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微伏氧化廢水

微伏氧化廢水

發布時間: 2021-02-26 11:15:31

㈠ 初中物理,化學重要知識點 歸納 求具體點 為了中考

序言、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發展簡史:①古代:火(改善了人類生存的條件);翠綠色的孔雀石(人類首次利用物質變化);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四大發明中的火葯、造紙和早期的燒瓷都說明了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開始利用化學;②近代:原子分子論(使化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使人們研究和學習化學有規律可循);③現代:納米技術(使化學在材料、能源、環境和生命科學等研究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綠色化學(為了給子孫後代造福)。
3、物質的變化、性質:
(1)變化:是物質所發生經歷的一個過程。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是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是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又叫做化學反應,簡稱反應。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有無新物質生成;聯系是:化學變化發生的同時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發生的同時卻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主要包括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位置等的改變,化學變化常伴隨著顏色的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吸熱、放熱、發光等現象。(注意:現象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2)性質:是物質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這種性質需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①常見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味道、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溶解性、潮解性等。②常見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蝕性、金屬活動性、易分解、易分化、穩定性等。
4、蠟燭燃燒實驗;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具體參照實驗報告)
5、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
①實驗的分類:定性試驗和定量試驗(拉瓦錫首次在實驗中引入天平,使化學實驗由定性向定量發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試驗。
②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對象和方向) → 猜想與假設(查閱資料) →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 進行實驗(觀察並記錄) → 搜集證據(對記錄的搜集、歸納和整理) → 解釋與結論(結論要針對假設) → 反思與評價 → 表達與交流;
③觀察實驗的方法:變化前後物質的狀態以及變化時所發生的現象。注意:及時記錄,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
6、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一)容器。①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燃燒匙;②可以間接加熱的儀器——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使受熱均勻);③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④導致試管破損的原因——用焰心加熱;加熱時試管外壁有水;加熱固體時試管口沒有向下;製取氧氣結束時,沒有先將導管移出水槽再熄滅酒精燈;沒有預熱;試管本身的質量問題;連接儀器時放在桌子上按等外力損壞。
(二)測容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俯視實際值會偏小,仰視實際值會偏大。量筒的精確度為0.1毫升。在量取液體時,先傾倒,再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所需刻度。
(三)稱量器——托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一般葯品稱量時,在兩邊托盤中各放一張質量相同的紙,在紙上稱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蝕性的葯品(如氫氧化鈉),放在加蓋的玻璃器皿(如小燒杯、表面皿)中稱量;(4)砝碼用鑷子夾取。添加砝碼時,先加質量大的砝碼,後加質量小的砝碼(先大後小);(5)稱量結束後,應使游碼歸零,砝碼放回砝碼盒。
(四)加熱器——酒精燈。(1)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時應用漏斗;②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盞酒精燈;③熄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熄,不可吹熄。(2)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可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應少於1/4。(3)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溫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物體。(4)酒精燈在燃燒時若不慎翻倒,酒精在實驗台上燃燒,應及時用沙子蓋滅或濕抹布蓋滅。
(五)夾持器——鐵夾、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靠近試管口中上部。試管夾使用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夾持試管時,應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
(六)分離物質及加液的儀器——漏斗、長頸漏斗。過濾時,應使漏斗下端管口與承接燒杯內壁緊靠,以免濾液飛濺。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口逸出。
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一)葯品的取用
1、葯品的存放:一般固體葯品放在廣口瓶中,液體葯品放在細口瓶中(少量的液體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屬鈉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葯品取用原則:①取用量:按實驗所需取用葯品。如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少量,固體以蓋滿試管底部為宜,液體以1~2mL為宜。多取的試劑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亂丟,更不能帶出實驗室,應放在指定容器內。②「三不」:不能用手拿、舌嘗、或直接用鼻聞試劑(如需嗅聞氣體的氣味,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
3、固體葯品的取用:①粉末狀及小顆粒狀葯品:用葯匙或V形紙槽;②塊狀及條狀葯品:用鑷子夾取。
4、液體葯品的取用:①液體試劑的傾注法:取下瓶蓋,倒放在桌上,(以免葯品被污染)。標簽應向著手心,(以免殘留液流下而腐蝕標簽)。拿起試劑瓶,將瓶口緊靠試管口邊緣,緩緩地注入試劑,傾注完畢,蓋上瓶蓋,標簽向外,放回原處。②液體試劑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趕出滴管中的空氣,後吸取試劑;b、滴入試劑時,滴管要保持垂直懸於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橡膠乳頭在上,以免被試劑腐蝕;d、滴管用畢,立即用水洗滌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膠頭滴管使用時千萬不能伸入容器中或與器壁接觸,否則會造成試劑污染
(二)連接儀器裝置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裝置氣密性檢查: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貼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掌,導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並不回落,就說明裝置不漏氣。
(三)物質的加熱:①加熱固體時,試管口應略下傾斜,試管受熱時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加熱;②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角,受熱時,先使試管均勻受熱,然後給試管里的液體的中下部加熱,並且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加熱時切不可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四)過濾
操作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二低」:濾紙的邊緣低於漏鬥口;漏斗內的液面低於濾紙的邊緣。「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燒杯尖嘴緊靠玻璃棒中部。
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幹凈;②傾倒液體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③濾紙破損
(五)蒸發
注意點:(1)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作用:加快蒸發,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2)當液體接近蒸干(或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餘水分蒸發掉,以避免固體因受熱而迸濺出來;(3)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熱的蒸發皿如需立即放在實驗台上,要墊上石棉網。
(六)儀器的洗滌:(1)廢渣、廢液倒入廢物缸中,有用的物質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准:玻璃儀器上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儀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熱的純鹼(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滌,再用水沖洗;(4)玻璃儀器中附有難溶於水的鹼、鹼性氧化物、碳酸鹽:先用稀鹽酸溶解,再用水沖洗;(5)儀器洗干凈後,不能亂放,試管洗滌干凈後,要倒插在試管架上晾乾。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空氣
1、空氣的成分:
①200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並得出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②按體積分數計算: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2、空氣主要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①氧氣的用途:支持呼吸——登山、潛水、航空、航天、醫療;支持燃燒——煉鋼、氣焊、氣割、航天。
②氮氣的性質和用途:性質——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小的氣體,沸點比氧氣要低(工業利用這一點分離液態空氣製取氧氣),常溫下穩定,氮氣不支持燃燒也不供給呼吸,氮氣不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用途——合成氨制氮肥、製造硝酸、保護氣(焊接,食品,白熾燈泡)、醫療冷凍麻醉、超導材料。
③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性質——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等氣體的總稱,它們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常情況下,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極難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因此稀有氣體又稱惰性氣體,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有色的光。用途——保護氣(焊接,燈泡)、多用途電光源、激光、低溫、麻醉。
3、空氣污染及保護:
①污染物:有害氣體(SO2、NO2、CO)和煙塵(注意分析來源);
②防治:有害氣體處理後再排放,防止工業三廢的隨意排放,植樹造林、加強大氣質量監測、使用清潔能源。
二、氧氣
1、性質: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液氧、固氧呈淡藍色,固態為雪花狀;化學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夠與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氧氣的方法),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2、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①原理:分解過氧化氫溶液或加熱高錳酸鉀、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等含氧物質。
2KClO3 2KCl+3O2↑;2H2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MnO2+ O2↑ ;
②反應裝置:分為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③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向上排空氣法(注意選擇的方法)。
3、氧氣的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利用各組份的沸點不同。
三、相關實驗
1、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紅磷燃燒實驗):
涉及反應:4P+5O2 2P2O5
①廣口瓶中加入少量水防止集氣瓶底炸裂;②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後,將c處的止水夾夾緊;③紅磷要足量,以利於將氧氣耗盡;④點燃紅磷後,迅速插入左邊的廣口瓶中並把瓶塞塞緊,防止紅磷在集氣瓶外損耗,導致紅磷量不足,同時也防止氣體散逸到空氣中去;⑤觀察紅磷燃燒時最明顯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白煙,待燃燒停止,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後,將c處的止水夾打開,會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廣口瓶,大約占剩餘體積的1/5。⑥實驗成敗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點:a、裝置氣密性要好;b、可燃物要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燃燒不能有氣體生成;c、可燃物要稍過量;d、操作要迅速;e、反應後氣體要冷卻。
2、硫在氧氣中燃燒:
要注意在集氣瓶底放置少量的水,用於吸收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
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①鐵絲要打磨光亮;②鐵絲要繞成螺旋狀,為了聚集熱量、提高溫度;③待火柴快要燃盡時才能插入集氣瓶中;④插入集氣瓶時要從上向下緩慢地插入;⑤集氣瓶底要事先放置少量的水或沙;⑥燃燒的鐵絲要注意不要碰到集氣瓶內壁。
4、實驗室製取氧氣:
①實驗步驟:a、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b、添加葯品;c、預熱並用酒精燈外焰加熱;d、收集氣體;e、取出導管,停止加熱。
②注意事項:a、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b、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導致試管炸裂;c、用高錳酸鉀時要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堵塞導管;d、導管口不能伸入試管內過長,防止氣體不易導出;e、試管外壁要保持乾燥;f、加熱前要先預熱;g、待氣泡均勻連續地冒出時才能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氣體不純;h、停止加熱時應先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至試管中導致試管炸裂。
5、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
①所涉及反應:2Mg+O2 2MgO;4P+5O2 2P2O5; C+O2 CO2; S+O2 SO2; 2Hg+O2 2HgO; 3Fe+2O2 Fe3O4
②所涉及現象:木炭——在空氣中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發出白光,兩種情況均無火焰,都放出熱量,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鐵——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生成紅褐色物質;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大量的熱,兩種情況均無火焰。硫——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得更旺,發出藍紫色火焰。兩種情況均放出熱量,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磷——在空氣中有大量白煙生成,並放出熱。
四、相關概念:
1、純凈物:宏觀上由一種物質組成,微觀上由同種分子或原子構成。
2、混合物:宏觀上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微觀上由多種分子或原子構成。(這些物質相互間不反應,混合物里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3、催化劑: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二氧化錳、一些金屬氧化物等)
4、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5、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6、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提供氧的為氧化劑,氧氣是最典型的氧化劑。
7、緩慢氧化:進行地很慢的氧化反應,不易被察覺,放熱但不發光。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性質及組成
1、物理性質:純水是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液體;在101kPa下,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是100℃。
2、化學性質:①水通電可以分解成氫氣和氧氣;②水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③水可以與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鈣;④水可以與金屬納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
3、水的組成實驗探究(即水的電解實驗):①實驗現象: 正極上有氣泡緩慢產生,負極上有氣泡較快產生;一段時間後正負兩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為1:2(正少負多)。②氣體檢驗(正氧負氫):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正極產生的氣體中,發現木條復燃,則說明氣體是氧氣;將負極產生的氣體移近火焰,氣體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則說明氣體是氫氣。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解反應):2H2O 2H2↑+ O2↑。④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⑤實驗注意事項:a、所用電源為直流電(如電池);b、水的導電性很弱,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
二、自然界的水(混合物)
1、自然界的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而常呈渾濁。
2、軟水和硬水:①含義——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軟水;含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軟水和硬水的區別方法——a、將肥皂水分別加到盛有軟水和硬水的燒杯中,攪拌,產生大量泡沫的是軟水,沒有泡沫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b、將燒杯中的軟水和硬水加熱煮沸,冷卻後,杯底白色沉澱多的為硬水,沒有或有較少白色沉澱的為軟水。③硬水給生活和生產帶來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費肥皂,又不易洗凈,時間長了會使衣物變硬。b、鍋爐用硬水易使鍋爐內結水垢,不僅浪費燃料且易使爐內管道變形、損壞,甚至還會引起爆炸。④硬水軟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餾(實驗室或工業上)
三、水的凈化
1、沉澱(除去水中不溶性的雜質):①靜置沉澱:通過不溶性雜質自身的重力使它們從液體中沉降下來。這種方法凈化程度較低,因為懸浮物不能自然沉到水底。②吸附沉澱:利用某物質(如明礬)溶於水後生成的膠狀物對雜質的吸附,使雜質沉降下來。這種方法能沉降水中的不溶性雜質。
2、過濾(除去水中不溶性的雜質):①含義:過濾是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它適用於分離固—液型的混合物。 ②過濾所需儀器:漏斗、濾紙、鐵架台(帶鐵圈)、燒杯、玻璃棒。③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邊緣略低於漏鬥口;漏斗內液面低於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液體的燒杯口緊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的一端輕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管口緊靠接濾液的燒杯內壁。④過濾後濾液仍渾濁的可能原因:a、濾紙破損;b、漏斗內液面高過濾紙邊緣;c、儀器不幹凈。
3、吸附(除去水中一些可溶性雜質,如臭味,色素等):①常用吸附劑:活性炭;②活性炭凈水器入水口在下端的優點:a、水在凈水器內存留時間較長,利於充分除去雜質;b、不溶性雜質沉澱在凈水器底部,不易堵塞活性炭層中的間隙。
4、蒸餾(除去水中不溶性和可溶性的雜質):①原理: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來加以分離。②蒸餾所需儀器:蒸餾瓶、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冷凝管、尾接管、錐形瓶等。③注意事項:a、蒸餾時,要在蒸餾瓶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熱時液體暴沸;b、先給冷凝管中通冷水,再給蒸餾瓶加熱,防止冷凝管驟冷炸裂;c、冷凝水流動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否則會造成冷凝管因驟冷或驟熱而炸裂或不能將水蒸氣完全冷凝。
5、凈化程度由低到高:靜置沉澱、吸附沉澱、過濾、吸附、蒸餾。)
6、自來水廠水凈化處理過程分析:①加絮凝劑:如加入明礬等,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雜質沉降;②反應沉澱池:沉澱水中不溶性雜質;③過濾池: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④活性炭吸附池:濾去未過濾掉的不溶性雜質,吸附掉一些可溶性的雜質,除去異味、色素等;⑤投葯消毒:殺滅殘存的細菌。
四、氫氣
1、氫氣的物理性質:氫氣是無色、無臭、難溶於水、在相同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氫氣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化合反應):2H2 + O2 2H2O a、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能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b、混有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所以,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將試管口向下移近火焰,點火聽聲音,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則表明氫氣不純。②還原性:H2 + CuO Cu+H2O。(注意條件都是加熱)
3、氫氣的優點:放熱多、來源廣、無污染。
4、氫能源目前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 ①制備氫氣耗能大,成本高;②貯存困難;③使用的安全性問題難以解決。
5、氫氣的實驗室製法:①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②裝置圖:如右圖所示。
五、理論知識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相似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粒子間有間隔;③總在不斷地運動;
④同種粒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粒子,性質不同;
⑤同種物質的粒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粒子性質不同。
聯系 ①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分子的粒子;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區別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肯定分裂,分子可分。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反應前後並沒有變成新原子。
註:學會用分子、原子的理論去解釋一些常見現象,如能聞到花香、衣服變干、熱脹冷縮等;知道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2、化合物和單質
①化合物:由不同種(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②單質:由同種(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③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並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六、人類擁有的水資源概括及水資源的保護
1、水資源概況: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水資源總量約1.39×1018m3,以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凍土中的水和冰上冰川等各種形態存在。
2、淡水危機:①全球水資源日趨短缺,有80多個國家20億人口面臨淡水危機。②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3、水資源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因素:a、地球上的水資源是豐富的,但淡水量不足總水量的1%,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很有限;b、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空間和時間)。②人為因素:a、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用水量不斷增加; b、水體污染嚴重;c、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d、水資源浪費。
4、水資源的保護:(1)節約用水: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益。②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改變用水習慣以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2)防止水體污染:①水體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質排入水體,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惡化,水體及其周圍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人類健康、生活和生產勞動等造成損失和威脅的情況)的主要來源: a、工業污染; b、農業污染; c、生活污染。②水體污染的預防和治理:a、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准。b、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葯。c、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和排放。

㈡ 跪求八年級上下兩冊科學的復習提綱

初一科學期末復習提綱
第一章 科學入門
1. 科學就是研究各種現象,並尋找它們答案 的學問. 如大家熟悉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 瓦特發明了蒸氣機等.可以這樣說: 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 我們身邊.
2. 學習科學的方法和目標: 多觀察 , 多思考, 多實驗, 運用科學方法和知識, 推動社會的進步, 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3. 實驗 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 做實驗時, 我們一定要遵守實驗室的 規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種儀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將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里, 雞蛋便會下沉 . 在燒杯里放入較多的食鹽,攪拌後食鹽開始溶解, 生雞蛋會上浮最後漂浮
5. 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准量 進行比較的過程. 要測量物體的長度, 先要規定 長度的標准即長度單位, 然後選用合適的單位進行測量.
6. 長度的主單位是米 , 較大的還有千米,較小的還有分米,厘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7. 對形狀規則的物體,如正方體,長方體等可用刻度尺測出它的邊長,然後計算它的體積
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測量范圍量程 和最小刻度. 量液體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處保持水平.
9. 對不溶於水也不吸水的形狀不規則的物體, 測量方法可以將它浸沒 在水中,兩次讀數的差就是該物體的體積.
10. 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平時我們講今天真熱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溫度高或低_.
11. 實驗室中常用的有水銀
_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等,它們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用℃表示, 它的規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 在標准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 在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攝氏度.
12. 液體溫度計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觀察溫度計的量程 ,切勿用來測量超過溫度計量程的溫度. 測量時,手要握溫度計的上端, 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物體 充分接觸,如果測量的是液體溫度,則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沒在 液體中, 但不要接觸容器壁和底部. 測量時,要等到溫度計的水銀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再讀數, 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 讀數時,眼睛應平視, 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紀錄讀數時, 數字和單位要寫完整, 並注意是否漏寫了單位和估讀值.
13. 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 物體質量的單位是千克 ,用符號 kg 表示, 較大的單位有 噸, 較小的單位有克,毫克等.
14. 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質量的大小完全由物體本身 決定. 改變物體的形狀, 溫度,狀態,位置和空間 都不會改變物體質量的大小.
15. 實驗室里常用天平 來測量物體的質量, 常見的是托盤天平_.
16. 托盤天平的使用: (1)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 天平放水平. (2) 調平衡, 用平衡螺母 調節.
(3) 左盤放物體, 右盤放砝碼, 先放大 砝碼, 再加小砝碼, 最後移游碼_.
(4) 讀數, 將盤內砝碼的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5) 稱量完畢, 用鑷子 將砝碼逐個放回 砝碼盒內.
17. 在自然界,任何有 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准, 如日晷就是根據 的原理發明的, 擺鍾就是根據擺的 原理來工作的.(免做)
18. 科學探究的步驟是(1)提出問題 (2)建立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 (4)收集事實證據 (5)檢驗假設 (6)交流和評價.
第二章 觀察生物
1. 生物和非生物間最根本的區別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體, 它具有 對刺激有反應,攝取營養, 繁殖後代,能生長 ,適應和影響環境,遺傳和變異等特徵.
2. 判斷動、植物的主要依據: 一是生物體能否環境 , 二是是否需要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
3.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主要區別是有無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間的根本區別有: 種子 外有無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無子房包被.
4. 動物界中, 分布最廣, 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 動物; 種類和個體數量最多的類群是昆蟲, 最低等的動物是原生動物.
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 藻類 植物. 被子植物 和裸子植物可用種子繁殖後代.
6. 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徵及代表動物. (表格無法顯示,見郵箱)

7. 昆蟲的主要特徵: 身體分頭 , 胸 ,腹 三部分,頭部有觸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長有二對翅, 三對足, 身體, 觸角,和足都分節.
8. 具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也稱是綠色開花植物; 有根,莖,葉,種子, 無花,無果實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莖,葉的植物是蕨類植物; 只有莖,葉的植物是_苔蘚植物; 生物體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直接構成的植物是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等器官)。
9. 等級分類的七個等級是: 界 門 綱 目 科 屬 種 ,其中種是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
10. 放大鏡的主要構造是透鏡, 使用時應正對被觀察物體. 放大鏡能成放大,正立的虛像.
11.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1)使用時操作步驟: A. 取放: 一手握鏡臂, 一手托鏡座,放在體前略偏左.
B. 上鏡: 從鏡盒取出物鏡裝在轉換台上, 取出目鏡裝在鏡筒上.
C. 對光: 轉動物鏡轉換器, 使物鏡對准通光孔, 轉動集光器,選取一個大小適宜的光圈, 左眼觀察目鏡, 用手轉動反光鏡, 當觀察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對光完成.
D. 觀察: 將裝片放在載物台上, 觀察物對准通光孔的中央, 用壓片夾壓住裝片. 眼看物鏡, 向前轉動粗准焦螺旋, 使物鏡和裝片接近. 眼看目鏡, 向後轉動粗准焦螺旋, 鏡筒上升, 觀察到模糊的物像時停止. 雙手轉動細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為止.
E. 移像: 反向移動裝片.
(2)放大倍數: 目鏡和物鏡倍數的乘積.
12. 生物體的結構: 細胞 →組織→器官→系統→生物整體
13.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根據構成生物體細胞的多少, 可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的特點是個體微小, 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14.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根本區別在於細胞內有無細胞核.
15. 細胞的主要結構有細胞膜 , 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具保護作用的是細胞膜; 具有遺傳物質的是細胞核, 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
16. 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間的不同結構有細胞壁 ,液泡和葉綠體等, 其中細胞壁是動,植物細胞間的主要區別.
17. 組織: (1) 定義: 形態 相似, 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組織.
(2) 動物體內的四大組織是: 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其中分布最廣的組織是結締組織.
(1) 植物體內的組織有: 營養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 等.
(2) 生物體生長的原因: 是細胞不斷分裂. 生長和分化的結果. 細胞在分裂時最顯著的特點是出現染色體, 而產生不同組織的原因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18. 細菌和真菌: 統稱微生物 .
細菌: 屬_單細胞生物, 有球菌 , 桿菌和螺旋菌三種形態.
真菌:酵母菌的結構. 食用菌由地下的 和地上 組成. 食用菌食用部分是地上菌絲形成的 .(免做)
第三章 地球與宇宙
1.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6378 千米,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km左右,僅差0.33%。
2.地球儀是縮小的地球模型,經緯網將地球分為若干個部分,能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理位置。赤道將地球分為南北 兩半球,西經20°和東經160°將地球對分成東西兩半球。
地圖是用不同的符號、顏色等把縮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紙上表現出來,地圖三要素是 圖例、方向和比例尺。
3.太陽是能自己發光發熱的氣體球體,他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09倍多,表面溫度約為6000℃,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4.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四分之一。
5.星座是為便於認識恆星,把全天分成若干個區域,這些區域稱星座。較著名的區域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後座 ,一年四季可見的星座有小熊座。
6.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 ,有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按一定軌道繞太陽公轉而構成。日地的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
7.銀河系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多億多個,所有的星系構成了宇宙。
8. 月相(1)月球和地球一樣不能 發光,太陽總是把半個月球照亮, 則我們看到的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2) 月相形成的原理: A.是月球不能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而發光.
B. 是由於日,地,月有規律地相對運動造成三者相對位置有規律的變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態也有規律地變化.
(3) 當月相出現上弦月和下弦月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垂直;當看到新月,滿月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條直線上.
(4) 新月出現在農歷每月初一,滿月(望)和月食出現在農歷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現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現下弦月.
(5) 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 為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
11. 日食和月食
(1) 地球上某地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種現象稱為日食.
(2) 日全食: 月球擋住了太陽表面全部 時,就發生了日全食. 日偏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表面一側時,就發生了日偏食. 日環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表面中間部分 就發生了日環食.
(3) 日全食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先後順序是: 太陽被月球遮掩是從日輪的西緣開始,東緣結束.原因是: 月球自西向東的公轉運動.
(4) 月球發生月食時並非全黑,而呈暗弱的古銅色,這是由於地球的反射光造成的.當海洋對月球時,月球呈 , 當陸地對月球時,月球呈 .(免做)
(5) 月球本身不發光,當日,地,月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月球又位於日,地的一側,當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逐漸遮掩,就發生了月食現象.
第四章物質的特性
1。各種固體熔化的特點不同,可以將固體分為兩類。一類叫晶體:具有一定的熔點。像硫代硫酸鈉、明礬、金屬、石膏、水晶等。另一類叫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像松香、玻璃、蜂蠟、橡膠、塑料等。
2。熔點是晶體熔化時的溫度,熔點是晶體的一種特性之一,不同晶體熔點不同,冰熔點是0℃。硫代硫酸鈉的的熔點是48℃。金屬鎢的熔點在金屬中是最高的。非晶體沒有熔點。
3。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一切液體在凝固時都要向外界放熱。
4. 液體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 它們都會吸收熱.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 液體的表面積大小,
液體的溫度高低,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蒸發的應用是可以作致冷劑用於降低溫度. 沸騰是只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的,並且沸點保持不變. 沸騰的條件是: 溫度達到沸點; 繼續吸收熱量.不同液體沸點不同.
5. 氣體液化是液體汽化的逆過程,也叫凝結. 會放出熱. 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法: 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實際中我們看到的」白氣」 等現象都是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
6. 升華和凝華是固態與氣態之間的狀態轉變. 升華會吸熱.
7.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間的空隙和分子的運動是物質發生擴散現象的原因, 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發生擴散的現象, 但在氣體中擴散的最快. 分子的擴散快慢還跟溫度有關, 溫度越高,擴散得越快.
8. 一定條件下,物質在液體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質其溶解能力強弱不同, 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由物質的本身性質決定的, 還會隨溫度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9. 物質的酸鹼性是物質的化學性質之一, 不同的物質酸鹼性的_強弱也不同.用紫色石蕊試液以測定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 用PH試紙可以測定物質酸鹼性的強弱. PH值的范圍是0—14, PH值越低, 物質的酸性越強; PH值越高, 物質的鹼性強.
測定的方法是: 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 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准比色卡對照, 從最接近的顏色來確定被測溶液的pH值.
10. 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兩種變化的區別在於變化過程中有無別的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中伴隨著物理變化的發生. 物質具有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

第一章:
1、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2、1-18元素的元素符號、原子序數、名稱
3、區分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
4、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5、化學式的書寫
6、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7、化學式中(或符號中)數字表示的意義
8、化學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和各元素的質量比。
9、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10、化學式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第二章:
1、空氣的成分和各種氣體的性質和作用
2、區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氧化反應。
3、鐵、硫、碳、磷、鎂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條件、生成物和化學反應方程式。
4、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及滅火的方式;爆炸的原因。
5、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一式、二配、三等、四注、五標明的意思)
6、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觀察法和最小公倍數法)
7、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三個化學方程式)
8、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
9、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裝置圖
10、氧氣的性質和檢驗方法
11、吸氣和呼氣的過程(呼吸運動的原理、即肋間肌和膈肌的活動原理)
12、肺泡內氣體交換的原理和過程(氣體的擴散作用)
13、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原料、產物和能量的轉化及化學反應式。
14、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及二者的意義。
15、二氧化碳的製取的化學方程式、二氧化碳的性質及檢驗方法。
16、自然界中氧循環和碳循環的過程
17、空氣污染的類型及保護
18、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製取氧氣的三個化學方程式中,變要求將氣體的質量轉化為體積)
步驟:(1)設未知量
(2)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
(4)寫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求出未知量(如果要求將氣體的質量轉化為體積,則還要根據密度公式將質量轉化為體積)
(7)寫出簡明答案
八年級科學(下)第三章復習提綱
1 土壤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我們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植物等稱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氣、有機物(腐殖質)、無機物(礦物質顆粒)。土壤是由這些組成的
3 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於生物的排泄物與死亡的生物體。 無機物是由岩石風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變成了石礫與沙粒,最後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機物、水、空氣等物質的土壤。
5 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顆粒的分類: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為砂土類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細)、黏土類土壤(沙粒、黏粒多。土壤顆粒細)、壤土類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土壤質地較均勻)。
8 沙土類土壤(疏鬆、不易黏結,通氣、通水性能強,易乾旱。)、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差)、壤土類土壤(通氣、透水,能保水、保肥,易於耕種)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氣、透水能力主要與土壤的結構有關系
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無機鹽)和固定的功能
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顯發達的主根與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樹,大豆)。沒有明顯區分的叫作須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有關。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區(區域)吸水
5 根由根毛區(吸水)、伸長區(細胞生長)、分生區(細胞分裂,使根的細胞數不斷增加,細胞核大)、根冠(保護作用,利於根不斷生長)。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有利於吸收土壤中的養分。
7 植物跟毛細胞的細胞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般高於土壤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會因為是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現象。
8 N—葉 青菜 P---果實 西紅柿 K—莖 馬鈴薯,番薯
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類繁殖(富營養化:水華、赤潮)水生動物因缺氧而死去
1 莖可分為直立莖(樹)、攀緣莖(變形的葉或莖纏繞在其他物體上:爬山虎、絲瓜、葡萄)、匍匐莖(西瓜、草莓)、纏繞莖(常春藤、牽牛花)。
2 莖的橫切結構(由外向內)外樹皮(死亡的細胞)――韌皮部(篩管:輸送有機物,自上而下)――形成層(最活躍的地方)――木質部(導管:輸送水和無機鹽)――髓
3 水稻、小麥、竹因沒有形成層而不能加粗。
1 蒸騰作用1、降低植物體(葉片)的溫度 2、促進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3、促進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2 根吸收的水約有 99%是通過蒸騰作用撒發的。(下表皮散發的多於上表皮)
3 濕度小,氣溫高,光照強 蒸騰作用強.
4 植物體內水的運輸途徑 根毛----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中的導管。
1 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於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
2廢水和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會導致土壤的化學污染, 從而破壞土壤的結構和性質。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也會對土壤產生生物污染。

3 耕地被蠶食、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土地沙漠化(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一帶)和鹽漬化(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都影響土壤的開發和利用。
葉細胞液濃度>莖細胞液濃度>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
生活用電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電和磁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方向的假想曲線.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進.
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的北極附近.但並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
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13.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
14.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15.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6.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17.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電流→振動.
18.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應用:發電機
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結構:定子和轉子.它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電動機.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換向器:實現交流電和直流電之間的互換.
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

㈢ 九年級上物理或化學考試重點

一條主線概括為「3721」,具體數字表示如下:
「3」指3個基本電學實驗儀器——電流表(安培表)、電壓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
「7」指7個電學物理量(初中)——電量、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熱。
「2」指2個基本電路連接方式——串聯電路、並聯電路。
「1」指1種最為典型的電學實驗方法——伏安法(測電阻、電功率等)。

二個規律指:歐姆定律、焦耳定律(內容、公式、適用范圍)。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義式)、導出式、比例式。

現在就各要點進行詳細說明:

「3721」詳解

(一)對3個電學儀器要求掌握如下:電流表、電壓表(作用、電路符號、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規則),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電路中的作用)。電流表可用「二要二不」加以記憶,電壓表可用「二要一不」加以記憶,滑動變阻器可用「串聯接在電路中,接線一上加一下。AC、AD接線柱,P左R小反則大。BC、BD接線柱,P左R大反則小。AB接線阻值定,CD接線阻值無。」加以記憶(其中各符號如課本P88 圖7—11所表示)。

(二)對7個物理量要求掌握定義(意義)、物理量符號、單位(國際、常用)、公式(導出式)、串並聯電路中的特點。
1、電量: (1)定義:物體含有電荷的多少叫電量,用符號「Q」表示。
(2)單位:庫侖(庫),用符號「C」表示。
(3)檢驗:驗電器(結構、原理、使用)。
2、電流: (1)定義: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叫電流強度(電流)。用符號「I」表示。
(2)公式:I=Q/t (定義式) 式中I表示電流強度(電流),Q表示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t表示通電時間。
(3)單位:國際單位——安培(安)(A) 常用單位還有——毫安(mA)、微安(μA)。
(4)測量:電流表。
(5)電路特點: 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即: I1=I2=I3=…=In
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即 I總=I1+I2+…+In
3、電壓: (1)電壓的作用:電壓是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用符號「U」表示。
(2)電源的作用: 電源的使導體的兩端產生電壓,是提供電壓的裝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了電能,而在對外供電時,卻又把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3)單位:國際單位——伏特(伏)(V) 常用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4)幾種電壓值: 1、 一節干電池的電壓U=1.5伏
2、 每個鉛蓄電池的電壓U=2伏
3、 照明電路(家庭電路)的電壓U=220伏
4、 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於36伏(U≤36伏)
(5)測量:電壓表。
(6)電路特點: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即U=U1+U2+…+Un
並聯電路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均相等。即U=U1=U2=…=Un
4、電阻: (1)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符號「R」表示。
(2)單位:國際單位——歐姆(歐)(Ω) 常用單位還有——千歐(kΩ)、兆歐(MΩ)。
(3)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導體的電阻還跟溫度有關。
(4)測量:伏安法(電壓表和電流表)。
(5)等效電阻: a.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串聯導體電阻之和。即R總=R1+R2+…+Rn 若各電阻均為r,則R=nr
b.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即1/R=1/R1+1/R2+…+1/Rn
若各並聯導體的電阻均為r,則1/R=n/R即得:R=r/n
5、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用符號「W」表示。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電能。
(3)單位:國際單位——焦耳(焦)(J)
其它單位——千瓦時(kwh),生活中也用「度」來表示。
(4)公式:定義式——W=UIt=Pt 導出式——W=I2Rt W=(U2/R)t W=UQ (Q在這指電量)
(5)測量:用電能表(電度表)測量。應掌握它的讀數方法(最後一位是小數)。
電能表上銘牌上通常有以下內容: 「220V」——表示電能表的額定電壓是220伏
「5A」——表示這只電能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kwh」——表示電功的單位,即「度」 「3000R/kwh」——表示每消耗1度電,電能表的轉盤就轉過3000轉。
(6)電功特點:
a.電功特點: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中,電流所做的總功等於各部分用電器電流所做功之和。即W總=W1+W2
b.串聯電路中電功分配關系:串聯電路中,電流通過各電阻所做的功與其電阻成正比,即W1:W2=R1:R2
c.並聯電路中電功分配關系:並聯電路中,電流通過各電阻所做的功與其電阻成反比,即W1:W2=R2:R1
6、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電功率。用符號「P」表示。 意義:它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單位:國際單位——瓦特(瓦)(W) 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
(3)公式:定義式——P=W/t 決定式—P=UI (因為W=UIt=Pt) 導出式——P=U2/R=I2R (因為P=UI、I=U/R、U=IR)
(4)測量:伏安法(電壓表和電流表) 另也可以用電能表和秒錶測量。
(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用電器銘牌上標的通常為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某燈上標有「PZ220—60」、「220V 60W」等,要懂得從當中求出R(因為P=U2/R所以R=U2/P),也可以從中求出該燈正常工作時的電流I(因為P=UI所以I=P/U)。燈的亮暗決定於它的實際功率。
(6)電功率特點:
a.電功率特點: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都等於各用電器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即P總=P1+P2
b.串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所消耗的功率與它的電阻成正比。即P1/P2=R1/R2
c.並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阻的關系: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所消耗的功率與它的電阻成反比。即P1/P2=R2/R1
7、電熱: (1)定義:電流通過導體時所產生的熱量叫電熱。即電流的熱效應。用符號「Q」表示。
(2)單位:國際單位——焦耳(焦)(J)
(3)公式:定義式——Q=I2Rt (焦耳定律) 導出式——Q=W=UIt Q=(U2/R)t 這兩個導出式成立的前提是,電路為純電阻電路,也就是這時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電流所做的功全 部用來產生熱量。
(4)電熱器的發熱體——電阻率大、熔點高。 保險絲——電阻率較大、熔點較低的鉛銻合金絲。
(5)電熱特點:
a.電熱特點:不論是串聯電路還是並聯電路,電路中所產生的總熱量都等於各用電器產生的熱量的總和。即Q總=Q1+Q2
b.串聯電路中電熱與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產生的電熱與其電阻成正比。即Q1/Q2=R1/R2
c.並聯電路中電熱與電阻的關系: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電阻)產生的電熱與其電阻成反比。即Q1/Q2=R2/R1

(三)對2個基本電路聯接方式要求掌握典型電路圖的畫法、實物電路圖的連接、電流特點、電壓特點、等效電阻、電功特點、電功率特點、電熱特點。

(四)對1個重要電學實驗——伏安法,應掌握在測電阻和測電功率的具體實驗中的常規處理方法,包括它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電路圖、操作方法等。

㈣ 尋求初三物理、化學復習公式

就是這個拉,我也上初三了,我也要好好看看了

㈤ 請問一下,在這種工作情況下輻射會對我的身體有一些什麼危害,我需要注意一些什麼

多喝點綠茶,吃些能抗氧化的食物,能增強人抗輻射能力

㈥ 顆粒氧化催化劑的壓差感測物理值超下限是啥

調整電壓。
電壓(voltage),也稱作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回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答理量。其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移動到B點所做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簡稱伏),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壓」相似。需要指出的是,「電壓」一詞一般只用於電路當中,「電勢差」和「電位差」則普遍應用於一切電現象當中。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