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工業廢水對動物的危害

工業廢水對動物的危害

發布時間: 2021-02-26 23:39:14

Ⅰ 工業廢水的廢水危害

1、工業廢水復直接流入渠道,制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較大會導致水生動植物的死亡甚至絕跡
2、工業廢水還可能滲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進而污染農作物;
3、如果周邊居民採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會危害身體健康,重者死亡;
4、工業廢水滲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影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
5、有些工業廢水還帶有難聞的惡臭,污染空氣。
6、工業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被動植物的攝食和吸收作用殘留在體內,而後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內,對人體造成危害。
工業廢水對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大的,20世紀的「八大公害事件」中的「水俁事件」和「富山事件」就是由於工業廢水污染造成的。

Ⅱ 工業污水有什麼危害

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水,不僅要有足夠的量,而且對水質也有其特定的要求,若達不到水質標准,就可能對生產造成各種危害。

如工廠用的冷卻水不僅要求有足夠低的水溫,同時還要保證冷凝器導熱性能良好。如果冷卻水中含有較多的溶解鹽類及過多的懸浮物,在冷卻設備運行過程中,由於水的蒸發和濃縮作用,就會使水中鹽類濃度升高或從水中析出沉澱,並附著在冷凝器管壁上,這樣就會降低冷凝器的導熱性能,有時還會堵塞冷凝設備,甚至損害整個裝置。蒸汽鍋爐用水對水質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如果水質達不到要求,在鍋爐受熱管壁上會慢慢地結上鍋垢,這樣不僅要多消耗燃料,嚴重時甚至造成鍋爐爆炸。製革中使用的水如果水質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紡織業中也是如此,水質不好會使紡織物粗糙,難以染色。食品工業對水的要求就更為嚴格了,水質不但要符合飲用的要求、不得妨礙人體健康,而且還要注意生產工藝過程對水質的要求,否則將會帶來很多的麻煩。例如,啤酒釀造工業中,所用的水不允許有硫酸鈣存在,否則將影響麥芽發酵;葡萄酒釀造過程中,不允許水含有氯化鈣、氯化鎂,否則會影響酵母菌的生長活動;製糖用的水不得含有影響甘蔗或甜菜等原料發酵的腐敗物質,含鹽量大了也會影響糖的結晶。這樣我們可以看出,一般天然水不直接用於工業生產,需要適當處理後才能使用。如果水體受到污染,在使用前必須作更多的處理,這樣增加了處理費用不說,有時還會縮短機器的使用壽命,甚至影響產品的質量。

水對農作物也會產生影響。如果灌溉的水受到污染,水中含有過多的鹽分,水蒸發後鹽分就會留在土壤里。久而久之,土壤的化學成分就會發生變化。土壤中鹽分的不斷增加,會使農作物吸水困難,同時提高了植物體內鹽分的濃度。這時,為了提高作物根系吸水能力,就要相應增加灌溉次數,以便維持足夠的土壤含水力,降低土壤鹽分濃度。另外,植物體內的鹽分濃度增加和積累,會損傷植物細胞,影響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動。從而,會導致農作物減產。

隨著水體污染,有很多地區使用被污染了的水來灌溉莊稼。在城市生活污水中,通常含有鈣、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和豐富的有機質,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缺水地區修建一些污水處理灌溉工程,有時是經濟可行的。但是,污水中的化學成分北常復雜,利用污水灌溉後,有時會使農作物的質量下降。我們都知道,西瓜是甜的,可在一些地區,由於利用污染後的水進行灌溉,田裡長成的西瓜卻變成了咸西瓜。如果污水中含有有毒物質,灌溉後還有可能把毒物殘留在農作物中。據我國東北某環保所的調查研究發現,某灌區隨著污水灌溉導致土壤污染的加重,當地生產的大米做出的飯有一種特殊的氣味,顏色發黑,大米的粘度明顯降低,生產的蘋果、葡萄中的營養成分也有下降的趨勢。而且,各種作物的產量也明顯地下降。

Ⅲ 廢水對動物的危害是什麼

1、首先可以肯定復,任何制工廠排出的廢水都是有害的。不僅洗滌劑廠,就是屠宰場、食品廠排出的廢水也是有害的。
2、洗滌產品也分很多類型。用行話來說,就是洗滌劑(表面活性劑)分為硬性和軟性兩大類,其中硬性是指在環境中不易生化降解的(比如洗衣粉),軟性是指容易生化降解的(現在絕大多數人體洗滌用品如香波、沐浴露等都是軟性的)。軟性表面活性劑的生態危害很小,比如一種沐浴露常用的烷基糖苷,本身就是葡萄糖為原料製造的。
3、不管硬性還是軟性洗滌用品,工廠廢水都需要處理達到該水域排放標准。不處理都是違法的。

Ⅳ 工業廢水對自然的危害

你提的問題太籠統了,我大致給你說幾條吧。
1.廢水有廢氣,對大內氣有污染。
2.對大自然水源有污染,如果嚴重的容話對動植物有生命危害。
3.工業廢水對土壤有污染,嚴重的話能是土壤寸草不生,導致良田荒漠化等等。還有什麼問題盡管問我,我是專家!

Ⅳ 環境污染的危害對動物有哪些危害

1,環境污染影響動物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地區內生物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總和。基因或遺傳多樣性是指種內基因的變化,包括同種的顯著不同的種群(如水稻的不同品種)和同一種群內的個體遺傳變異。物種多樣性是指一個地區內物種的變化。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群落和生態系統的變化。目前,國際上討論最多的是物種的多樣性。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約有l 400萬種物種,其中已有170萬種經過科學描述。對研究較多的生物類群來說,從極地到赤道,物種的豐富程度呈增加趨勢。其中熱帶雨林幾乎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種。
從當前來看,人類從野生的和馴化的生物物種中,得到了幾乎全部食物、許多葯物和工業原料與產品。就食物而言,據統計,地球上有7萬~8萬種植物可以食用,其中可供大規模栽培的約有150多種,迄今被人類廣泛利用的只有20多種,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9O%。已馴化的動植物物種基本上構成了世界農業生產的基礎。主要以野生物種為基礎的漁業,1989年向全世界提供了1億噸食物。實際上,野生物種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仍是人們食物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單個作物和牲畜種內發現的遺傳多樣性,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在作物、牲畜與其害蟲和疾病之間持續進行的斗爭中,遺傳多樣性提供了維持物種活力的基礎。目前,生物育種學家已經培育出許多優良的品種,但還需要不斷在野生物種中尋找基因,用於改良和培育新的品種,提高和恢復其活力。雜交育種者和農場主都在依靠作物和牲畜的多樣性,增加產量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從1930年到1980年,美國近1/2的農業收入應歸功於植物雜交育種。遺傳工程學將進一步增加遺傳多樣性,創造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機會。
從生態系統類型看,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發生在熱帶雨林,其中包括許多人們尚未調查和命名的物種。熱帶雨林佔地球物種的5O%以上。據科學家預測,按照每年砍伐森林1700萬公頃的速度,在今後3O年內,物種極其豐富的熱帶雨林可能要毀在當代人手裡,5%—10%的熱帶雨林物種可能面臨滅絕。
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各種活動造成的:

·大面積森林被採伐、火燒和開墾,草地過度放牧和墾殖,導致生態環境的大量喪失,保留下來的也是支離破碎,對野生物種造成毀滅性影響;

·大面積的濕地消失,使許多種類的生物失去棲息地;

·對動物捕獵和植物的採集等過度活動,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佔用了大面積的土地,破壞了大量天然植被,並造成環境污染;

· 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影響、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使原生物種受到嚴重威脅;

·無節制的旅遊,使一些尚未受到人類影響的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土壤、水和空氣污染,既危害了森林,又對相對封閉的水生生態系統帶來毀滅性影響;

·全球變暖,導致氣候形態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發生較大變化,使自然生態系統難以適應,可能會改變生物群落的邊界。
2,環境污染影響動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會造成動物的滅絕,會使動物的生存環境減少,使得該種動物種大規模遷徙.環境的某些污染(如核污染)會使動物基因突變,使物種的變異速度加快.
(2)對動物性別的影響,就是前面那個人給你回答的一樣,不過我還是給你整理一下:
環境污染導致出生缺陷(如唇齶裂、痴呆、無頭兒等)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但環境污染有可能導致性別比例失衡,則多少是一件新鮮事。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喬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發現,在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市,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區出生的女嬰較多。他們根據空氣質量監測站的監測結果,把1700萬人口的聖保羅市分成空氣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幾個區域,然後調查了從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嬰兒出生記錄。在空氣污染最少的地區,女孩的出生比率為48.3%,但是在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女孩的出生比率為49.3%。在比較了所有區域的男女嬰兒比率之後,哈拉克等人計算出,如果在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像空氣更清潔的地區一樣,前一地區應當多出生1180名男嬰。

3,環境污染影響動物的生長影響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污染嚴重時,生物在形態特徵、生存數量等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下面分別講述環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學葯品、重金屬和水體富營養化四個方面對生物的危害。

①.酸雨對生物的危害

酸雨 使土壤和河流酸化,並且經過河流匯入湖泊,導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後不僅使生長在湖中和湖邊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脅著湖內魚、蝦和貝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湖泊中的食物鏈,最終可以使湖泊變成「死湖」。酸雨還直接危害陸生植物的葉和芽,使農作物和樹木死亡。

現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污染的重要問題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將燃燒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後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嚴重。我國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國家之一,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酸雨。例如,我國西南某地區, 1982 年的三個月內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 pH 為 3.6 ~ 4.6 ,致使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

早在 19 世紀中葉,人們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蘚植物不能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中存活,煙囪附近的植物葉片往往出現病斑。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些現象都與該地區的大氣污染有關,並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來監測某個地區大氣污染的狀況。不同的植物對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較高時,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葉片就會很快褪綠,或者葉脈間出現褐色斑塊,嚴重時葉片逐漸壞死。這些植物對大氣污染反應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污染的狀況,叫做大氣污染指示植物。

②.有害化學葯品對生物的危害

農葯是一類常見的有害化學葯品。人們在利用農葯殺滅病菌和害蟲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造成危害 。

許多農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以後,會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致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在外界環境中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加強。例如,幾十年前 DDT 作為一種高效農葯,曾經廣泛用於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 DDT 防治湖內的孑孓,使湖水中殘存有 DDT ,而浮游動物體內 DDT 的含量則達到湖水的一萬多倍。小魚吃浮游動物,大魚又吃小魚,致使 DDT 在這些大魚體內的含量竟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 ( 如圖 ) 。

③. 重金屬對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屬如 Mn 、 Cu 、 Zn 等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 Hg 、 Pb 等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毒害作用。生態環境中的 Hg 、 Pb 等重金屬,同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內大量濃縮,從而產生嚴重的危害

Hg 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看出, Hg 對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學家們發現,自然界中的 Hg 在水體中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類植物改變了顏色,海魚也大量死亡。科學家們還發現,質量濃度僅為 4mg/L 的 PbCl 2 溶液,就能明顯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可見, Hg 、 Pb 等重金屬對於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害的。

④.富營養化對生物的危害 富營養化 是指因水體中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水體中含有適量的 N 、 P 等礦質元素,這是藻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這些礦質元素大量地進入水體,就會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以後,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明顯減少。接著,生物遺體又會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發生富營養化的湖泊、海灣等流動緩慢的水體,因浮游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呈現出藍、紅、褐等顏色。富營養化發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華」 ( 如圖 ) ,發生在海水中叫做「 赤潮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這些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會使池塘和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池塘和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僅影響水產養殖業,而且會使水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人畜的安全飲水。
4,對人的影響(我補充的,人也是動物嘛)
動物和人類共同生存在一個大氣環境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傷害,動物也不能倖免於難。凡是對人造成嚴重危害的大氣污染事件,對動物也產生同樣的危害和影響。空氣污染對動物的危害,除污染物的直接侵入造成傷害之外,還通過污染食品進入體內,導致發病和死亡。因為動物沒有能力去選擇和鑒別某些劇毒性的食品,所以它們將比人類更容易遭受污染物的傷害和影響。

Ⅵ 急!水污染給動物的生存帶來了哪些危害

1)危害人的健康
水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污染物進入人體,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鉻、銨類、笨並(a)芘等,還可誘發癌症。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重金屬污染的水,對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鎘污染的水、食物,人飲食後,會造成腎、骨骼病變,攝入硫酸鎘20毫克,就會造成死亡。鉛造成的中毒,引起貧血,神經錯亂。六價鉻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膚潰瘍,還有致癌作用。飲用含砷的水,會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許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機體代謝障礙,皮膚角質化,引發皮膚癌。有機磷農葯會造成神經中毒,有機氯農葯會在脂肪中蓄積,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機能均造成危害。稠環芳烴多數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劇毒物質,進入血液後,與細胞的色素氧化酶結合,使呼吸中斷,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我們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與水有關。傷寒、霍亂、胃腸炎、痢疾、傳染性肝類是人類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潔引起。 (2)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
水質污染後,工業用水必須投入更多的處理費用,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食品工業用水要求更為嚴格,水質不合格,會使生產停頓。這也是工業企業效益不高,質量不好的因素。農業使用污水,使作物減產,品質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農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質量。海洋污染的後果也十分嚴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鳥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營養化的危害
在正常情況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條件,而且氧參加水中的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促進污染物轉化降解,是天然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進而變成沼澤。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這種水的水質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斷魚大量死亡。

Ⅶ 水污染對動植物有危害嗎

水污染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離不開水,動植物也離不開水,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於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為水圈。水圈和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海洋出現之前,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沒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濕氣流是形成雲雨的主要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氣湧向天空,隨著氣流飄向大陸,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過江河重新回到兩極和大海,另一部分則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而在南北兩極和大陸高寒地帶,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於氣溫過低,大量的積雪又難以變成堅冰,於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主要水源地,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線。每年夏季,當太陽的光輝照射到冰峰的時候,融化的冰雪順著溝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場,成了當地人畜飲用和農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像,傳統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佔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於兩極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這么一來,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於地下蓄水層、河流、湖泊、土壤、沼澤、植物和大氣層中,這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據聯合國關於一個國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為缺水國家的標准來看,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22%,而淡水佔有量僅佔世界的8%,人均淡水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
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後果,便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現在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因飲用臟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隱伏著國與國之間為爭奪水資源而發生沖突的危機。水資源危機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問題,在聯合國列出的最有可能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名單中包括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另外還有開羅、孟買、雅加達、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國是個多山多河的國家,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條。但我國人口眾多,相對而言,水資源比較貧乏。就全世界而言,工業的高度發展,不僅對淡水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對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現赤潮,江河魚蝦絕跡,有的甚至成為臭河、死河。
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個地球的水大約有14×1017立方米,其中97%以上是人類不能飲用的海水,餘下的3%雖為淡水,但淡水中的77.2%又存在於冰川雪山之中,22.4%的水為土壤中的水和地下水,其餘0.4%為地表水。實際上,地球上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淡水資源僅佔地球總儲水量的0.77%。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水量很少,僅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每年缺水量約為300×108立方米,受旱農田有2—3億畝,8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很困難。城市供水不足,全國517個城市有300多個缺水,每年缺水量為58×108立方米。
水環境容量是指在不影響水的正常用途的情況下,水體所能容納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調節凈化並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水環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專業性水域排放標準的依據之一,環境管理部門還利用它確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許排入多少污染物。
地球上約有1.36×108立方公里的水,水主要分布於海洋、冰川、地面、地下及大氣之中。人類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淡水質量僅佔地球總水質量的0.63%。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淡水資源日趨緊張。同時,由於污染,使可用水量減少,這就更激化了水源短缺的矛盾。
我國的水資源形勢也相當嚴峻。我國的淡水資源儲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於人口眾多,因此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
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隨著飲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種元素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各個部分。當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種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元素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有些地區水中缺碘,長期飲用這種水,就會導致「大脖子病」,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地方性甲狀腺腫」。當水中含有有害物質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糧食、蔬菜、魚肉等),帶入人體,還可以通過飲水進入人體。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出61.5%左右。當污水中含有汞、鎘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時,水生植物就把汞、鎘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來,魚吃水生植物後,又在其體內進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魚後,汞、鎘等元素在人體內富集,使人體患病而死亡。這樣,從水生植物->水生小動物->小魚->大魚->人體,形成了一條食物鏈。人體最後成了汞、鎘等元素的「落腳點」。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於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類措施組成: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結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臨時性小地形,如區田、畦田、溝壟種植等。美國、蘇聯等國還廣泛採用覆蓋耕作、免大躍進法和少大躍進法等。此外,還有深耕、密植、間作套種、增施肥料、草田輪作等,都是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稱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從而減輕雨滴對地面的打擊,增加土壤入滲,減少地表徑流量,減緩流速和削弱沖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修建各類工程改變小地形,攔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入滲,從而達到減輕或制止水土流失,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根據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溝道治理工程和護岸工程3大類。各類措施特別是工程措施與林草措施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賴,相輔相成的關系。
水土保持工作對發展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生產和建設,整治國土、治理江河、減少乾旱和風沙災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人類的生活或生產活動改變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的性質和組成,影響人類對水的利用價值或危害人類健康,稱為水污染。在自然情況下,天然水的水質也常有一定變化,但這種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算水污染。常見的水質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和傳播;
(2)植物營養物,如氮、磷、鉀等,引起水質營養化,故使水質惡化;
(3)無機鹽。如酸、鹼、鹽等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影響生活、生產和農業用水水質;
(4)各種油類物質,影響水的感官性狀,阻礙水體復氧能力,破壞水的自凈作用;
(5)有毒化學物質,主要是重金屬和難分解有機物,如汞、鎘、鉛、鉻、砷、硒、礬、鑠等以及有機氯化物、芳香胺類和多環有機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質。
常見的污染途徑如下:
(1)工業生產排放的污水;
(2)城市生活污水;
(3)農業上污染灌溉、噴撒農葯、施用化肥,被雨沖刷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
(4)固體廢物中有害物質,經水溶解而流入水體;
(5)工業生產排放的煙塵廢水,經直接降落或被雨水淋洗而流入水體;
(6)降雨和雨後的地表徑流攜帶大氣、土壤的城市地表的污染物進入水體;
(7)海水倒灌或滲透,污染沿海地區地下水源或水體;
(8)天然的污染源影響水體本底含量,例如,黃河中遊河段有嚴重的砷污染,其原因是黃河含沙量的90%來自黃土高原,而且黃土高原中砷的本底很高,故造成該河段水體有嚴重砷污染。
海洋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佔地球總面積71%的大海,有著3.6億多平方公里的雄偉面積和約有13.6萬立方公里總體積的「海量」。有人說,大海是空氣調節器,是各種資源的寶庫,是生物的發祥地,是天賜的黃金水道,是人類享用不盡的風光游覽區。真是美不美,大海水!
然而,拍岸的驚濤那是大海在哭泣,波峰浪谷的翻騰是大海在訴說,而今,整個大海也未能逃出人類給它們製造的種種厄運。
人類對淡水資源的保護尚且不重視,更不用說對鹹水資源。陸地上的廢水、廢渣,不管是有毒還是無毒,也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都通過千條江河引向大海或傾進大海。於是,深受其害的紐約灣、東京灣、墨西哥灣、杭州灣、亞速海、地中海、波羅的海等海域瀕瀕告急,幾乎成了沒有生命存在的「死海」。
黯然失色的地中海,處境非常艱難。雖然說該海僅佔世界水域的1%,但卻有世界5%以上的廢物源源不斷填入該海。由於人為的破壞和廢物的污染,大量海洋動物無法繁衍,甚至海豹和海龜都將絕跡。如果讓大西洋緩解和自然處理污染問題,少說也要200年。
英國市場的魚類供應,不少來自北海。可這幾年環保人士稱那裡是「毒湯」。1989年北海沿岸已發現數以千計的海豹死於污染。
海洋的直接污染,受發展起來的海洋運輸業和海洋採油采礦業的損害。當然,數量驚人的工業化帶來的「排泄物」也無法估計。有人初步計算得出,全世界一年流入大海的石油有1000萬噸、氯聯苯2.5萬噸、鋅390多萬噸、銅25萬噸,此外,留存在海洋中的放射物質有`2000萬居里。上述污染物已佔全部海洋污染物的80%。
人們向大海索取石油,但又把石油拋向大海。這似乎讓人不解。1990年2月25日,在突尼西亞阿布扎比的一次國際防止油船污染聯合會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研究報告說: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量巨大,其中油船事故引起的泄油佔12%。世界嚴重的漏油事件,自六十年代愈演愈烈。1967年3月18日,「托里·坎楊號」在英國蘭斯角觸礁,漏油約91.9萬桶;1968年6月13日,「世界光榮號」在南非海域船身損壞,漏油約32.2萬桶;1969年11月4日,美國新澤西州的塞沃蘭一儲油罐破裂,漏油約20萬桶;1969年11月5日,「基奧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海岸船身損壞,漏油約21萬桶;1970年3月20日,「奧賽羅號」在瑞典特賴特維斯塔灣被撞,漏油約43.8萬桶;1972年12月19日,「海星號」在阿曼灣被撞,漏油約84萬桶;1976年5月12日,「烏爾基奧拉號」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海岸觸礁,漏油73萬桶;1976年12月15日,「亞戈商人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海岸觸礁,漏油約18.3萬桶;1977年2月25日,「夏威夷愛國者號」在北太平洋起火燒毀,漏油約72.3萬桶;1978年8月16日「阿莫利·卡迪茲號」在法國波文薩勒附近觸礁,漏油約160萬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海灣南部的「愛克斯多克1號」井爆炸,漏油約440萬桶;1979年7月19日,「大西洋皇後號」和「愛琴海船長號」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海岸相撞,漏油約220萬桶;1979年11月1日,兩艘油船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海灣相撞,漏油約25.5桶;1983年8月6日,「卡斯蒂略·貝爾維爾號」在南非開普敦海岸爆炸起火,漏油約180萬桶;1984年7月31日,一般油輪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梅倫琴海岸觸礁,漏油約6.7萬桶;1985年11月6日,美國得克薩斯州蘭傑的一口油井爆炸,漏油約15萬桶;1988年6月23日,「世界奇觀號」在美國羅得島海岸觸礁,漏油約2.4萬桶;1990年1月19日前後,海灣戰爭,科威特油井大部破壞,流入海灣水域約50萬噸。這些資料表明,油輪事故造成的大片浮油僅占石油污染的12%,而工業或公共垃圾造成的污染卻佔37%,無事故正常海運造成的污染佔7%,天然油礦造成的污染佔9%,石油開采和勘探造成的污染為2%。
近年來,人們還發現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也成了破壞海洋資源的殺手。據調查報告指出:遠洋商船每天丟棄在大海中的塑料垃圾達63.9萬件,而每年散落或遺棄在海水中的漁具又在1200萬噸左右。這些塑料垃圾不僅污染了沙灘和風景旅遊地,還嚴重威脅海洋哺乳動物、海鳥、海龜的生存,同時也構成了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向海洋傾倒和遺棄塑料垃圾,這已成為不可小視的污染源。
據世界環保組織公布的報告,傾倒在海洋里的人類污染物,已對海水作業人員和游泳者的健康構成侵害,其中污染物中的細菌和病毒,有可能使人患肝炎、霍亂、胃腸炎和小兒麻痹症等。人類在海洋中的無禮,得到的就是這樣的回報。海洋的污染,給人類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是引用的!~~~~

Ⅷ 水污染對動物有哪些危害

水污染會導致動物死亡或得重病。

Ⅸ 工業廢水污染有什麼危害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沿海居民對灘塗養殖利用面積正逐年擴大。從養魚、養蝦、養蟹,到養殖更有經濟價值、更珍奇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市場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提高了飲食水平,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給一部分人創造就業機會。可是,近幾年來,在我國沿海時常發生海水赤潮等海水變質現象。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氣候因素外,再就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兩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現在:(一)與海相通的河流兩岸的造紙廠、化工廠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二)含有污染物質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傾倒河岸或河道,隨河水或漲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樂亭縣19家養殖戶狀告河北省遷安市書畫紙業有限公司等五單位灘塗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典型的陸地工廠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樂亭縣王灘鎮小河子(灤河)入海口兩岸對蝦和灘塗貝類養殖區從事日本對蝦和青蛤養殖。灤河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內,從承德流經唐山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於樂亭縣姜各庄入海。灤河在灤縣響螳分流,進入樂亭中部的支流最終流入小河子,在王灘鎮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有上萬畝蝦池及灘塗貝類養殖區。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灤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部分漁業水域污染而引起養殖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兩岸受污染水域的養殖面積共計7056.15畝,其中對蝦養殖水面面積6561.15畝,灘塗貝類養殖面積495畝。5月30日調查人員對小河子閘養殖區的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現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對蝦的平均死亡率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灤河沿岸工礦企業向灤河排放未經達標處理的污水所致。

2005年,河北省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176平方千米,其中,中度污染海域111平方千米,嚴重污染海域97平方千米,其餘為輕度污染。重點排污口附近海域污染嚴重,在監測的31個入海排污口中,多數存在超標排放現象,大部分排海污水指標不符合海洋功能區的水質要求。海洋生物資源呈現不同程度的衰退趨勢,魚類回遊的產卵場和索餌場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經濟魚類明顯減少且出現小型化、幼齡化。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生存環境喪失或改變、生物群落結構異常。

由於大量污染物超標超量入海,導致近年來河北省海域赤潮頻發,2001年以來發生赤潮18次,對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造成了危害。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