 應急監測斷面布設見第9章。
9 入海河口斷面要設置在能反映入海河水水質並臨近入海的位置。
『玖』 怎樣制定地表水監測方案
5.3.1
場地環境調查監測、污染場地治理修復監測、工程驗收監測及回顧性評估監測的介質主要是土壤,同時也應包括必要的地下水、地表水和環境空氣等環境介質。
5.3.1.1
土壤包括地表至地下0.2m的表層土壤、0.2~0.6m的淺層土壤及0.6m至地下水的深層土壤。場地中存在的回填土按同層土壤進行采樣監測。
5.3.1.2
地下水主要為場地邊界內的地下水或經場地地下徑流到下游匯集區的淺層地下水。如有必要也可對深層地下水進行監測。
5.3.1.3
地表水主要為場地邊界內流經或匯集的地表水。若場地內沒有地表水,則應對匯水區下游的地表水進行監測。對於有地下排水設施的場地,無須進行地表水監測。
5.3.1.4
環境空氣是指場地中心的空氣和場地下風向主要環境敏感點的空氣。對於有機污染場地、惡臭污染場地和汞等揮發性重金屬污染場地,還應對一定面積污染較重區域的表層土壤剝離後的地表空氣進行監測。
5.3.2
場地環境調查的監測介質中還應考慮場地殘余廢棄污染物,主要包括場地內遺留的生產原料、工業廢渣,廢棄化學品及其污染物,殘留在廢棄設施、容器及管道內的固態、半固態及液態物質,其他與當地土壤特徵有明顯區別的固態物質。
5.3.3
場地治理修復監測的介質還應包括治理修復工藝排放的污染物,如廢氣、廢水及廢渣等。
5.4
監測項目
5.4.1
場地環境調查監測項目
5.4.1.1
場地環境調查初步采樣監測的項目應根據場地初步環境調查(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及人員訪談等)的階段性結論確定。同時,還應包括gb
15618、gb/t
14848、gb
3838、gb
3095、gb
16297、gb
14554中規定的各項物質。場地環境調查中可能涉及的危險廢物監測項目為gb
5085中規定的各項指標(還應包括石棉)。
5.4.1.2
場地環境調查階段可明確排除的污染因子,可在場地環境調查初步采樣監測階段不進行監測。
5.4.1.3
場地環境調查詳細采樣監測的項目應包括土壤理化特徵及關注污染物。土壤理化特徵的監測項目包括土壤ph、粒徑分布、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機碳含量、滲透系數等。關注污染物監測項目包括危險廢物、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環境空氣中的關注污染物。
5.4.2
污染場地治理修復、工程驗收及回顧性評估監測項目
5.4.2.1
土壤的監測項目為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估所確定的需治理修復的各項指標。地下水、地表水及環境空氣的監測項目為關注污染物識別階段所監測出的接近或超過風險啟動值及相應質量標準的各項指標
『拾』 簡要說明如何制定地表水污染監測方案
地表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
(一)基礎資料的收集
在制定監測方案之前,應盡可能完備地收集欲監測水體及所在區域的有關資料,主要有:
(1) 水體的水文、氣候、地質和地貌資料。
(2)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
(3)水體沿岸的資源狀況和水資源的用途;飲用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水體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計劃等。
(4)歷年水質監測資料。
(二)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
1.設置原則
(1)在對調查研究結果和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水體尺度范圍,考慮代表性、可控性及經濟性等因素,確定斷面類型和采樣點的數量,並不斷優化。
(2)有大量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區、工業區的上游和下游,支流與幹流匯合處,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響河段,國際河流出入國境線出入口,湖泊、水庫出入口 ,應設置斷面監測斷面。
(3)飲用水源地和徑流主要風景游覽區、自然保護區,以及與水質有關的地方病發區、嚴重水土流失區及地球化學異常區的水域或河段,應設置監測斷面。
(4)監測斷面的位置要避開死水區、回水區、排污口處,盡量選擇水流平穩、水面寬闊、無淺灘的順直河段。
(5)監測斷面應盡可能與水文測量斷面一致,要求有明顯岸邊標志。
2.河流監測斷面的布設
為評價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質,需要設置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
(1)背景斷面:設在基本上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河段,用於評價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
(2)對照斷面:為了解流入監測河段前的水體水質狀況而設置。
(3)控制斷面:為評價監測河段兩岸污染源對水體水質的影響而設置。
(4)消減斷面:是指河流收納廢水和污水後,經稀釋擴散和自凈作用,使污染物濃度顯著降低的斷面,通常設在城市或工業區最後一個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湖泊、水庫監測垂線的布設
湖泊、水庫通常只設監測垂線,當水體復雜時,可參照河流的有關規定設置監測斷面。
(1)在湖的不同水域,如金水區、出水區、深水區、湖心區、岸邊區,按照水體類別和功能設置監測垂線。
(2)湖區若無明顯功能區別,可以網格法均勻設置監測垂線,其垂線數根據湖面積、湖內形成環流的水團數及入湖河流數酌情確定。
4.海洋
根據污染物在較大面積海域分布不均勻性和局部海域的相對均勻性的時空特徵,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統計的方法將監測海域劃分為污染區、過渡區和對照區,在三類區域分別設置適量的監測斷面和采樣曲線。
5.采樣點位的確定
對於江、河水系,當水面寬 <50m時,只設一條中泓垂線;當水面寬50-100m時,在左右近岸有明顯水流處各設一條垂線;水面寬>100時,設左、中、右三條垂線
在一條垂線上,當水深小於5m時,只在水面下0.5m處設一個采樣點;水深不足1m處,在1/2水深處設采樣點;水深5-10m時,在水面下0.5m處和河底以上0.5m處各設立一個采樣點;當水深大於10m時,設立三個采樣點,即水面下0.5處、河底以上0.5m處以及1/2水深處各設立一個采樣點。
湖泊、水庫監測垂線上的采樣點的布設與河流相同,但如果存在溫度分層現象,應先測定不同水深處的水溫、溶解氧等參數,確定分層情況後,再決定垂線上采樣點位和數目,一般除在水面下0.5m和水底上0.5m處設點外,還要在每一斜溫分層1/2處設點
海域的采樣點也根據水深的分層設置,如水深50-100m,在表層、10m層、50m層和底層設采樣點。
監測斷面和采樣點位確定後,其所在位置應有固定的天然標志物,使每次採集的樣品都取自同一位置,保證其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
我國水質監測規范要求如下:
(1)飲用水源地全年采樣監測12次,采樣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選定。
(2)對於較大的水系幹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樣監測的次數不得小於6次。采樣時間為豐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樣2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豐、枯、平水期采樣監測,每期采樣兩天,分別在大潮期和小潮期進行。
(4)設有專門監測站的湖泊、水庫,每月采樣監測一次,全年不少於12次。
(5)背景斷面每年采樣一次,在污染可能較重的季節進行。
(6)排污渠每年采樣監測不少於三次。
(7)海水水質常規監測,每年按豐、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樣監測2-4次
(四)采樣及監測技術的選擇
要根據監測對象的性質、含量范圍及測定要求等因素選擇設當的采樣、監測方法和技術。
(五)結果表達、質量保證及實施計劃
水質監測所得的眾多化學、物理以及生物學的監測數據,是描述和評價水環境質量,進行環境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進行科學地計算和處理,並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監測報告中表達出來。
質量保證概括了保證水質監測數據正確可靠的全部活動和措施。質量保證貫穿監測工作的全過程。
實施計劃是實施監測方案的具體安排,要切實可行,使各個環節工作有序、協調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