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布置形式
㈠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的主要內容可參考以下:
1.確定排水區界、劃分排水流域回
2.污水廠和答出水口位置的選定
應遵循以下原則選定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
1、出水口應位於城市河流的下游。
2、出水口不應設回水區,以防回水區的污染。
3、污水廠要位於河流的下游,並與出水口盡量靠近,以減少排放渠道的長度。
4、污水廠應設在城鎮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並與城鎮、工礦企業以及郊區居民點保持300M以上的衛生防護距離。
5、污水廠應設在地質條件較好,不受雨洪水威脅的地方,並有擴建的餘地。
㈡ 排水管網布置的兩種基本形式是什麼它們各適於何種地形條件
排水管網一般布置成樹樁網,基本形式為:平行式和正交式。平行式,排水干管與回等高線平行,主幹管答與等高線基本垂直,適用於地形坡度很大的城市。正交式,排水干管與等高線垂直相交,而主幹管與等高線平行敷設,適用於地形平坦略向一邊傾斜的城市。 污水管網布置:劃分排水區域與排水流域,干管布置與定線,支管布置與定線。
㈢ 污水管道布置論述是什麼意思
建築總平面設計同根據關規范規定綜合解決各專業工程技術管線布置及內其相互間矛盾全面發使容各種管線布置合理、經濟各種管線統布置管線綜合平面圖根據各種管線介質、特點同要求合理安排各種管線敷設順序管線宜敷設車行道外段特殊困難情況應採取加固措施車行道布置檢修較少給水管或排水管管線應避免飲用水管與、產污水排水管或含鹼腐蝕、毒物料管線共溝敷設並列敷設應保證定安全間距盡能性質類似、埋深接近管線排列起管線發交叉應符合列條件要求1.離建築物水平排序由近及遠宜:電力管線或電信管線、煤氣管、熱力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類管線垂直排序由淺入深宜:電信管線、熱力管、於10kv電力電纜、於10kv電力電纜、煤氣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管道均敷設綠化帶內宜喬木管線敷設發矛盾應本著臨性管道讓永久性管道;管徑讓管徑;彎曲讓彎曲或難彎曲;新設計讓原;壓力讓自流;施工量讓施工量原則進行處理
㈣ 污水管道外露自然地面布置採用什麼基礎形式
基礎埋深,指的是自然地面以下,基礎的深度,墊層不算在內。一般是坑深減去墊層的厚度。也可以用基礎高度減去基礎外露高度計算。
㈤ 建築給水管道的布置形式有哪幾種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為枝狀和環狀兩種形式;
按水平干管的敷設位置又可以分為上行下給、下行上給、 和中分式三種形式。
㈥ 城市排水系統的布置形式
是沿四周布置主幹管,將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往污水廠集中處理的布置形式。
㈦ 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則有哪些
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則有:
(1)盡可能在管線較短、埋深較小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上的污內水自流排出。
(2)要充容分考慮地形。
(3)污水主幹管的走向和數量要考慮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與數量。
(4)盡量採用重力流形式,既要減少埋深,又可少建泵站。
(5)盡量減少與河流、山谷、鐵路和各種地下構築物的交叉。敷設污水干管要考慮地址條件。
(6)污水管通常設在人行道、綠化帶或慢車道下,污水干管最好以排放大量工業廢水的工廠為起端。
(7)管線要簡捷順直,不要繞彎。
(8)近遠期結合。
㈧ 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則是什麼
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則有以下:
1、按管線短、埋深小、盡量自流排出的原則確定。排水管道盡量採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由於污水在管道中靠重力流動,因此管道必須有坡度。
2、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建築物平行敷設。污水干管一般沿管路布置,不宜設在狹窄的道路下,也不宜設在無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設在污水量較大或地下管線較少一側的人行道、綠化帶或慢車道下。
3、當管道埋深淺於基礎時,應不小於1.5m;當管道埋深深於基礎時應不小於2.5m。
4、排水管線盡量避免穿越地上和地下構築物。
5、管線應布置在建築物排出管多並且排水量較大的一側。
6、排水管道轉彎和交接處,水流轉角應不小於90°,當管徑小於300,且跌水水頭大於0.3m時,可不受限制。
(8)污水管道布置形式擴展閱讀:
1、在進行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時,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城市規劃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法》等國家標准與設計規范,它是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的指導方針。
2、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應以批準的當地城鎮(地區)總體規劃為主要依據。給水排水工程規劃包括給水水源規劃、給水處理廠規劃、給水管網規劃、排水管道規劃、污水處理廠規劃和廢水排放與利用規劃等內容。
3、為了保證給水管網的正常運行以及消防和管網的維修管理工作,管網上必須安裝各種必要的附件,如閥門、消防栓、排氣閥和泄水閥等。閥門是控制水流、調節流量和水壓的重要設備,閥門的布置應能滿足故障管段的切斷需要。
4、污水管道與建築物應有一定間距,與生活給水管道交叉時,應敷設在生活給水管的下面。管線綜合規劃時,所有地下管線都應盡量設置在人行道、非機動車輛和綠化帶下,只有在不得已時,才考慮將埋深大,維修次數較小的污水、雨水管道布置在機動車道下。
5、若各種管線布置時發生沖突,處理的原則是:未建讓已建的,臨時性管讓永久性管,小管讓大管,有壓管讓無壓管,可彎管讓不可彎管。
㈨ 《給排水管道工程》中,排水支管的布置形式有哪三種
排水支管的布置形式有:平行式布置、輻射狀布置和正交式布置三種。
㈩ 管道敷設的方式有哪幾類
地上(架空)敷設和地下敷設。
1、架空敷設多用於城市邊緣、無居住建築的地區和工業廠區。架空敷設管道不受地下水的浸蝕,使用壽命長,管道坡度易於保證,所需的放水、排氣設備少,可充分使用工作可靠、構造簡單的方形補償器,且土方量小(只有支撐構件基礎的土方量),維護管理方便。
但架空敷設適用於地下水位高、年降雨量大、地下土質為濕陷性黃土(自重作用下浸水引起土壤塌陷值不超過50mm)或腐蝕性土壤,沿管線現有地下設施密度大以及地下敷設時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的地區。
在寒冷地區,需要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後,才能確定是否採用架空敷設,以免造成熱損失過大、熱媒參數滿足不了用戶要求的不利現象。
2、地下敷設指管道敷設在地面以下的敷設方式,不影響市容和交通,因而是城鎮集中供熱管道廣泛採用的敷設方式。可分為地溝敷設、直埋敷設、套管敷設和隧道敷設。
(10)污水管道布置形式擴展閱讀
1、架空敷設按支撐結構高度的不同分為低支架敷設、中支架敷設和高支架敷設。
低支架敷設:管道保溫結構底部距地面的凈高不小於0.3m,以防雨、雪的侵蝕。低支架的結構一般採用毛石砌築或混凝土澆築。這種敷設方式建設投資比較少。
中支架敷設:管道保溫結構底部距地面的凈高為2.5~4.0m,在人行頻繁、需要通行車輛的地方採用。中支架的結構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澆(或預)制或鋼結構。
高支架敷設:管道保溫結構的底部距地面凈高為4.5~6.0m,在管道跨越公路或鐵路時採用。高支架通常採用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
2、地下敷設不影響市容和交通,因而地下敷設是城鎮集中供熱管道廣泛採用的敷設方式。
地溝敷設:地溝是地下敷設管道的圍護構築物。地溝的作用是承受土壓力和地面荷載並防止水的侵入。
根據地溝內人行通道的設置情況,分為通行地溝、半通行地溝和不通行地溝。
無溝(直埋)敷設:供熱管道直接敷設於土壤中的敷設形式。在熱水供熱管網中,無溝敷設在國內外已得到廣泛地應用。當前,最多採用的形式是供熱管道、保溫層和保護外殼三者緊密粘結在一起,形成整體式的預制保溫管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