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池蓄水資料
㈠ 蓄水池完整資料表格從進場到竣工的。
建築工程施抄工文件附襲表 附表A.0.1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 開工日期: 工程名稱 施工許可證(開工證) SD-建888 建設單位 項目負責人 設計單位 項目負責人 監理單位 總監理工程師 施工單位 項目經理 項目技術負責人 序號 項 目 內 容 1 現場質。
㈡ 污水池工程資料
問題太模糊了。要建設一個污水池,首先必須明確污水池的建設條件,具版體說來,必權須明確以下問題:
1、污水池儲存污水的性質,是生活污水還是工業廢水,如果是工業廢水,還必須了解其成分;這樣才能確定污水池內壁是否需要防腐,採用哪種材質防腐;
2、需要明確污水流量,以及污水池內儲存污水的時間。這個因素確定了污水池的容積;
3、污水池進水管和出水管的高程,這兩個因素確定污水池的豎向位置,以及是否需要設置污水泵。
另外,建議在污水池進口設置格柵。
㈢ 水池的資料怎麼做
蓄水池的話復可以用水泥基制材料做,挑選經過國家環保認證的產品,這樣就不會有毒有害了。 先把池底和池壁清理干凈,保證基面干凈、牢固,然後用水泥基材料均勻的塗刷一遍,待第一遍干後,再塗刷第二遍。如果有條件的話...[詳常同一時間、地點我們認為只可能發生一次火災,而一次火災啟用的消防設備是有限的,我們的計算就按照需要啟動的消防設備最多的那次來計算(最不利)。而一次滅火時間不同的設備是不同的,消火栓按3小時持續出水細]
㈣ 蓄水池的竣工資料都包括哪些內容
1、蓄水池屬於一個獨立的單位工程。
2、需要做如下的竣工資料:
1.開工報告(如回該蓄水池只是凈答水廠、污水廠等共建的一個構築物就不需單獨遞交開工報告)
2.施工方案(如該蓄水池只是凈水廠、污水廠等共建的一個構築物就不需單獨遞施工方案)
3.圖紙會審
4.設計變更
5.材料報驗資料:材料報驗申請表,材料進場驗收記錄,材料數量清單,合格證
6.材料檢驗資料:材料進場復試報告,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混凝土試塊試驗,砂漿試塊試驗。
7.工程定位放線記錄,工程測量放線記錄,地基驗槽記錄,工程報驗申請表
8.土方開挖檢驗批,土方回填檢驗批,工程報驗申請表
9.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報驗申請表
10.各種分項工程檢驗批:例如模板檢驗批,鋼筋檢驗批,混凝土澆築檢驗批,抹灰檢驗批等各種檢驗批都應和施工檢查記錄一起填寫。
11.分項工程驗收記錄
12.分部工程驗收記錄
13.子單位工程驗收記錄
14.到備案部門准備備案。
㈤ 一個污水處理池怎麼做工程資料
你要看是什麼行業,是市政還是水利,大體程序是一樣,表格和行業規范有點小的差別
㈥ 污水處理廠/蓄水池用什麼材料防滲好
HDPE土工膜具有成本低、防滲能力好、化學穩定性好、抗紫外光老化性良好以及抗嚙齒動版物和微生物侵襲等優點,權同時規避了滲漏的風險,適用於體形較簡單的各種類型污水池。
HDPE土工膜是以 高密度聚乙烯樹脂 為原料的土工膜。
它含有約97.5% 的聚乙烯、2.5%的碳黑以及微量的抗氧化劑和熱穩定劑。外加抗紫外線、抗老化的黑色色母粒。
㈦ 污水處理資料
生活污水處理簡介一、 概述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生活污水處理常用的工藝作簡單介紹。
二、 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典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完整工藝如下:污水——前處理 —— 生化法—— 二沉池——
| |
-——-——污泥處理系統--
消毒—— 出水
前處理也稱為預處理技術,常用的有格柵或格網、調節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於生活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污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經濟、最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質及現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作一簡介。
1、 無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裝置
即改進型化糞池,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厭氧水解池 —— 厭氧過濾池—— 氧化溝——出水
厭氧水解池即為國標化糞池,厭氧過濾池即為厭氧接觸氧化池,內置填料,氧化溝即利用排水溝及強制通風,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污水中的過程為自然進行。這一污水處理工藝適宜單個住宅樓的生活污水處理,且可與國標化糞池組合使用,其最大的優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二級標准。
該工藝適宜於污水量小於2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使用。
2、 A/O法
即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前處理——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池——沉澱池
|_______ 污泥迴流___|
——過濾池——出水A:厭氧水解池採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
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間,進水系統可採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
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
B: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池內設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於填料表面,一部分則以絮狀懸浮生長於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的特點。曝氣系統可採用鼓風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培養微生物的不同的優勢菌種,將接觸氧化池分為兩格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有機負荷為1.15kgBOD5/m3.d。第二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有機負荷0.768kgBOD5/m3.d。
A/O法的主要特點是: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不存在污泥膨脹;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較好的脫氮效果。
由A/O法衍生的A2/O、A3/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上是相似的。
3、SBR法
即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由於它具有一系列優於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特徵,目前已普遍應用於污水處理工程中。SBR法中曝氣池兼具沉澱的作用,厭氧、好氧也在同一池進行。其運行操作由流入、反應、沉澱、排放、待機五個工序組成。通過調節每個工序的時間,可達到除磷脫氮的效果。
前處理——SBR反應器 ——過濾——出水
|
污泥處置
設計要點:理論上SBR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有一個較在的范圍,為0.1~1.3 kgBOD5/m3.d,但為安全計,一般取低值,如0.1 kgBOD5/m3.d左右。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即反應時的水位,最低水位是指排放工序結束時的水位,最低水位必須保證在排水在此水位時,沉澱污泥不隨上清液而流失。
SBR工藝的主要特點有:出水水質較好;佔地少;不產生污泥膨脹;除磷脫氮效果好。
4、氧化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其池體狹長,故稱為氧化溝。氧化溝有多種構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羅塞式;B:奧巴爾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溝;D:曝氣—沉澱一體化氧化溝
氧化溝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其規模從每日幾百立方米至幾萬立方米,工藝日趨完善,其構造型式也越來越多。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於池體狹長,又類似於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
設計要點: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5000mg/l;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去除BOD5時,取5~8天,當要求硝化反應時取10~30天;水力停留時間為20、24、36、48h,根據對處理水水質要求而定;BOD—SS負荷(Ns)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積負荷(Nv)為0.1~0.2 kgBOD/(m3.d);污泥迴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0.4~0.5m/s;溝底流速為0.3 m/s。
三、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各地迫於環境的壓力,紛紛擬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在環保工作者的努力下,新的污水處理工藝不斷涌現。如:將SBR與氧化溝的優點相結合的往復式活性污泥法;CASS污水處理工藝;HCR高效生物水處理技術;膜生物法等等。新的污水處理工藝的出現,圍繞著佔地面積小、運行成本低、總投資少、自動化程度高等因素,各地可按實際情況而選用適合本地區的污水處理工藝。
㈧ 化糞池蓄水試驗做資料,用哪張表格
建設部《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文件管理規定》221號文件中水池滿水試驗記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